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造成鱼类浮头的直接原因是缺氧或氨中毒。一、缺海造成的浮头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半夜和清晨较为常见。引起池塘缺氧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池塘中鱼的放养密度过高,水中氧气供不应求。2.雷雨过后,由于地中表面水层和池底水层温差大,引起泡水上下对流,池底的腐败物随之翻起,加快其分解,消耗大量氧气,造成缺氧。3.饲料或肥料投入过多,造成水质过肥,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白天由于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使溶氧过他和;夜晚由于鱼类和浮游植物均因呼吸作用而耗氧,使溶氧大大减少,甚至降到临界点,导致鱼的…  相似文献   

2.
(5)水中的pH值偏低的危害和调节方法:①pH值长期偏低,使水中的浮游植物不易繁殖,水体透明度加大,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溶氧下降,使底层有机质缺氧分解加快,水中的反硝化反应加快,使有害物质的浓度上升,造成鱼类有害气体中毒,或气泡病发生,或缺氧泛塘。②如池水pH值长期在6左右,会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减低载氧能力,也会出现浮头现象;会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并可引起鳃组织凝血性坏死,黏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对pH值偏低的水体,可采用生石灰来调节,若水中氨氮高,可先曝气、增氧、加新水,并全池泼洒底质改良剂,过3天后,再用生石灰调节pH值。  相似文献   

3.
鱼池泛塘现象是由于水中缺氧造成的。在夏季,气温高,日照剧烈,到了傍晚,由于水层温差的作用,引起水层急速对流,池底的各种有机物耗尽了水中的氧气,上层水的含氧量急剧减低而又得不到补充,整个池塘水体的溶氧都大大降低,就引发泛塘。如果天气连日阴雨,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较弱,水中溶氧的补给来源锐减,也会发生泛塘。此外,水质过肥或败坏也会引起泛塘。从池内鱼的动态也可以作出判断:如果鱼没有病,而投喂的饲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吃完,就表明可能池水溶氧条件差。如草鱼在草堆边吃食,草鱼嘴里含了草,满池游动,这…  相似文献   

4.
鱼类浮头的原因及防止泛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岳松 《内陆水产》2005,30(7):45-46
高密度养殖鱼塘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塘鱼一经浮头。对其体力损耗很大,直接影响其摄食生长,故有“一日浮头三日不长”之说。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如果措施不当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造成大批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泛塘。泛塘给养殖者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夏秋季,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时时注意防止鱼类严重浮头和泛塘发生。这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最突出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秋去冬至,越冬期间鱼类管理非常重要,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鱼类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对策,使养殖户以此为鉴。1原因1.1越冬水体的含氧量通常越冬池发生死鱼大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因而,维持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在越冬期间必须特别注意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越冬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量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冰的透光度密切有关,而水体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根据越冬水体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  相似文献   

6.
鱼苗气泡病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因水中任何一种气体过饱和,都可引起水产动物患气泡病。越幼小的个体越敏感,主要危害鱼苗,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幼苗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光。引起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工.浮游植物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水温高,藻类行光合作用旺盛,可引起水中溶氧过饱和。2.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鱼苗误将小气泡当浮游生物吞人,引起气泡病。3.有些地下水含氮过饱和,或地下有沼气,也可引起气泡病,且比氧过饱和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其生存生长都需要氧气,且不同种类、不同鱼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鱼生活在水中,水体中含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生长。当水中含氧量低于其最低限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这就上人们常说的“泛塘”。青、草、鲢、统通常在水中含氧1mg/L时开始浮头,低至0.4-0.6mg/L时就窒息死亡;鲤、鲫鱼的窒息范围在0.1-0.4mg/L,比四大家鱼要稍低一些。缺氧泛塘的情况主要发生在静止的水体中,尤以池塘见多。1泛塘原因造成鱼类泛塘的原因错综复杂,综合分析,主要有5个方面。11密集的鱼群及…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01,302(1)
在春季,午后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容易发生浮头。症状是鱼类感到呼吸困难,浮在水的上层,不时将口伸出水面吞取空气。浮头严重时,鱼还会窒息死亡。 这种春季鱼类浮头多是由于氨中毒造成的。 引发氨中毒的主要原因是: 1.池塘老化、池底有机物过多。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氨,造成鱼的浮头; 2.投饵过多,残余饲料分解产生氨,使水体中的氨浓度过高,导致鱼体浮头; 3.池水过瘦,水中浮游植物量较少。由于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少,则溶氧低,氨氮就不能通过氧化作用变成无毒的亚硝酸氮,从而氨在水中积累造成…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鱼长三伏,猪长秋”。目前正值鱼类生长的旺季,为保证鱼类迅速生长,满足鱼类大量摄食的需要,池塘必须施肥。池塘施肥,能促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繁殖生长,为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但由于目前水温较高,如果施肥不当,肥料中的有机质迅速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引起鱼类泛塘而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养鱼塘经常出现“泛塘”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池底腐植质沉积过多,鱼类粪便排泄,有时过多的灌溉污水和施肥,加之鱼塘水温升高,细菌大量繁殖,沉积物矿化分解,以及鱼类和浮游生物活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而闷热的天气很容易“泛塘”。怎样防止泛塘,其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点: 一、投饲、施肥要适当。投喂饲料要做到定位、定量、定质。精料防止过多沉积分解,消耗溶氧,青料要及时捞出残  相似文献   

