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上、下游落差大,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一、二级消力池之间由两段弯道组成,弯道内产生折冲水流和偏流,流态较复杂。本文对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工程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将溢洪道闸墩改为宽尾墩,并在一级陡槽段槽面加设阶梯跌坎,再抬高二级陡槽段堰顶高程,使弯道调整段水深加大等,改善了溢洪道运行流态,妥善地解决了溢洪道泄流与下游河道水流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侧槽溢洪道被广泛运行于水利工程,但由于受场地、投资等限制,部分工程采用正堰与侧堰相结合的L型布置,导致槽内水流结构更加复杂。以景宁某工程溢洪道为例,采用Flow3D三维仿真软件模拟了L型侧槽溢洪道进口段的水流结构,并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对槽内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水面线、压强和消能率等水力特性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L型溢洪道侧槽内正、侧堰两股水流相互作用后,可有效提高过流能力,降低侧槽内水位,增加消能率;其次,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水工模型试验基本吻合,进一步表明三维数值模拟在研究复杂水流结构时的可行性,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河水电站溢洪道体型优化试验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河水电站溢洪道试验泄流能力大于设计泄流能力,整体布置方案优化后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大大减小了工程量。针对溢流堰闸墩后产生的水冠以及出口消能段存在的问题,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体型优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① 中墩由原来4.0m改成3.0m厚并在其后部以流线型尾墩相连接,基本消除了水冠,大大降低了冲击波高,泄槽水流稳定。② 经过窄缝式挑坎和斜切挑坎试验方案比较,斜切坎能够很好地适应溢洪道轴线与下游河道流态衔接,同时达到了消能和改善下游河道流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白莲河水库第二溢洪道为二级消能,由泄槽和出水渠组成。第二级的出水渠为宽浅型渠道,底坡为0.08~0.05,坡度较一般溢洪道缓,但落差较大。出泄槽水流挑流消能后在渠道内加速,使出渠流速仍然较高。如不加以衬砌则难免受到冲刷。试验探索采用消力墩加糙方案,有效地消刹渠内水流能量,降低渠内的流速,使渠道不需要衬砌。试验表明,在坡度较缓的溢洪道上适当布置消力墩,能够有效达到消能减速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消能方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温头口电站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的主要内容和试验方法。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计算了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校核了挡墙和泄槽边墙的设计高度,分析了坝体产生气蚀的可能性。提出了优化溢洪道进口的布置方案,并根据下游消能冲刷情况,建议对下游岸坡采取适当保护措施。研究成果对工程设计和其他模型试验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刘家沟水电站溢洪道消能效果不理想以及下游岸坡冲刷严重问题进行水工模型试验,在原方案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改善溢洪道消能防冲效果的优化试验。经过多方案比选验证,在满足溢洪道泄流能力的条件下,采用岸坡分散水流结合公路平台挑流的方案消能效果更为理想,下游河床河势稳定,且造价合理,较好地解决了工程所在下游河床较为狭窄且右岸岸坡存在大型崩滑体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闻建龙 《排灌机械》1994,12(4):53-55
河岸明流溢洪道或灌区取水建筑物的控制堰,通常上游相对堰高很小,而下游相对堰高很大,对适用于这种情况的堰形研究较少,注意到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提出的机翼形堰有其明显的体型特色,本文对这一堰形用有限元法解出了它的泄流能力和堰面压强分布;研究表明,这种堰是河岸明流溢洪道或灌区取水建筑物控制堰的一种实用堰型。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丘陵山区修建中小型水库的枢纽布置中,常有些中小型水库溢洪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等情况而采用较长的明渠,以使溢洪道和其出口远离大坝,保障工程安全.这种形式的溢洪道其进口为开敞式宽顶堰,堰后为一段较长的明渠,明渠的底坡常常是平缓的,渠尾衔接陡坡或跌坎.通常开敞式溢洪道的形式多为宽顶堰后紧接陡坡,水流呈自由出流,其调洪演算是比较简单的.但缓坡长渠溢洪道则多呈淹没  相似文献   

9.
结合阳升观水库枢纽5号溢流坝段,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对溢流堰的泄流能力、溢洪道台阶面的流态,压力和台阶式溢洪道+消力池联合消能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溢流堰的实际过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台阶面的水流为滑移流,掺气充分,流态较好,消力池内流态紊乱,池尾部水面波动强烈;台阶立面阳角附近普遍存在负压,但其量值较小;台阶式溢洪道+消力池联合消能率在3种特征工况下都超过了90%,其中大部分能量被消杀在溢洪道的台阶面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对土石坝坝体溢洪道采用曲线型堰的泄槽水面线起算水深进行了观测,发现圆弧曲线堰及翼型堰的起算水深均小于0.7倍临界水深hk。 利用已有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泄槽设置掺气挑坎后对水面线产生的扰动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掺气挑坎对水流的扰动和挑流作用 ,使得泄槽内的水深增大;掺气挑坎对水面线的影响程度与流速、掺气挑坎的体型等因素有关;当泄槽内设置多道掺气槽时,上一级掺气挑坎的体型对下一级掺气挑坎处的水深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中,灌区量水是一项基础的、关键性的技术.灌区量水设施灌区节水、实现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和水价制度的改革,迫切需要研究并推广可对灌区末级渠系计量的量水设备。抛物线形移动式量水堰板和便携式量水槽是针对小型U形渠道测流而提出的量水设备,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通过对2种量水设备的比较,模拟分析了在不同渠道条件下的量水性能指标。结果表明:2种量水设备的量水精度均可满足灌区测流要求;抛物线形移动式量水堰板测流幅度大,渠道适应性好;在可以适用的缓坡渠道条件下,可优选便携式量水槽。  相似文献   

12.
