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症状特点及危害玉米粗缩病症状特征是玉米出苗后即可发病,玉米5~6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但新生叶片及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中脉  相似文献   

2.
1.玉米粗缩病的症状 玉米粗缩病也叫玉米条纹萎缩病。感染粗缩病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叶鞘及苞叶的主脉上具有粗细不一、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叶背有明显的粗糙感。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节间粗短,植株严重矮缩,叶片青黑。  相似文献   

3.
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属喜温作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玉米粗缩病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1、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6叶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的各细脉间,叶背脉上则出现长短不等的蜡白条突起。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1、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6叶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的各细脉间,叶背脉上则出现长短不等的蜡白条突起,病株叶片浓绿,直  相似文献   

5.
1.玉米粗缩病的症状 玉米粗缩病也叫玉米条纹萎缩病.感染粗缩病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叶鞘及苞叶的主脉上具有粗细不一、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叶背有明显的粗糙感.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一、症状特点及危害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6叶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的各细脉间,叶背脉上则出现长短不等的蜡白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粗缩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它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必须加以重视。一、玉米粗缩病症状及危害1、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6叶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的各细脉间,叶背脉上则出现长短不等的蜡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症状玉米粗缩病一般3叶期前未表现出明显发病症状,出现发病症状一般在5~6叶期,在玉米心叶基部中脉两侧呈现虚线状褪绿条纹,病株叶背呈现蜡白色条状凸起,即脉突,叶片变短增厚,叶色浓绿,顶部叶片呈簇生状,病株严重矮化,根系变少,发病轻的病株雄穗花粉少,散粉能力差,雌穗花丝较少,且玉米棒短小,结籽率低。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难抽出,或者抽出后不无花粉,不能进行受精,花而不实或籽粒较少。  相似文献   

9.
1.粗缩病俗称万年青,玉米生育期间均可发生?多在6~7叶时表现出来,病株矮化,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节间缩短,叶色浓绿,叶片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心叶中脉两侧初期产生透明小亮点,而后小亮点发展为虚线条纹。叶背产生密集的微小白色突起,手摸时有粗糙感。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严重时可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一、发病症状 (一)苗期症状 玉米7叶前感染玉米粗缩病病毒以后,开始在心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卷成筒状,病株生长迟缓、矮化.  相似文献   

11.
1、症状表现:枣叶多在中脉两侧.叶尖和基部出现病斑,严重时扩散全叶,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散生淡绿色小点,渐变成黄褐色突起小疱.此为病果的夏孢子堆,后小疱表皮破裂散生黄色粉状物为其孢子,与小疱对应的叶正面出现不规则褐斑,后期导致叶片大批干枯脱落,幼果未红即落,一般减产20~60%,严重时绝产。  相似文献   

12.
一、药害的诊断 1.酰胺类(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等)。造成药害的症状是:幼芽与幼叶不能完全展开,玉米叶鞘不能正常抱茎;大豆叶片中脉变短,叶皱缩、粗糙,产生心脏形叶,  相似文献   

13.
玉米叶龄识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并结合玉米的生产情况,提出玉米叶龄识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供广大农户和生产单位参考。一、如何识别玉米叶龄玉米叶龄与叶脉数极为相关,一般可用叶脉数来定叶龄(不计中脉)。当玉米叶片展现后,粗大的中脉两侧有规律地均匀对称分布着清晰可见的纤细叶脉。第一叶单侧有5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粗缩病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1、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6叶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的各细脉间,叶背脉上则出现长短不等的蜡白条突起。病株叶片浓绿,直立,生长显著缓慢,节间矮,植株矮缩,茎基变粗,成株高度仅为健株的1/3~1/2,叶片变得宽短硬,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幼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呈现粗糙不平,根系弱,后期有的叶鞘和苞叶上也出现蜡白条突起,病株根系少而短,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粗缩病(一)危害特征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幼苗在5~6叶期可表现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不能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  相似文献   

16.
外刊文摘     
根据玉米叶龄与植株内部器官形成的相关规律,能较确切地掌握玉米植株体内的生长发育进程,预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以利促控。作者提出用叶脉数确定叶龄,即在玉米每片叶展现后,根据中脉向两侧均匀对称地分布的叶脉确定叶龄.第1叶(园叶不计中脉)单侧有5条叶脉.第2叶为4  相似文献   

17.
玉米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1玉米病毒病田间症状玉米病毒病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其中以苗期到7叶期发病最盛。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  相似文献   

18.
1 玉米生长前期病虫害的防治 1.1地老虎的防治 1.1.1为害症状。玉米心叶中出现了许多半透明的小斑点。当小幼虫长大一点儿后,从地上转移到地下为害,它们白天潜藏在土里,晚上出来取食,将茎基部咬断,使田间缺苗断垄。黄地老虎出现的时间约比小地老虎晚1个月,它在小幼虫阶段取食嫩叶及咬食心叶。大龄地老虎危害造成空心苗。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玉米粗缩病(一)危害特征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幼苗在5~6叶期可表现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不能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蘖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粗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由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毒引发,发生的轻重与玉米生育期、生态环境、灰飞虱的暴发期、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因素有关。现将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多出现在六至七叶期,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并在叶背、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后变黑褐色,用手触摸时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发病后的玉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