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橡胶主产国泰国、印尼与马来西亚表示,同意消减30万t的橡胶出口量,以此来提高橡胶的价格。农业合作部部长Nattawut Saikuar称,这3个国家同意加快老龄胶树的更新,重新种植新胶树。2012年,老龄胶树使产量减少了15万t。东京商品交易所1月橡胶标准交易价为212日元/kg,上涨了2.5日元,东京期货价短期内将上升。1月天然橡胶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价增长了0.8%。  相似文献   

2.
受环境温度影响,海南胶树常需在凌晨2点开始割胶,胶乳保持液态流入胶杯中,至中午12点左右胶树停止排胶后才由胶工集中收取.胶乳在林下暴露时间较长,很容易受到降雨的影响,由林下雨水冲刷后形成雨水冲胶.因此,弄清降雨量与橡胶林冠层降雨截流后的穿透水量、树干茎流量的关系,对研究胶树雨后冲胶的形成与预防冲胶、提高橡胶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邱海 《农技服务》2009,26(8):132-132
橡胶是海南农作物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提高橡胶产量,作者根据多年实践,从宜林地布局、品种选择、胶林管理及割胶技术等方面介绍胶树高产栽培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连续几年天然橡胶价格下滑导致东南亚胶农改种其他作物,割胶工寻找其他工作,潜在的橡胶供应过剩。分析家称,任何改种作物的行为不会导致橡胶产量的快速减少,但厄尔尼诺天气可能开始影响橡胶产量增长,下滑的胶价给500万胶农造成巨大损失。2014年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泰国的橡胶产量增长减半,邻国越南最近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世界第三大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胶农已经砍伐橡  相似文献   

5.
斯里兰卡橡胶研究所最近采用一项经过技术改进的割刀,使不损害胶树而获得最大数量的胶乳。正常情况下,如果割胶得当,橡胶产业能够获得好的胶乳收成,而胶工都必须进行正确使用割刀的培训才能进行割胶。一直以来,由于错误的割胶方式,橡胶产业  相似文献   

6.
2005年第18号台风“达维”是近30年来侵袭海南破坏力最大的强台风,它损坏了大片的橡胶林,使海南省橡胶产量下降较大。要恢复橡胶生产,2006年春管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施肥适时,及时补充养分,减轻胶树受害后出现的“疲劳”,尽量使胶树恢复正常生长和产胶,从而减少风害后遗症带来的损失.是当前春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连续6a观测了3个组合矮型橡胶三合树(光亮橡胶/巴西橡胶)开割后的生长,产胶表现,结果表明,三合树的树围增长量仅为对照的2/3,树高增长量明显小于对照,树冠冠幅的生长与对照基本持平,干胶产量仅为对照的43.1%,干含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海南国营橡胶干胶产量的主要因素,得出科学防范台风、增加胶树茎粗、提高种植面积、科学的化肥施用量是保障海南国营胶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抓好割胶技术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产稳产,必须按照科学割胶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割胶,以便保证产品质量,保证胶树健康,延长胶树经济寿命.海南省岭头茶场现有橡胶开割面积1.64万亩,胶工207名.至2007年底,全场胶工割胶技术一、二级率达92.5%,合格率达100%.具体做法与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橡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实生树的橡胶产量株问差异甚大,平均产量不到芽接树的1/3。目前,生产上大部分种植芽接树(但砧木对接穗的影响达15%-40%),只有少部分缺乏种胶知识的胶农种植实生树。为了获得更高的橡胶产量,培育高产无性系的扦插苗成了各国橡胶树栽培育种研究者的共同课题。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巴西橡胶树老态枝条扦插生根率极低。本研究组采用花药培养体细胞植株与离体微体繁殖结合的技术路线,率先解决了培育高产速生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这一世界难题。创立了分阶段昼夜多次变温的培养方法,改良了培养基,使花药植株诱导率从2%~2…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泰国正面临着比大米过剩更糟糕的局面,就是橡胶市场过剩。目前,胶价从2011年开始逐年下跌。尽管泰国国内橡胶价格增加,但全球橡胶价格没有提高。橡胶研究组织称,面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过剩泰国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且这是泰国天然橡胶产量过剩的第5年。中国是世界橡胶消费的最大的市场,对橡胶需求量放缓,今日的胶价相比2011年低70%。在未来几年,泰国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乳胶库存过剩的问题。当橡胶需求量降低时,泰国  相似文献   

