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花生是山东省主要油料作物,为评价山东省花生生产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环境压力及可持续性,运用能值原理对山东省花生生产系统的能值指标进行分析。2007—2011年,山东省花生生产系统的能值投入总量从4.01×1021 sej上升到6.70×1021 sej,其中83.46%为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能值自给率、净能值产出率及系统可持续指数呈下降趋势,分别从0.13、3.71和1.29下降至0.08、2.17和0.36;能值投入率、环境负载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6.56、2.88增加至11.53、5.51;能值密度则从5.07×1011 sej·m-2增至8.41×1011 sej·m-2。结果表明:山东省花生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主要依靠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而可更新辅助能值投入较少,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为促进山东省花生生产可持续发展,应该调整其能值投入结构,提高花生生产科技水平,增加可更新有机能值的投入,将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分析的高台县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选取1997—2012年的数据,对高台县农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结构和能值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台县农田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呈现整体增加、局部时间段减小态势,1998年能值投入值最小,为325×10~(18)sej,2012年投入值最大,为496.89×10~(18)sej,主要原因是工业辅助能的增加最明显,从1997年的180.98×10~(18)sej增加到2012年285.14×10~(18)sej。总的能值产出波动较大,2002年最小,为240.37×10~(18)sej,2012年最大,为473.37×10~(18)sej。环境负载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1.11上升到2001年1.54,再降至2012年的1.39。2002年可持续指数为0.53,远低于2001全国平均水平(1.23)。总的来说,高台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16年来研究区综合水平差异大,1997—1999年生态系统综合水平较高,2000—2006年环境恶化,2007—2009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2010—2012年高台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恶化。因此,高台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合理开采利用水资源,保护耕地,积极引进先进机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高台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能值理论,对河南省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2004年河南省生态经济系统总能值使用量为4.89×1023sej,可更新资源的能值为1.49×1022sej,不可更新资源产品的能值为5.03×1023sej;货币总能值9.67×1023sej,其中进口能值9.41×1021sej,出口能值3.86×1022sej;废弃物能值为5.097×1021sej,占总使用能值的1.04%;能值自给率达98.07%;人均能值使用量达5.03×1015sej;能值使用密度2.92×1012sej/m2;能值货币比率为4.61×1012sej/$;能值投资率为1.82%;电力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的13.84%;环境负荷率为31.81;可更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为2.96×106人,资源的总人口承载为2.37×107人.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能值的山区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评价——以蒙阴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沂蒙山区蒙阴县1985~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5~2010年,蒙阴县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值、产出能值、能值密度、农业土壤强度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水土流失率指标呈下降趋势。横向比较来看,蒙阴县2010年人均能值用量为2.41E+15sej/cap,能值密度为8.22E+11sej/m2,较其他比对地区投入与产出能值均处于低水平;畜牧业、水产品能值产出比例分别是26.06%、7.29%,在农业产出系统中所占比例偏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指数为0.22,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水土流失率远高于所有比对经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5.
王鑫  海山 《干旱区研究》2024,(4):706-715
运用能值方法分析农牧交错带内乌兰察布市2011—2020年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以确定区域开发合理规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2011—2020年乌兰察布市生态经济系统投入能值(F)平稳上升;产出能值(Y)不断减少;环境负载率(ELR)不断上升;10 a间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出现较大波动,总体下降。2011—2016年乌兰察布市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高于1,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是可持续的;2017—2020年低于1,为不可持续状态。因此,中短期需增加可更新资源投入,缓解不可更新资源过度使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退化、环境负荷高等问题,产业上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高能值产品产出,寻求新兴高能值产出部门替代低能值产出部门;长期需提高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以便提高区域能值需求和产出。以优势交通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承接周围相对发达地区能值产出率高和环境负载率低的产业部门,以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入量太阳能值为3.36×1019sej,产出量太阳能值为3.07×1020sej,初级生产力为5.04×1019sej,不可再生能值为6.35×1019sej。该区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大,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分析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法的生态足迹模型。引入能值密度,将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种能量流转换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生态足迹的定量计算。以松嫩平原为例,进行2004年松嫩平原生态足迹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的能值密度为8.713×1014sej/hm2,人均生态足迹为4.871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034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2.837hm2/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这一结果与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保持一致。与传统模型相比,能值分析-生态足迹复合模型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评价标准不统一,研究结果可比性差等缺陷,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石漠化制约着云南、贵州、广西三个省区的发展。应用能值分析法,以经济和环境资料为主,辅以遥感和GIS获取能值分析所需的数据,编制能值分析表,计算2000和2009年典型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流,得出石漠化省区资源环境能值、环境负荷率(ELR)、能值产出率(EYR)、能值产出比(ENR)等统计指标,进一步计算构建可持续指数(ESI)、改进的可持续指数(MESI)和可持续年限(ST)等指标。2009年广西、贵州、云南的主要资源环境能值分别为9.6E+25、1.2E+26、1.5E+26sej,可更新资源能值为9.9E+22、7.3E+22、2.0E+23sej,废弃物能值2.1E+22、1.1E+22、1.4E+22sej。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的ESI和MSEI都具有经济落后地区的显著特征,其ESI的时空演变趋势(0.07)显著低于全国ESI的平均趋势(0.41),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要稍好于全国平均值,而区域可持续年限从2000年的平均超过100年缩减为2009年的不足50年。  相似文献   

9.
