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采用4×2(Cu×VA)完全随机设计,日粮中铜的添加量为0、8、150、225mg/kg,VA的添加量为1500、5000IU/kg,探讨肉仔鸡体内铜与VA对血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铜与VA在提高T-SOD活性方面的影响具有可加性;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日粮中铜水平可有效提高动物体组织中Cu-ZnSOD活性,但Cu-ZnSOD活性并非随日粮中铜水平增加而增加,日粮中添加VA可提高血清Cu-ZnSOD活性,铜与VA交互作用表现为Cu(8mg/kg)×VA(5000IU/kg)组Cu-ZnSOD活性最高;日粮中添加适量铜可提高CP的活性,但CP活性与VA添加水平呈负相关,铜与VA交互作用表现为Cu(225mg/kg)×VA(1500IU/kg)组血清中CP酶活性最高;日粮中铜水平与LDH活性呈负相关,铜与VA交互作用表现为Cu(8mg/kg)×VA(1500IU/kg)组LDH活性最高;高铜可降低GOT和GPT的活性,高剂量VA可引起血清中GOT和GPT的活性升高,铜与VA交互作用对血清GOT和GPT活性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前期主要表现为Cu(225mg/kg)×VA(5000IU/kg)组GOT活性最高,Cu(225mg/kg)×VA(1500IU/kg)组GPT活性最高;后期主要表现为Cu(150mg/kg)×VA(1500IU/kg)组GOT活性最高,Cu(0mg/kg)×VA(1500IU/kg)组GPT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初始体重15 g左右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为饲养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70、210、420 mg/kg的β-葡聚糖,饲养65 d.研究β-葡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血清、头肾、肝胰脏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经嗜水气单胞茼感染后免疫保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聚糖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鱼体的溶菌酶、SOD活性和免疫保护率;当饲料中添加210 mg/kg的β-葡聚糖时,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3.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四逆散对自然鱼体和利用喹乙醇诱导其肝受损后的鱼体进行试验,通过测定投喂前后鱼体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浓度变化情况,研究不同剂量的四逆散对鲤鱼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逆散可降低鱼体血清GPT、GOT活性;对自然鱼体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对由喹乙醇诱发的肝损伤的鲤鱼,投喂200mg/kg的四逆散有恢复和治疗作用,且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军曹鱼幼鱼维生素C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初体均重为25.85 g的军曹鱼幼鱼2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投喂添加5种不同剂量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37.5、75、150和300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观察维生素c对军曹鱼幼鱼生长、组织维生素C积累量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增加,军曹鱼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出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 mg/kg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0和300 mg/kg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 mg/kg时达到最高值,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50 mg/kg时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脑和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在300 mg/kg时达到最高值.300 mg/kg组脑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0,37.5和75 mg/kg组(P<0.05),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0,37.5和150 mg/kg组(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溶菌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 mg/kg达到最高,显著高于0,37.5和300 mg/kg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呈现上升趋势,75、150和300 mg/kg组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肾抗氧离子自由基在150 mg/kg组达到最高,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鱼体增重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为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求得军曹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70和80.72 mg/kg.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9,(14):58-64
试验以"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8%、1.6%、3.2%的钝顶螺旋藻,投喂初始体重为(102.08±0.38)g的异育银鲫60 d,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钝顶螺旋藻对异育银鲫血浆及肝胰脏生理生化、抗氧化、消化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随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1.6%、3.2%组最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0%组,饵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方面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红细胞压积等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间对异育银鲫血浆及肝胰脏的T-AOC和GSH-Px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钝顶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大,异育银鲫血浆及肝胰脏的T-SOD及CAT活力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肝胰脏中GOT和GPT活性显著降低(P<0.05);钝顶螺旋藻添加水平在3.2%时,血浆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血浆及肝胰脏中AKP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3.2%组显著高于0%组(P<0.05),在1.6%、3.2%组脂肪酶活力显著低于0%、0.8%组(P<0.05)。由此得出,钝顶螺旋藻添加量在3.2%时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抗氧化机能,消化酶活性、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并起到保护肝胰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玲  侯永清  丁斌鹰 《中国饲料》2012,(4):37-39,43
研究罗格列酮对异育银鲫血清生化指标和糖代谢指标的影响。选取480尾初始体重(5.30±0.38)g的异育银鲫,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0、15 mg/kg和20 mg/kg罗格列酮,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Ⅲ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的总蛋白(T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10、15 mg/kg和2 0 mg/kg的罗格列酮均能够显著降低血糖的浓度,添加水平为10 mg/kg对异育银鲫肝胰脏无损伤。  相似文献   

7.
