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仙绿茶、铁观音和速溶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水温对茶叶中咖啡因溶出量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49.68ng/L,精密度分别是2.65%、2.96%、2.77%。  相似文献   

2.
杉树木质纤维素对酯型儿茶素类选择性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杉木屑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采用静态吸附、蒸馏水和80%乙醇分段洗脱等实验,研究其对茶儿茶素类及咖啡因选择性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木质纤维素对茶叶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类(酯型儿茶素类)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咖啡因,经木质纤维素吸附后,大部分的咖啡因保留在溶液中,只有少量被木质纤维素吸附,达到初步脱咖啡因的效果;吸附的木质纤维素经水和80%乙醇分段洗脱,水洗脱液中咖啡因、酯型儿茶素类分别与儿茶素类总量的比例为0.08,0.36;而80%乙醇洗脱液中上述比例分别为0.02,1,通过分段洗脱可以进一步脱除咖啡因,得到脱咖啡因的高酯型儿茶素类产品.  相似文献   

3.
茉莉清茶中咖啡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玲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2):77+90-77,9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单、准确的茉莉清茶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方法]用三氯甲烷萃取茉莉清茶中的咖啡因,在276.5 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值的大小与咖啡因浓度成正比,从而可定量。[结果]不必沉淀蛋白质,直接测定茉莉清茶中的咖啡因,咖啡因含量在0~2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1.000 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1%,回收率为94.8%~95.9%。[结论]不必沉淀蛋白质,直接用三氯甲烷萃取茉莉清茶中咖啡因的方法,操作简单,能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4.
建立以三氯甲烷为提取剂,以离心萃取为提取方法,以276 nm为检测波长的茶饮料中咖啡因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吸光度A与咖啡因浓度C在5.324~16.940 mg/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回收率为97.6%~99.4%。该方法测定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茶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考察了波长、流动相、柱温、流速等因素对可乐中咖啡因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波长273 n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柱温为20℃,流速为1 mL/min。在0~15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69%。该方法适合于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饮料中咖啡因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绿茶中咖啡因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绿茶中咖啡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咖啡因的含量,以C18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冰醋酸-乙二胺四乙酸(15.0∶82.8∶2.0∶0.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8 nm。[结果]绿茶中咖啡因在0.64~3.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9%(RSD=1.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绿茶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工艺.[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天然咖啡因,以微波进行前处理,乙醇作为溶剂,利用索氏提取器进行提取.以得到的咖啡因的产量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试验原理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浓度和浸提时间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优选出了茶叶中咖啡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称取8 g茶叶,微波功率为240W,微波时间为3min,乙醇浓度为95%,索氏提取器提取时间为1.5h,此条件下咖啡因产量为89.2 mg.[结论]研究可为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咖啡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汉  梁伟  周博  陶健 《现代农业科技》2010,(9):351-351,35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的咖啡因,采用ACQUITYUPLC BEH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为0.4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72nm。结果表明,咖啡因与其他杂质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咖啡因的浓度在2~200mg/L时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5.0%~99.1%,精密度测试结果的RSD为1.02%。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食品中咖啡因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及所含结合咖啡因的比例,为茶叶中咖啡因的准确分析、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监测以及不同茶叶中咖啡因的功能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六大茶类样品为试样,利用低p H沉淀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及其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越大的茶叶所含结合咖啡因的比例越大。其中,深度发酵的普洱茶(熟茶)和六堡茶中结合咖啡因的比例最大(20%左右);而不发酵的绿茶中结合咖啡因的比例最低(2%)。结合咖啡因的比例指标在准确判定茶叶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以及不同来源咖啡因的功效差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青海班玛藏茶和云南普洱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咖啡因,并对提取出的咖啡因含量进行粗略评价。[结果]班玛藏茶平均回收率为36.3%,咖啡因总量极少(0.000 7 g);云南普洱茶平均回收率为34.3%,咖啡因总量为0.207 5 g。[结论]不同生境的茶叶咖啡因含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步骤繁琐、耗时长、过程难控制等缺点,从时间、试剂、产量和环保等因素综合考虑,得出咖啡因的提取条件为采用溶剂萃取法,原料为云南大叶种茶叶10 g,水80 mL,提取时间2 h,乙酸乙酯萃取后吸附、结晶得到白色咖啡因晶体,提取率为0.66%。  相似文献   

