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叶绿素荧光光谱的生菜硝酸盐含量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寻求生菜叶片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该文利用叶绿素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生菜(Lactuca sativa L.)叶片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研究。对比及分析500~550、650~715和715~800 nm 3个波段的叶绿素荧光光谱特征参数与生菜叶片硝酸盐含量的关系,得出650~715 nm波段的叶绿素荧光光谱特征参数与生菜叶片硝酸盐含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决定系数R2为0.816,标准误差为0.147,以此建立的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生菜叶片硝酸盐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光谱特征参数的关系;将同批进行试验的30个样本作为回归方程的校验集,进行模型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决定系数R2为0.752,表明回归模型对生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为生菜叶片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布检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分布是植物营养信息表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大棚黄瓜营养元素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利用高光谱图像建立简单实用的光谱值和叶绿素含量关系的模型,从而实时、无损地检测叶片的叶绿素分布。选取黄瓜叶片的高光谱图像数据块中450~850 nm波段作为研究波段。选取8个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指数,建立特征波长λ下相应的光谱反射值Rλ与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基于最优指数(R695–705)-1-(R750–800)-1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黄瓜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10和0.8286,最小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2045和0.2190 mg/g。最后根据最优模型预测叶片上任意位置叶绿素的含量,并通过伪彩手段描述叶绿素含量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分析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其在叶面上的分布是可行的。另外,该研究确定的最优植被指数所包含的695~705和750~800 nm 2个波段可用于搭建更加简便实用的快速检测叶片叶绿素的便携式多光谱设备。  相似文献   

3.
水稻生物化学参数与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的水稻田间试验,研究稻叶生物化学成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蛋白质、纤维素、淀粉含量) 与水稻冠层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叶位的下移,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谱特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减弱,绿峰反射率、红谷反射率、红边波长、蓝边面积和“三边”面积构成的植被指数等变量与上叶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纤维素、叶鞘淀粉含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而蛋白质含量与各种变量的相关系数均非常低。兰边面积、兰边面积和红边面积构成的植被植数与上叶叶绿素含量之间,红边面积 、绿反射峰与红反射峰构成的植被指数与叶鞘淀粉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01极显著检验水平,因此,可利用这些变量建立上叶叶绿素a、纤维素和叶鞘淀粉含量的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光谱特征和偏最小二乘法的春小麦叶绿素含量估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叶绿素含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以2017年6月小型试验田获取的抽穗期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及其对应的光谱反射率为数据源,对红边(627~780 nm)、黄边(566~589 nm)、蓝边(436~495 nm)、绿边(495~566 nm)、吸收谷和反射峰的最大反射率及反射率总和等16个高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叶绿素含量进行高光谱建模及验证。结果表明:1)对特定的16个光谱特征参数而言,光谱特征参数绿边最大反射率与春小麦叶绿素质量分数之间的决定系数最低(R~20.5);决定系数较高(R~2≥0.5)的光谱特征参数包括蓝边最大反射率、蓝边反射率总和、黄边最大反射率、黄边反射率总和、红边最大反射率、红边反射率总和、绿边反射率总和、820~940 nm反射率总和及最大反射率、500~670 nm归一化吸收深度和560~760 nm归一化吸收深度,其中820~940 nm反射率总和决定系数达到最高(R~2为0.8);2)利用16个特征参量进行PLSR建模后,发现波段范围在820~940 nm的最大反射率及反射率总和所建立的PLSR估算模型为最优模型,其精度参数R~2p=0.8、RMSEp=2.0 mg/g、RPD=3.2。因此,该模型具有极好的预测能力。该研究为相关研究及当地精准农业提供科学支持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IRIV算法优选大豆叶片高光谱特征波长变量估测SPAD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雷  章涛  朱亚星  周勇  夏天  聂艳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6):148-154
在植物叶绿素特征波长变量筛选过程中,与叶绿素关系较弱的波长变量极易被忽略,导致这些弱信息变量包含叶绿素的有效信息丢失,因此,确定叶片光谱中弱信息变量对揭示叶绿素高光谱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江汉平原大豆鼓粒期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采集80组大豆叶片高光谱和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分析SPAD值与大豆叶片反射率相关关系和光谱波长变量自相关关系,基于迭代和保留信息变量法(iteratively retains informative variables,IRIV)筛选大豆叶片的特征波长变量,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估测SPAD值。结果表明,大豆叶片SPAD值与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在近红外波段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可见光、近红外2波段的波长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弱,但2波段内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基于IRIV算法确定了大豆叶绿素的特征波长变量,利用特征波长变量建立的估测模型的估测能力高于仅利用强信息波长变量建立的估测模型,表明弱信息变量对估测叶片SPAD值具有重要意义;IRIV-SVM模型估测能力最优,验证集R2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73、1.82。该文尝试证明了光谱中弱信息变量的重要性,为揭示叶片高光谱响应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特征光谱参数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果树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准确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果树的营养水平,对指导果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2012年和2013年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下寨村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谱数据,分析了叶绿素含量和苹果叶片原始光谱及其变换形式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较优光谱参数,并利用随机森林法、偏最小二乘法、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法进行估算和验证。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原始光谱及其变换形式之间的最优光谱参数分别为554和708 nm的原始光谱反射率,554和708 nm倒数之对数光谱,535、569、700和749 nm一阶微分光谱以及557和708 nm连续统去除光谱;2)随机森林、偏最小二乘法、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估算模型的R2分别为0.94,0.61,0.66和0.60,RMSE分别为0.34,0.78,0.75和0.81 mg/dm2。说明随机森林算法模型用于估算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效果较好,为及时了解果树养分状况及果树营养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光谱图像技术的番茄营养素诊断模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快速、准确估测番茄营养水平和生长状态,利用多光谱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温室番茄营养素含量和图像特征的相关性。在日光条件下采集了温室番茄叶片多光谱图像,并采用多尺度Retinex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叶片平整度差异造成的图像质量退化问题。从颜色模型、比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出发,自定义了49个多光谱图像特征参数。结合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消除了多光谱图像特征参数的多重共线性,并提取了4个能反映叶绿素含量(SPAD指数)和全氮含量预测模型,其中SPAD指数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668,均方根误差(RMSE)为3.997;全氮模型的R2为0.7284,RMSE为0.5130。  相似文献   

