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pMADS1 和PpMADS2 是从‘酥梨’(Pyrus pyrifolia white pear group‘Suli’)休眠芽转录组 文库筛选的两个与休眠相关的MADS-box 基因序列。为了解序列的特征,对其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 析,并以‘翠冠’和‘圆黄’梨为试材,用实时定量PCR 技术分析其花芽休眠不同阶段的表达变化。结 果表明:两个基因都具有MADS-box 家族的特征序列MIKC-基序,PpMADS1 和PpMADS2 分别与日本梨 (P. pyrifolia‘Kosui’)休眠相关的两个MADS-box 基因PpMADS13-1 和PpMADS13-2 聚在一起,且单独 聚为一支,与李属植物休眠相关的MADS-box 基因关系最近。在两个品种的休眠过程中,PpMADS1 和 PpMADS2 的表达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都有一个表达高峰,但‘翠冠’梨PpMADS1 和PpMADS2 的表 达高峰均出现在11 月15 日,而‘圆黄’梨PpMADS1 的表达高峰延后到12 月30 日,PpMADS2 的表达 高峰出现在12 月15 日。两个品种PpMADS1 和PpMADS2 的表达高峰都出现在内休眠解除之前,随内休 眠解除其表达量下调,在生态休眠阶段表达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据此推测PpMADS1 和PpMADS2 的表 达对梨芽内休眠的解除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拟南芥中21个调控开花时间的基因进行NCBI blast比对后找到桃中所对应的同源基因,以拟南芥的突变体表型及基因注释功能为依据分为促进开花和抑制开花两类。以7年生‘曙光’油桃花芽为试材,利用水培法测定萌芽率,界定休眠分为诱导期、自然休眠期和休眠解除期3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期和自然休眠期内花芽单芽质量上升平缓,休眠解除后突然升高到0.12 g,翌年2月9日达到0.15 g;而花芽含水量从诱导期开始缓慢下降,在休眠解除时达到最低水平(39%),之后平稳上升到53%。聚类分析发现,两类基因对开花的影响与其在休眠进程中的表达趋势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测定目的基因在休眠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发现在休眠进程(自然休眠和休眠解除期)中PpFT-like和PpCO-like表达量逐渐升高,推测其可能与需冷量积累相关。PpDDL-like、PpCCT-like、PpELF8-like、PpAMP1-like、PpHUA2-like和PpHUB1-like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在休眠解除时达到最高水平之后随休眠解除下降,与花芽休眠解除进程一致,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花芽休眠解除过程。  相似文献   

3.
‘短柄樱桃’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樱桃的优良品种‘短柄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Duanbing’)的花芽为材料,采用mRNA 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休眠解除的过程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克隆获得79 个差异cDNA片段;通过半定量RT-PCR 验证,确定18 个阳性差异cDNA 片段为休眠解除相关候选基因;休眠解除过程中上调的基因片段11 个,下调的7 个。测序及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糖代谢、信号转导、跨膜转运及氧化还原等反应过程。这些基因在‘短柄樱桃’休眠解除阶段可能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露地栽培油桃早红珠为试材,对自然休眠期花芽内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在休眠解除阶段发生剧烈变化,淀粉与可溶性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在解除休眠期蛋白质含量急剧降低,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迅速增加。上述4种物质的含量急剧转变期与自然休眠进程相吻合。SOD酶活性在深休眠期一直较低;POD酶活性在休眠期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解除休眠期迅速升高,说明SOD、POD酶活性提高可能是休眠解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苏翠1 号’是以‘华酥’为母本,‘翠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砂梨新品种。树姿 半开张,花芽易形成。在南京地区7 月中旬成熟,果实倒卵圆形,果皮黄绿色,果锈极少或无。平均单 果质量260 g。果肉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极少,汁液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 ~ 13.0%。早 果丰产性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欧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与休眠的关系,选用了欧李的两个品种20-03和中实-3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和枝条进行了碳水化合物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3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在休眠前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实-3的可溶性糖在休眠前大幅度地下降,两个品种在快进入休眠到整个休眠期可溶性糖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休眠解除后都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在休眠前都呈现上升趋势,休眠期呈现下降趋势,休眠解除后又开始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7.
