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海南和内蒙古引进菌草(巨菌草、高丹草、苏丹草),于2016—2017年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庆阳南小河沟利用沟道地、坝地、梯田、坡地等不同地形地貌种植。结果表明,巨菌草、高丹草、苏丹草等在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庆阳均能正常生长,特别是巨菌草在坝地、沟道地不灌溉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鲜草产草量高,草质鲜嫩、品质优、适口性好,既是高蛋白的饲料,又是菌类基质;上述菌草根系发达,覆盖度高,水土保持效果好,适应性广,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草产业、调整农业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海南和内蒙引进菌草——巨菌草、高丹草、苏丹草,2016年-2017年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庆阳南小河沟利用沟道地、坝地、梯田、坡地等不同地形地貌种植,经过试验研究,菌草——巨菌草、高丹草、苏丹草等在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庆阳均能正常生长,特别是巨菌草在坝地、沟道地不灌溉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鲜草产草量高,草质鲜嫩、品质优、适口性好,既是高蛋白的饲料,又是菌类基质;其根系发达,覆盖度高,保持水土效果好,适应性广,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草产业、调整农业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93.15%、30.91%、51.12%、75.38%、8.11%和245.21%、36.97%、23.97%、73.38%、10.81%;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绿洲1号除外)、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00%、39.18%、508.69%、718.18%和13.46%、2.24%、43.14%、109.09%,巨菌草的种植效果显著优于绿洲1号;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增幅分别为2 715.75%、20.66%、94.24%、2 139.08%和2 054.72%、57.02%、66.51%、1 616.92%,总体以种植巨菌草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后,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提高25.76%和25.50%,而真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94.62%、91.12%和91.39%、90.38%。综上,种植菌草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巨菌草改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从海南引进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草质鲜嫩的巨菌草和从陕西引进的高丹草、苏丹草等菌草进行引种试验,通过植物物候、生长量、产草量及种植土壤养分、植株营养成分等性能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菌草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草质鲜嫩、适口性好、发展前景看好,可应用推广于西部地区,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发展畜牧业、开发食用菌种植业、调整农业结构的优良植物,也可作为沟道地、坝地高效利用的优良草种,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为贵州省毕节市大面积引种推广菌草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引种和越冬试验,检测与分析巨菌草(Pennisetum sinese)、绿洲1号(Pennisetum Rich)、紫色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b cv. purple)、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p. americanum cv. Reyan4)、桂闽引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 cv. Gui Min Yin)引种菌草的产量、出苗率、养分吸收率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巨菌草和绿洲1号越冬性状及营养品质较好。越冬后巨菌草和绿洲1号的出苗率均为100%,鲜草产量分别为171.0 t/hm2和167.0 t/hm2,干草产量分别为42.00 t/hm2和41.70 t/hm2,总氮含量分别达0.41%、0.40%,总磷含量分别为0.39%、0.37%,总钾含量分别为0.79%、0.64%,总氮、总磷、总钾的吸收量整体上高于其他菌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29.9%,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5.4%、23.3%,粗脂肪分别为3.45%、8.95%,粗纤维分别...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苏丹草、高丹草、燕麦等8种一年生牧草、饲料作物的产量、生长速度、鲜干比、抗病虫害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高丹草(15260kg/hm2),产量最低的是一年生黑麦草(7933kg/hm2),苏丹草、高丹草、燕麦的综合评分表现较好,且于其他牧草差异显著(P〈0.05),因此,适宜于当地种植的一年生牧草依次为:高丹草、苏丹草和燕麦。  相似文献   

7.
