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水经注探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形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魏时期郦道元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关于乌兰布和段黄河故道及其与黄河沿岸古城的位置关系,修正了有关现在黄河河道来源、沃野故城被黄河改道冲毁等论断,并从沙源与沙漠内涵、地表大面积流沙裸露堆积形成沙漠景观以及《水经注》中没有记录乌兰布和段沙漠景观等方面探讨了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的形成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2.
百里黄河在磴口披上了绿装玉善磴口县境内有52公里的黄河河段。过去,由于黄河沿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以每年推进五六米的速度蚕食沿岸河堤、良田。滔滔黄河水先后逼走了两个村庄的村民,淹没了数万亩良田。进入80年代后,该县积极响应党中央“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3.
六年来,磴口县团委、林业局、水利局紧密配合,积极带领广大青少年在黄河岸边营建“青字号”工程,使昔日黄沙弥漫的百里河岸出现了绿树成荫的林带网。磴口县境内约有52公里的黄河河段流过。过去,由于黄河沿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黄沙以每年推进五六米的速度蚕食沿岸河堤、良田,滔滔黄河水先后逼走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刺下(Nitraria tangutorum Bohr.)沙土进行采样,测定其各粒级的百分含量,并与乌兰布和沙漠中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Kief.)、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 M.T.Liu)下沙样及流沙各粒级的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白刺下沙土各粒级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乌兰布和沙漠其他植被下沙土粒级分布规律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白独贵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贺兰山余脉的岗德格尔山西麓。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侵南移的主风口。是乌兰布和沙漠跨越黄河进入乌海形成的面积近20平方公里的风积流动沙地。整个白独贵湾沙丘汹涌、寸草难觅、鸟兽无踪,被老百姓称为“连鬼也进不去的地方”。每遇大风,沙尘弥漫,滚滚流沙从白独贵湾越过岗德格尔山,长驱直人鄂尔多斯高原,并进一步向东、南两个方向挺进,这里成为乌兰布和沙漠扩展延伸的主要通道。对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危胁。  相似文献   

6.
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的阿拉善左旗巴音树贵治沙站是一个所剩宜林地多为高大沙丘,造林比较困难的治沙机构,守着黄河,却因灌溉设施不足、提不上水而造林成活率低下。现有一条9公里长、宽度不等的沿河防护林。这条林带对减少流沙侵入黄河和扼制乌海市区的风沙危害都起了一定作用。可是,要想在这里再发展造林事业,确有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正>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地处黄河中上游,其东南缘紧邻黄河,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源区及沙尘暴的主要通道之一,直接危害黄河和河套平原生态环境。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沙漠面积426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刘拐沙头是黄河与乌兰布和沙漠的交会点,保护治理乌兰布和沙漠,对阻止西沙东移、保护黄河生态安全、推进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绿色的跨越。让我们跟随林业建设者的足迹前行。看吧,黄河沿岸、道路两旁、干渠两侧绿树成行;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一条宽100米、长46.8公里的阻沙林带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登高向外远望,昔日被流沙侵蚀的土地,已被一望无垠厚厚的“绿毯”覆盖……杭锦后旗林业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战胜肆虐的“黄龙”而骄傲,为造就纵横交错的“绿色长城”而自豪。林业建设实现四个跨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杭锦后旗林业建设从此开始了20多…  相似文献   

9.
林业区划是林业资源状况与经营方向的自然区域划分。延安地区的林业区划,是依据影响该区林业发展的主导因子: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气候、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作为区划的基本条件,并参考各县以往的区划资料,及国内外林业发展状况,将该区区划为5个不同的林业区。即:(1)长城沿线复沙丘墹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林区;(2)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林区;(3)黄河沿岸土石丘陵沟壑水保林区;(4)子午岭、梁山水源涵养林区;(5)高原沟壑水土保持农田防护林区。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延安地区今后在林业建设中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措施。林业建  相似文献   

