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陇南山区小麦蚜虫发生气象条件及程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志强  陈俊  樊明  马敬霞  张蓉  金小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19-16422
对陇南山区1992~2007年小麦蚜虫发生情况调查监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化,小麦蚜虫的发生具有特殊性,在不同的气候带以不同的虫态越冬,尤以海拔1 100~1 400 m高度的向阳台地数量最大,在盛暑期间,陇南各月平均气温都在22 ℃以上,平均最高气温已超过30 ℃,麦蚜的数量急剧降低。其主要危害期由南向北、由低到高主要发生在4~5月,小麦蚜虫发生程度与上年9月到当年3月逐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该时段降水量总体呈反相关,而与 4~8月逐月平均气温呈反相关,与该时段降水量呈正相关。从农业气象角度出发,探讨出陇南山区小麦蚜虫发生流行时空变化规律、危害特点、预测模型,2008年和2009年业务试报趋势正确。  相似文献   

2.
应用盘锦地区1960~2019年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日照、降水等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的方法,分析了盘锦地区春季农业热量、光照、降水资源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盘锦春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最低气温的显著上升。(2)盘锦春季气温稳定通过0℃、5℃、8℃、10℃、15℃界限温度的初日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平均提前时间为5~7 d,(3)春季光照充足,日照时数呈减少的线性年际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不大,春季热量资源整体呈增加趋势。(4)春季降水量时段分布不均,3月、5月降水量呈线性增加趋势,4月份降水量呈线性减少趋势,春季3~5月和春播期4~5月降水量年际线性变化趋势总体呈略有增加。2000年以后,发生降水量显著偏少和偏多的异常年份明显增多,气候极端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近40年新宾气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吴佳丽  张鹏  于浩  刘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42-16243,16250
利用新宾1971~2010年气温资料对新宾县气温的年际、年代、四季、作物生长季等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生长季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变化显著,夏季平均气温各年代变化幅度不大,秋、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4.
1961—2010年大连市金州区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大连市金州区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研究近50年气温变化、年代际及春、夏、秋、冬季各不同时期气温的变化趋势规律,结果表明:金州区气温变化率为0.323℃/10年,50年来金州区气温升高了1.615℃,50年来金州区气温经历了1次显著的波动,其突变点为1987年,前期为冷时段,1987年以后为暖时段。金州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随年代呈上升的趋势,上升的幅度不同,20世纪80—90年代气温上升明显,在年代际的变化中,贡献突出。金州区气温四季变化,春季变化突出,冬季次之。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1—2010年虎林市气象站气温、降水、总云量、低云量的观测资料,分析气温、云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及气温、降水与云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虎林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87年以后升温尤为明显;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低云量增加趋势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虎林市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总云量成明显负相关,年平均气温与春季低云量成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云量、低云量与年降水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漳州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焕雄  郑小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56-8060
利用漳州市1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8年共48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变差系数分析方法,对历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漳州市的年平均气温也在逐年升高,气候倾向率为0.19℃/10a,线性变化趋势显著,明显高于全球变暖趋势,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暖趋势更为明显;气温的变化趋势还存在年代际、季节和区域差异,20世纪90年代最大、秋冬季大于春夏季、东南部沿海地区高于西北部内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也呈逐年增多的变化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60.5mm/10a,线性变化趋势显著,也存在年代际、季节和区域差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7.
根据阳信县197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有关资料,利用统计特征量值、气候变化倾向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信县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以每10 a 0.2℃的趋势增温,增温趋势显著;年降水量的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以每10 a 45.4 mm的速度减少,多雨期和少雨期交替出现,变化周期由前期9~10 a到后期2~4 a;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以每10 a 131.1 h的趋势减少,各季变化趋势与年平均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春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刘万章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40-240,242
利用宁津县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宁津县的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7年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自80年代后期以来呈上升趋势,到90年代后期增温幅度加快,尤其以冬、春季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44℃/10 a的速度上升,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则以0.50/10 a的速度上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夏季降水量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日照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2℃/1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1—8月气温呈逐月上升趋势,8—12月气温呈逐月下降趋势。日照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一致,但各季增幅不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78℃/10年、0.276℃/10年、0.256℃/10年、0.109℃/10年。日照市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58℃/10年、0.382℃/10年;日照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月际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突变检测方法,对皖北地区1958~2007年的四季、年气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皖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气温倾向率介于0.16~0.34℃/10a;最大增暖发生在冬季、春季;年代际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20世纪60~80年代,区域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负值,为相对冷期,90年代和2000~2007年2个时段的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正值,为相对暖期。突变分析结果显示,皖北地区的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11.
