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热力学和电化学有关原理,计算不同反应的△G^β和E值,分别对浓、稀硝酸的氧化性;硝酸及硝酸盐的氧化性进行了讨论,从而得出硝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硝酸盐则几乎 没有氧化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从理性泡沫的一般理论模型出发,主要采用久期依赖法(duration dependence)对上证综合指数进行了理性泡沫的实证检验,并用观察性证据(anecdotal evidence)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的各种特征很符合理性泡沫模型的推论,支持了中国股市理性泡沫的存在性。而中国股市理性泡沫的成因有其制度上的特殊性,这是由我国股市的特殊发展轨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为解析毛酸浆果汁在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机理,研究在同时接入酵母菌和乳酸菌,于25℃和37℃的发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非酶褐变的影响。以色差(△E)值为指标,检测其在发酵过程中引起非酶褐变的抗坏血酸(Vc)、5-羟甲基糠醛(5-HMF)、多酚、还原糖、氨基态氮等主要致褐因素的变化。通过通径系数分析方法,分析毛酸浆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5℃发酵条件下,5-HMF对色差△E值起到的直接作用最强,5-HMF和氨基态氮的交互作用是决定色差△E值的第一决定因素;在37℃发酵条件下,5-HMF对色差△E值起到的直接作用最强,5-HMF和还原糖的交互作用是决定色差△E值的第一决定因素。说明毛酸浆发酵液中5-HMF、还原糖和氨基态氮是导致毛酸浆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EVT)法和马尔科夫链(Markov chain,MC)模型在极限干旱历时计算中的预测精度,为区域干旱历时预报提供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兰州、龙门、白马寺3个水文站年径流序列为例,利用EVT法和MC模型2种方法分别计算不同截断水平对应的极限干旱历时(Expected longest duration,E(LT)),并采用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评价2种方法的计算精度。【结果】兰州、龙门、白马寺3个水文站采用EVT法计算的极限干旱历时值E(LT)与对应观测值(Observed longest duration,LT-ob)的NS和MAPE分别为0.921 0,0.854 6,0.929 4和0.046 0,0.155 5,0.039 1;而一阶马尔科夫链(one-order Markov chain,MC-1)模型结合hazen绘点位置公式计算的极限干旱历时值与对应观测值的NS和MAPE分别为0.824 7,0.668 1,0.908 1和0.206 3,0.327 3,0.104 6。2种方法均可取得较好的计算效果,但EVT法的计算精度优于MC-1模型。【结论】EVT法较MC-1模型所需要的参数少,计算过程较为简单,且计算结果误差小,是黄河流域可行的极限干旱历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法L9(34)对齐口裂腹鱼Spchizothoraxprenati摄食的9种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能、无机盐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营养素对幼鱼的生长及蛋白质效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蛋白质>总能>脂肪>无机盐;适合幼鱼生长所需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06%、6.02%、4%,总能为13.09 kJ/g,最适能量蛋白比(E/P)为32.68 kJ/g;各营养素中蛋白质为影响幼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主要因素,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它营养素水平变化则对鱼体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以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标准强毒石门株为模板,RT-PCR扩增CSFV E2基因N端的主要抗原区(△E2).PCR产物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AE2,转化Eacterium coli BL21-Codonplus(DE3),IPTG诱导重组△E2蛋白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蛋白的正确表达.KCl预染切胶法纯化△E2蛋白,以其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CSFV抗体ELISA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331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并与IDEXX公司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了相符性验证,符合率为74%.为研制猪瘟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内蒙古细毛羊种公羊不同生理状态下体重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确定其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采用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配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成年种公羊能量和蛋白质代谢的基础数据。根据公羊的体重变化、羊毛生长、睾丸发育和精液品质、配种成绩以及血液理化指标,综合评价不同营养水平对种公羊需要的满足程度,用回归析因法分别计算出了不同体重的内蒙古细毛羊种公羊在非配种期和配种期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8.
