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近年来集约化养猪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但农村散养及小规模饲养仍是我国商品猪生产的主要方式,约占养猪总量的75%左右,尽管农村散养或小规模饲养在饲料转化率、猪的生长性能以及产量、肉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与集约化养猪存在一些差距,但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我国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却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从这一具体情况看,农村散养或中、小规模饲养模式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我国商品猪养殖的主流。因此,如何提高农村散养或小规模饲养的经济效益、提高肉产品品质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成为中、小规模养猪户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就小规模养猪致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嘉红 《中国猪业》2007,(11):28-30
虽然近年来集约化养猪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但农村散养及小规模饲养仍是我国商品猪生产的主要方式,约占养猪总量的75%左右。尽管农村散养或小规模饲养在饲料转化率、猪的生长性能以及产量、肉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与集约化养猪存在一些差距,但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我国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却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从这一具体情况看,农村散养或中、小规模饲养模式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我国商品猪养殖的主流。因此,如何提高农村散养或小规模饲养的经济效益、提高肉产品品质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成为中、小规模养猪户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就小规模养猪致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虽然近年来集约化养猪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但农村散养及小规模饲养仍是我国商品猪生产的主要方式,约占养猪总量的75%左右,尽管农村散养或小规模饲养在饲料转化率、猪的生长性能以及产量、肉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与集约化养猪存在一些差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虽然在农村畜禽规模化饲养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在山区或半山区畜禽饲养仍然是以小规模饲养和散养为主。散养畜禽疫病防控受诸多因素影响,疾病日趋复杂,直接威胁着农村畜牧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应引起人们的重视。1农村散养畜禽疫病防控的基本情况1.1部分村级防疫员综合素质低,服务意识差,"人为漏免"的现象时有发生。免疫剂量和免疫密度不达标,畜禽疫病防控落实不到位。1.2农村散养和混养对环境污染普遍存在,小规模饲养污染  相似文献   

5.
农村散养户存在品种老化,饲养周期长,缺乏科学饲养管理、防疫意识淡薄等问题,导致了养猪户的经济效益不高、制约了农村生猪生产的发展.因此,为达到预期经济目的,养猪经营者必须应用现代科学饲养技术(潲水养猪技术),发挥生产潜力,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高密度饲养的大型规模化养猪场所造成的危害报道较多,而在农村小规模猪场及散养户,该病的发生情况及控制方法的报道却很少.笔者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本地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本病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山西的养鸡业经过15年的发展,由以农村散养为主的饲养方式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综述了山西省中小规模养鸡场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方式已不适应商品市场的要求,规模化养猪已逐步在农村兴起,饲养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养猪散养仍占主导地位,产品规格不一,质量控制难度大,加上品种杂乱,饲养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散养及小规模饲养中存在着标准化生产推广难、生产效益低、产品品质差、环境污染严重、疾病控制难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人畜同院、畜禽混养、卫生条件差、疏于管理、人畜共患病易于流行传播、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党中央和国务院最近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已将转变落后的畜禽饲养方式列入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对此,在积极引导农民从传统落后的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科学的规模饲养方式转变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发展高效、生态、安全、环保的生态养殖方式已成为农村畜牧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对生态畜牧业略做介绍,以期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和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1.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饲养环境差.近几年,在国家"以奖代补"政策的激励下,湖北省的万头猪场、"150养猪模式"、"165养牛模式"和"1235养羊模式"等标准化养殖方式发展迅猛,但总体上,湖北省畜禽养殖仍处于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规模化养殖方式转变的过渡阶段,农户散养和小规模饲养仍然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县的养猪业生产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养猪业仍然是以农村千家万户为主导,有许多一家一户的小型猪舍的饲养模式依然存在.许多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养猪,有的是自繁自养,有的是批量购买仔猪饲养,在整个的饲养过程中,大多数没有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有些农户,猪只采用散养的方式,防疫措施做不到位,极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农村养猪要想获得较好的效益,采取有效的综合防疫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结合自己近三十年的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对农村养猪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农村散养猪谋生存,求发展,不图思变,是万万不行的.针对此,首先应认识农村散养猪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优化饲养管理措施.文章由此展开论述,提出了选用良种公猪、科学配合日粮、重视母猪和仔猪管理、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合理控制养殖环境等农村散养猪综合管理技术,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雏鸡从第7周开始到20周龄左右时,称育成期。目前,农村一些初养鸡户,往往忽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造成鸡只过肥或过瘦,开产过早或过迟,致使鸡群难以持续高产,影响饲养效益的提高。现将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阐述如下。一、适宜的饲养方式。农村小规模的专业户养鸡,育成期采用地面散养最好。这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畜牧业生产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农村生猪饲养方式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饲养方式为家庭式散养,现在发展成为规模化养殖,其中,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在生猪规模化养殖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受饲养管理,资金,环境等因素影响,生猪疾病频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经济效益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剖析了生猪疫病在农村养殖的流行规律,提出一些能够有效防控疾病流行、发生的措施,希望对农村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结构科学化调整的进展,养猪生产已成为许多农村、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利用庭院的有限空间饲养适当数量的猪只已相当普遍,它也是中国现阶段提供给人们生活中猪肉食品的一个来源。但是,这样的饲养方式,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猪病屡屡发生,死亡猪只给众多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弄清散养猪疾病发生的原因,找出有效地防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疾病发生的原因散养猪群大都是从市场上购进,其中存在着许多能激发猪发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仔猪交易市场的猪多由仔猪经纪人从各家各户收购而来,然后再混入一个大群…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方式已不适应商品市场的要求,规模化养猪已逐步在农村兴起.饲养规模已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养猪模式中散养仍占主导地位.产品规格不一,质量控制难度大,再加上品种杂乱,饲养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产的猪肉产品质量没有竞争优势.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据统计,当前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17.
一 现阶段农村畜禽的规模化生产状况 现阶段的畜禽养殖,主要存在着三种养殖方式:一是农村小规模散养。这一养殖方式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正逐步被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所取代。在平原地区,目前有35%的农户已不再饲养畜禽,随着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传统的饲养方式将会加速淘汰。二是适度规模的专业户饲养。这一养殖模式是当前我国商品化畜禽养殖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整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闫恒普  赵京涛 《养猪》2010,(4):61-62
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养猪生产出现了一种新现象,规模化饲养模式表现得比较突出,散养或小规模饲养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断奶仔猪(一般为28d断奶)转入保育后达8周龄或12周龄相继发病(所谓的8—12周龄墙),当时人们还未弄清是什么原因,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养猪业已成为农村的主要产业。但是,生猪生产还是以家庭散养和小规模饲养占多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较少。简陋的生产设施和传统的饲养方式造成环境污染、疫病流行、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阻碍和困扰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现就结合龙海市养猪现状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村养禽规模不断扩大,由过去散养、小规模饲养逐步变成规模化、专业化饲养,很多户办起了专业养禽场,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在消毒方面存在许多误区,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消毒效果,有的反而给家禽造成危害.笔者就此谈一谈目前常见的八大消毒误区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