何飞  吴鸿华  李江南  肖依林  吴林  何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75-1779,1781
运用距平、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4个气象站1970-2009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2009年贺州市气温呈现统计意义上的变暖趋势,其中20世纪70和80年代气温相对较低,90年代和21世纪前9年则较高,21世纪前9年年均气温比多年平均值高0.36℃。1970-2009年,贺州市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每10年分别升高0.23、0.30、0.08、0.28、0.30℃,升温幅度东北高中西部低,春季升温幅度最大,秋季次之。贺州市年降水20世纪70、90年代相对偏高,在80年代和21世纪前9年偏低,其中80年代比多年平均值少117.80mm,90年代比多年平均值高119.35mm。1970-2009年贺州市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每10年分别为减少35.88、34.32、-31.51、15.30、8.97mm,1970-2009年贺州市降水量没有显著的长期变化异常,夏季降水量表现出非统计意义的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表现出非统计意义的下降趋势;贺州市降水量的减少速率表现为从南向北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2.
王平  程清平  任宾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35-8641,8671
基于孟定站1955~2008年气温、降水量观测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M-K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孟定盆地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4年来孟定气温升高了1.5℃,升高趋势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暖趋势特别明显;从季节来看,以冬季增暖贡献最大;年和各季均温均通过99.9%的信度检验。54年来降水量减少了103.68 mm,减少趋势显著,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最显著;从季节来看,春季降水有增多的趋势,夏、秋、冬季均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减少最明显;夏、秋两季降水量通过99.9%的信度检验,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未通过信度检验;气温变化周期不明显,降水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年和各季均温及降水量均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突变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各季均超过0.01信度的临界线;春季降水量在70年代以来突变增加显著,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在80年代中期以来突变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方法]利用1951-2005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结果]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55 a中环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22℃/10 a以上.各季节及生长季平均气温都有所增加,冬季最大,达到0.5℃/10 a.冬季和秋季最高温增加均较明显.冬季、年平均和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加显著.生长季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增温速率都不明显.对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生长季平均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通过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有效管理区域农业、水资源,改善生态系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该市年、季、月平均气温以及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青州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5℃/10 a,近50年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8℃;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率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是1989年。近50年青州市平均最高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一个高值区,70年代为近50年来最低值,自7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平均最低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最冷期,自70年代以来气温快速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四川省156个台站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区域和季节差异。[结果]50年来,全省及各气候区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升高趋势。21世纪前10年的平均气温升幅明显,全省48.7%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0.5℃,32.3%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5~1.0℃。冬季升温幅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50年来,全省累年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区域差异为-1.2~20.9℃,温差达22.1℃。全省1961~1997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之后呈比较明显的波动式升温趋势。全省60~90年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相对平稳,为8.56~8.86℃。全省及各气候区年代际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均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但最低值出现的年代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为分析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60—2009年新民市热量资源趋势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万军  高淑新  曹东辉  刘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87-13288,13303
在充分掌握热量资源的情况下,应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在Excel程序支持下分析1960~2009年新民市热量资源。结果表明:1960~2009年,新民市年平均气温趋势升高1.9℃,气候跃变点在1988年,跃变前后气温平均升高1.2℃;冬半年是气温趋势升高的主体,相当于夏半年的1倍。气温的升高使总热量趋势增加318.0℃,1990年之后平均增加约200.0℃。热量资源在一茬有余两莅不足的状态下,可考虑利用早春和晚秋的热量资源在设施农业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7.
吴元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45-8247
利用1961~2008年河南省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地域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58℃/10a,20世纪90年代至今处于高温期;年降水量具有很弱的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7 mm/10a,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处于多雨期;年平均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99.2 h/10a,20世纪60年代至今呈显著振荡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