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豫油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2号是用系谱法从“(7818×Marnoo)F_2×QVa”的杂种后代中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等特性.在河南省三年区试、两年生产示范和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比双低油菜品种豫油1号(ck_1)增产15.6%,比高芥酸、高硫甙油菜品种南阳41(ck_2)增产3.8%,比低芥酸油菜品种秦油3号增产23.2%.该品种含芥酸0.244%、硫甙16.57μmol/g,含油量39.48%,达到了国际优质油菜标准.较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落实了农业政策,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推广和运用科学技术,油莱生产迅速发展,单产不断提高,总产巨增。但是,目前所推广的油菜品种,芥酸含量较高,品质不好,不便向外畅销。为此,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提高质量是当务之急。为此,我站进行了低(无)芥酸油菜品种试验,对引进的三个低(无)芥酸油菜品种,与当前推广的湘油五号等品种作比较,进行L18(6×6~5)正交试  相似文献   

3.
张太平  王军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2004,23(8):79-79,82
本文系统介绍了利用引进的细胞核隐性核不育品系89-50的不育株作母本,用双低品种黔油双低2号作父本,采用杂交、自交、回交等方法选育双低不育系98-116AB的过程.98-116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罗平县是油菜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 5.53 万 hm2 以上。近年来,大量外省杂交品种进入罗平市场,为鉴定这些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抗逆性和品质,选择 49 份市场主推品种,采用大区设计开展品种综合筛选试验,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双低品种,以巩固罗平优质油菜生产大县地位。结果表明,明堂油 985 和中油 811 芥酸、硫苷含量低于 1% 和 27μmoL/g,油酸、含油量分别高于 66% 和 44%,产量高于 3570kg/hm2 ,抗倒伏,菌核病病株率低,品质好,油酸和含油量高,可加大力度推广。德油杂 12 产量最高,芥酸含量低,含油量一般,但硫苷含量高(54.3μmoL/g);川油 45 产量居第 2 位,芥酸含量低,硫苷含量较低(34.49μmoL/g),含油量一般(38.74%);大地 199 产量为 3327.01kg/hm2,芥酸、硫苷含量分别低于 1% 和 30μmoL/g,油酸、含油量高,分别为 69.33% 和 46.56%,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1  选用良种1.1 主推品种与搭配品种海拔 10 0 0m以下的地区 ,主选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海拔 10 0 0m以上的地区 ,以油研七号为主 ,配搭部分低芥酸杂交油菜油研五号。1.2 种子质量标准1.2 .1 纯度≥ 90 % ,发芽 (成苗率 )≥ 80 % ;净度≥97% ;水分≤ 9% ;芥酸含量≤ 2 % ;低硫品种硫甙含量≤ 30 μmol。1.2 .2 商品种子要求经过精选 ,用有标牌或商标的包装物进行小包装 ,注明品种名称、生产单位、品种介绍及防伪商标 ,防止假冒伪劣种子。1.3 种子供应渠道应由县公司到乡农技站统一供种 ,切忌在市场上购种 ,以防买到假种子。1.4…  相似文献   

6.
高芥酸甘蓝型杂交油菜 绵油31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绵油3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有甘蓝型油菜高芥酸隐性核不育系绵703AB-2作母本,以优质高芥酸隐性核不育恢复系绵恢957-204作父本,组配而成的工业用高芥酸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9)510008。该品种广适、高产、高油、高芥酸、抗性好,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冬油菜区秋季种植。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制种产量从80kg/667m2提高到现在的130kg/667m2,产量大幅提高,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农户收入逐年提高。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王通强  万育麟 《种子》1990,(4):62-62,6
油菜品质育种,首先于国外提出,早在50年代加拿大及欧洲一些国家就开始了低芥酸油菜育种,并先后育成了一批品种应用于生产,到80年代初基本普及了“双低”和“单低”品种。我国70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到80年代初许多单位先后育出了一批低芥酸油  相似文献   

8.
油菜湘油11     
湘油11是湖南农学院用双低油菜品种马努(含芥酸为0,硫代葡萄糖甙0.21%)作母本,国内丰产品种甘油5号(含芥酸47.6%)作父本,1981年杂交,1983年定型(F_5),1987年通过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9.
华油双3号由华中农业大学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选育而成,1998年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过程从1983年开始,以甘蓝型中早熟品系华油低芥821(低芥酸,由中油821系统选择育成)为母本,以甘蓝型中早熟双高(高芥酸、高硫苷……  相似文献   

10.
1 选用良种1.1 主推品种与搭配品种1.1.1 主推品种 海拔 10 0 0m以下的地区 ,主选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 ;海拔 10 0 0m以上的地区 ,以油研七号和低芥杂交油菜油研五号主。1.1.2 搭配品种 油研八号、遵油一号、杂选一号、油研九号、中双四号、油研六号等。1.2 种子质量标准1.2 .1 纯度≥ 90 % 发芽 (成苗率 )≥ 80 % ;净度≥ 97% ;水分≤ 9% ;芥酸含量≤ 2 % ;低硫品种硫甙含量≤ 30 μmol。1.2 .2 精选种子 商品种子要求经过精选 ,用有标牌或商标的包装物进行小包装 ,注明品种名称、生产单位、品种介绍及防伪商标 ,防止假冒…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杂油77与低芥酸黄籽油菜宁油10号杂交,经定向高油连续选择,育成黄籽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1521C(48.5%).育成的1521C耐寒抗冻,适应性广,用其育成适宜陕西不同生态类形的油菜品种4个,陕油12和陕油17适宜陕西南部种植,陕油18适宜关中灌区种植,合杂油2号表现耐寒性强,产油量高,适宜渭北旱塬种植,比现有推广的对照品种甘杂1号产油量增产16.72%.  相似文献   