11.
梁贺 《科学养鱼》2002,(12):46-46
一、越冬期间鱼类死亡的原因1.越冬池水中缺氧水中缺氧是造成鱼类冬季死亡的原因之一。缺氧的因素一是由于池水清瘦,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太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消耗。二是越冬池选择不当,鱼池面积过小,池内有机物、水草、杂鱼过多,这些常会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三是池水太浅,放养鱼的密度大,加之天气冷,冰层厚导致水中缺氧。四是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或产生有害气体,造成鱼塘溶氧不足。2.鱼体消瘦鱼在冬季身体消耗量大,长时间越冬,鱼的体重会减轻10%~15%,加之越冬前培育不好,在冬季体内积累的养分和脂肪不够…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中溶解氧与养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中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生态条件之一,如果水中溶氧量降到一定限度,就会给鱼类生活史的任何一个时期带来不良的影响,推迟鱼类的生长发育,降低抗逆能力,并易被感染鱼病。氧量继续下降就可造成鱼类的大批死亡,这在我省的养鱼生产实践中已屡见不鲜。本文简述了水中溶解氧与养殖鱼类的繁殖、生长、越冬等方面各自相关的关系,并提出了增氧技术及措施。 一、缺氧对鱼类的影响 (一)缺氧对鱼类人工繁  相似文献   

13.
刘星 《内陆水产》1994,(6):22-22
夏季水温较高.鱼类生长快,需要增加施肥和投饵,这样水体溶氧降低,易引起泛塘。所谓泛塘是指鱼严重浮头甚至大量死亡。为了保证鱼类生长快.避免泛塘的发生.必须科学地预测和掌握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高密度放养的鱼塘中,由缺氧而引起鱼的浮头或泛塘死亡现象一直是养殖者所忧心的问题。目前国内监测鱼浮头的工作一般都是依靠人工观察或用溶氧测定仪测定。而溶氧测定仪的传感器不能长期连续地置于水中,且每次使用前都得进行各参数的调零和校核,所以很少将它用来预报缺氧。各地养殖单位很需要一种能够及时地自动监测鱼浮头的报警装置,以适应科学养鱼和增产、高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国红 《科学养鱼》1998,(10):27-29
不良水质的影响一、泛池泛池,又叫翻塘或窒息,是由于水中缺氧而引起。鱼类不同种类、不同年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当水中溶氧低于鱼类正常生理所需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通常情况下,淡水鱼类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不应低于1.0mg/L。(一)泛池的原  相似文献   

16.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2,27(12):25-25
鱼种的越冬工作常易被养鱼户所忽视,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现就鱼种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1.1水中缺氧这是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缺氧的原因有:(1)水质清瘦,水中的浮游植物太少,以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不够消耗;(2)放养鱼种密度过大、池水过浅或水中有机物过多,消耗大量氧气,引起缺氧;(3)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和产生有害气体。1.2鱼种规格体质瘦弱鱼种越冬期间,体质消耗大,长时间越冬体重减轻10%~15%,体质瘦弱的鱼种,体内养分不够越冬消耗。1.3管理不善并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养鱼》2002,(8):61-61
池塘养鱼(虾、蟹)常会遇到泛池和水变两种情况。水变通常伴随着泛池,甚至引起池塘鱼类死亡。近两年来部分地区6~8月份持续高温,严重干旱,绝大多数池塘水体交换量少,水质总体条件极差,由于水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增多,我们先后在不同地区现场处理了多起水变病例,效果较好,现作简要介绍:一、水变与泛塘池塘中浮游植物急剧地大批死亡,使水质由原来的高肥度水变为缺氧甚至有毒的坏水称为水变;由于水质变坏缺氧而造成鱼类严重浮头甚至大批死亡叫泛池,二者常常同时发生,造成严重损失。二、水变的过程及实质水变一般是池水由…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鱼类越冬密度不断加大,导致越冬池缺氧的情况屡有发生。越冬池缺氧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当,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冰下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 1.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水中的浮游植物通过透过冰层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种方式为冰封期不加注新水,无循环水的池塘水体增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张耀武 《科学养鱼》2005,(10):56-57
在池塘养鱼的生产中经常会出现鱼类浮头,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鱼类放养密度较大,投饲、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质多,耗氧因子也多,更容易发生鱼类浮头。浮头就是鱼类无法维持正常的呼吸活动,被迫上升到水面利用表层水进行呼吸,出现强制性呼吸的现象。泛塘是严重浮头并出现大批鱼类死亡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它们能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正确分析鱼浮头的原因,识别鱼浮头的预兆,对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抢救池鱼有重要意义。一、浮头的原因1.缺氧造成的浮头缺氧引起的浮头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半夜和凌晨较为常见,主要是池塘水体中溶解氧缺乏。引起…  相似文献   

20.
1发病原因1.1池底淤泥太厚,有机质过多,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造成底部缺氧而进行无氧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溶入水中通过鱼鳃进入鱼体而使鱼致病。1.2入冬停食前没有进行水质调节,水的透明度低,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差,使池水溶氧下降而造成池底沉积的有机质缺氧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