新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疆是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历来是我国的西北屏障,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横贯新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新疆的开发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新疆的生态经济系统,对于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能值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选取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等原始指标,运用能值分析的方法,对新疆1996-2005年的能值投入率(EIR)、净能值产出率(NEYR)、环境负载率(ELR)、能值-货币比率(EDR)、能值使用强度(ED)和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ESI)等9项指标的系统研究,以及与其他国家和部分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要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需重视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进口低能值、高能量的产品而输出高能值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能源利用高效率和系统的强势竞争力;新疆可持续发展指数(ESI)的波动下降与新疆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关。因此,要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经济增长和控制其对环境系统的压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平缓降低尤为重要,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值分析的西宁市城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西宁市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货币比率、环境负载率、人均能值使用量、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国内其他城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西宁市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资源,属资源输出型城市,城市环境压力相对较小;2)2007年西宁市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5.3,...  相似文献   

11.
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a model case,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n the eco-economic system of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based on emergy synthesis theory. Through calculating the values of renewable emergy flow,non-renewable resources,imported emergy,exported emergy,waste emergy,and total emergy during the period of 1978-2007,the performance of Gansu eco-economic system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newable emergy flow within the province basically remained steady state which was estimated at 2.99×1022 solar emjoules (sej) from 1978 to 2007. The imported emergy and exported emergy were estimated at 3.75×1017 sej and 2.99×1020 sej in 1978 and increased to 1.07×1022 sej and 1.44×1022 sej respectively in 2007. The nonrenewable emergy flow was estimated at 1.62×1022 sej and increased to 1.85×1023 sej,with annual growth rate of 8.7%,while the estimated total emergy was 4.58×1022 sej in 1978 and increased to 2.11×1023 sej in 2007,with annual growth rate of 5.41%. Our results indicate a deteriorate situa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region.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was based on a great consump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 and caused continuous decrease in the capac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 was 0.53 in 1978,increased to 6.06 in 2007,indicating a rapid degradation of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quality. We calculated that the actual population was 1.53 times the renewable resource population in 1978,increased to 7.06 times in 2007. During the period of 1978-2007,the emergy rose from 2.45×1015 sej/(capita·a) to 8.07×1015 sej/(capita·a). Ou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emergy density presented a trend of gradual increase,and then the emergy currency ratio in Gansu decreased from 7.08×1013 sej/Chinese Yuan to 7.82×1012 sej/Chinese Yuan.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为了更好的说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文中以内蒙古自治区1990-2009年近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并从内蒙古工业布局演变和工业化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及特点。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初显空间集聚效应,内蒙古经济空间结构与工业化、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存在内在的联系和耦合关系,其中工业发展,尤其是矿业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秸秆的焚烧或闲置,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且造成秸秆资源的极大浪费.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分析了9种不同秸秆还田组合模式的能值效益.结果表明,(1)各处理模式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占系统总能值投入的比重最大,其中化肥能值投入比重最高.(2)能值产出方面,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WH-MC)模式的产出水平最高,达到7.60×1015 sej/(hm2·a).(3)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WH-MC)模式的净能值产出率最高、环境负载率最低、能值反馈率最大、产投比最大,分别为2.52、1.13、75.90%和1.39.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WH-MC)是该区域种植业最优的秸秆还田模式,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分析及总体评价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取得初步成绩,按照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其发展实践历程基本经历了探索阶段、初步增长阶段,刚刚步入发展阶段,开始了规模扩张。在这个阶段,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完善产业链条、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旅游企业竞争能力等诸多问题。需要优化旅游空间与布局;聚集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深入旅游发展研究,重视科研队伍培养;进行营销策划,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分析内蒙古武川县种植业系统环境基础和经济特征。结果表明:武川县种植业系统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和化肥投入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84.2%,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种植系统。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再加上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利用,在同等条件下,其农产品在国内和世界市场并不具有竞争能力。改善环境投入,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才能提高种植业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经过分析可知,内蒙古草原人地关系系统结构现状是,一方面人口的基本需要不能满足,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严重退化,基本生存条件进一步失去保障,人与地(草原)处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人地面临多种的恶性循环。所以,必须改弦更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整经济结构,减轻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寻求对外开放多元的发展模式。并以生态旅游为例论述了产业生态化对内蒙古草原人地关系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能值分析为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定量方法,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有重要意义。运用能值理论及其分析方法,以乌鲁木齐为研究区建立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评价指标体系,重点选取能值自给率、输入能值、人均能值、能值密度、能值/货币比、电力能值比、环境承载力、能值可持续指数等能值综合分析指标,定量研究1990~2009年研究区复合生态系统能值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间,乌鲁木齐市能值自给能力较强,城市发展对外界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小,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但是经济发展强度和工业化水平不高,随着城市不可更新资源的开采,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量增加,城市可持续能值量的减少,本地环境负荷增大,承载力持续下降。在此基础上对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