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氨甲喋呤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并结合胰酶G显带技术,研究了九龙牦牛的高分辨G带核型,将九龙牦牛显带染色体划分为108个区。  相似文献   

2.
采用氨甲喋呤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并结合胰酶G显带技术,研究了九龙牦牛的高分辨G带核型。将牦牛显带染色体划分为108个区,并绘制了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牦牛染色体研究的情况,认为牦牛与普通牛在部分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并指出我国牦牛染色体的研究,今后应以染色体带型标准化,染色体带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牦牛与其它牛种染色体的比较研究等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生趣平板电泳地对大通家牦牛,1/4野血牦牛,1/2野血牦牛和3/4野血牦牛的红细胞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被检的4个群体中,绝大多数牦牛只有RBC-LDL1同工酶,部分牦牛逊有RBC-LDH2和RBC-LDH3同工酶。  相似文献   

5.
家牦牛与不同野血牦牛染色体组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比较分析了家牦牛、1/2野血牦牛及3/4野血牦牛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家牦牛、1/2野血牦牛和3/4野血牦牛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60,常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性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家牦牛和野牦牛的染色体组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牦牛与黄牛远缘杂种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牛和牦牛远缘杂交后代雌性不育是生物界种属间遗传隔离的现象之一。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各个学科对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概况,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犏牛雄性不育遗传机理及其克服的可能途径。同时探讨了应用染色体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染色体标记同工酶和DNA多态检测等技术,研究牦牛和黄牛远缘杂交后代雄性不育与可育遗传机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青南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7-1999年对青海果洛家牦牛产乳性能、带犊、不带犊对母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初生和1岁牦牛产肉性能及生长发育规律等生产性能综合研究,证实了导入野血公牦牛与当地家牦牛交配,可充分发挥野血牦牛耐粗饲、耐寒、生长发育快的优势,是一条在现行畜牧业体制下复壮家牦牛的简便措施。通过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现状的评估,将为牦牛杂交改良、本品种选育、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藏羊和引入青海的新疆细毛羊染色体进行卫显带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绵羊G-带带型基本一致;Ag-NORs分布位点相同;C-带着色区域相同,但异染色质区域大小和染色深浅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牦牛品种即巴州牦牛、大通牦牛、九龙牦牛为研究对象,对各牦牛品种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基因编码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在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得到牦牛EPOR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的EPOR基因编码区全长1 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EPOR信号肽由25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225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2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236个氨基酸组成;EPOR基因编码区在牦牛品种间及其与普通牛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与牦牛的适应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被毛突变小鼠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所发现的一种新的BALB/c突变小鼠的遗传特性,包括遗传规律、染色体组型和G带核型以及19个生化基因部位进行了研究。该突变小鼠是由1对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呈半显性遗传。3种表型小鼠的正常核型、G带核型以及所测定的所有生化基因部位间无明显差异,且与正常BALC/c小鼠的一致。  相似文献   

11.
云南绵羊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云南昭通、德钦、腾冲绵羊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Ag-NOR,结果表明:云南绵羊染色体众数2n=54;染色体G带基本相似;C带显示三个绵羊品种染色体亚中着丝粒区均为淡染,近端着丝粒区均为深染,X和Y性染色体整个都为淡染,产在三个地区的棉羊其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大小,强弱个地区的绵羊其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大小、强弱存在差异;Ag-NORs的数目分布在2 ̄10之间,众数为7,腾冲绵羊Ag-NORs较  相似文献   

12.
大通牦牛血清淀粉酶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才骏  魏雅萍 《中国牦牛》1995,(2):18-21,3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大通牦牛血清淀粉酶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被检大通牦牛有AMY1,AMY2和AMY3三种同工酶;(2)AMY1同工酶受AMY1^B,AMY1^Yt AMY1^C三个共显性等位茵控制,其中AMY1^Y的优势等位基因;(3)AMY2同工酶呈单态;(4)AMY3有3带和4带两种表型,其出现分别是91%和9%。  相似文献   

13.
牦牛,黑白花牛及其远缘杂种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80个具有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牦牛、黑白花牛及犏牛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有7个引物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特征的条带,其中,F15(CCAGTACTCC,564-125bp)可作为区分牦牛与黑白花牛的重要 的。 试品种相似性指数分析表黑白花牛与犏牛的遗传距离最小(0.5942);黑白花与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0.6456);而犏牛与牦牛的遗传距离居中(0.6410)。群体遗传多样  相似文献   

