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饶鸣钿 《中国稻米》1994,1(2):18-19
1993年福建省沙县高砂乡柳源村612亩汕优63中稻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测产验收中稻平均亩产625.2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389.1公斤,两季亩产1014.3公斤,其中184亩再生稻平均亩产472.9公斤,首次实现我县中稻一再生稻大面积亩产超吨粮的再生稻连片百亩以上亩产超《纲要》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市多年来杂交稻制种单产不高,1985年全市制种2530.6亩,平均亩产仅68.16公斤,其中441.7亩威优组合,亩产仅58.07公斤,1986年我们着重研究了“威优64”的高产制种技术,现将结果报导为下。一、“威优64”高产制种的设计“威优64”制种亩产250公斤的设计 1.安排理想的花期分析我市九年的气象资料,8月中、下旬至九月阴雨天少,日平均气温28.11~27.58℃,因此,“威优64”秋季制种,花期安排在8月20日至9月10日之间是最理想  相似文献   

3.
Ks—14、Ks—7、Ks—9是我所用光敏核不育原始株农垦58S为供体,通过与籼稻杂交以及复交选育成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1988年晚稻用稻蔸再生稻与03恢复系配组制种0.32亩,总产16.4公斤,折亩产51公斤;1989年春制Ks-14×03 15亩,总产1530公斤,平均亩产102公斤;晚制Ks— 7×03, 28.41  相似文献   

4.
漳州地区杂交水稻制种产量,1987年,虽由亩产40多公斤提高到85公斤,但仍低于全省平均96.5公斤和全国平均亩产128公斤的水平。制种产量不高不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1987年由原来上万多亩制种田下降至2000亩左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进10—150万公斤种子,影响了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前解决高产和高纯度的制种技术对促进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本文着重对闽南杂交稻制种技术问题作若干探讨。一、杂交稻制种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期气候在日平均温度27——28℃,相对湿度70—80%。日照充足。根据漳州市气象台1977—1987年十一年气象资料统计,漳州市平原地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 率和经济效益,我县制种基地北风头村“油 -稻-制”1989年示范面积133亩,1990年扩 大到269亩,两年来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89年“油-稻-制”高产田块验收,中油821亩产油菜籽105.4公斤,产值149.67 元(1.42元/公斤);早稻浙辐802亩产426公斤,产值298、2元(0.7元/公斤),秋制 汕优64,亩产202.5公斤,产值11.74.5元 (5.8元/公斤);对照晚杂汕优64亩产512公斤,产值358.4元。“油-稻-制”亩产值共计为1622.37元,除去制种每亩投入多100元,实为1522.37元,与“油-稻-杂”比较亩增产值716.1元。 1990年“油-稻-制”…  相似文献   

6.
汕优72     
该组合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其恢复系“明恢72”是用(C堡×N)F4×明恢63选育而成的,为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 一、产量表现:1986年所内品比,汕优72比汕优63亩增25公斤,增产5.6%。1987年与汕优63平产,1988年参加三明市连晚区试,亩产470.03公斤,居首位,比汕优63亩增9.27公斤,增产2.01%,且比汕优63早熟4天。1988年参加湖北省中稻预试,亩产557.34公斤,比汕优63亩增4.36公斤,增产0.62%。浙江庆元县种子公司单晚观察试验,汕优72与汕优63平产,大田示范4.05亩,平均亩产518.95公斤,其中隆宫乡刘刚军户亩产达623.4公斤。沙县种子公司示范7.9…  相似文献   

7.
宁乡县1983年冬开始推广大麦、双季(双杂)稻这一耕作制度,经过连续三年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83—1985年度,沙坪乡黄合村123.86亩大麦,两年平均亩产208.5公斤,双季稻(部份早、晚杂交)平均亩产869.4公斤,三熟两年平均亩产1077.9公斤;1985—1986年度沙坪村示范基点50.24亩大麦,平均亩产251.8公斤,早晚稻全部采用杂交稻,早稻亩产542公斤,晚稻亩产538.5公斤,三季全年亩产1332.3  相似文献   

8.
汕优6卿将成为安徽省的当家组合,为了加速开发利用,1987年我省有关领导部门指示我区开展该组合制种高产试验。10.1亩汕优63制种攻关田共收种子2056.87公斤,平均亩产203.65公斤,农技员吴家和的1.7亩,亩产达到218公斤,创我区迟熟组合制种的新记录。现将攻关田的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一、生态条件制种田安排在我区南部舒城县圩贩双季稻区的千人桥旺禾村制种基地。常年无霜期为223天,年均温15.6℃,年降雨量1000多毫米。抽穗扬花期的8月中下旬平均温度分别为26.8℃和26.7℃。日平均湿度为84%。制种田土质为沙泥田,剖面60厘米以下具有保水蓄肥的粘土…  相似文献   

9.
1989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全县实收面积5200亩,亩产种子112.2160万公斤,平均亩产215.8公斤。其中早熟组合面积432亩,亩产165.2公斤,中熟组合面积3171.4亩,亩产231.6公斤,迟熟组合面积1597亩,亩产198.1公斤。比历史上最好的1988年亩产214.6公斤亩增1.2公斤,并出现亩产225公斤的乡  相似文献   

10.
“601”用78130为母本与CQ064杂交,于1987年育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早季本所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1989年早季本所示范6.0亩,平均一亩产442.9公斤,在沙县、明溪、尤溪示范种植约200亩,在明溪县梓口坊重病连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485公斤,在尤溪县合溪乡种植30亩,平均亩产520.5公斤,其中15亩,亩产545公斤。1990年早季参加三明市联合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449.32公斤,比对照种79106增产4.89%,居迟熟组首位。1989年在漳平县种植5 14亩,平均亩产473.7公斤。该品种株高88.5厘米,株叶态好,抽穗  相似文献   