8.
基于叶绿素叶面分布特征的黄瓜氮镁元素亏缺快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快速、无损诊断作物氮(N)、镁(Mg)营养亏缺,该研究提出一种以叶绿素叶面分布特征诊断黄瓜N、Mg元素亏缺的方法。在设施栽培模式下精确控制N、Mg营养元素的供给,培养黄瓜缺N、缺Mg及对照植株(营养元素正常植株),然后采集对应的高光谱图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无损检测叶绿素分布。与对照组叶片叶绿素分布相比,缺N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整个叶面区域偏低,缺Mg叶片叶绿素在叶脉之间区域含量偏低。鉴于此,提取叶绿素叶面分布特征(叶片所有像素点对应的叶绿素含量均值及标准差)对N、Mg营养元素亏缺进行诊断,对预测集N、Mg元素亏缺正确诊断率达90%。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叶面分布特征可作为一种黄瓜N、Mg元素亏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强度与激光强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需要,该文利用反射式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黄瓜活体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关系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中心波长为473和660 nm 2种激发光的4种激发强度(2.50、5.00、7.50、10.00 mW)对具有不同生理信息(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率)的黄瓜活体叶片进行荧光激发,并利用MATLAB软件对685 nm和732 nm两个峰位的荧光强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峰位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成极显著线性关系;叶片叶绿素含量对荧光强度与激光强度关系影响显著,各峰位荧光变化梯度与叶绿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叶片含水率却影响不大;以此研究为基础,建立了具有叶绿素含量参数的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关系数学模型,模型相对预测误差小于0.2%,可靠性好,能较真实准确地反映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光谱特征对叶绿素和氮素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测定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在七个典型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地上部分全氮含量以及冠层光谱,分析了单波段反射率、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组合而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与相应时期叶片叶绿素和地上部分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两个农学参量、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都随之增加,但当施氮量增加到300kg hm-(2一次性施入)时,上述各项指标均降低;整个生长期中孕穗期在近红外区域反射率最高,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相差最大;除分蘖期外,其它时期单波段510nm~1100nm反射率、NDVI、RVI与叶绿素和全氮含量显著相关,植被指数的相关性较单波段高,且从分蘖期到乳熟期,相关性逐渐增强;整体来讲,可见光中560nm、660nm和近红外760nm、1100nm和1200nm组合的NDVI在各生育期与两个农学指标的相关性较好,选择NDVI(560,760)可以准确拟合叶片叶绿素和地上部分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利用水稻叶片光谱指数实时预测稻米蛋白质含量,该研究采集了不同年份中氮素、品种差异下寒地水稻主要生育期(T1拔节期、T2齐穗期、T3结实期)顶部3片叶(L1、L2、L3)的叶片光谱反射率,探究其变化规律以及光谱指数与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并用P-k、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ymmetric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SMAPE)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施氮量多则稻米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的稻米食味值评分低。提高氮肥投入量,叶片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域内呈降低趋势,而在近红外平台叶片反射率上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可见光区域内的叶片反射率逐渐上升,叶片反射率在近红外平台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变化规律与蛋白质营养转运有着密切联系。对光谱指标和稻米蛋白质含量进行相关分析,T2时期的L2的光谱指数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优于其他时期的叶片,其中T2时期L1叶ARI1指标((1/R550)-(1/R700))、L2叶CTR1指标((R695/R420))以及T3时期L3 叶Rg指标(绿光范围510~560 nm内的最大波段反射率)显示出与蛋白质含量良好的拟合关系,指标验证的P-k分别为0.01、0.01、0.03,RMSE分别为0.19、0.11、0.14,SMAPE分别为1.56%、1.24%、1.44%,其中以T2时期L2叶CTR1指标表现最优,蛋白质含量拟合方程R2为0.75。综上,借助CTR1指标能够实现快捷、无损和实时预测稻米蛋白质含量的目的,达到按质收获以及品质实时监测的要求,促进优质寒地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微分光谱遥感及其在水稻农学参数测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35  
通过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的水稻田间试验,解析了水稻冠层微分光谱对消除背景(湿土、水面)信息的影响,证实微分光谱在消除背景信息的影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用微分光谱确定出最优的波段宽度应小于10nm;将微分光谱应用于农学参数测定,存在红边位移现象,在孕穗期之前,红边随施氮量增加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孕穗期之后“红移”现象基本消失,而发生“蓝移”。红边参数(红边、红边振幅、红边振幅与最小振幅的比值、红边峰值面积)与上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LAI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叶片中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之间相关性不明显。一些红边参数可作为水稻叶绿素含量、LAI测定的简捷方法。从而证实了利用微分光谱测定一些农学参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冠层光谱因不同株型而异,依不同株型建立模型是提高冬小麦蛋白质预测精度的重要途径之一。该研究利用ASD2500高光谱仪对不同株型冬小麦冠层光谱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冠层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及其与籽粒品质指标和冠层光谱特征参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冠层叶绿素含量垂直梯度变化因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株型而异。同等条件下,其梯度以平展型品种大于直立型品种。并且,当将两种株型品种分别考虑时,第一二叶组之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值(DCC)与小麦籽粒部分品质参数和冠层光谱特征参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DCC可以间接地建立籽粒蛋白品质和冠层光谱特征之间的相关模型。通过研究筛选出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最佳时期为灌浆期,最佳光谱特征参量为560 nm的反射峰深度P_Depth560。并且,建立了不同株型品种GPC的预测模型并初步通过验证。  相似文献   