14.
牦牛DNA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归纳总结DNA分子遗传标记的类型、特点和检出方式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常用的DNA分子遗传标记如RFLP标记、VNTR标记、AFLP标记、PCR-SSCP标记、RAPD标记、SNPs标记、微卫星标记、DNA指纹标记及mtDNA标记等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DNA分子标记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已渗透到牦牛品种的起源、演化和分类研究;牦牛品种间或品种内个体间以及与其他种间亲缘关系鉴定;犏牛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及牦牛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多态性研究等方面。最后探讨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西藏牦牛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主体畜种,牦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机体的健康状况及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目的]为了解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之间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14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娘亚牦牛ALP、Glu、TG、CK指标极显著高于西藏高山牦牛(P0.01),而其他指标在2个牦牛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皖东黄牛AST指标低于3个牦牛品种指标,ALB指标大于3个牦牛指标。阿什旦牦牛的UA指标明显低于皖东黄牛和西藏高山牦牛与娘亚牦牛。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CRE指标低于皖东黄牛和阿什旦牦牛,UREA指标高于阿什旦牦牛。娘亚牦牛母牦牛TCHO、ALT、ALP、Glu、CK指标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而娘亚牦牛母牦牛ALB指标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西藏高山牦牛母牦牛Glu指标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品种、性别、自然环境等均会导致血液生化指标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同一日粮下泌乳牦牛与干奶牦牛消化代谢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日粮条件下,对泌乳牦牛和干奶牦牛的消化代谢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泌乳牦牛和干奶牦牛体内,日粮消化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能量代谢率间差异极显著(P<0.01);蛋白质代谢在干奶牦牛体内为正平衡,而在泌乳牦牛体内为负平衡;在干奶牦牛体内,钙、磷代谢均为负平衡,而在泌乳牦牛体内,钙为正平衡,磷为负平衡。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牦牛角蛋白关联蛋白1(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1,KAP1)家族基因长度多态与重复序列特点。研究对牦牛和黄牛KAP1家族基因进行测序,并与绵羊已知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牛KAP1家族位于19号染色体,根据绵羊KAP1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相似性,重新命名了牛KAP1家族基因B2D、B2A、KAP1-1和B2C为KAP1-4、KAP1-1、KAP1-2、KAP1-3(按照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KAP1家族基因之间在3'和5'端区域高度保守,中间有重复序列长度差异,其中牦牛KAP1-KAP4基因发现有30 bp的长度多态。研究其蛋白序列发现5个氨基酸为基序的重复序列B(CCQTS)A1(CCQPT),以及一个新的重复序列C(SIQTS)。本研究结果说明重复序列是KAP1家族基因间和基因内的主要差异区域,这可能与其角蛋白结合螺旋数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基因组比对及密码子偏性角度分析牦牛与其他牛亚科动物X染色体,有助于了解牦牛品种差异及系统进化地位,为其适应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和密码子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以牦牛X染色体参考基因编码区序列为参考,与普通牛和江河型水牛X染色体参考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基因组比对和基因共线性分析,同时进行基因注释,对过滤后的编码区文件进行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ENC-plot、PR2-plot和最优密码子确定等偏性分析。【结果】 在牦牛X染色体基因编码区发现了参与气管收缩、肺部呼吸及机体代谢等基因与普通牛和水牛存在差异,如KLHL13、CENPIPGK1等基因;共线性显示长段由强选择压和突变压下表现出的交换线性区域;密码子分析中3种牛亚科动物密码子使用偏性相似,偏性均较弱,均偏向G/C结尾;强偏性密码子(RSCU≥1.5)均为CUG、GUG、AGA、AGG和UGA;牦牛、普通牛和水牛分别筛选出16、13和9个最优密码子,均以A/U结尾。【结论】 牦牛与普通牛、水牛相比面临了更大的选择压力,累计的变异程度更大,三者的密码子偏性受到自然选择作用均大于突变作用。研究结果为牦牛的遗传育种、密码子优化和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普通牛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获得了九龙牦牛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并以羊亚科绵羊属绵羊作为外类群利用D-loop区序列对牛亚科代表性物种(牦牛、野牦牛、普通牛、瘤牛、美洲野牛、欧洲野牛和亚洲水牛)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牦牛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全长893 bp,与普通牛源序列的同源性为87.4%,其中有17个碱基的缺失;在牛亚科内,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美洲野牛属)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最小,为6.2%~6.8%,而与牛属中普通牛、瘤牛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较大,为10.0%~11.3%;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野牦牛首先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古生物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支持将牦牛、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即牦牛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牦牛在牛亚科中的分类地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根据普通牛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对家牦牛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家牦牛细胞色素6(Cytochromeb)基因的全长序列,并以羊亚科绵羊(Ovisaries)为外类群,对牛亚科代表性物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牛亚科不同物种间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转换/颠换比值为4.9,突变未达到饱和状态;牦牛与牛属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8.0%~8.6%,大于牦牛与美洲野牛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家牦牛与野牦牛首先聚为一类,再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牦牛与美洲牦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而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低,结果支持现在的家牦牛和野牦牛都是同一祖先原始牦牛的后代,推测两者分化时间大约为0.55百万年前;支持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牦牛属的观点,牦牛属包括家牦牛和野牦牛两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