对龙滩库区的泥沙运动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利用随机理论推求了非均匀沙推移质级配分布函数关系式. 试验在可变比降的玻璃水槽中进行。供水系统为自循环系统,进水管道安装电磁流量计,水槽进口用滚动式皮带机加沙,沿水槽布置三根测针观测水深,水槽中段布设流速仪测量垂线流速,水槽尾门可调控开放度,并设有集沙槽采集推移质沙样,模型沙采用山西精煤,试验得到龙滩坝址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以及支流北盘江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利用该公式统计计算得到:在1990~2000年11年间,最大年推移质输沙量约400万t,发生在1997年,该年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年推移质输沙量约147万t,发生在1992年,该年年平均流量最小,多年累计推移质输沙量约占输沙总量的5%。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三道湾水电站原设计存在以下问题:泄洪排沙洞单独全开运行工况下,其进口上方存在贯通性吸气漏斗漩涡;正常溢洪洞进口侧收缩十分严重,泄流量不足,闸后存在水翅、折冲波等不良流态,下游消能效果不佳;针对实际情况,试验通过在泄洪排沙洞进口增设消涡格栅,在正常溢洪洞进口设置椭圆形导墙、延长闸后收缩段,下游采用扩散挑流消能等措施,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直线型沉沙池存在的泥沙去除率低、适应性弱和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基于泥沙沉淀特性、水流特性和泥沙在池内的分布特征,对引流段和溢流堰进行改进;结合涡流排沙原理,在溢流堰后部设置涡流管,实现双重沉沙.通过搭建物理模型,测试沉沙池不同点位水流流速、泥沙粒径及质量分数,研究双重沉沙池泥沙沿程变化规律及沉沙率.结果表明:一重沉沙主要为推移质泥沙,沉淀量达到95%以上;二重沉沙主要为悬移质泥沙,相对于无溢流槽和涡管分别提高了12.70%和18.80%;系统总的沉沙率可达到96.88%以上,极大提高了池内泥沙的沉沙率,充分说明改进后的沉沙池对提高泥沙沉降效果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微灌工程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RNG k-ε紊流数值模型对具有不同坡度的胸墙压坡段的泄洪闸出口水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具有4种不同坡度的泄洪闸胸墙压坡段的流线、流速和压力,并对比分析了胸墙压坡段坡度变化对泄洪闸泄流能力、水流脱壁情况、负压分布区域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胸墙压坡段坡度的增大,虽然闸口的泄流能力减弱,但是出口水流的脱空长度和脱空高度变小,也即增大胸墙压坡段的坡度使得出口水流的脱壁现象减弱直至消失;胸墙压坡段内的负压最值及负压的分布区域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变小.在泄洪闸胸墙底缘压坡段的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平坡式链接,可通过合理的方式比选出适用于自身工程的压坡坡度,有利于提高消力池的消能效率,避免压坡段的空化空蚀,从而增强了工程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和结果对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及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VOF的量水槽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VOF方法与标准k-ε紊流模型相耦合,对U型渠道平底抛物线形无喉段量水槽的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建立不同渠槽模型,分析不同流量工况下沿程水面线及速度场分布,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公式计算值吻合较好。并应用该数值模拟方法对量水槽的流量公式进行了检验,为提高其测流精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该量水槽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清水冲刷后山溪性卵石河床流速、粗化级配和冲刷深度的变化规律,以水槽概化模型试验为主,设置3组流量、坡度、非均匀沙,对河床变化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测线流速与冲刷深度沿槽宽分布不均,由边壁至水槽中心呈增大趋势.流量一定、坡度增加时,测线流速与水深呈反比;坡度一定、流量增加时,测线流速与水深呈正...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机翼形溢流堰流动特性并探讨其水力特性,利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在水槽中测量了相对水头高度(H0/P)分别为1.05,1.25,1.37,1.48,1.54时堰高与堰长比(P/C)为0.30的某机翼形堰的绕流流场,获得了5种雷诺数(Re)下对应流场的速度矢量、流线和涡量图.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相对水头高度或来流速度下,机翼形堰具有相同的溢流流动特性,其速度、涡量分布规律基本相同,流线近似平行,流动平稳,无明显的漩涡出现,其绕流流动类似"贴体"流动,试验中堰顶处主流最大速度为0.36 m/s,上游堰踵和下游堰趾处速度较主流速度小得多,其值大小为0.05 m/s,速度的降低有效减少了水流对堰面的冲刷.堰顶处涡量最大为19.12 m2/s,加快了堰顶水流能量的耗散;上游堰踵和下游堰趾涡量几乎为0,避免了堰踵与堰趾出现危害性负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特性,将台阶溢洪道与光滑溢洪道沿程的总水头进行对比,引入台阶式溢洪道相对水头的概念.通过3个工程的台阶式溢洪道模型试验,坡度为1 ∶2.0~1 ∶0.9,台阶高度为0.5~2.0 m,对影响相对水头的主要因素:流程长度、单宽流量、台阶高度、坡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滑行水流条件下,台阶式溢洪道沿程相对水头小于0;相对水头与流程长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3~0.999 8;相对水头与单宽流量无关,不同流量条件同一断面的相对水头基本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4.5%,而台阶高度、溢洪道坡度对相对水头影响较大,台阶高度越高、坡度越大,相对水头绝对值越大.试验资料证实了相对水头具有良好的水力规律,便于应用分析,可为台阶溢洪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