14.
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特征及其与叶面积指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雄杰  潘剑君  张佳宝 《土壤》2004,36(6):648-653,684
在水稻试验小区,通过人为控制的方法造成施N水平的差异,对水稻整个生长期内冠层光谱进行了比较系统、密集的测定,并测定了水稻几个重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水稻冠层光谱在各生育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近红外部分(760 ~ 1220 nm),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而在可见光部分(460 ~ 710 nm),水稻冠层的光谱反射率反而逐渐降低。冠层光谱经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水稻灌浆期以前,对施N水平最为敏感的波段是绿光(560 ~ 610 nm)和近红外(710 ~ 760 nm)部分;转换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后,差异最显著的是 (R760 - R560) / (R760 R560)。对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以前,叶面积与冠层光谱反射率相关性较差;而抽穗期以后,二者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浓度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叶片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氮浓度对温室番茄的生长发育及叶片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5 m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中氮浓度的增加,番茄的叶面积指数、株高、叶片数、花穗数、产量和叶片的吸光度都增大,但是超过一定的范围,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均会受到抑制,说明适宜的氮素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其中,处理N15的叶面积指数达到了3.0,叶片数和花穗数分别是26.7和7.0,均高于其它处理。不同处理间番茄产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关系,以N15处理最高,N5的最低。从叶片的光谱图中可提取出与叶绿素有关的特征波段。在本试验条件下,番茄水培时营养液适宜的氮浓度为15 mmol/L。  相似文献   

16.
黄瓜初花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颜色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基于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的栽培试验,采用数码相机拍照,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叶片的颜色特征,通过线性拟合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黄瓜初花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颜色特征估算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R/(R+G+B)可以作为叶绿素含量估算的主要颜色特征参数;G/R和R/(R+G+B)是类胡萝卜素含量估算的主要颜色特征参数。该研究为黄瓜生长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13,36(12):2453-2468
Abstract

The top three leav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grain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 L.) crop since the three leaves not only assimilate majority of carbon for grain filling during ripening phase, but also provide large proportion of remobilized‐nitrogen (N) for grain development during their senescenc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 compare senescence of the top three leaves and (b) compare the changes in N, chlorophyll, and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Rubisco) contents of the top three leaves after their full expansion in field‐grown rice plants. Whe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mong the top three leaves was plant age in terms of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DAT), senescence generally started earliest in ?3rd leaf, intermediate in ?2nd leaf, and latest in flag leaf. If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mong the top three leaves was leaf age in terms of days after full leaf expansion (DAFE), it was not clear which leaf senesced earlier. Senescence rate was generally greatest in flag leaf, intermediate in ?2nd leaf, and smallest in ?3rd leaf.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content declined earlier, and at a faster rate than N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during the senescence of all top three leave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content correlated with N content better than with chlorophyll content. The suitability of N, chlorophyll, and Rubisco contents for quantifying the leaf senescence of field‐grown rice plan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