以鱼粉基础料和30%豆粕饲料为对照,向鱼粉基础料中添加0.1%~0.9%大豆皂甙,在室内循环系统中养殖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Cyprinus carpio ♂)70 d,分析测定了鱼体血清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粘液溶菌酶(LSZ)、血清和肝胰脏丙氨酸转氨酸(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酸(AST)活力、血清血糖(GLU)、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表明:①摄食含大豆皂甙饲料的异育银鲫血清SOD活力较2个对照组高,血清血糖含量较低.②各试验组肝胰脏SOD活力、LSZ活力、血清脂质成分、血清和肝胰脏ALT和AS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豆皂甙对异育银鲫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力有促进作用,对肝胰脏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半胱胺对草鱼酮体代谢、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草鱼鱼种腹腔注射半胱胺(Cys—teamine)的测定结果表明:注射后3h,鱼体肝、胰脏酮体生成量达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357%。注射后5h,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达最高值,此时肝、胰脏GPT、GOT和AKP活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6%、58.8%、110%。肌肉GOT、GPT和AK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34.8%、33.3%、58.56%。AKP活性11h恢复到正常水平,GPT、GOT活性恢复正常水平时间较长。一次性注射半胱胺0.375~1.500mg/kg BW。草鱼肝、胰脏和肌肉的酮体生成量和AKP活性和肝胰脏的GOT、GFT活性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肌肉中GOT、GP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A、B、C、D和E 5种添加剂产品,按一定添加量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在室内循环系统中养殖异育银鲫.经56 d饲养,比较鱼体的生长效果、饲料利用率、生理机能和体营养成分组成.结果表明:1)在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组异育银鲫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差异不显著,A、B、C和D 4组养殖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以D组最佳.2)5种添加剂产品组异育银鲫的体质量/体长和肥满度均高于对照组,有效调节和控制了鱼的形体.3)各试验组鱼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溶菌酶(LSZ)活力差异不显著.4)各试验组异育银鲫肝胰脏谷草转氨酶活力差异不显著.5)5种添加剂产品组异育银鲫的全血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在鱼体造血功能上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6)各试验组全鱼、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全鱼、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蛋白含量存在差异,其中E组鱼体的蛋白含量相对较高,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Cu)的需要量,以体重50 g左右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以五水硫酸铜(Cu SO4·5H2O)为Cu源配制5种半纯化饲料。5种半纯化饲料中Cu的添加量分别为0、5、10、15、20 mg/kg,实测饲料中Cu含量分别为16.73、21.11、25.24、29.87、34.58 mg/kg。将400尾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组饲喂1种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养殖43 d。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特定生长率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9.94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45 mg/kg;具有最小饲料系数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10.16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5 mg/kg。饲料中添加Cu后团头鲂的脊椎骨长/体长、脊椎骨重/体重均有所增加,其中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脊椎骨长/体长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Cu添加量为5、15、20 mg/kg的组脊椎骨重/体重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内脏指数呈下降趋势,并在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未添加Cu的组(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团头鲂的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且该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未添加Cu和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P<0.05)。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9.62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17 mg/kg;具有最大脂肪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10.15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4 mg/kg。综合考虑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得到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Cu的需要量为25.17~25.65 mg/kg。  相似文献   

11.