12.
抗病增胶灵是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经多年研制开发的科研发明专利产品。是用于橡胶割改树上的药物,具有剌激胶树增胶、增加胶树营养和防病的功能。一药多效,属缓释剂型,呈水溶性胶体,粘附力强,是橡胶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当前胶价低迷、胶工短缺的橡胶生产现状,对广东茂名垦区开展超低频割胶生产性试验示范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表明:采用超低频割胶技术降低了割胶频率,扩大了胶工割胶树位,提高了割胶劳动效率,减少了胶工需求,胶工人均产量和收入相应提高,稳定了胶工队伍,对解决当前橡胶生产困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试验示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生产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东茂名农垦4个农场橡胶树进行超低频(s/2d6+ET)割胶技术试验,研究超低频割胶对人均干胶产量、人均割胶效率、胶树单株产量及干含等生产指标的影响和规律,并提出了适应当前生产管理的对策,旨在为当地橡胶生产管理和提高胶工收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当前胶价低、胶工短缺的橡胶生产现状,在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个分公司的老龄胶树上开展了气刺割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对老龄树采用气刺割胶技术扩大了岗位承割株数,减少了胶工需求,胶工人均产量和收入相应提高,但在示范中还存在技术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及监督,并探索制定针对气刺割胶的新型生产管理模式,促进气刺割胶技术在老龄胶树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橡胶树合理施肥可加快胶树的生长速度和提高胶乳产量,施肥要根据不同生物学年龄段考虑五方面内容来进行。1、肥料种类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也可用有机肥与橡胶专用肥混施。2、施肥数量苗期(1~2龄)每年每株胶苗施有机肥10~15千克,橡胶专用肥0.2~0.4千克,要采用少量多  相似文献   

17.
山地橡胶园建园时通常修筑宽2m的环山行,橡胶苗种植在环山行的中间靠内侧,橡胶苗的外侧有1m以上.30龄的橡胶树胸围约90cm,半径约15cm,环山行的外侧约85cm.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30龄胶园的现状,许多环山行的外侧只有约20cm,胶工割胶和林管作业都无法正常进行,甚至胶树在环山行之外,胶工要在胶树的外侧割胶,没有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气刺短线高效采胶技术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割胶劳动力缺乏亟的今天,亟需一种既省工又高效的割胶新技术。试验提出气刺短线(S/8)高效采胶技术。云南江城橡胶公司6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表明:气刺短线采胶各项生产数据正常,产量效应增产明显,平均净增产率为12.42%,平均株产和株次产分别高于对照0.44 kg和7.2 g;流胶时间长,长流胶比例高于对照12.9%;刺激周期内胶乳产量呈梯度下降趋势;干胶含量低于对照1.5%,平均死皮发生率比对照高出0.54%。气刺短线(S/8)采胶技术可充分挖掘老龄胶树的产胶潜力和延长其经济寿命,并表现出省工、高效的特点。此项技术为橡胶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对天然橡胶产业面临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由于受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胶工短缺,企业经营困难,大片胶园弃割,砍树改种,这些都对我国橡胶产业的发展前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分析这些现象,确实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就对解决天然橡胶走出面临困境的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一、养树割胶在目前的形势下,由于橡胶价格低,胶工短缺,因此要养树割胶。其内涵是采用低频割胶,增加每个胶工的割胶树位。这样做的好处:第一,在胶工短缺  相似文献   

20.
橡胶、石油、钢铁、煤炭被称为四大工业原料。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十分紧缺,国内年产不到200吨,远远满足不了工业生产的需要,而抗美援朝前线急需的飞机、大炮、汽车、胶鞋样样离不开橡胶。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1951年,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决定成立华南垦殖局,由叶剑英任局长。后又调兵遣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独立团开赴广东垦区,与先期到达的工程技术人员、翻身农民、归国华侨一起,安营扎寨、艰苦奋斗,打响了创建我国第一个橡胶生产基地的战役。三十多年过去了,海南岛和粤西地区昔日的荒原已被开垦成翠绿的高产胶园,胶树单株产量相当于解放前老胶树的8倍,打破了西方权威人士"北纬十七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预言。1982年,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橡胶北移种植成功。广东农垦和其他橡胶垦区共同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本刊经审改后选登纪实性报告文学《突破北纬十七度线》部分章节,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当年广东农垦人身居荒山野岭,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战天斗地开荒种胶的动人场景。文中还首次对毛泽东与斯大林商谈在中国华南种植橡胶的机密细节,"大转弯"的沉痛教训,广大官兵集体转业的复杂思想作了披露和描写。几位作者都是或曾经是农垦人,他们熟悉农场生活,有的还种过橡胶,对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有着非凡的热忱。这种情怀,在这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体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