10.
磴口县三盛公幸福人民公社,东临黄河,西-靠乌兰布和大沙漠。在七、八十年前,这里生长着茂密的红柳、白茨、芨芨等灌本林,沙地植被有沙蒿、登相、粘蓬、沙竹等,土地相当肥沃。但是,由于反动统治者长时期的严重破坏,流沙好象脱韁之马乘势滚滚东侵,有5万余亩良田被流沙压埋,在30年间沈家渠因被流沙压埋曾改道  相似文献   

11.
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8.2%,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具有控制土壤侵蚀、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少灾害、保存物种和改善环境条件等多种效益,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变山区、丘陵区、风沙区面貌,治理江河,减少水、旱、风沙灾害,从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体现在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治理措施和投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辽宁省朝阳低山缓丘地区实施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措施 ,研究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方面的效益。2a的试验结果表明 ,与荒坡对照区相比较 ,有植被覆盖的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强。单纯种植农作物 1997年平均减水 40 0 7%、减沙 38 8% ,1998年为 2 5 52 %和 39 1% ;农林复合经营 1997年平均减水 36 4 2 %、减沙 53 9% ,1998年为 44 2 9%和 59 3 %。初步证明农林复合经营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方面效益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宾川县生态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未被遏制住,主要表现在:旱涝灾害趋于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成灾,泥沙淤塞河床和库塘。主要原因是受干热河谷气修、地形地质及土壤、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及宾川县的实际,采取生物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东川小江河谷河床土地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3):100-102
小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活动频繁,形成下游河谷宽阔的河床土地资源。通过总结研究小江河谷30年来河床土地开发及治理泥石流成功经验,采取以拦沙坝与河堤工程相结合的措施,遵循泥沙灾害的客观规律,克服小江河床纵向冲淤变化大、横向摆动频繁的客观问题,合理开发小江河谷河床土地资源,既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其丰富的气候资源和水利资源,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拦截进入金沙江的泥沙,防止泥沙危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云南省近年来干旱灾情发生、发展情况及其原因,阐述天然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对森林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估,说明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并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成正比。建议在今后的抗旱工作中重视和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不但使其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也使其生态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矿区废弃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期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许家铭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64-65,68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具有诸多的生态功能,具体表现为对水源、土壤、固碳、净化、固沙、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对2013年至2015年数据估算得出,我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所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8318.79亿元。其中,保持与改良土壤价值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8.
GPS功能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路标、路线、方向、速度、导向、追踪、计算机上/下载数据和地图等功能,在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工程验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RS和GIS集成技术的深化,GP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19.
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及效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营养、土壤科学和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营建技术,并对其效应及演变进行了监测,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选择出适应于该区的先锋、速生和伴生树种,其主要代表种为肯氏相思、红胶木和红锥。(2)严重水土流失区侵蚀土壤不仅缺乏大量元素,也缺乏微量元素,B的缺乏特别典型,显著地影响尾叶桉的生长。(3)种植模式显著影响水土保持的效果,以乔灌草模式效果好。(4)组装配套技术营建的水土保持示范林,使“烂头山”当年植被覆盖率提高40%以上。既能在短期内减少水土流失,又能改善林地环境条件让慢生树种生长,最终形成多树种混交和稳定有效的水源涵养林,可望逐渐向地带性植被群落演变。  相似文献   

20.
云南金沙江流域华山松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裸地为对照 ,对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华山松人工林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营养成分、林分涵养水源的能力、林冠层降雨截流功能、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土壤渗透能力、林地地表径流及泥沙量以及地表生物量和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定点、定量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华山松林对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与裸地相比 ,其林地有机质、土壤月均含水率、渗透性能分别是裸地的 2 74、 1 14、 4 6 1倍 ,土壤最大蓄水量比裸地高5 6 74 % ;华山松林分年降雨截流量为 6 3 7mm ,截流率为 2 0 2 % ,径流率为 5 7%。径流削减率为 91 3% ,泥沙削减率为 95 6 % ;土层 2 0cm之上根系占总量的 83% ,对地面固土保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