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三系野败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和微核心种质构成的112份优异品种为父本,以四个两系不育系和一个三系不育系为母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560个组合,分析各组合及其亲本的12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结果显示考查的12个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和特殊配合力(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SCA)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其中在直链淀粉含量、粒长宽比、粒长、粒宽、垩白粒率及垩白度等性状上基因的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在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及碱消值级等性状上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同一组合在不同性状间及同一亲本所配的不同组合的SCA差异较大,最高或最低SCA的组合可来自不同GCA的亲本组合类型,表明亲本GCA与SCA没有固定联系。母本的GCA方差贡献率为0.76%~26.21%,父本的GCA方差贡献率为17.47%~81.94%,在各性状上母本GCA方差贡献率均比父本GCA方差贡献率小,说明各性状受母本(不育系)的影响均较小。直链淀粉含量、粒长宽比、粒长、粒宽、垩白粒率及垩白度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均在50%以上,可在低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几个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5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8个性状(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穗数、收获指数、株高、抽穗期、穗粒数、千粒重),其广义遗传力都较高,可在早代进行选择;株高与抽穗期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其余性状(产量性状)的遗传除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外,非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的影响更大。F1代的表现,同时受到双亲GCA的与SCA的影响。选择单株生物产量与单株穗数GCA较高、性状互补的亲本,才有可能选出单株籽粒产量高的强优势组合。从亲本的表现型不能推断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大小。本文同时对各材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88-92
为确定新育成印水型杂交粳稻亲本的潜力,并为印水型杂交粳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4个不育系和4 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结实率外,父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母本,单株产量、有效穗和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39A和晚轮422 的GCA效应较高,产量性状以Ⅱ类为主,139A×晚轮422 和辽粳10A×晚轮422 的单株产量水平及组合SCA效应较高。父本GCA效应和组合S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母本G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中,父本的遗传差异大于母本,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也大于母本,139A和晚轮422 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用陕A群自交系KA105、91227与甘肃省自育NSS群的14个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KA105与各自交系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总体比较高,91227与各自交系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SCA)总体比较高,单株产量总配合力(TCA)效应值较高的组合依次为KA105×1802、KA105×F5001、KA105×F0601和91227×1802。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秃尖长呈负相关,与其他性状均呈正相关,其中与穗位高、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系中株高、穗长、出籽率、轴粗、雄穗分枝、穗行数、百粒重和穗粗可以早代进行选择,单株产量、穗位高和行粒数可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用8个亲本组配成一套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普通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基部第1节间茎粗的GCA差异极显著,但SCA差异未达显著,为加性模型遗传;其余节间茎粗和所有节间长的GCA和SCA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的共同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亲本的GCA效应与表现型值都呈正相关;同一性状中SCA效应大的杂交组合,一般至少有一个亲本的GCA效应最大或接近最大;相反,同一性状中SCA效应小的杂交组合,一般都有一个亲本的GCA效应为负且绝对值较大。节间长的hB2为98.5%-99.7%,hN2为63.9%-90.0%;茎粗的hB2为79.3%-92.4%,hN2为59.9%-73.4%。节间长的选择响应依节位自上而下递减,而茎粗则相反,依节位自上而下递增。最后,依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评价了亲本。依据性状的遗传特点讨论了后代选择、育种目标和亲本选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48-2,9636,RP125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60个单株的配合力进行研究,以分析不同群体自交后代间、群体内S2株系间、株系内个体间配合力差异。结果表明,除株高、穗位高、行粒数外,其余性状GP-5 S2GCA优于GP-4 S2,多数性状群体内S2株系间GCA具有较大差异,株系内个体间经济性状GCA的差异远远大于农艺性状;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群体自交后代所配组合SCA效应值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数目均有一定差异,且GCA与SCA无明显相关关系。55,57,89,93,105,107株系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GCA,可能有较大利用潜势。  相似文献   

7.
