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远缘杂交诱导单倍体技术能有效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创造新种质和遗传群体。20多年来的研究利用趋势表明,玉米(Zea mays L.)染色体消失产生小麦单倍体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 dactyloides L.)染色体消失产生小麦单倍体也有应用的潜力,但是都未做详细的对比研究,至今尚未成为小麦育种的成熟技术手段,主要原因是在小麦单倍体胚的诱导、萌发以及染色体加倍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目前还达不到稳定、高频率生产小麦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技术水平,导致与育种结合推广应用的速度很慢。  相似文献   

2.
研究e A30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青海省循化地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青稞(Hordeum vulgare L.)及草坪草的使用效果,探索该生长调节剂的指导性喷施浓度。试验采用实地喷施观测记录的方法 ,测定了不同喷施浓度下农作物及草坪草的株高、地上生物量鲜重及干重、根部鲜重及干重和小麦、青稞产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青海省循化地区农作物(小麦、青稞)指导性喷施浓度为1/500,草坪草的指导性喷施浓度为1/400。  相似文献   

3.
温度的变化、水分的缺失以及盐渍化的土壤等非生物逆境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耐寒性、耐旱性和耐盐碱性3个方面介绍了小麦耐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结合襄阳市黑小麦生产的调研情况,分析了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及品质结构现状,提出了以专用小麦和特色功能小麦开发为抓手,加大湖北省小麦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的基本思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湿害的含义和基本类型,归纳总结了小麦湿害发生的特征特性及敏感时期、发生规律及生理机制,分析了江汉平原小麦湿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提出了小麦湿害防控的农田排水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2001—2015年的15年时间内,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进展,指出按照目前的区域试验思路和方法可能影响到结果科学性的部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按水地和旱地小麦设置试验组别、结合相应对照品种评价参试品种、小麦区域试验应与小麦生产机械化接轨、加强区域试验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等建议,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各生育进程、病虫害抗性、容重等方面无明显影响;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均缩短了小麦节间长度,降低了株高和千粒重;适宣浓度浸种和拌种有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进而提高小麦单产;叶面喷施降低了小麦单产,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单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产量潜力,研究总结了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及筛选适宜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应对其生育阶段的不利因素,从而使稻茬晚播小麦稳产甚至增产,为豫南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γ-氨基丁酸对渍水胁迫下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涝渍胁迫响应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利用5 mg/L GABA在人为渍水胁迫条件下喷施小麦叶片,检测逆境处理期间小麦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与相对电导率,并于收获后测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GA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涝渍条件下小麦叶片内SOD、POD及CAT活性,同时显著降低叶片内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水平;测产结果表明,GA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渍水条件下小麦的产量。暗示GABA可以提高小麦对涝渍胁迫的抗性,进而增加小麦在涝渍条件下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朱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813-4814,4845
研究了丝瓜(Luffa cylindrica L.)作砧木嫁接对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瓜作砧木嫁接显著增加了苦瓜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叶片长、单株产量和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了苦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S-02丝瓜嫁接的苦瓜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S-01和S-03嫁接的苦瓜,单株产量也最高,S-02是较理想的丝瓜砧木.  相似文献   

11.
环境友好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几年来污染防控、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规范,探索总结出湖北省十堰库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环境友好型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高抗赖氨酸加苏氨酸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利用高赖氨酸含量基因型能抗较高浓度外源氨基酸胁迫这一原理,设置不同赖氨酸与苏氨酸(L+T)浓度的胁迫培养基,对40个小麦品种的胚进行培养处理,观察各品种植株的生长反应。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品种在L+T=(1+1)mmol/L的培养基上生长较正常,无抑制作用或仅有轻微抑制;在L+T=(2+2)mmol/L的培养基上多数品种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硬粒小麦和四川来源小麦品种E277、E93、E100、E229、川50等对赖氨酸与苏氨酸共同胁迫有较强的抗性,河南地区小麦品种抗性普遍较弱。抗性强和抗性弱的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小,抗性较强的品种比例也较小。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山西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尽管种植历史悠久,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小麦产业链条,严重制约了小麦产业的发展.以现代农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山西省小麦产业发展的结构,进而揭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触杀、胃毒、拒食及抑制生长的影响,比较扁蓄不同部位的活性,并对提取溶剂进行选择。结果表明,扁蓄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主要作用方式为触杀。  相似文献   

15.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小麦施肥探索到最佳有机肥替代比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减少化肥施用,小麦产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替代效果最佳,能有效保障小麦增产;但是如果有机肥替代比例过高,则会引起小麦贪青晚熟现象,不利于高产和下季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6—2015年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抽穗至成熟期间千粒重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时段日最低气温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日照时间和总日照时间。并建立了以气象主要影响因子与千粒重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作为预测小麦千粒重的依据,2016—2017年独立预测检验精度在67%,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重庆道路绿地和苗圃中选取10株银杏(Ginkgo biloba L.)和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植株,测定其物候期、根系指标、生理指标和当年生枝条的生长量指标等,以综合评价银杏和紫薇在重庆市道路绿地中的生长势,以期为园林绿化养护评价和确定园林绿化苗木选取原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鄂麦2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鄂麦27是孝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湖北省农业生产中对小麦品种的需求,主要围绕改良小麦产量、面粉品质、小麦的抗逆性及熟期等性状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10年10月由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概况、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简述了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7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施用硒叶面肥,以空白为对照,探讨硒叶面肥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硒叶面肥对小麦结实率的影响显著(F=7.15F0.05);(2)施用硒叶面肥对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F=3.84F0.05)。施用硒叶面肥后小麦单产均值为311.82kg/667m~2,比对照增加4.2%;(3)施用硒叶面肥可以增加小麦籽粒的硒含量,施用硒叶面肥后小麦籽粒的平均硒含量为0.316mg/kg,比对照增加0.263mg/kg。鄂麦18、鄂麦596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强,籽粒硒含量分别达到0.487、0.357mg/kg;鄂麦398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差,籽粒硒含量仅为0.195mg/kg。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粉碎电磁波无涡流照射流对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和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种子的影响,根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状况对单次照射的时间、每天照射次数和连续照射的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适当的粉碎电磁波无涡流加热处理能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对菠菜种子处理的最适条件是照射2次/d,4 s/次,连续照射8 d,发芽率达83.7%,比对照提高44.0%,幼苗增高20.91 mm;对苦瓜种子处理的最适条件是照射4次/d,8 s/次,连续照射10 d,发芽率达93.3%,比对照提高18.9%,幼苗增高34.4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