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壤丘陵防护林幼林林分结构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壤丘陵坡地上建立了16个迳流小区,在每个迳流场地设置不同林分结构类型,按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各林分结构迳流场的前期定位观测,分析了各林分结构迳流与年降水的关系,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单纯以乔木树种、灌种或乔灌种的林分结构水土流失严重,以乔灌草配置的多层次林分结构保持水土较好,其次是乔草种林分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分,蓄水保土等作用。林业建设的好坏,森林的分布均匀状况,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能否正常运行和设施的使用寿命。一、森林具有护土保水的效益1.森林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表裸露。有了森林的庇护,降雨时,通过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和其它植被对地面的保护,就能大大削弱雨水对地面的  相似文献   

3.
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分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杉木与闽粤栲混交林分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杉木与闽粤栲以3∶1混交的林分特征和林分的持水量、土壤物理性质、渗透性、抗蚀性及水文效益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乔木生物量、地被物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杉木闽粤栲混交林林分的总持水量、土壤渗透速度、林分地表抗冲刷能力、涵养水源的能力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这些说明杉木与闽粤栲以3∶1混交的林分能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截持雨水,减少雨水对林地的冲刷和侵蚀,增强土壤抗蚀性,提高水文效益,从而提高林分的固土保水功能。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发行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油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林生长量和林分的综合效益。于1983年分别在凌源市、喀左县、建平县对28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发行试验。结果表明,造反刺槐、沙棘、柠条、黄想等阔叶树种,在带状皆伐的砍伐囊上造林,经多年研究效果显著。油昆交林与油屯林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2%~2  相似文献   

5.
红松刺嫩芽人工混交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龄组红松人工林内栽植不同密度的刺嫩芽,既改善林地条件,又增强林分稳定性,优化了林分结构,提高了生态效益,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经济效益,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江、黎平县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表明:各造林类型植被截留量、土壤持水量、林分总蓄水量随生物量、土壤厚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层较厚、造林年限较长的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所占比值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造林类型固土效益显著优于其对照,侵蚀模数平均小于对照57.1%.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闽粤栲套种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马尾松纯林改造的新途径,改善马尾松纯林的林分结构,2005年开展在间伐措施后的马尾松林下套种闽粤栲试验,营造以马尾松闽粤栲为主的异龄复层林,2016年在福建省沙县开展马尾松林下套种闽粤栲林分的生长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异龄复层林中,各处理水平的马尾松、闽粤栲年生长量和根系生长状况均优于对照,马尾松保留密度以450~600株/hm~2为宜,闽粤栲套种密度为1 200株/hm~2。形成以异龄复层林分结构,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林木生长,有利于提高林分保水固土能力和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经营过伐林,使其保持好的林分结构,是林分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和产生较高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用捡查法经营情况下的林分连续14a的结构状况及变化,认为十几年的检查法经营实验,调整和改善了林分的径阶和蓄积结构,林分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西苍梧县水土流失严重,林种结构不合理,林分产量低的现状,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油松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功能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的综合效益,于1983年分别在凌源市、喀左县、建平县对28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刺槐、沙棘、柠条、黄栌等阔叶树种,在带状皆伐的砍伐带上造林,经多年研究效果显著。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2%~22%,林内温度降低01~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减轻容重005~02g/cm3,有虫株率降低50%,虫口密度降低84%,林分虫害明显减弱,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49%、229%。  相似文献   

11.
油茶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3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油茶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产油水平从高到低编号为Ⅲ、Ⅱ、Ⅰ的样地,其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75.71、41.55、30.49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分别是5.49、3.12、1.17t/hm^2。各样地油茶林分各组分生物量所占比例的排序为干〉根〉枝〉叶〉果〉花。各组分枝叶比,果叶比、非光合与光合部分比值均为Ⅲ号样地最大。  相似文献   

12.
闽粤栲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闽粤栲迹地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即人工抚育、抚育补植措施恢复以闽粤栲为优势建群中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方法简单、营林成本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抚育补植恢复混交林效果优于人工抚育恢复混交林。人工抚育形成的混交林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3.79m和4.04cm,是对照的148.6%和114%;而抚育补植形成的混交林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3.86m和5.66cm,是对照的151.4%和160%。同时,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异龄复层林的林分可提早进入中度郁闭,形成稳定林分,并具有提高肥力,保水固土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丘陵紫色土防护林混农林业结构类型的研究,为解决长江中上游丘陵紫色土生态系统型防护林林分组建技术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经过1991-1995年的研究表明。在组建的6个混农林业结构中,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自的特性、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林生长特征与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效果的差异。用β分布模型研究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林分生长过程,以探讨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材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和合理的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珠江流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低效防护林采取异龄混交荷木(Schi ma su-perba)、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改造后的林分结构、生物量、凋落物、土壤理化性质、林地涵养水源和固土功能、林地土壤侵蚀量和林分生长量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作用,全面评价湿地松×荷木(大叶栎)异龄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土壤条件和肥力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分下土壤肥力高于格氏栲人工林分及其它几种树咱人工林分下土壤肥力;在气候、母质、地形三大成土因素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生物条件和时间对成土过程的作用。从人工栽培林分土壤演变为当地顶极群落林分下土壤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顶极群落土壤成土过程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用16a连续测定资料,分析了不同密度中幼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的经济效益状况.结果表明:密度对林木分化和产品结构的影响明显,密度越小,Ⅰ,Ⅱ级木株数所占百分比大,其大径材的出材量也高,反之林木分化明显,Ⅳ,Ⅴ级木所占比例增加,小径材出材量高;各密度林分在5a前投入大于产出,成本效益比小于1,净现值和收益率为负数,随着林分年龄增大,成本效益比、净现值和收益率逐年增加,其中成本效益比与净现值在13~14a达到最大值,收益率第9~10年为最大,此后逐年下降;不同密度林分的总出材量、成本效益比、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以密度为3200株/hm2的林分最高,其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分下土壤肥力高于格氏栲人工林分及其它几种树种人工林分下土壤肥力;在气候、母质、地形三大成土因素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生物条件和时间对成土过程的作用。从人工栽培林分土壤演变为当地顶极群落林分下土壤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顶极群落土壤成土过程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初建以来,为定量化反映出不同林分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以端坊溪小流域为试验点,针对鄂西三峡库区6种优良林分,从林地的小气候观测及影响森林小气候的主要林分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小气候效益研究。研究表明:1.森林对林内光照、地温、空气温度、湿度及林地水汽蒸发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2.林分因子中,影响森林小气候的主要是郁闭度,平均林分高及林冠层厚度等;3.林分结构不同,对小气候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福建明溪丝栗栲优势群落固土保水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林冠叶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等层次测定以丝栗栲为优势树种的常绿阔叶林持水量,并对天然次生林(TCK处理)、轻度干扰林分(TCR处理)、强度干扰林分(TCQ处理)三个水平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效拦截量、土壤结构体破坏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TCK处理具有较高持水性、较好有效拦截能力和抗逆性,随着干扰强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等有不同程度下降;以水源涵养为主的林分,选择TCK处理为宜,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其固土保水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