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11-2012年度对引种的23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周麦2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嵩县大面积推广种植。良星66、周麦23、丰德存麦1号、新麦21、舜麦1718、洲元9369、太学7号、中育12、开麦20等小麦新品种,在试验中产量突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继续试验的同时,扩大示范推广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
2012-2013年度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新品种在嵩县的表现,筛选出适宜的高产、稳产、抗病品种,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征集了近几年新审定和参与审定试验的小麦新品种21个,进行示范展示。结果证明:豫教5号、良星66、周麦23、周麦26、平安8号表现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效果明显,适宜在嵩县中等以上水肥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2012-2014年以矮抗58为对照,在本县张弓镇乔楼村进行了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小区对比试验。试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周麦27、百农207、周麦22表现出农艺性状良好、综合抗性强、产量要素协调,2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种矮抗58增产12.3%、8.0%和7.3%,适宜本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丰德存麦1号和浚麦K8表现抗倒抗病,2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8.6%和3.0%,可作为搭配品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6-2007、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846.5kg/hm2和7987.5 kg/hm2,分别较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在2008-2009年度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该品种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麦玉多重复合种植下适宜间套的小麦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研究了麦玉多重种植下的适宜小麦品种选择。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经济产量、株同、落黄性等指标情况下,供试的引自河南、山东的10个品种,以白玉149、周麦9号、早781表现罗好,鲁麦1号、莱州953、鲁麦15号表现较差。在麦玉复合种植条件下,小麦品种选择的标准应是具有早熟或浆速度快、株形紧凑、株高适中等特性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6.
天麦 178 是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郑麦 366/ 矮抗 58 的 F1 为母本、周麦 22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大穗、高产、优质、抗倒、广适。2016-2020 年参加河南省丰收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冬水组试验,2021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10065,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对安麦8号和安麦9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豫北冬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和安麦9号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安麦8号、安麦9号和周麦18为主处理,以播量180万/hm~2、240万/hm~2和300万/hm~2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品种干物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适量增加密度可以增加单株干物质量和叶面积系数。180万/hm~2和240万/hm~2种植密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300万/hm~2种植密度,亩穗数则相反。同一密度下,安麦8号和安麦9号总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安麦8号和安麦9号产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在180万/hm~2和240万/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优于300万/hm~2种植密度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安麦1241和安麦9号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安麦1241、安麦9号和周麦18为主处理,以播量180万/hm2、240万/hm2和300万/hm2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安麦1241和安麦9号产量三要素在种植密度180万/hm2和240万/hm2的表现优于300万/hm2。小麦株高越冬期和返青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分蘖数越冬期和拔节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安麦9号单株分蘖数高于周麦18,株高则相反。安麦1241和安麦9号在种植密度180万/hm2产量最高,种植密度300万/hm2产量最低;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周麦18 的产量显著高于安麦9号,安麦1241和周18的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金禾 9123 为母本、周麦 28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成小麦新品种天益科麦 8号,于 2023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50。该品种综合抗性较为突出,对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的抗性较好,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对天益科麦 8 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助力该品种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正>伟科702是由郑州伟科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以WK858为母本、798-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该品种201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1008;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0。2013年国家农业部主要推广品种之一,2015年已确定为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该品种2011年引入嵩县,2011-2014年连续4年在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种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1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0d,适宜本区夏玉米种植。株高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种植的小麦品种,2013-2014年度对平安8号、郑麦7698、豫教5号、兰考198、衡观136、宛麦19、花培8号和众麦2号8个品种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茬应以豫教5号为主,中晚茬应以花培8号为主,搭配种植宛麦19。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品种管理的需要,及时准确掌握小麦新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和丰产性,为陕西省户县小麦品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陕西省户县三旗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对引进的一批小麦新品种集中进行品种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县生产的优质、高产、抗逆的小麦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豫麦25、周麦23、豫麦41、小偃22(对照1)、九麦2号、泛麦5号、洛麦21、洛麦23、西农979(对照2)、百农207、豫麦58、中原98—68、浚麦99—7、同周麦916、陕麦139、秦农142、中育6号共17个品种。  相似文献   

13.
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郑麦379、百农4199、百农207、西农511、新麦26、周麦36号、郑麦1860、中麦578、平安11号、丰德存麦5号)进行评价,针对北部麦区、中南麦区、东部麦区、南部麦区、旱作麦区提出2021—2022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针对北部强筋麦区,中南部强筋、中强筋麦区,豫南沿淮弱筋麦区提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与布局意见,以期为全省小麦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夏国军 《中国种业》2017,(11):61-62
沃德麦365以周麦22为母本,与父本CI18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保留了母本高产、抗病、抗干热风的优良特性,比周麦22早熟,更抗病。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1。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41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326.4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78%。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安麦1241、安麦9号和周麦18为主处理,以种植密度180万/hm~2、240万/hm~2和300万/hm~2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安麦1241和安麦9号产量三要素在种植密度180万/hm~2、240万/hm~2的表现优于300万/hm~2。小麦株高越冬期和返青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分蘖数越冬期和拔节期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安麦9号单株分蘖数高于周麦18,株高则相反。安麦1241和安麦9号在种植密度180万/hm~2产量最高,300万/hm~2产量最低;同一密度下,安麦1241和周麦18的产量显著高于安麦9号,安麦1241和周麦18的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兆丰 6 号(国审麦 20220153)是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育种团队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遗传基础丰富,血缘中含有矮抗 58、周麦 22、邯 6172 这些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生产上主导品种的遗传基因;试验表现为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介绍和分析,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王园富 《中国种业》2018,(12):76-76
轮选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石麦12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干热风、适应性强等特性,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效果显著,适宜在黄淮小麦产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小麦光合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选用豫北地区适宜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以高产潜力品种‘豫麦49-198’,‘兰考矮早8’,‘周麦22’、‘豫农202’、‘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进行不同品种小麦光合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豫麦49-198’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合产物积累量较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最低;‘兰考矮早8’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上均占有优势,但产量因素中穗数较低;‘周麦22’不仅光合能力和籽粒灌浆能力较高,产量因素也达到较大程度的协调;‘豫农202’在穗数上占有优势,但是光合能力较低,千粒重低;‘偃展4110’的产量因素也较为协调,但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能力低。综上,‘周麦22’产量结构较为协调,在提高小麦的产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是高产超高产适宜推广的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9.
孙俊丽 《种子世界》2014,(11):47-47
<正>周麦28号小麦新品种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周麦18/周麦22)为母本、周2168为父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30009。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1d,比对照周麦18晚熟1d。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窄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中等,早春起身  相似文献   

20.
王彩荣 《中国种业》2014,(12):80-80
新冬42号是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5年以83113为母本、高品2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3年9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麦2013年04号。适宜伊犁河谷各冬麦区种植,也适合自治区北疆冬小麦区种植。1品种来源新冬42号是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5年以83113为母本、高品29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