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试验是出于三江白猪的保种计划所做的研究。利用RAPD技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已筛选出的15条10bp的随机引物,在已经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基础上,对三江白猪及其亲本长白猪与东北民猪组织DNA进行PCR分析。从中筛选出三江白猪相对于亲本的特异性条带,找出三江白猪相对于亲本的基因组变异情况,为三江白猪种间特异性条带的确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是出于三江白猪的保种计划所做的研究。利用PAPD技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已筛选出的15条10bp的随机引物,在已经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基础上,对三江白猪及其亲本长白猪与东北民猪组织DNA进行PCR分析。从中筛选出三江白猪相对于亲本的特异性条带,找出三江白猪相对于亲本的基因组变异情况,为三江白猪种间特异性条带的确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三江白猪是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培育的瘦肉型新猪种,经多年的饲养观察及杂交利用,证明三江白猪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寒冷地区日增重可达500克以上,饲料报酬为1∶3.5左右。与杜洛克等品种杂交后有较好的配合力。为考察三江白猪的耐热能力及生长状态,我们在深圳市对三江白猪及其杂种猪  相似文献   

4.
利用施格猪与三江白猪及芦台白猪进行级进杂交,分3批(共198头)进行对比试验,测定了各杂交组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结果,各杂交组后代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三江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的日增重平均数为634.71g,芦台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的日增重平均数为647.85g.芦台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的胴体瘦肉率(61.5%)明显高于三江白猪各杂交组后代(55.02%).三江白猪及芦台白猪各杂交组后代经产母猪禽产活仔数12头左右,初产母猪9头以上.  相似文献   

5.
三江白猪H-FABP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及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类结构特殊的蛋白质,对脂肪酸具有特别的亲和力,它可以结合多种配体,加强细胞内的脂肪酸向特定细胞器或者细胞膜的转运扩散. 三江白猪为我国自己培育的第1个瘦肉型猪种,以其繁殖能力强、抗逆性强、肉味鲜美而著称于世.试验通过对三江白猪H-FABP基因的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分析其与三江白猪高繁殖性能的关系,为三江白猪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45头配种后的三江白猪的外周血小板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三江白猪相关性血小板早孕预测模型。根据这些模型所确立的方法对112头具有正常繁殖机能的配种后的三江白猪进行超早期妊的试验,其结果与实际分娩产仔的符合率分别为:模型1:79.38%;模型2:84.53%,模型3.85.53%,因此,这些模型所确立的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三江白猪的超早期妊娠情况。  相似文献   

7.
黄大鹏  刘胜军 《养猪》2000,(4):22-22
三江白猪经过十几年来的持续选育 ,特别是最近几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种猪场的系统选育 ,已经具备生长速度快、臀部丰满、繁殖性能高等突出特点。各项生产性能都比原育种目标有了明显的提高 ,经过在全国各地的大批引种纯繁和杂交利用 ,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充分发挥三江白猪的遗传潜力 ,更好地使其在商品肉猪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 ,我们结合各地的杂交利用情况 ,进行了杂交后代肥育性能的测定比较。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猪选择本研究共分 7个组 ,即三江白猪组、杜洛克组、大约克猪组、大约克猪×三江白猪组 …  相似文献   

8.
总结最近三年来三江白猪繁殖性能及其杂种优势率的测定成绩.结果显示,三江白猪繁殖性能经过持续的系统选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表现为窝产仔数达到12.04头,初生重由1.24 kg上升到1.41 kg,哺育率则由86.68%提高到90.64%.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以大白猪×三江白猪组合及杜洛克×大白猪×三江白猪组合为最好.通过优势率计算,杜大三组合各繁殖性状优势率明显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9.
养猪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不仅对种猪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也重视建立更高效的杂交体系。繁殖性状作为一个低遗传力性状,且纯种选育进展缓慢,而杂交容易获得较明显的杂种优势。本实验比较分析了兰约二元杂交公猪与三江白猪杂交的繁殖性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试验组采用国外优良种猪兰德瑞斯、约克夏进行二元杂交的F1代兰约公猪作为父本与三江白猪杂交,对照组则采用兰德瑞斯公猪与三江白猪杂交。1.2试验分组选择年龄、体重相近,20头健康经产三江白猪作为母本,其中10头与兰德瑞斯公猪杂交作为对照组,10头与兰约杂交公猪作为试…  相似文献   