绿洲1号菌草不仅能够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2018—2019年在运城市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绿洲1号菌草能安全越冬,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本文总结了绿洲1号菌草在运城市的生长状况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问题,在黄河上、中、下游的洪积扇区、沙漠区、砒砂岩区、河滩地水土流失区、盐碱地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寒地区菌草生态治理后,植被恢复快.巨菌草生长92 d,鲜草产量达到178.05 t·hm~(-2),鲜根重31.35 t·hm~(-2);洪积扇扇缘鲜草产量达到162.45 t·hm~(-2),鲜根重26.85 t·hm~(-2),洪积扇区域地表水的流失量比对照(CK)下降97.45%;流动沙地菌草生态治理后,巨菌草生长55 d,即可有效重建沙地植被,其根系形成网络状,防风阻沙固沙效果显著.巨菌草作为饲用作物栽培,鲜草产量达183.45 t·hm~(-2).砒砂岩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巨菌草成苗率分别为98.8%、93.5%,显著高于沙棘、杨柳、杨树.巨菌草植被恢复效果最好,鲜草产量达到62.25 t·hm~(-2),鲜根重13.05 t·hm~(-2),有效减缓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沟头发育.黄土高原黄土阶地区河滩地水土流失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种植2 a后,越冬成活率达到98%,株高616.73 cm,平均分蘖44.35个,鲜草产量173.1 t·hm~(-2),能发挥长效的保水固土作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菌草改良盐碱地效果明显,pH降低,有机质、全氮、全磷、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含量升高,河滩地菌草植被恢复效果好,菌草生长121 d,收割2茬,鲜草产量达269.25 t·hm~(-2).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在黄河沿岸建设菌草生态屏障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赵海璇  马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82-15783
在沽源县红旗滩小流域陡坡地,选取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红泥滩村北山坡为研究地,设置未治理坡面径流小区、水平沟治理坡面径流小区、鱼鳞坑治理坡面径流小区3个观测小区。于2007~2009年的雨季连续监测、对比各径流小区的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在坡度、坡向、植被盖度和降水特征等要素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是水平沟治理坡面径流小区、鱼鳞坑治理坡面径流小区、未治理坡面径流小区。坝缘山地陡坡地水土流失治理应提倡使用水平沟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刘培娟  赵增丽  邢燕  杨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5-19418
[目的]探讨鲁中南山区影响不同种植下坡耕地产流产沙的主要降雨因子。[方法]通过对鲁中南山区不同种植下降雨因子与径流泥沙量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不同种植下不同降雨因子对径流量、泥沙量影响的主次关系。[结果]不同种植类型下,不同降雨因子对径流量和泥沙量影响的关联序并不一致。降雨量是影响径流量的主导因子,而在自然草地径流小区,PI30对径流量的影响最大;降雨强度是影响泥沙量的主要因子,而在沙打旺径流小区,PI对泥沙量的影响最大。在花生径流小区和自然草地径流小区,复合因子对径流量、泥沙量的影响最小;在沙打旺径流小区,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影响最小,而复合因子对泥沙量的影响最小。[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坡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及土地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及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中养分流失的变化规律,根据当地不同的种植模式,在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降雨条件下,顺垄耕作的坡面侵蚀产沙量大于横垄耕作。30°天然坡面次降雨过程平均侵蚀产沙量远小于三个坡面的径流小区。②次降雨过程中,玉米顺垄耕作土壤养分流失量大于横垄,30°天然坡面土壤养分流失量低于三个坡面的径流小区。  相似文献   

12.