三元配合物Co(L-phe)(Aa)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三元配合物Co(L-phe)(Aa)[L-phe为苯丙氨酸根,Aa-为L-val(缬氨酸根)、L-leu(亮氨酸根)、L-ile(异亮氨酸根)或L-trp(色氨酸根)]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t=25℃,c(NaclO4)=0.1mol/L],三元配合物相对稳定性用δk[δk=△logK-△logKS,其中△logK=logK^Go Go (L-phe)(Aa)-logK^Go Go (L-phe)-logK^Go Go(Aa),△logKS=1/2(△logK(L-phe) △10gK(Aa) log2)]表示,结果表明:与相关L-丙氨酸(L-ala)配合物Co(L-phe)(L-ala)相比,所有这些配合物均具有相对较高的δK值,表明配合物分子内存在着额外的稳定化作用,这种稳定化作用可能主要归因于三元配合物分子内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氨基酸侧链结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试验测定了蛋鸡代谢能需要量。试鸡自由采食三种不同蛋白质来源的日粮(10%鱼粉日粮,2%鱼粉日粮和无鱼粉日粮)。在整个生长阶段(0—20同龄末)每两周测定一次单位代谢体重的代谢能进食量(ME_1)和增重沉积能量(NE_G)。由 MF_1对 NE_G 的回归分析得出蛋鸡平均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每日每公斤代谢体重134.9千卡。进食代谢能的增重利用率为56.4%。统计中体重与体含能值间存在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如下:(?)=1.49011+0.00063X(r=0.94199~**,df=10)其中 (?)—鸡体能值(千卡/克)X—鸡体重(克)产蛋期逐日测定每鸡产蛋数量,每两周统计一次进食量。在43和72周龄末抽样进行屠宰,测定鸡体成分和体能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蛋期鸡每天的代谢能进食量为308.3±3.5千卡。根据本试验结果,作者建议如下推算产蛋鸡代谢能需要量的公式:(?)=135W~(0.75)+5△W+2E其中 (?)—每只产蛋鸡每天的代谢能需要量(千卡)W~(0.75)—产蛋鸡的代谢体重(公斤)△W—产蛋期平均每天鸡体重变化(克)E—每鸡每日的平均产蛋量(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用尼龙装袋法时饲料质量对粗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内降解率的影响,用了只安装瘤胃瘘管的去势考力代绵羊,观察了添加几种来源不同的蛋白质和能量饲料时降解率的变化情况。本试验以干草、压扁玉米和大豆粕来组成为基础饲料。能量来源以分别添加大豆油(E—1),纤维素(E—2)和淀粉(E—3)来区分为三个组,蛋白质来源则以分别添加大豆粕(N—1),棉籽粕(N—2)和玉米面筋(N—3)来区分为三个组。试验以6×6的拉丁方设计用尼龙袋法测定以禾本科为主的干草和青贮牧草的蛋白质降解率。干草与青贮牧草相比,虽然蛋白质降解率在培养初间(培养3~9小时)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但培养24小时后两者间差异甚小,并不同饲料对降解模型也没有多少影响。虽然供试粗饲料的平均物质消失率比蛋白质降解率低,但两者间呈高度正相关(r=0.994)。和粗蛋白质降解率一样,不同饲料干物质消失率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当改变饲料时,虽然瘤胃液的VAF浓度和氨态浓度由于供给的能量和蛋白质质量的差异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未见有对袋内粗饲米蛋白质降解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硝酸盐、亚硝酸盐、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评吸质量的关系,为提升雪茄烟叶发酵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德雪1号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堆积法进行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的变化,探究烟叶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关系并建立动态变化预测方程。【结果】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颜色参数L*、a*、b*、C值均呈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发酵0~10 d雪茄烟叶含氮化合物降解速率较快,发酵25~30 d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30 d时,总氮、蛋白质、烟碱、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降解18.8%、23.5%、42.5%、31.8%、42.2%和41.4%,L*、a*、b*和C值分别为30.245、8.305、14.350和16.580。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H0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E值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发酵30 d时,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H0和△E值分别为5.78 mg/g、21.11 μg/g、30.060和62.303。发酵25 d时烟叶评吸质量较好,雪茄烟风格彰显,烟叶香气透发,烟气醇和感、饱满度和干净度明显提升,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降低,余味舒适,烟气平衡感较好,各评吸指标均优于未发酵烟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相关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氮、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变化有直接影响,评吸质量与颜色参数关系密切。【结论】发酵过程中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关系密切,通过建立发酵过程中评吸质量变化模型来提高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可控性,获得评吸质量较好的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鱼腥草素同系物(HOU-Cn,n=8,10,12)对红细胞膜蛋白酪氨酸(Tyr)残基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HOU-Cn均能降低Tyr的荧光强度,随着HOU-Cn碳链的延长,Tyr的荧光强度下降幅度减小.