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采用两步酶消化法获得5~7日龄昆明小鼠睾丸组织的单细胞悬液,比较差速贴壁法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对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纯化效果,并利用MTT法检测不同生长因子及添加浓度对SSCs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5日龄小鼠和7日龄小鼠的睾丸细胞总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但SSCs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与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相比,差速贴壁法获得了较高的SSCs数量和纯化率,其纯化率平均85.06%;MTT法检测结果表明LIF因子的添加对SSCs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20 ng/mL GDNF+20 ng/mLbFGF+103 U/mL LIF的组合添加是昆明小鼠SSCs的体外培养增殖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GDNF和LIF对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小鼠精原干细胞(SSCs)体外增殖的影响,为后续SSCs的诱导分化、转基因动物生产、基因治疗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6~8日龄小鼠睾丸,采用机械法和2步酶消化法获得细胞悬液。通过多次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SSCs和支持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P)染色和RTPCR检测Ngn3和Oct4基因2种方法对SSCs进行鉴定。采用单独添加GDNF(添加量为0,10,20,40 ng/mL)或LIF(添加量为0,500,1 000,1 500 U/mL)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SSCs,于培养第3,5,7天取样,同时用添加GDNF和LIF(各因子单独添加量两两组合)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SSCs,于培养第3,4,5天取样,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GDNF、LIF对SSCs体外增殖的单因子效应和配伍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论培养时间如何,单独添加20和40 ng/mL的GDNF可以显著促进SSCs增殖(P<0.05),而单独添加不同量LIF对SSCs增殖的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添加20 ng/mL GDNF和1 000 U/mL LIF可以显著促进SSCs的增殖,在该条件下当精原干细胞接种密度为(6×104)~(10×104) mL-1,共培养5 d时,其OD490值为0.696。【结论】DMEM/F12培养基中单独添加20 ng/mL GDNF或同时添加20 ng/mL GDNF 和 1 000 U/mL LIF可以显著促进小鼠SSCs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立兔类胚胎干细胞(ESCs-like)体外培养方法,研究探讨了兔囊胚形成环境与饲养层细胞对内细胞团(ICM)增殖、ICM原代集落形成以及集落碱性磷酸酶(AKP)阳性率的影响,并在MEF和REF饲养层上进行了兔ESCs-like的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去除透明带桑葚胚在体外具有较高的囊胚发育率和囊胚贴壁率(P<0.05),体外发育囊胚ICM原代集落的AKP阳性率却显著低于体内发育囊胚(P<0.05);与MEF饲养层相比,REF饲养层上ICM原代集落的形成率显著偏低(P>0.05),但原代集落的AKP阳性率却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MEF饲养层与REF饲养层均支持兔ESCs-like的传代培养,但F3代后MEF组中ESCs-like的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REF组(P<0.05)。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产前4周的长白×大约克母猪72头,随机分成3组。试验共设3个日粮处理:添加100% CuSO4·5H2O(对照组)、30%蛋白质螯合铜+70% CuSO4·5H2O(30%百乐铜组)和100%蛋白质螯合铜(100%百乐铜组),各日粮处理的Cu含量一致,研究有机微量元素蛋白质螯合铜对母猪繁殖力及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妊娠期(1~28 d)和哺乳期(29~50 d)两阶段。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百乐铜可明显地减少母猪哺乳失重,有利于改善仔猪初生重(P>0.05);30%百乐铜组仔猪断奶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百乐铜组(P<0.01);(2)百乐铜可提高母猪日粮微量元素的消化率(P>0.05),改善日粮干物质的消化率(P<0.01);(3)100%百乐铜组母猪所产仔猪在14日龄(P>0.05)和21日龄(P>0.05)阶段均呈现血清Zn,Fe,Mn和Cu微量元素水平明显提高,证明母猪日粮添加百乐铜后Cu及其他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得到提高和改善。结果表明:母猪日粮添加有机形式的蛋白质螯合铜——百乐铜可明显地提高仔猪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并随仔猪的生长发育,微量元素体况和贮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5.
