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省酒泉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甘肃省河西走廊引起了中国种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河西走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玉米制种产量高、质量好等,迅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强势增长的制种产业为河西走廊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制种产业的迅猛发展,河西走廊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也得到了明显带动。酒泉市作为河西走廊的第二大制种基地,凭借制种面积大、质量好、产量高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客户落户。  相似文献   

2.
尚能 《中国种业》2014,(3):35-37
河西走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育种基地,尤其是制种玉米产业的迅速崛起并快速发展壮大。近几年来,河西走廊引起了不少中国种业界人士的瞩目,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促使制种产业从内地大举西迁,以科技、品种、品牌为依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河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有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本文笔者结合国家种业发展政策及未来发展方向,从如何才能加快制种玉米产业化发展步伐和转型等方面,谈了几点关于制种玉米产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缘沙产业发展差异与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疆沙产业发展区域差异性,分析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关系,选取准噶尔盆地南缘的19个县市(兵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为实地调查和新疆统计年鉴、各地2013年统计公报等面板数据,筛选出当地沙产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状况的16个典型指标,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调查区19个不同区域的沙产业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类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沙产业发展能够改善环境,拉动经济;(2)沙产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为均衡性不足;(3)沙产业前期发展的短板是“挤出效应”。提出以下建议:(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沙产业;(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合理规划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4.
阎捷 《种子世界》2004,(11):61-63
在祁连山和河西走廊,一位来自北京的年轻人,在8年的时间里,创立了河西走廊制种这一黄金产业,成为开发西部玉米制种基地第一人。他就是我公司玉米事业部总经理陈中瑞。  相似文献   

5.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制种产业优势及加快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河西走廊地区制种产业优势及现状 甘肃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总面积27万公顷,耕地面积66.7万公顷,走廊内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甜菜、油料、瓜果、蔬菜等各类农作物生长.由于昼夜温差大,降雨稀少,病虫危害较轻,也有利于农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6.
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基地考察报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几年,甘肃省河西走廊引起中国种业人士的瞩目。河西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促使中国制种业从内地大举西迁,以科技、品种、品牌为依托,在短短向年里,河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有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河西走廊是中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干旱的气候因素是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的自然背景,不合理的人为的活动及人地关系矛盾的突出是土地荒漠化加剧扩展的内在根源。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可知应当把河西走廊3大流域作为3个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进行统一规划、系统治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生态经济模式;加强荒漠化防治的科技支撑,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提高荒漠化防治效益。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解决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消除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食用向日葵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向日葵是甘肃河西走廊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品种选育与引进筛选已严重滞后于生产。为筛选出适于河西走廊栽培的优良品种,从国内外引进9个食葵品种,在大田春播条件下种植,并对其生育期、田间生育性状、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等进行调查。经过2年的试验,筛选出的 JK103、L419这2个品种,分别较对照增产20.4%和15%,达到极显著水平。植株生长整齐、株高适中、子粒品质好。有望在河西地区大面积推广,发展成为食葵产业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河西走廊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依托科技、品种和优质种子,开辟了我国最具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1].本文着眼于当地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这一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几家具有发展潜力的葡萄酒企业进行调研,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钻石模型”介绍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现状,之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市场竞争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人才较少、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技术缺乏标准化管理、产业配套设施不齐全;技术、政策以及品牌是影响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大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凯  卢布  袁璋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440-440
2003年中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是:GDP为117251.9亿元(当年价),一、二、三产业之比14.6:52.2:33.2;农林牧渔业产值为16997.2亿元(1990年不变价),农、林、牧、渔业产值之比48.6:5.0:33.8:12.6;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2414.9千hm2,粮作、经作、其他面积之比65.2:16.2:18.6。根据三大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水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分析了结构调整的近期走向:在2010年前后,东、中、西部GDP年增长率将分别为8.2%、7.1%、6.8%;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增长率分别为4.6%、4.3%、5.7%;作物总播种面积年增长率极小。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达拉灌区土壤资源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沙漠绿洲灌溉农业”这一典型特点,灌区建设在北疆地区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灌区土壤条件作为灌区立足的根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正确地对灌区土壤资源做出评价,才能保证灌区土壤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达拉灌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区土壤质量现状的调查、资料收集、样品采集及室内化验分析,研究分析了灌区土壤肥力、养分、盐分和微量元素变化规律,采用新疆土壤资源分类评价系数对灌区土壤的宜农和宜牧性等综合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较适宜农业开发、最适宜牧业开发。研究结果为北疆干旱荒漠地区灌区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帅  王颖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96-101
为了了解农村流动人口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维护区域粮食安全,以上海市为例,依据1992—2012年上海市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总产值和农村流动人口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和改良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对农村流动人口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关系以及农村流动人口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贡献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流动人口与4 个子行业的关联度都非常高,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贡献值为正,对林业和渔业贡献值为负。在此基础上,建议引导农村流动人口向种植业和畜牧业流动将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指出该区调整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山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节水农业、特色林业与畜牧业、无公害农业、观光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5.