12.
低芥酸油菜的低芥性状是受两对没有明显显隐性而有加性效应的基因所控制,与高芥酸油菜产生生物学混杂,其低芥酸性状当代就会消失,品种品质迅速变劣。因此研究不同隔离条件、不同隔离方法对低芥酸品种芥酸含量的影响,从中总结出低芥酸良种的保纯技术,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源序列法对6个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品种(高芥酸、中芥酸、低芥酸)、2份白菜型油菜品种(高芥酸和低芥酸)和1份黑芥品种的FAE1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表明,9个品种的FAE1基因编码区全长均为1522bp,不含内含子,均编码507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较表明,芥菜型油菜中有两种FAE1基因序列(BjFAE1.1和BjFAE1.2),其亲缘种白菜型油菜和黑芥中各有一种FAE1基因序列(BrFAE1和BnFAE1),BjFAE1.1对应于白菜型油菜的BrFAE1,BjFAE1.2对应于黑芥的BnFAE1;BjFAE1.1和BjFAE1.2之间存在71bp处核苷酸变异和Hind III不同的酶切位点(第1415位和第1144位),蛋白质水平上存在15处氨基酸变异。比较不同芥酸含量品种的FAE1基因序列表明,BjFAE1.1基因存在2个SNP位点(第968位和第1265位),BjFAE1.2基因也有2个SNP位点(第49位和第237位),这4个SNP位点中有3个位点(第49位、第968位和第1265位)导致蛋白质水平上氨基酸的差异。其中BjFAE1.1基因第968位的碱基变化(C→T)引起的第323位氨基酸变化(Thr→Ile),能够解释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高芥酸到低芥酸(中芥酸)的转变;第1265位的碱基变化(T→C)引起的第422位的氨基酸变化(Phe→Ser),能够部分解释芥菜型油菜的高芥酸到低芥酸(中芥酸)的转变,白菜型油菜的高芥酸和低芥酸品种在该位点的碱基没有变化。BjFAE1.2基因第49位的碱基变化(T→C)引起的第17位氨基酸的变化(Phe→Leu),可以解释芥菜型油菜的中芥酸变成高芥酸(低芥酸)。陕北黄芥低芥酸突变株1278-3的FAE1基因序列和国外低芥酸品种比较,只在第1265位出现变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品种间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了甘兰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油研1号”和甘兰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油研2号”。经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其丰产性好,产量稳定,适应性强,熟期适宜,抗逆性较好,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审定通过:列为贵州省推广良种。  相似文献   

15.
芥酸在工业上具有诸多用途,目前主要从菜籽油中制取,提高芥酸含量和含油量是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育种的两个重要目标。本研究在甘蓝型油菜高油品种CY2中籽粒特异正向表达拟南芥At FAE1基因,增强脂肪酸延伸酶的活性,获得了两个高油高芥酸转基因株系,其芥酸含量由CY2的43%提高到了60%左右,含油量超过了50%,稍高于CY2。这一研究表明,极长链脂肪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FAE1表达的上调不仅能显著促进芥酸合成,而且对提高含油量也有一定作用。田间观察和考种结果显示,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CY2相仿,未发生显著变化。该转基因油菜的产业化开发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原材料和芥酸产品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优质油菜"沪油15"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油 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低芥酸、低硫甙的“双低”油菜新品种 ,1998~ 1999年引入本市试种示范 ,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显著特点 ,2 0 0 0年冬种面积扩大至 10 0 0 0hm2 ,已成为当地油菜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 2 0 0 1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更好地指导大面积生产 ,笔者对“沪油 15”的播种时期、栽插密度、施肥水平等栽培要素进行了试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油菜新品种“沪油 15”。1.2 试验设计1.2 .1 播期试验设 9月 2 0日、30日和 10月 …  相似文献   

17.
淮油12号(原名淮阴264)是淮阴农科所于1975年用淮油10号为母本,加拿大低芥酸油菜齐菲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芥酸含量低  相似文献   

18.
王周礼 《种子科技》2001,19(3):180-181
春播油菜生育期短 ,生育进程快 ,栽培上必须根据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的要求 ,为其提供必需的生长发育条件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优势 ,从而获得高产丰收。根据这一原则 ,杂交油菜杂油 59号春播栽培管理应立足抓好以下几点 :1 选购良种 ,早耕细整杂油 59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用甘蓝型双低 (低芥酸、低硫甙 )雄性不育系陕 3A与单低 (低芥酸 )雄性不育恢复系垦 C8配制的低芥中硫冬春两用型杂交油菜新品种。 1996年通过品种审定以来 ,该品种以其杂交优势强、适应性广、播期弹性大、优质丰产等特点 ,被我国春、冬油菜区大面…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优质油采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通强  万育麟 《种子》1997,(6):61-63
通过品种间杂交,采取系谱法或系谱集团法选择定向培育;把田间选择与室内选择密切结合贯穿始终地加强产量性状和抗病性选择,并把含油量与双低性状放在同等地位,始于中世代进行选择。采取选育,鉴定,示范,繁殖,推广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先后育成了低芥酸品种油研1号,双低品种油研2号和油研6号。  相似文献   

20.
如皋地处长江中下游,属高沙土农业大市,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在品种上存在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芥酸优质油菜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寻求更多适合我市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成为当务之急.1999年我市分别引进6个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以原生产当家品种秦油2号为对照,比较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全市油菜品种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