温室葡萄休眠期不同阶段保温的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从11月初至1月末,研究不同阶段保温芽的生化反应。结果表明:葡萄深休眠期前芽具有高水平的ABA,深休眠期后进行保温ABA下降,IAA、GA3、ZT含量增加;休眠期间芽淀粉含量增加、可溶性糖下降,至保温后淀粉开始下降、可溶性糖上升,但萌芽前淀粉上升、可溶性糖下降,蛋白质进入休眠后下降,至萌发前上升,次年葡萄生长结果良好;休眠期前保温的葡萄不能正常进入休眠,最终影响生长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6 年生‘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L.‘Fujiminori’)为试材,在枝条不同节位进行短截 处理,对9 个花发育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休眠后期虽然VvAP1、VvAP2、VvAP3、 VvAG、VvFUL、VvSOC1、VvLFY 和VvFLC 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较低,但冬芽仍可进行花芽分化;短截 处理可以促进花发育,增加各节位芽中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一枝蔓上的中部芽比上部芽和下部芽发育 好,基因相对表达量高,花芽生长发育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以番红花鳞茎为试材,进行不同变温处理,采用蒽酮比色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高速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时间段花芽内可溶性糖、淀粉、淀粉酶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低温冷藏与番红花发芽休眠解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处理30 d后,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上升,淀粉含量急剧下降,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表现出与可溶性糖含量相似的变化趋势;5℃/10℃处理30 d后花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3个处理的谷氨酸含量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多项测定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由此可知,番红花花芽经30 d低温处理后开始解除休眠,且以5℃/10℃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徐宁  王超  魏珉  时伟  王秀峰 《园艺学报》2012,39(8):1511
 采用连续根系分泌物收集系统(CRETS)收集大葱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黄瓜种子萌芽及其枯萎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大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均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元藏大葱’比‘章丘大葱’的化感作用更强;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升高,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元藏大葱’根系分泌物的抑制程度大于‘章丘大葱’。大葱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杂环化合物、酯类、酰胺类、酸类、烃类、醛酮类、酚类、醇醚类以及萘类等物质,其中,前三者所占的比例较大。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苯并噻唑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苯甲酸苄酯、苯甲酸–4–甲基苯酯、2–甲硫基异硫氰酸苯酯相对含量较低,同一物质‘元藏大葱’根系分泌物中相对含量高于‘章丘大葱’。  相似文献   

11.
桃花芽休眠解除SSH文库构建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王慧  谭钺  王宇  陈修德  李冬梅  高东升 《园艺学报》2011,38(12):2273-2280
 为了深入研究桃花芽休眠的分子机制,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以解除休眠期的花芽的RNA为实验方Tester,以休眠期花芽的RNA为驱动方Driver,构建休眠解除cDNA文库,测定分析了180 个上调表达的cDNA 片段,测序成功128个,除去冗余序列,得到28个单一序列。对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序列分别属于新陈代谢、氧化还原、信号转导、抗性相关等类别基因。运用qRT-PCR 技术对HisH3、Dhn 和Metallothionein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在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均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以‘南通小方柿’果实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柿乙醇脱氢酶基因DkADH1,其全长为1 377 bp,开放阅读框为1 137个核苷酸,编码379个氨基酸,具有ADH基因典型的结构域和功能域,与番茄、苹果等双子叶植物亲缘性较近。以‘南通小方柿’不同组织为材料,采用qRT-PCR方法对DkADH1及单宁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了不同时期果实的单宁含量,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含量逐渐降低,而不溶性单宁含量不断升高;DkADH1基因在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中均有表达,在果皮中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的成熟,DkADH1表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柿果实中单宁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DkF3′5′H和DkMYB4随着乙醇处理果实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推测‘南通小方柿’DkADH1能够抑制单宁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  相似文献   

13.
华光油桃解除休眠过程中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累积对华光油桃萌芽的影响以及花芽在自然休眠过程中几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温诱导休眠解除的过程中,花芽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12月13日分别上升和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此时出现谷值,游离脯氨酸含量休眠解除前由下降转为急剧上升,POD和SOD活性在12月13日分别出现高峰和低谷。表明这些参数可能与休眠解除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郑益平  吴雪琴  曾黎辉 《园艺学报》2013,40(12):2479-2488
 以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金盏银台’和喇叭水仙(N. pseudonarcissus L.) ‘粉红魅力’为材料,通过定量PCR 分析比较了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主要结构基因在‘金盏银台’黄色 副冠和‘粉红魅力’红色副冠中的表达;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粉红魅力’红色副冠以及‘金盏银台’黄 色副冠、白色花瓣中有色体的超微结构;克隆了中国水仙有色体类胡萝卜素相关蛋白(CHRC)基因并分 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粉红魅力’副冠呈现红色是一系列结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的结果,其中LYCE 表达量降低是红色副冠中累积β–胡萝卜素的关键;红色和黄色副冠中有色体都为膜 状有色体,副冠呈现红色与细胞中有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无关,但红色副冠有色体中存储类胡萝卜素的质 体球数量较多,这与其CHRC 的表达量增强,有色体累积β–胡萝卜素的能力增强相关。研究还发现‘金 盏银台’白色花瓣中有色体结构与其黄色副冠明显不同,有色体数量少,且有色体内质体球体积小、数 量较少。研究结果将为阐明水仙花色形成机理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中国水仙花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徽香’梨是从砂梨品种‘清香’的早熟芽变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成熟期比‘清香’早7 d,果实阔卵圆形,果形指数0.97,平均单果质量228.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总酸含量0.88%,维生素C含量2.2 mg · kg-1,硬度11.8 kg · cm-2;果肉细腻,甜酸,微香,石细胞少;综合性状优于‘清香’。  相似文献   

16.