选用16头平均体重420 kg,年龄2.5岁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以混合精料和风干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以赖氨酸铜为铜源,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铜0(对照)8,16和24 mg/kg,研究赖氨酸铜对西门塔尔牛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TG、GLU、TC、ALB和TP含量显著增加(P<0.05)。SUN显著下降(P<0.05)。血清GOT、GPT、AKP、ACP、LDH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Cp、SOD和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显著下降(P<0.05)。血清Cu含量随添加铜量逐渐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以赖氨酸铜为铜源时日粮铜添加量为8~16 mg/k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实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锌及羟基蛋氨酸螯合锌( MHA-Zn)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组织锌沉积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初重为(2.73±0.01)g的异育银鲫1 12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40尾.以白鱼粉和豌豆蛋白粉为蛋白质源设计基础饲料,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硫酸锌至饲料锌含量分别为50(ZN50组)、65 mg/kg(ZN65组)和MHA-Zn至饲料锌含量分别为37.5(MZN37.5组)、50(MZN50组)、65(MZN65组)和200 mg/kg(MZN200组).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存活率较高(P>0.05);低剂量MHA-Zn组(MZN37.5组、MZN50组和MZN65组)鲫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但MZN200组和硫酸锌组(ZN50组和ZN65组)的增重率及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硫酸锌组的鲫鱼椎骨锌沉积量随饲料锌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ZN6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HA-Zn组的鲫鱼椎骨沉积量随饲料锌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趋势,MZN65组显著高于ZN65组(P<0.05);且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当添加MHA-Zn饲料中锌含量为131.3 mg/kg时,椎骨锌沉积量达最大值.3)肝胰脏抗氧化指标不受饲料锌的影响(P>0.05);MHA-Zn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由此得出:当实用饲料中锌满足异育银鲫生长需要时,进一步补充硫酸锌对其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补充MHA-Zn至饲料锌含量为131.3 mg/kg时,鲫鱼椎骨锌沉积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实验选取初始体重(120.45±0.45)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的纳米硒饲料[0(对照组),0.4、0.8、1.6、2.0、2.4 mg/kg],养殖60 d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纳米硒对该鱼(血清、肌肉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纳米硒在半滑舌鳎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纳米硒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活性随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多先上升后下降,1.6、2.4 mg/k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和T-AOC活性随着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2.0、2.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胰脏和肌肉MDA含量0.8 mg/kg组最低(P0.05),而血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2.4 mg/kg组(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NO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8、1.6 mg/kg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中在2.4 mg/kg组达到最大。总之,本实验条件下,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2.0 mg/kg(饲料中总硒量为3.56~4.23 mg/kg)。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胆碱水平对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胰脏胆碱蓄积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配制胆碱水平分别为45.1、308.9、540.5、946.0、1 486.5和1 756.8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57.4±2.5)g的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随机饲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2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胆碱水平≥308.9 mg/kg时,试验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饲料胆碱水平为45.1 mg/kg时(P0.05);1 486.5 mg/kg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肥满度最大,显著大于45.1 mg/kg组(P0.05)。540.5 mg/kg组试验鱼的脏体比最小,显著小于除1 756.8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1 756.8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946.0 mg/kg组(P0.05)。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肝胰脏粗脂肪含量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而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饲料胆碱水平≥946.0 mg/kg时,试验鱼血清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45.1 mg/kg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且均在1 756.8 mg/kg组最低;饲料胆碱水平对试验鱼血清总蛋白与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肝胰脏胆碱蓄积量随饲料胆碱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通过折线回归分析,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为625.42 mg/kg;以肝胰脏胆碱蓄积量为评价指标,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幼鱼获得最大肝胰脏胆碱蓄积量时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为1 118.61 mg/kg。