伊犁河谷缓坡地融雪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试验法,于2009年3月3~10日,对伊犁河谷缓坡地的春季融雪侵蚀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8°坡融雪强度始终较3°和5°坡的大,其径流强度的日变幅也最大;8°坡坡面日产流量和产沙量均最大,日产流量分别比5°和3°坡高24.5和28.7 mL/d,泥沙侵蚀量多4.23和5.85 kg/m3;坡度间坡面冲刷细沟的分布和细沟侵蚀强度也有差异,8°坡坡面的冲刷细沟多呈网状交错状,主要分布在坡面下部,冲蚀沟多而较长、浅且宽;5°和3°坡的冲刷沟则在坡面的中、下部呈分散状分布,冲蚀沟少而短、浅且窄;融雪后,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8°坡显著低于5°和3°坡.该研究结论将为伊犁河谷及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相似区域春季融雪径流的集蓄利用、侵蚀坡地的保护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建设,探索漫川漫岗黑土区水土保持“三道防线”治理模式的可行性.第一道防线是在坡顶岗脊栽树戴帽,开挖截流沟,涵养水源,控制坡水下山;第二道防线是坡耕地等高种植,修梯田,种植植物防冲带,达到拦截径流、蓄水保墒的目的;第三道防线是沟壑中修跌水、谷坊,栽植乔灌木,以便拦泥蓄水,控制沟壑发展.采用小区及实测对比的方法,分析模式效益.结果表明,选择拜泉县永安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典型模式建设,流域保水率和保土率分别达78.36%和95.73%,实施治理坡耕地平均每年产粮191万kg,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10.38%,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可见,“三道防线”是漫川漫岗黑土区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选取大豆和巨菌草,在丘陵地区的坡地开展传统顺坡种植大豆与梯田豆草混种的比较实验,考察大豆单种和大豆与菌草混种对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田大豆与菌草混种系统的大豆年产量为9 355 kg·hm~(-1),低于传统顺坡大豆系统(P0.05).在大豆产量各构成因素中,大豆与菌草混种系统与传统顺坡大豆系统均无显著差异(P0.05).收割后的巨菌草无论是直接出售还是用来培养紫孢平菇,大豆与菌草混种系统的经济效益都显著高于大豆单种系统(P0.01).大豆与菌草混种虽然降低大豆产量,但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巨菌草种植对崩岗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比较巨菌草种植对崩岗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种植菌草治理崩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试验采集巨菌草种植不同区域土样,即根面土、根区土、非根际土及对照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巨菌草种植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且不同采集区域存在差异,巨菌草有较明显的根际效应,具体为,土壤微生物数量:根面土根区土非根际土对照土,根面区域的巨菌草根圈比为:细菌53. 89放线菌52. 96真菌14. 14,根区的巨菌草根圈比为:放线菌2. 96细菌2. 17真菌1. 70;土壤酶活性:根区土非根际土对照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比较陕北农牧交错区11种引进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期为有效开展优质牧草品种筛选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禾本科牧草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丹草种子的田间发芽率、室内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最高,披碱草种子的田间发芽率、室内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最低;苏丹草幼苗鲜重、根长、芽长和根芽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牧草幼苗;不同牧草种子室内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根长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综合排序前3位的牧草品种为苏丹草、高丹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综上表明苏丹草、高丹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较适宜于在陕北农牧交错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研究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以期筛选出其根际土壤中的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方法】通过对种植了菌草“绿洲一号”和未种植菌草“绿洲一号”的盐碱地分别进行土壤取样,运用16sDNA高通量测序对其进行微生物种群测序,明确两者之间的微生物种群差异,从而筛选出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株,对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及菌落PCR鉴定。【结果】实验地段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群丰度要远远高于空白地段,同时实验地段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相较于空白地段也具有明显变化,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为酸杆菌和鞘氨醇单胞菌。对其进行分离培养之后,菌落PCR鉴定表明优势菌株被成功分离培养。【结论】本文通过对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进行筛选培养,为利用菌草“绿洲一号”改良盐碱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比较陕北农牧交错区11种引进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期为有效开展优质牧草品种筛选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禾本科牧草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丹草种子的田间发芽率、室内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最高,披碱草种子的田间发芽率、室内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最低;苏丹草幼苗鲜重、根长、芽长和根芽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牧草幼苗;不同牧草种子室内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根长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综合排序前3位的牧草为苏丹草、高丹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综上表明苏丹草、高丹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较适宜于在陕北农牧交错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了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年际间存在差异;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呈增加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坡面径流深、土壤侵蚀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与土壤侵蚀量分别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为坡耕地主要的土壤侵蚀因子,降雨历时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巨菌草在广东作为能源草的应用前景,在阳山县境内山区试验种植巨菌草.结果表明:巨菌草热值达18.88MJ/kg,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8.12%、18.74和3.14%,C、H、N、S和Cl含量分别为44.74%、5.03%、1.84%、0.14%和0.16%,灰成分中K20达42.33%,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分别为940℃、950℃、970℃和1050℃,鲜草产量达21.39kg/m2,经过16天自然晾晒,水分含量降至39%.巨菌草适宜作为能源草在广东推广应用,但灰熔点较低,且未破碎巨菌草难以晾晒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