以21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豆抗原蛋白对其生长性能和肠道免疫核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日均采食量降低了25.88%(P<0.01);日增重下降了28.70%(P<0.01),腹泻率提高了58.77%(P<0.01);木糖吸收试验表明试验组仔猪在第1,2,3,4,5 h后血浆中木糖浓度分别比对照组低62.39%(P<0.01),68.54%(P<0.01),67.27%(P<0.01),67.98%(P<0.01)和69.95%(P<0.01);试验组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组织绒毛长度分别降低27.56%(P<0.01)和22.43%(P<0.01),隐窝深度分别提高30.01%和53.03%(P<0.01)。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差异不显著;空肠黏膜核因子NF-κB活性提高了71.87%(P<0.01)。结果提示,日粮中大豆抗原蛋白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大豆抗原蛋白可能通过调控肠道黏膜组织核因子活性,影响了断奶仔猪肠道粘膜的形态和结构,进而影响采食量,腹泻率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新生牛雄性生殖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与分化体系,将新生牛睾丸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分别进行差速贴壁、不连续密度梯度Percoll分选雄性生殖干细胞和支持细胞,对分选生殖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差速贴壁法能有效分选雄性生殖干细胞与支持细胞,2%血清浓度的培养液即可用于雄性生殖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添加100 ng·mL-1的GDNF能显著促进雄性生殖干细胞的增殖,增殖形成的雄性生殖干细胞集落具有一定多能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成年小鼠睾丸提取液(testicularabstract,TA)、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对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stemcells,SSCs)体外存活及增殖的作用。用胶原酶-胰蛋白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分离8d小鼠的SSCs,培养于STO细胞饲养层上,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TA、EGF和E2,观察SSCs的存活时间和增殖能力。结果显示,添加3种因子后,SSCs的平均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虽无显著差异。但在20~40ng/mlEGF和10~100pg/mlE2组中SSCs的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且在较长时间段内观察到了处于明显增殖期的细胞。提示20~40ng/mlEGF和10~100pg/mlE2对小鼠SSCs的体外存活和增殖具有一定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及具有生育能力的保障。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不仅为精子发生的研究提供材料,还有助于开发新的家畜保种方法和动物遗传修饰。为了探索猪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本研究采用胶原酶Ⅳ-胰酶两步酶法对3~7日龄大白仔猪睾丸进行消化得到单细胞悬液,利用不同时间程序的差速贴壁对精原干细胞进行纯化,选择大白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作为饲养层,添加不同细胞因子研究精原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以期得到最佳的培养体系。结果显示,通过差速贴壁得到的UCHL-1阳性生殖细胞比例最高为18.59%±0.94%;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添加试验发现精原干细胞添加20 ng·mL-1 GDNF、10 ng·mL-1 IGF和20 ng·mL-1 bFGF的增殖效果最佳;以支持细胞作为饲养层、在DMEM/F12中添加1%FBS以及上述细胞因子组合对精原干细胞进行培养15 d后可见大量的精原干细胞集落,通过免疫荧光、AKP染色、荧光定量PCR等试验证明精原干细胞进行了大量增殖。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猪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通过体外培养大量增殖精原干细胞,为后续精原干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胃肠道调节剂,研究观察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80头30日龄体重约 8.7 kg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空白组(无抗生素和胃肠道调节剂)、抗生素组(抗生素为杆菌肽锌150 mg/kg+硫酸抗敌素30 mg/kg)、试验组1(在空白组基础上添加复合胃肠道调节剂0.3%)、试验组2(添加复合胃肠道调节剂 0.5%)。结果表明:(1)试验组1、试验组2和抗生素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2)各处理组仔猪间血清中白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等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抗生素组仔猪的血清总蛋白含量较空白组仔猪有升高趋势。(3)试验组1仔猪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组2仔猪的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组1和试验组2仔猪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空白组和抗生素组仔猪(P<0.01)。试验组1仔猪的空肠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  相似文献   

10.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体外生长的特点及增殖的调控因素,分别添加2μg/mL胰岛素、50ng/mL FSH和20 ng/mL EGF的培养液培养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每隔24 h对细胞进行计数,研究其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此外,还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卵巢颗粒细胞集落进行了AKP染色和C-kit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显示,在培养的第4天添加EGF组和FSH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5),添加胰岛素组促增殖作用不显著(P>0.05);卵巢颗粒细胞集落经AKP染色和C-kit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提示EGF和FSH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具有促增殖效应,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具有干细胞的部分特性。  相似文献   

11.
甘薯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11个品种鲜甘薯和14个品种甘薯粉,对甘薯干率、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等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乙醇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乙醇产量与鲜甘薯的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乙醇产量与鲜甘薯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呈显著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2.086+0.162X1+1.064X2+0.248X3(P<0.05)(Y为乙醇产量,X1为淀粉、X2为蛋白质、X3为还原糖);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季节牧草钙磷含量对放牧绵羊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血清钙、无机磷、血清钙磷比和血清钙磷乘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血清指标随季节变化明显,血清骨钙素夏季含量为(2.009±0.888)ng/mL,极显著的低于冬春季(3.974±1.281)ng/mL和秋季(3.279±1.365)ng/mL的含量(P<0.05)。从相关分析中看出,骨钙素与AKP、血钙、无机磷、血钙/磷和血钙磷乘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47、0.546、0.035、0.394、0.489。与牧草钙、磷和钙磷比呈负相关,尤其与牧草钙的相关系数达-0.657(P<0.01)。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出的骨钙素与牧草钙、血清钙的多元回归方程为:骨钙素=1.813-2.358牧草钙+0.945血清钙(P<0.05)。认为血清骨钙素可以作为反映放牧绵羊钙磷盈缺状况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猪卵泡液(pFF)和胎牛血清(FCS)对猪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将猪小腔卵泡(直径<2mm)卵母细胞-卵丘复合体(COCs)以15~35枚为一组随机置于添加不同浓度(0、5%、10%、20%)pFF(试验一)或不同浓度(0、5%、10%、20%)FCS(试验二)的改良TCM-199成熟液中培养44~48h,观察卵母细胞的核成熟率和卵丘扩散情况。试验一结果显示,成熟液中添加10%pFF与对照组和添加5%、20%pFF组相比,显著提高猪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核成熟率(28 2%比20 5%、20 9%、22 3%;p<0 05);添加5%和20%pFF组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小腔卵泡卵母细胞核成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添加5%pFF组的COCs卵丘细胞呈现第3类扩散,添加10%和20%pFF组的COCs卵丘细胞呈现第4类扩散,而不添加pFF的对照组的COCs卵丘细胞呈现第2类扩散。试验二结果显示,成熟液中添加10%FCS与对照组和添加5%、20%FCS组相比,明显提高猪小腔卵泡卵细胞的核成熟率(60 0%比37 5%、40 2%、43 9%;p<0 05);添加5%和20%FCS组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小腔卵泡卵细胞核成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FCS在COCs体外成熟培养的前22~24h促进了卵丘扩散(3个处理组的COCs卵丘细胞呈现第3类扩散,而对照组COCs的卵丘细胞呈现第2类扩散)。研究结果表明:(1)成熟液中添加pFF可促使猪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