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可以为探明自交系的应用价值提供技术支撑。选用11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7个玉米地方种质新选的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自交系有P1-1、P1-16和P1-14;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P2-4×P1-10;在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等4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穗长、秃尖长、百粒质量等5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因此,对于高产组合的选配,至少要选择1个GCA高的材料作亲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SCA的选择,而利用地方种质选系则应根据性状遗传特性决定其选择时期和选择强度。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水旱品种间杂交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水地和旱地两种生态型的品种 ,采用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 ,对水旱品种间杂交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地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对杂种后代主要性状的影响 ,除千粒重外 ,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旱地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主要对株高、穗下节长、单株穗数、收获指数等与抗旱性有关的性状影响明显 ,且除株高和收获指数外 ,其余性状P1的方差均大于P2 的方差。说明水地亲本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影响大 ,旱地亲本主要影响抗旱性状 ,水旱两种生态型杂交 ,实现了抗旱与丰产的有机结合。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单株产量、单株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以加性效应为主 ,而显性基因对单株穗数、千粒重、单穗重的影响较大。旱地小麦产量性状遗传力均较低 ,而株高、穗下节长、收获指数等与抗旱性有关的性状遗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9.
用轮回式部分双列杂交法对大麦花药离体培养力进行基因型差异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基因型差异显著;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是相互独立的, 且其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遗传的差异既包含加性效应,也包括显性效应,但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因而针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而言,GCA效应是首要的,在GCA效应高的基础上,选配SCA效应高的组合,通过杂交可以选育出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不同大麦产区选取12份代表性的品种(系),按NCⅡ设计配制成35个杂交组合,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杂交大麦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表现不同,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千粒重大多为正向优势组合,所占比例分别为90%、73.3%、73.3%、73.3%;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多呈负向优势,其中每穗实粒数负向优势组合所占比例高达76.7%。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不同,同一亲本,不同性状的GCA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SCA)也是如此。GCA高的两亲本所配组合的SCA并非一定高,SCA是相对复杂的基因互作结果。因此,在杂交大麦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先考虑GCA高的亲本,在此基础上,筛选SCA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玉米果穗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其遗传效应,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参试的20个玉米自交系(9个母本,11个父本)的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自交系JZF5、JZF2、JZM10、JZM5、JZM3在穗粒重等多个性状上兼具一般配合力(GCA)有益的显著或极显著值。穗粒重特殊配合力(SCA)排名前5的杂交组合JZF5×JZM4、JZF2×JZM1、JZF8×JZM5、JZF6×JZM5、JZF7×JZM5,它们的亲本之一穗粒重GCA为极显著正值,提示在杂交种组配时应兼顾GCA和SCA效应。穗长、秃尖长、行粒数、穗行数、水份含量加性遗传方差占比大于70%,穗粒重的加性遗传方差占比为35.7%,主要由非加性遗传方差构成。广义遗传力上,水份含量>秃尖长>穗行数>穗长>穗粒重>行粒数>穗轴重>穗宽>百粒重,其中秃尖长、穗行数的广义遗传力大于60%,水分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大于70%。狭义遗传力上,秃尖长>水份含量>穗行数>穗长>行粒数>穗轴重>穗宽>百粒重>穗粒重,其中秃尖长、水份含量和穗行数的狭义遗传力大于50%,适宜在早代进行选择;百粒重和穗粒重的狭义遗传力最低,分别是22.8%和19.7%,不宜在早代进行选择。本研究的果穗部分性状供试特性偏向父本,建议关注父本对玉米杂交种果穗相关性状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9个优质蛋白玉米(QPM)骨干自交系进行组配,将获得的36个杂交组合在云南省的昆明、保山、德宏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鉴定,对自交系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和胚乳硬度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组合间各性状的GCA和SCA差异均极显著;各性状  相似文献   

13.
选用农家种改良过的6个食葵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4个优良的分枝型恢复系为亲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成24个F1杂种,研究了9个主要经济性状,即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显示:(1)不育系中有8个性状,恢复系中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4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百粒重等5个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及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则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3)从GCA分析看,参试的不育系以A6最为理想,A2次之;恢复系则以C3最为理想。从SCA分析看,组合A2C1单株产量效应值最高;(4)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大部分经济性状存在杂种优势,甚至相当一部分存在超亲优势,并且这些优势都是可利用的,F1多倾向于早熟、粗壮、高杆、大盘、多粒亲本。  相似文献   

14.