林正雨  李晓  何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1):147-153
以四川藏区32个县(市)为样本,围绕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态压力、生产基础设施,构建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四川藏区划分为金沙江—雅砻江中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Ⅰ)、岷江—大渡河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Ⅱ)、川西北高原山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区(Ⅲ),为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省农业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农业竞争力为研究目的,选取1980-2011年湖南省农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及变形的动态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参照全国农业发展水平及湖南省周边五省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整体发展呈良好态势,农业发展对全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对于全国水平来说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优势。相对于周边区域来说,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发展各有不同,其中种植业和林业具有明显的空间竞争优势,但牧业和渔业却呈现空间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17.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阶段农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利润低、政策支持力度差、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宜等现象,必须立足于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对农、林、牧、渔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和贸易结构进行调整,发展优势产业,有计划地控制粮食种植面积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重视技术与制度创新,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而不应当仅仅在种植业内进行简单的品种换位。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发展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经济,它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本文就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面临养殖业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两大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我国畜牧养殖业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应通过畜禽污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营养调控措施,实现节能减排;合理利用农工业废弃物资源,包括合理利用秸秆、粮油食品工业等废弃物资源,实现节粮生产,并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大力发展循环养殖模式,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当前我国畜牧业实现向低碳经济型转型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应突破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蔡晓斌  王颖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301-305
参照上证指数的波动特征对中国股市农林牧渔指数的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导致股市异常波动的影响因素和股价异常波动的特点。结果表明:农林牧渔指数市场具有异常波动的特点,但是相对上证指数来说,农林牧渔指数发生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一点,市场对波动冲击的反应也比较灵敏,它的“长久记忆性特征”也没有那么显著,投资者对利好消息的反应更加强烈。农林牧渔指数呈现相对中国整体股市波动比较适度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林牧渔指数进一步良好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疆“沙漠绿洲灌溉农业”这一典型特点,灌区建设在北疆地区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灌区土壤条件作为灌区立足的根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正确地对灌区土壤成因及土壤肥力做出评价,才能保证灌区土壤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达拉灌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区土壤现状的调查、资料收集、样品采集及室内化验分析,分析研究了灌区内土壤形成因素、分布以及不同类型土壤的特征特性。研究表明,灌区内土壤形成条件主要是自然因素中的冰冻作用、风力作用和温差变化作用,灌区主要分布有荒漠淡棕钙土和风沙土。风砂土质地为含土粉砂砾层-粉细质沙土,成土母质为运距离搬运的风沙为主;荒漠淡棕钙土质地为中细砂,且中细砂含量从坡上部至下部具有规律性,成土母质系为三系砂质、泥岩风化后被洪水携带或原地残留,且近代以来该区域沙化趋严重。研究成果为阿克达拉灌区和北疆类似灌区进一步开发区域内水土资源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