动力学参数的结果表明焓变△H and熵变△S均为正值,而自由能△G为负值,说明HOU-Cn与细胞膜蛋白的结合主要是由HOU-Cn与膜蛋白质疏水相互作用引起的熵驱动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深入研究了烤烟晾制变黄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色差仪和叶绿素仪测量云烟87中部叶在不同晾制温度(20、25、30、35和40℃)条件下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和SPAD值的变化,并以亨特Lab值为基础计算总色差ΔE和褐变指数BI等指标,采用零阶和一阶动力学模型对各项颜色指标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晾制温度升高,各项颜色指标的变化速率变快;不同晾制温度下L~*、△E和BI的变化符合零阶反应,而a~*、b~*和SPAD的变化符合一阶反应;颜色变化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方程,建立烟叶晾制过程中预测颜色变化的动力学模型,验证试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R~(2 )0.9)。【结论】动力学模型可较为精准的预测烟叶在晾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为烤烟晾制方法、标准及配套工艺技术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上导出了蛋白质的净电荷、正电荷、负电荷随pH值的变化关系式,应用于氨基酸和多肽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完全一致。用荧光偏振和荧光光谱对肌酶激酶带电性随pH珠变化关系的研究表明,理论计算符合实验结果,这表明本文的理论关系式处理蛋白质的带电荷数是可靠的,同时,根据模型合理地解释了蛋白酶抗碱性能力比抗酸性能力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用自行设计的动力学装置研究了酸性条件下Zn在红壤表面的反应动力学能量特征.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Zn吸附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Zn最大吸附量:pH5.5处理Zn的最大吸附量在289 K时为1.79 mmol·kg~(-1),在313 K时为2.62 mmol·kg~(-1);pH3.3处理Zn的最大吸附量在289 K时为0.12 mmol·kg~(-1),在313 K时为0.16 mmol·kg~(-1).即吸附量随酸度增加显著下降,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加.用扩散速率常数计算的活化能(△E~*):pH5.5处理Zn的△E~*为9.05 kJ·mol~(-1),pH3.3处理Zn的△E~*为12.02 kJ·mol~(-1),随酸度的增加△E*增加,Zn扩散需克服的能障加大,Zn吸附量降低.△H值为正,温度升高可促进Zn的扩散;△S值均为负,说明吸附反应使体系有序度增加.原液pH为5.5时,流出液的pH急剧下降;pH4.3、pH3.8和pH3.3时流出液比流入液的pH高,是由于土壤的缓冲作用和土壤表面质子化;当溶液中H~+超过一定数量后,反应初期的H~+消耗是快反应过程,H~+对矿物的溶蚀成为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热力学函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几种土壤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分热力学函数(相对偏摩尔自由能△G,相对偏摩尔焓△H,相对偏摩尔熵△S)的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量和温度条件下,供试样品各土壤水分热力学函数均为负值,且随水分含量增加绝对值趋于减小。温度与土壤水△分G呈显著正相关。吉布斯—亥姆霍茨方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适用于土壤水分△G的计算。在相同含水量条件下,供试样品土壤水分的△G,△H和△S值,均是黑垆土、垆土>红油土,并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李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96-2497
配合饲料中使用量最大的是能量与蛋白质原料,决定其价格的关键因素是可利用能值和蛋白质含量及品质。将原料价格分解为可利用能值、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品质3个部分。选用GB2级玉米、GB/T2级豆粕、合成蛋氨酸和赖氨酸做参照物,以此为基础计算饲料原料的的蛋白质价格、可利用能值价格、蛋白质品质价格,三者之和即为饲料原料的适宜价格。该计算公式可用于评价原料的适宜价格,若原料的适宜价格大于市场价格说明该种原料与参照物相比,可节省成本;反之成本增加,使用该原料经济上不合算。  相似文献   

18.
微量SRC值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及陕西近年来选育的1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分析了小麦面粉微量SRC值与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间的关系,并根据微量乳酸SRC值分布初步拟定了品质分类界限值。结果表明,作为反映谷蛋白特性的快速检测指标,微量乳酸SRC值主要与GM P、面筋指数、SDS沉淀值相关;作为反映面粉破损淀粉水平的快速检测指标,微量碳酸氢钠SRC值主要与破损淀粉率、峰值粘度相关;而作为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预测指标,微量水SRC值主要反映了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微量乳酸SRC值主要反映了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拉伸能量的变化,微量碳酸氢钠SRC值主要反映了面团吸水率和弱化度的变化。强筋小麦品种微量乳酸SRC值应在120%以上,中筋小麦品种应在100%~120%,弱筋小麦应在100%以下。微量SRC法能够准确反映小麦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是一种简便的微量品质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膜表面特性影响蛋白质超滤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蛋白质的水溶液为研究体系,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及水醇比例来考察亲水性与疏水性的超滤膜对蛋白质截留的变化,以截留率来表征膜表面特性对蛋白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膜表面的极性对蛋白质分离影响显著,蛋白质的带电性及其在膜表面形成的吸附层影响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生产中能否准确判断发酵适度直接关系到成茶的品质。利用色差法对红茶发酵过程中的叶色、汤色进行跟踪监控。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茶叶的色度指标L、a、b及色差值ΔE值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均存在明显变化。分析发酵过程中L、a、b及色差值ΔE值的变化规律,发现在发酵前期,ΔE值较小,发酵叶色度变化较慢;在发酵中期,ΔE值明显增大,发酵叶色度有了较大变化;然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ΔE值逐渐减小,至发酵后期ΔE值接近0,而发酵叶色度基本稳定不再变化,此时茶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TRs/TFs)值达到合理阈值,茶样感官审评得分较高。因此研究认为,在发酵过程中,当发酵叶色差ΔE值接近0时,即可判断为红茶发酵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