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提取物对团头鲂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剂型的中草药提取物1500mg/kg,分别为中草药1号、中草药2号、中草药3号、中草药4号和中草药5号,测定其对团头鲂的生长性能(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等)、生理机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红蛋白Hb含量)和体组织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探讨5种剂型中草药提取物间的差异和优劣。养殖64d后,中草药4号组的生长速度最快、饲料系数最低且鱼体条形良好(肥满度适中、内脏指数和肝胰指数小),效果相对较理想。5种剂型中草药提取物对保护鱼体肝胰功能方面均具有很好的作用;对血清溶菌酶活力和各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方面表现出提高鱼体免疫力和防御力的作用;血红蛋白各试验组都表现正常,其中添加5种剂型中草药提取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添加5种剂型中草药提取物试验组中,4号组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复合氨基酸螯合Fe、Cu、Mn、Zn对异育银鲫生理机能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设计L9(34),添加复合氨基酸螯合Fe、Cu、Mn、Zn4种微量元素,配制9种试验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当年鱼种,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中,螯合Fe对粘液LSZ酶活力影响最大,螯合Cu对血清LSZ、血清CuZnSOD、血清GPT、肝脏GPT和血红蛋白的影响最大,螯合Mn对血清T-SOD、粘液T-SOD、肝脏T-SOD和肝脏CuZnSOD酶活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食盐在饲料中添加对斑点叉尾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平均体重30.6g的斑点叉尾鮰为试验鱼,分别在饲料中加入0、3和6g/kg的食盐,经过80d的养殖试验所得出的结果显示,6g/kg食盐组与对照组比较,增重率提高了6.95%;3、6g/kg食盐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下降4%、5.71%。各试验组鱼体肥满度均高于对照组1.48%;同时内脏重与体重比值分别下降13.49%和0.62%;肝胰脏重与体重比值3g/kg食盐组较对照组降低6.09%,而6g/kg食盐组则较对照组上升3.48%。各试验组鱼体血清GO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7.73%和4.94%。6g/kg食盐组背部皮肤酪氨酸酶活力较对照组上升132%,而3g/kg食盐组则下降64%;同时,3g/kg食盐组和6g/kg食盐组鱼体皮肤粘液SOD酶活力分别上升2.57%和5.86%。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6g/kg食盐对鱼体增重率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有明显的提高,有提高鱼体肥满度而降低内脏重与体重比和肝胰脏重与体重比的作用;对鱼类的非特异免疫力和黑色素的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选取初始体重(120.45±0.45)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的纳米硒饲料[0(对照组),0.4、0.8、1.6、2.0、2.4 mg/kg],养殖60 d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纳米硒对该鱼(血清、肌肉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纳米硒在半滑舌鳎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纳米硒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活性随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多先上升后下降,1.6、2.4 mg/k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和T-AOC活性随着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2.0、2.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胰脏和肌肉MDA含量0.8 mg/kg组最低(P<0.05),而血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2.4 mg/kg组(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NO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8、1.6 mg/kg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中在2.4 mg/kg组达到最大。总之,本实验条件下,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2.0 mg/kg(饲料中总硒量为3.56~4.23 mg/kg)。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饲料中锌添加水平10、15、30、45、60mg/kg蛋氨酸螯合锌、60mg/kg无机锌对水貂粪便、肾脏、肝脏和胰脏中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5mg/kg蛋氨酸螯合锌的水貂肾脏锌含量显著低于饲料中添加30mg/kg蛋氨酸螯合锌处理组和60mg/kg无机锌处理组的(P0.05);同时45mg/kg蛋氨酸螯合锌组粪便锌含量最低,显著低于60mg/kg无机锌处理组(P0.05)。饲料中添加45mg/kg蛋氨酸螯合锌水貂对锌的代谢利用率最高。饲料锌的不同水平添加对肝脏和胰脏锌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估计60日龄水貂肝脏和胰脏锌含量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98~37.12μg/g和20.09~53.47μg/g。随日粮有机锌添加水平的增加,肾脏湿重呈上升趋势,胰脏湿重呈下降趋势,30mg/kg的添加水平胰脏重和肾脏锌含量均较高。结论:水貂饲料蛋氨酸锌的添加量在30~45mg/kg为宜。  相似文献   

20.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46±0.29)g的欧亚鲈幼鱼为试验对象,投喂6种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 mg/kg)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探讨欧亚鲈幼鱼饲料维生素C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从0.0升高到100 mg/kg时,鱼体增重率呈上升趋势,添加量为100 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率无显著变化(P>0.05);经折线模型分析表明,欧亚鲈鱼种达到最大生长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93.58 mg/kg。欧亚鲈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0~200 mg/kg)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但添加量继续升高,则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状态,经折线分析表明,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149.27 mg/kg。急性胁迫前,各组血糖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胁迫后,血糖升高峰值最低和恢复最快的是饲料中维生素C为400~800 m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欧亚鲈幼鱼达到最大生长、肝脏维生素C饱和及抗拥挤胁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分别为93.58、149.27 mg/kg和40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