石如如  石凤翎  徐舶 《种子》2022,(10):120-125
以3份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苜蓿与2份扁蓿豆材料作为亲本,组配10个杂交组合,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探究苜蓿与扁蓿豆的杂种优势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节间长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株高、节间数、单株产量其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在二倍体苜蓿与扁蓿豆种间杂交组合中,XJ-3×CY-5和CY-35×HB各农艺性状特殊配合力的效应值适宜,杂种优势强,可作为优良杂交组合进行利用。研究表明,可通过组合间的SCA与杂种优势来提高亲本的选配效率,但利用SRAP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苜蓿杂种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按Hayman方法对8×8完全双列杂交F_1的6个性状进行基因效应分析与模型检验,株高、穗长、实粒数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高、实粒数为部分显性,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显著,基因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更重要;穗长为超显性,显性基因效应比加性基因效应更重要.对杂交F_1、F_2进行配合力效应值分析表明,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对所研究性状均重要,多数性状为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亲本85G63、81-18、82-14为最佳配合者,其主要经济性状一般配合力好.杂交F_1各性状均有明显杂种优势,组合间和性状间的优势具有显著差异,以单株籽粒产量优势最强,其余依次为实粒数、穗长、株高、小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杂种优势与双亲值、双亲一般配合力(GCA)、组合特殊配合力(SCA)、双亲遗传距离的关系,利用10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00个组合,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探索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主要体现在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几个性状上,其具有正向超亲优势组合的比例分别达到61.0%、66.0%和53.0%,具有正向对照优势的比例分别为62.0%、78.0%和79.0%,结实率性状具有正向对照优势的比例也达到58.0%。杂种优势与父母本值、父母本平均值、高亲值、低亲值及父母本差值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超亲优势与高亲值在8个性状上都极显著相关;对照优势与母本值、父母本平均值、高亲值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优势与SCA和亲本的GCA效应值密切相关,特别是对照优势与SCA和双亲的GCA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与父母本的GCA之差和之和都有较大的关系。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关系比较复杂,当遗传距离在5~5.5范围内,双亲的距离越远,杂种优势越强。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10个陆地棉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置了45个组合,计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杂种优势,并结合SSR标记研究了陆地棉亲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配合力分析发现,10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分析亲本配合力、杂种优势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发现,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一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遗传距离相关均不显著。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均为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育种实践中这些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性状可能具有较高的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54个芝麻杂交组合10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得出: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这些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一亲本不同性状或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相差很大.即使双亲的一般配合力都为负值,也不能排除获得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特殊配合力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均值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果轴长、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株高和千粒重5个性状的总配合力与单株实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腿高和黄尖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上述分析结果有利于芝麻亲本选配及杂种后代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西南地区生产上常用的11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测定17个玉米地方种质新选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并对杂优类群、性状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系有P1-1、P1-16和P1-14;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P1-10×P2-4,四平头群×Lancaster群在川南地区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在穗行数、行粒数等4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可早代进行选择,而百粒生、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宜晚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聚合螟虫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水稻恢复系的农艺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为杂交水稻聚合恢复系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按不完全双列杂交5×8 (NCII),以抗螟虫抗稻瘟聚合恢复系5个为父本和不育系8个母本设计并配制了40个组合,对穗长,株高,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空瘪粒数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等9项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参数分析。一般配合力(GCA)分析表明昌恢891TJH、长田A、圳20A、华盛A、晶泰A、广8A配合力较高,特殊配合力(SCA)分析表明晶泰A/昌恢891TJH、华盛A/昌恢891TJH、圳20A/R205TJH特殊配合力较高。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到基因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长、实粒数、空瘪粒数、总粒数的遗传效应主要依赖不育系母本,单株产量的遗传效应取决于聚合恢复系父本,而株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遗传效应由双亲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