10.
三江白猪     
三江白猪是用长白猪与东北民猪进行级进杂交选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瘦肉型猪新品种,1983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并直布育成。三江白猪生产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著名的三江平原,该地区北依黑龙江.东靠乌苏里江,松花江流经中部。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饲料资源十分丰富.但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从国外引入的瘦肉型猪.多不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而三江白猪承袭了东北民猪对寒冷气候的良好适应性。三江白猪具有瘦肉型猪的体驱结构.被毛全白,毛丛稍密.头轻闲直.耳下垂.背腰宽平.腿臀丰满,四肢粗壮.蹄质坚硬,乳头7对.排列整…  相似文献   

11.
赵春霞  杨焕民  李鹏  计红 《猪业科学》2004,21(3):52-53,59
本试验从三江白猪组织中提取总DNA,获得较高质量的模板样品。并对RAPD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提高RAPD分析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确保三江白猪遗传分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2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三江白猪线粒体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60头个体中检出30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7种基因单倍型;其间的差异来自少数限制性位点的突变。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5%,群体遗传多态程度为0.044%。三江白猪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说明三江白猪与地方种猪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在品种形成早期受到创立者效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三江白猪组织基因组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三江白猪组织中提取总DNA,获得较高质量的模板样品。并对RAPD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提高RAPD分析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确保三江白猪遗传分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养猪》1987,(1)
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主持培育的湖北白猪,经过10年的选育,已于1986年10月17日在武昌通过了技术鉴定。湖北白猪是继三江白猪之后,在我国培育的第二个瘦肉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营养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三江白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三江白猪对能量、蛋白质及赖氨酸的需要量及其对生长性能影响的重要性。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以能量、粗蛋白质、赖氨酸为三因素,设置3个水平标准,选取同批次(24.87±0.64)kg三江白猪207头按性别比例平均分成23组。按生理特点将试验分为25~40kg、40~70kg和70~90kg3个阶段,以3套不同营养水平的配方进行饲养。结果显示:育肥期三江白猪25~40kg阶段三因素最优组合为DE14.15MJ/kg、CP18.90%、Lys0.95%;40~70kg阶段为DE13.85MJ/kg、CP17.43%、Lys0.85%;70~90kg阶段为DE13.47MJ/kg、CP15.43%、Lys0.75%,能取得最佳生长性能。粗蛋白质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的三江白猪生长性能的贡献率最大;粗蛋白质水平对40~70kg、70~90kg阶段三江白猪日增重调控最灵敏。赖氨酸对70~90kg阶段三江白猪饲料利用效率调控最灵敏。  相似文献   

16.
三江白猪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白猪是著名畜牧学家许振英教授等人在“七五”期间培育出来的我国第一个瘦肉型猪种。原产地是黑龙江省东部合江地区,繁殖中心在红兴隆农场管理局。三江白猪是在当地特定条件下育成的,利用东北民猪与长白猪杂交,通过正交和反交方式,分别建立封闭系群,在育种过程中培育  相似文献   

17.
三江白猪氟烷基因的基因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随机抽取216头30日龄左右的三江白猪,从外周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经纯化后应用所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酶切鉴定后分析三江白猪氟烷基因(RYR1)的基因与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PCR反应条件优化后,扩增出659 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经HhaⅠ和HgiAⅠ两种内切酶消化后,发现三江白猪T/T(Haln/Haln)基因型频率为4.16%;C/C(HalN/HalN)型为88.43%;C/T(HalN/Haln)型为7.41%。HalN基因频率为92.13%,Haln基因频率为7.87%。此结果表明,三江白猪中氟烷敏感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较低,可以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很快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18.
三江白猪氟烷基因频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随机抽取216头30日龄左右的三江白猪,从外周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经纯化后应用所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酶切鉴定后分析三江白猪氟烷基因(RYR1)的基因与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PCR反应条件优化后,扩增出659 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经Hha Ⅰ和HgiAⅠ两种内切酶消化后,发现三江白猪T/T(Haln/Hal)基因型频率为4.16%;C/C(HalN/HalN)型为88.43%;C/T(HalN/Haln)型为7.41%.HalN基因频率为92.13%,Haln基因频率为7.87%.此结果表明,三江白猪中氟烷敏感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较低,可以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很快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个以继续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三江白猪品种质量,提高养猪生产效益,逐步满足人民生活对瘦肉猪需要,促进养猪业发展为宗旨的群众联合技术经济协作组织——三江白猪品种协会,已于1987年10月19日至20日在黑龙江省红兴隆管理局科研所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20.
1.三江白猪:黑龙江省红兴隆管理局科学研究所和东北农学院协作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瘦肉型新猪种——三江白猪。接着又在该局的八五二、八五三、五九七、友谊等农场进行了万头“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和繁育体系”的研究。经过三年的攻关,三万头商品瘦肉猪出栏率100%,瘦肉率平均达56.2%,饲料效率3.5:1,193天体重达9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