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源DNA导入高粱及其后代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发现高梁自花授粉后,利用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热带高梁的DNA导入寒带高梁后,导入后代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明显变异,同时对导入后代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简称RAPD)分子验证,表明供体DNA片段已进入受体。从而说是了利用花粉管通道进行外源DNA直接导入高梁,进行种质创新和品质改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花粉管通道法转Bar基因胡麻T1代胡麻为研究对象,用CTAB法提取DNA,经PCR分别扩增外源基因Bar基因的片段,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分析,筛选Bar基因成功整合到基因组的单株,结果在114个T1系亚麻植株中检测出5株含有Bar基因的阳性亚麻植株,转化率为4.4%。探讨了花粉管通道法转Bar基因在亚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甜高粱总DNA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4112和8902中,并应用RAPD标记技术从导入后代中筛选出变异后代。从306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79个引物对供受体及导入后代进行鉴定,其中10个随机引物在供、受体和导入后代间有多态性。对D1和D2代进行田间茎秆糖分调查,并对D2代室内考种,发现糖分含量和穗长、穗重、轴粗、穗粒重等穗部性状都发生了明显变异。结合分子鉴定结果,最终获得了一批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4.
玉米核DNA导入小麦获得矮秆优质和早熟二个新品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柏峰  刘植义 《作物学报》1999,25(2):260-264
用浸胚法将玉米核DNA导入小麦,从转化后的D2代和D3代10多种变异中筛选出矮秆(株高55cm)优质(籽粒蛋白质含量比对照提高2%、赖氨酸含量提高0.05%)和早熟〔比对照早熟5-8天)两个新品系,并能稳定遗传。经对供体、受体和转化后代进行RAPD和POD同工酶分析,证明供体DNA片段已进人受体并导致DNA重组,使后代基因组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辣椒总DNA导入小麦,获得T_0代种子。T_1代播种后表型总变异率为21.3%,对照组为4%;变异谱有9种,对照组只有2种。无论在变异谱上还是变异率上,经辣椒总DNA转化的小麦材料与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随机选取转化材料中的47株材料主茎旗叶(尖部1/4),提取DNA进行IRAP分析,共扩增条带6条,有5条存在多态性。花粉管通道法向小麦中导入远缘辣椒总DNA能够在当代引起多种变异,并且也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到基因组的差异。进一步还要测定单株麦粒的Vc含量,并且对变异材料进行遗传情况评估,以期得到稳定遗传的、新的小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野生大豆DNA直接导入受体栽培大豆。 经分析、 鉴定 、 选择、 育成了集高产、 优质、 高蛋白于一体的新品种黑生101, 并经RAPD(Random Am 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子验证, 证明供体DNA片段确已进入受体。 经连续7年分析, 黑生101蛋白质含量超过45%, 平均比受体高1.76个百分点; 球  相似文献   

7.
以粳稻87-4为供体,香糯稻35-90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进行外源DNA导入。当代结籽26粒D1代实收单株3株,从D2代中选取8个单株,其抽穗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粒色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出现比较明显变异,有一变异性还出现紫色颖尖,紫色叶耳及叶舌,上述变异说明外源DNA已导入受体,并在子代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8.
新疆甘草DNA导入大豆性状变异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以大豆为受体,新疆甘草为供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新疆甘 草DNA导入受体大豆中,当代种子全部收获(D0代) 。  相似文献   

9.
水稻外源DNA导入系的创建及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稗草总体DNA和玉米总体DNA导入水稻受体R122中,获得的D1代变异频率分别高达1.487%和3.81%。对稳定的3个玉米DNA导入系和4个稗草DNA导入系研究表明,与受体R122相比,导入系在株型、株高、生育期、分蘖力、着粒密度、粒形、稃尖颜色、稻瘟病抗性、稻米品质、恢复力和耐储藏性等生物学性状方面发生了广泛的变异。同时讨论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变异频率和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DNA直接导入法获得烟草新品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烟草栽培品种香气品质低下的问题,选用香料烟品种Ti245、高密度腺毛品种Ti1068、浓香型品系6251为供体,将三者总DNA混合后经花粉管通道导入烟草栽培品种K326;后代产生了广泛变异,经过连续3年的选育,获得了优良品系K809。与受体K326相比,K809田间农艺性状优良、叶片腺毛密度增加、香气物质含量大幅度提高,评吸结果表明香气品质得以改善;RAPD分子检测发现,K809含有来源于受体和供体的所有片段,一些片段仅与某供体特异同源,表明供体Ti245、Ti1068、6251的某些DNA片段在K809基因组中进行有效了整合,并且对烟叶的香气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野生稻DNA导入栽培品种获得变异后代的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普通野生稻(AA染色体组)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宁粳23号、宁粳16号中,获得163个变异后代,变异性状极其广泛,对其中22份材料在全生育期经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表现广谱抗性材料有4份,其中2005D3-136,2005D3-60无论在农艺性状还是在抗病性上变异都优于受体。  相似文献   