12.
HPLC-DAD分析红茶儿茶素类物质和咖啡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梯度洗脱的儿茶素类和咖啡因HPLC-DAD灵敏、快速的定量方法。确定最佳波长为205 nm,5种儿茶素(EGCG,EGC,ECG,EC,+C)和咖啡因的检测限(LOD)达到0.01~0.04 g.mL-1。采用反向C18(150×4.6 mm,ID;5μm)柱分离,以乙腈和0.03%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1 mL.min-1的流速下,整个色谱运行过程仅需15 min。目标物质的回收率在92%~110%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该方法稳定性好、专一性强,适合红茶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准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无需衍生化样品,建立同时快速测定功能性饮料中牛磺酸和咖啡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雾式检测器(HPLC-DAD-CAD)法,Poroshell 120 Hillic色谱柱(3.0 mm×150 mm,2.7μm),乙腈和水不同比例梯度洗脱,流速0.5 m L/min,咖啡因的检测波长273 nm,建立标准曲线。功能性饮料经超声处理,用水稀释后,过滤膜,直接上机测定。[结果]试验表明,通过1次进样,同时测定了功能性饮料中牛磺酸和咖啡因的含量,且线性关系良好(r=0.998 4和0.999 9),平均回收率为86.5%~104.4%,RSD值为0.4%~4.0%,牛磺酸和咖啡因的检出限分别为28.0 ng和3.5 n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功能性饮料中牛磺酸和咖啡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10种潮州凤凰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方法: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为分析柱,样品进样体积为10μL.流动相A为0.2%的乙腈溶液,流动相B为55%甲醇,流速为1ml/min,柱温箱为30℃,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72nm.结果:在所选条件下,样品中咖啡因与其它组分分离良好.在咖啡因浓度为0.02~0.16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线性系数达到0.99999,加标回收率97.75%~99.83%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65%,RSD=0.8177%.10种凤凰单丛茶咖啡因含量在20.50-31.00mg/g之间.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茶叶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乙醇提取时间,DMSO共沸收集-冷冻干燥制备咖啡因的方法,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纯度。研究表明,95%乙醇提取3 h,DMSO共沸收集-冷冻干燥制备的咖啡因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度较高。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得咖啡因的最佳条件为10 g茶叶粉末,95%乙醇75 mL,提取时间2 h,DMSO共沸收集,冷冻干燥。  相似文献   

16.
咖啡中咖啡因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RP-HPLC法测定咖啡中咖啡因和绿原酸的含量,采用ZORBAXSB-C18柱(150mm×4.6mm,5 μm),以醋酸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测定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以柠檬酸缓冲液和甲醇梯度洗脱(80:20→50:50),流速为0.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25 nm,测定咖啡中绿原酸含量.结果咖啡因在0.05~0.80 m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3),平均回收率(n=6)为99.28%,RSD为3.25%;绿原酸在0.04~0.64 m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3),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为2.73%.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茶咖啡因提取方法。[方法]采用真空旋转蒸干仪替代传统的溶剂回收和焙炒方法,并以提取咖啡因产量和流程所需时间为指标,考察了2种方法的优劣。[结果]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的茶咖啡因粗提液,55℃旋蒸10min,再将温度上升至85℃旋蒸10min可得咖啡因粗提粉末。[结论]改进方法操作简单,可在保证提取率的情况下,大大节省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从茶叶中提取天然咖啡因,以乙醇作为溶剂,利用正交试验法探究了料液比、超声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醇的浓度对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18,超声时间为5 min,浸提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60 min,乙醇浓度为85%,咖啡因的提取产率可达3.74%。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产品产率高、纯度好。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6,(2):158-16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生咖啡豆、烘炒咖啡豆和咖啡粉等样品中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同时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咖啡及咖啡制品中的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等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样品经甲醇-0.10%磷酸(50∶50)溶液超声提取后,过PTFE滤膜后在Shiseido CAPCELL PAK MGⅡ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以甲醇-0.10%磷酸(12∶88)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54,320 nm。结果表明,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在0.05~50.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5~0.999 8,检出限(LOD)为0.28~0.41 mg/L,定量限(LOQ)为0.81~1.16 mg/L;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的回收率分别为81.75%~117.2%,85.36%~112.4%和83.74%~110.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06%~9.94%,3.68%~11.2%和2.87%~8.5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葫芦巴碱、咖啡因和绿原酸是咖啡及咖啡制品的特征品质指标,绿原酸和咖啡因为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到64.932%;葫芦巴碱为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34.944%,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9.876%。以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含量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对咖啡及咖啡制品样品进行分类,可将咖啡及咖啡制品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不同咖啡产品中葫芦巴碱、绿原酸和咖啡因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冲泡条件下红茶中主要影响睡眠成分的溶出规律,为消费者科学饮用红茶和红茶功效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咖啡因、茶氨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并依据红茶冲泡习惯,对水温(℃)、冲泡时间(min)和茶水比(g/mL)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其溶出规律。【结果】低水温、短时间冲泡条件下,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相当,达到40%,而咖啡因的溶出率仅为12.5%;高水温、长时间冲泡条件下,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相近(达到80%),咖啡因的溶出率仍较低(约为40%)。此外,相同的条件下氨基酸的溶出率大于咖啡因,对品质成分溶出率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时间水温茶水比。【结论】对于需要利用咖啡因提神的消费者,可选则高水温、长时间冲泡;而对于想避开咖啡因、利用氨基酸助眠的消费者,可选择较低水温(80℃以内)、短时间冲泡红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