‘奉节晚橙’(Citrus sinensis L. Osbeck)是来源于‘奉节72-1’脐橙的晚熟芽变。采用qRT-PCR方法测定了‘奉节72-1’与其晚熟突变体果实4个发育时期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糖酵解途径中‘奉节72-1’脐橙基因的表达高于‘奉节晚橙’;但是柠檬酸合成相关基因CsCS4、CsPEPC1、CsPEPC2、CsPEPC4、CsME1、CsME4的表达水平低于‘奉节晚橙’。果实发育后期,‘奉节72-1’脐橙中CsACO1、CsGAD4、CsGS1等柠檬酸降解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且表达量高于‘奉节晚橙’。两者间柠檬酸含量的差异是代谢途径中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推断CsME1、CsME4可能是影响柠檬酸含量差异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7.
 以‘泰山早霞’苹果成熟的果实为试材,于采收当天进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研究其对果实软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MCP处理的果实在短期贮藏期间硬度均明显高于对照。②1-MCP处理后,乙烯释放速率、PG、PME、β-Gal、α-L-Af及LOX等细胞壁酶基因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在整个试验期内均有明显下降,尤其是在处理后1 d,就分别比各自的对照下降了72.0%、72.1%、87.5%、81.8%、90.2%和16.7%,而1-MCP对AM和XET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作用。上述结果表明,苹果‘泰山早霞’品种属乙烯极敏感型,1-MCP对于延缓其果实软化具有明显作用,其果实软化可能是PG、PME、β-Gal、α-L-Af及LOX等多种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6年生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40℃、45℃、50℃3个梯度高温短时间处理对花芽和叶芽的存活率、萌芽级数以及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探讨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短时间高温处理时期的推迟,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作用增强。11月3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呈负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淀粉含量高于对照;45℃和5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呈正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虽然部分花芽和叶芽因高温处理而死亡,但是在存活芽中短时间高温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作用明显增强。12月1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调控效应不明显,45℃和50℃高温处理和11月30日处理相同,具有正调控效应,只是前者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效果优于后者。不同高温处理桃芽的萌芽级数和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的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即淀粉向可溶性糖的快速转变是高温解除休眠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牡丹品种‘鲁荷红’为试材,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研究PsARP基因的表达变化及花芽内源IAA的含量变化,以阐明牡丹花芽休眠解除期间自由态IAA的变化及与PsARP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前期,随着低温时间的增加,自由态IAA的含量不断降低,达花芽休眠解除临界点时IAA含量最低。在低温处理的后期,随着低温时间的增加,自由态IAA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的含量,12d和18d之间是个转折点。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低温处理前期,PsARP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增加,且在12d时达到最高点;低温处理第二阶段,PsARP基因的表达量快速下降,30d时快速下降至最高表达量的50%。内源自由态IAA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花芽休眠解除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以‘早钟6 号’(黄肉)和‘白玉’(白肉)两类枇杷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果实果皮 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并对15 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随着果实发育成熟,β–胡 萝卜素含量在黄肉‘早钟6 号’果皮和果肉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8.53 和11.92 μg ? g-1 FW; 在白肉的‘白玉’果皮中也呈增加趋势,到成熟期最高,为38.89 μg ? g-1 FW,但果肉中略有下降,从最 初的0.47 μg ? g-1 FW 降低至0.29 μg ? g-1 FW。两个品种果皮和果肉的β–隐黄质含量表现为持续增加,均 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叶黄质含量在‘早钟6 号’果皮中表现为下降,在果肉中则持续上升;在‘白玉’ 果皮中表现为先降后升,在果肉中变化不大,维持较低水平。‘早钟6 号’进入转色期后,与‘白玉’相 比,在果皮中的PSY 和CYCB 表达量较高,而在果肉中CYCB 和BCH 的表达量较高,提示枇杷不同发育 阶段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主要受PSY、CYCB、BCH 基因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