1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46-3052
本研究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无融合生殖系SSA-1 (Shanxi sorghum apomict-1)的全基因组DNA导入水稻‘辽盐28号’、‘辽盐6号’两个品种,子代的遗传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经过连续自交选择和鉴定,获得了27个表型稳定的D_4代株系。通过田间种植,对导入株系的抽穗期、分蘖数、株高、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的表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_4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存在广泛变异,部分D_4代株系茎秆、穗粒颜色更偏向供体高粱,表明高粱全基因组DNA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对受体基因的表达产生了影响,与受体亲本相比,导入株系在抽穗期、分蘖数、株高、每穗粒数、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等主要性状上都表现出明显变异。进一步对变异株系分析筛选有助于挖掘新种质材料,为选育水稻新品种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外源DNA导入对小麦转基因D1代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花粉管通道介导玉米、稗草总DNA导入4个冬小麦品种(系)9411,955159,96266,鲁麦21中,研究外源DNA导入对转基因D1代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受体的转基因D1代T1(导入玉米DNA)、T2(导入稗草DNA)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ck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而T1和T2间无显著差异;以冬小麦9411和鲁麦21为受体的T1株高和ck相比差异极显著,而T2株高与ck间差异不显著;96266为受体的T1处理的第1节间长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9411 T1和T2处理稳长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水稻花粉管通道法导入高粱DNA的SSR分子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对供体高粱、受体水稻及其外源。DNA导入后代稳定材料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供体高粱与受体水稻间存在多态性、受体水稻与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多态性,供体高粱与部分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相同的扩增带,部分供体与受体共有的特征带在后代中消失、而有些后代出现了供体和受体均没有的扩增带。这表明供体高粱的DNA不同片段已整合到水稻品种中,获得了不同的变异材料,这些。DNA片段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5.
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法,将外源DNA导入栽培大豆中,供体的一些抗逆性、优质和其他优良性状,在受体的导入后代中得以表达,分析受体遗传变异规律,发现大豆蛋白质这一生化指标独立于其他农艺性状,是由简单基因控制的遗传。并且从变异后代中筛选出有突出优点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李华  顾才东  李树华  韩国敏  马静 《种子》2006,25(7):66-69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普通野生稻(从染色体组)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宁粳23号、宁粳16号中,获得163个变异后代,变异性状极其广泛,对其中22份材料在全生育期经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表现广谱抗性的材料有4份,其中2005D3-136、2005D3-60无论在农艺性状还是在抗病性上变异都优于受体。  相似文献   

17.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以DNA片断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目的基因或带有目的性状供体遗传物质(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水稻植株,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和新品种。由于简单、易行、不受受体植物种类的限制,已被越多的育种者所接受,在水稻的抗病、米质、丰产性上等各方面广为应用。介绍了外源DNA导入方法、外源基因导入类型、后代遗传变异特点及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因素,优点、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花粉管通道法获得棉花转基因株系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38个棉花转基因株系稳定后代T5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发现,外源基因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非靶标变异,且变异广泛,多个农艺性状出现了显著性变异.叶长和叶宽均有变短的趋势,但裂叶缺刻深浅变异方向不定,说明部分叶片变得更加皱缩.株高变异方向不定.与对照相比,吐絮期提前,单株结铃数增加,使皮棉和子棉产量均增加.纤维品质变异也很大,如比强度增大、麦克隆值变大、纤维长度也显著增加;短纤维指数变异方向不定.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6,(2):30-30
黑龙江省农科院采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法,育成我国第1个大豆分子育种成果一优质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黑生101。此品种是研究人员应用我国创立的国际最先进的“花粉管通道直接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技术,把抗逆性强的高蛋白半野生大豆作为供体,提取其总DNA导入受体栽培大豆,获得导入后代,经常规育种程序选择、培育、鉴定而决定,并对导入后代和受体同时进行长达7年化学跟踪分析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20.
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为S62-500和S135-3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