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一、技术简介 葡萄籽是葡萄酒厂和饮料厂在榨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它含有14%~17%的独具特色的特种油--葡萄籽油,还含有1%~3%的天然抗氧化剂--原花青素. 葡萄籽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其含量高达72%~76%.亚油酸是人体必需又不能自身合成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葡萄籽中低聚原花青素调节大鼠血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青素调节血脂的效果,选用雌雄各半的健康成年SD大鼠,观察低聚原花青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质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组,设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对照组,低聚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5,50,100 mg/kg).受试动物每天经口灌胃给予,6周末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显示:低聚原花青素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燕升  莫倩  雷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08-409,428
[目的]为开发纯天然抗氧化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野生毛葡萄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溶剂种类和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采用热回流方法提取,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含量比普通葡萄籽高。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2,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2.0h,提取3次。各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结论]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5.75%。  相似文献   

4.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2个方面,对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O2-.和.O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O2-.、.OH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IC50分别为0.37、0.33 mg/ml。[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葡萄籽油,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30MPa、温度40℃、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89.4%。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88.3%,含亚油酸69.9%,油酸18.4%;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6%、8.1%。  相似文献   

6.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郑燕升  莫倩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59-5260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贮藏条件、温度、pH值、添加剂,研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结果]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光和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高于60℃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迅速减小。随着pH值的增大,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逐渐减小,pH值为6时达到最小值。添加柠檬酸、Vc、亚硫酸氢钠可提高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和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对其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光、热稳定性较差,低pH值稳定性较好,Vc与柠檬酸配合使用增强其稳定性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倩  郑燕升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20-4822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野生毛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为抗氧化剂,采用Schaal烘箱法定期测定茶籽油样品的过氧化值。比较原花青素与PG、BHT、V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质量百分数为0.04%的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比0.02%BHT、0.01%PG和0.02%VE的稍差,0.02%原花青素与0.01%VE混合使用的效果较好。添加0.04%的原花青素可使茶籽油在20℃下的保质期由100 d延长至175 d,而0.02%PC+0.01%VE可使其延长至352 d。[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并且最适添加量为0.04%。单独使用时其效果不如BHT、PG和VE,与VE混合使用时,其效果优于它们。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葡萄籽粒度40目,含水量4.62%,压力30MPa,萃取温度43℃,萃取时间93min,一级分离压力30MPa,分离温度45℃;二级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93.3%。超临界CO2提取的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亚油酸含量高达67.8%。对得到的葡萄籽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葡萄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溶剂法提取精炼后的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人工圈养条件对林蛙输卵管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利用成年野生林蛙(Rana dyowskii)和成年圈养林蛙按传统剥油法获取输卵管并进行脂肪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蛙油与圈养蛙油中C18:0和C18:1的质量分数不同(野生蛙油分别为8.14%和12.85%,圈养蛙油则为10.12%和10.84%),野生蛙油中4种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比圈养蛙油的高3.51%;3种亚油酸的总质量分数为野生蛙油24.01%,圈养蛙油23.07%.  相似文献   

10.
米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83-11085
[目的]研究优化复方葡萄籽油软胶囊的内容物配方。[方法]以葡萄籽油为主要内容物,异甘草素和原花青素为辅料,研究复方葡萄籽油软胶囊的配方,并对软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试验得到复方葡萄籽油的最佳配方为:以葡萄籽油为主要内容物,辅料为异甘草素(葡萄籽油质量的0.5%)、原花青素(0.5%);助悬剂为蜂蜡(3%);润湿剂为吐温(1%);抗氧化剂为维生素E(0.15‰)。通过对软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进行考察得所制软胶囊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研究可为生产开发具有复合功能的葡萄籽油软胶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缘叶栾树种子脂肪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及其油中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抽提器提取全缘叶栾树种子油,计算种子含油量;种子油脂肪酸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成分。[结果]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达54.04%。种子油中含5种饱和脂肪酸和3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26%,主要包括油酸(31.07%)、二十碳烯酸(35.07%)和芥酸(9.12%)。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种子油中不含营养价值更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含有不易消化的芥酸和花生酸。[结论]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能否作为食用油,还需进行相关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山葡萄籽、阿拉伯胶、麦芽糊精、蔗糖脂肪酸酯、蒸馏单甘脂、蛋白NC、碳水化合物MA、单甘脂、蔗糖酯、吐温-80、吐温-60和司盘-80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生产配方:乳化剂由单甘脂和蔗糖酯复配,HBL值为14,添加量为1%,壁材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  相似文献   

13.
陕西黄土高原酸枣仁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酸枣仁的总皂苷、总黄酮和脂肪油含量为指标,以佳县大酸枣为参比品种,对陕西省黄土高原酸枣仁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的总黄酮、总皂苷和脂肪油含量均高于渭北地区,而佳县大酸枣仁各指标均高于酸枣仁.同时,酸枣仁脂肪酸的GC-MS分析结果显示,总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相对含量较高,并且在地区间差异显著.该研究结果对于酸枣仁资源科学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向日葵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各组分所占比例。【方法】 以种植在不同生态区5种不同类型向日葵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粗脂肪以及脂肪酸组分,运用相关、主成分等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向日葵及不同生态条件对向日葵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结果】 向日葵种胚形成前期脂肪酸总量的合成速率较高,积累量前期均能达到总量的20%以上,而后期的积累量普遍都在15%以内,合成速率明显低于前期。油酸的合成速率也具有相同的趋势,除个别品种外,前期积累量均能占到总脂肪酸的30%以上,明显高于后期的10%以内。种子成熟后期温度降低导致种子中油酸积累速率降低。【结论】 向日葵最终脂肪酸总量与种胚发育阶段脂肪酸的快速增长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高油酸品种在后期保持较高的油酸合成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伽师瓜籽油微波提取工艺,对所得油脂成分进行分析,为新疆伽师瓜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微波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伽师瓜籽油脂肪酸成分.[结果]优化后,微波辅助提取伽师瓜籽油得率为46.13;,其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85;,亚油酸含量高达62.56;.[结论]与传统索氏提取工艺相比,微波提取伽师瓜籽油工艺效率更高;与常见食用油相比,伽师瓜籽油含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食两用保健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
紫薇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薇是我国夏季重要观花树种,栽培广泛。为了开发和利用紫薇籽油,采用冷榨法从紫薇种子中榨取了油脂,并采用GC/MS对堇薇、红薇、银薇3个不同品种群紫薇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群紫薇籽油均含有相同的17种脂肪酸,不同品种群脂肪酸含量有差异,其中堇薇品种群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为86.57%,该品种群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低,为13.05%;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堇薇、红薇、银薇3个品种群亚油酸含量分别为71.62%、70.91%、72.87%;从紫薇籽油中检测出奇数碳脂肪酸类二十三烷酸,该脂肪酸具有抗癌活性,表明紫薇籽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7.
白木香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白木香种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 g白木香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种子油含量,采用GC-MS法对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白木香种子油含量为68.5%,远高于其他木本植物的种子。白木香种子油中含有7种脂肪酸,其中油酸的含量最高,占62.75%,硬脂酸次之,占15.92%,再次为棕榈酸,占14.52%。油酸和硬脂酸分别是含量最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68.52%,饱和脂肪酸占31.48%。SFA∶MUFA∶PUFA为1.00∶2.04∶0.13。[结论]白木香种子含油量极高,且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可为我国的生物质燃料油工业提供丰富的可再生原料。  相似文献   

18.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