11.
黔阳县位于湖南的雪峰山脚下,是杂交稻起源之地,十多年来,我县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狠抓了组合的梯级建设,在稳定当家组合和组合及时更新换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主要是。坚持以早中熟组合为主,压缩迟熟组合,在制种季节上,以春夏制为主,不搞秋制。1990年有6个乡14个村(包括场所)单位。共计制种7225.5亩,总产杂交稻种子1826399.5公斤,平均亩产252.7公斤,比1989年制种7050.5亩,平均亩产170.2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48.5%。熟坪乡罗翁村648亩“威优49”制种田,平均亩产358公斤,90亩“威优63”,亩产334.5公斤;竹坡村制191亩“威优64”,亩产324.…  相似文献   

12.
我县1988年制种2755.6亩,平均亩产212.3公斤。1989年制种4944.0亩,亩平204.3公斤。业涌现了10个亩产过275公斤的100亩高产片和21个亩产过325公斤的高产丘块。我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个加强:加强领导是杂交稻制种高产的根本。连续两年,县政府等各级领导组成杂交稻制种领导小组,解决制种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部门无法解决的难题,如基地落实,隔离区的处置,自发制种的控制,收购入库率等。 二个稳定:制种基地和技术队伍稳定是高产的基础。几年来,制种基地稳定在3个乡、16个村没有变动。全公司有5个技术干部和12个聘请的农民技术员专门从事制种工…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改二、三期父本为一期父本制种,在苗期采取不同密度寄插,利用植株所处外界条件的差异,使个体生长发育产生叶差,蘖差和播始历期差,达到既可简化制种程序,适当拉开花期,确保花期相遇,又能克服多期父本制种花期拉得过长,花粉密度小,花粉利用率低的缺点,是提高制种结实率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将有助于制种产量的大幅度增加。1987年,我市湘潭县推广一期父本制种5678亩,春制有威优49、威优64,秋制有威优35、威优 6号,平均亩产 225.5公斤,比多期父本制种亩产增产43.6公斤,增产24%。现将一期父本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一、作法 父本一次播种,当…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0月17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组织同行专家,在沙县高桥镇官庄村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示范片,对福建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再生稻产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结果显示,全程机械化示范片102亩,再生稻平均干谷亩产328.36公斤,加上头季亩产494.12公斤,两季亩产达822.48公斤。采取机械化插秧措施的"甬优2640"和"泸优明占"两个品种,再生季亩产分别是  相似文献   

15.
地处湘西南的武冈县邓元泰镇黄木井村,从1983年起在潜育化稻田探索春玉米——稻的种植制度,用规范化栽培49亩春玉米一稻。经验收,春玉米总产230293公斤,亩产469.9公斤;晚稻总产275625公斤,亩产562.5公斤,两季平均亩产原粮1082.4公斤。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福清海口农场威优64春季制种112亩,1989年7月16日,经市、县两级现场验收,平均亩产达166.7公斤,较全市平均亩产93.53公斤增产近九成。其中林忠平户为主的(Ⅱ)、(Ⅲ)片共24亩,平均亩产达216.63公斤,最高亩产250.63公斤(2.5亩)。一、高产群体与产量结构分析 (一)高产群体 1.亩产200-250公斤以上的田块,有效穗最高达25万以上,最低在22万左右,穗均离颈粒数71.5-82.4粒,异交率在50%左右,最高达51.6%,最低为44.02%。其中  相似文献   

17.
我场是中国种子公司稻麦原种场,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发展,除提纯繁殖杂交稻三系原种外,每年还制3000亩左右的杂交稻种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但由于劳力不足,限制了制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从1984年冬开始,我们进行了两次机械化制种实地模拟试验及连续两年大面积推广应用,摸索了一套简便易行、省工省本、稳产高产的盘式育秧与机插配套技术。1985、1986年盘育秧机插面积分别达75亩、207亩,平均亩产为123.13公斤,比水育秧人插平均亩产103.7公斤增产18.7%,而且盘育秧产量变幅S=±15.34公斤,略小于水育秧人插产量变幅S=±16.49公斤。19…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7日,水稻研究所组织同行专家,在沙县高桥镇官庄村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示范片,对福建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再生稻产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结果显示,全程机械化示范片102亩,再生稻平均干谷亩产328.36公斤,加上头季亩产494.12公斤,两季亩产达822.48公斤。采取机械化插秧措施的"甬优2640"和"泸优明占"两个品种,再生季亩产分别是  相似文献   

19.
珍汕97A春繁单产实现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育系珍汕97A的繁殖。常年亩产只有75公斤左右。1988年,在永新县日光乡楼下村繁殖珍汕97A88亩,平均亩产123.1公斤;高产田2.5亩。母本亩产达169.4公斤,父本达132.5公斤。其主要技术措施是:选择理想的繁殖区,改进播错期,延长授粉时间,建立高产的苗、穗群体,统一育秧,合理使用“催长素”“九二○”和微量元素等,力求花期花时吻合,提高异交率。  相似文献   

20.
淮北麦茬夏大豆亩产超250公斤高产试验田的栽培技术江苏省灌南县农业局周建传,马乃元,黄开忠,严华张店镇农技站卢建强,刘玉法采用从黄砂大豆中系选的92─10高产夏大豆新品系,经1994、1995两年6点次计8.4亩高产栽培,平均亩产265.8公斤。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