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2):40-41
第二讲 克氏原螯虾养殖场地选择与设计 克氏原螯虾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一些常规的鱼、虾、蟹类不能存活的水域,克氏原螫虾也能生活。克氏原螯虾养殖追求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建立一个克氏原螯虾养殖场,首先要考虑场地是否适宜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与生长,根据克氏原螯虾昼伏夜出,营浅水底栖生活,喜逆水,冬夏穴居,  相似文献   

2.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市售克氏原螯虾中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白斑综合征成为制约克氏原螯虾养殖的重要病害。对市场销售的克氏原螯虾抽样调查,采用PCR仪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携带情况,结果为:湖泊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不携带WSSV,池塘单养的克氏原螯虾及江河野生克氏原螯虾携带WSSV。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洞庭湖区养殖克氏原螯虾的遗传多样性,从线粒体Cytb和COⅠ基因入手,经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序列测定和拼接,比较分析了岳阳华容县和益阳南县2处主养殖区内共11个采集点的克氏原螯虾遗传结构。试验结果显示,在华容县的6个采集点中,基于Cytb基因的克氏原螯虾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506,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272 65;基于COⅠ基因的克氏原螯虾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258,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136 1。在南县的5个采集点中,基于Cytb基因的克氏原螯虾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46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259 74;基于COⅠ基因的克氏原螯虾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24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122 3。单倍型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11个采集点的克氏原螯虾呈现交叉分布,遗传分化不显著。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养殖克氏原螯虾近亲交配严重,遗传多样性低。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目前在我国开展克氏原螯虾人工增殖的养殖者逐年增加.为了便于养殖者更好地开展大水面人工增殖克氏原螯虾,笔者对近年来江西环鄱阳湖区克氏原螯虾人工增殖实践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对盐度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仔虾采用6个不同的盐度进行了盐度突变试验,2个试验组的初始盐度为2,探讨克氏原螯虾仔虾对盐度适应性。盐度突变试验结果显示,克氏螯虾仔虾对盐度为10以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渐变试验显示,克氏螯虾仔虾的存活率与盐度调整周期有关,3d为1次的调整周期优于2d调整周期。因此,在低盐度水平开展克氏螯虾盐度驯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存能力强,天敌少,加之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了更好地捕捞克氏原螯虾种群且尽量少伤害水域中其他渔获种类,有效控制克氏原螯虾种群数量,防止形成外来物种入侵,通过基本情况调查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捕捞网目进行研究。对6,20,30,40,50,60,70 mm七种网目的地笼网进行了室内试验,经比较对克氏原螯虾的捕捞能力和鱼类释放效果,结合线性拟合曲线与克氏原螯虾体长的关系,推算出20 mm网目为春季克氏原螯虾最佳捕捞网目, 30 mm网目为秋季克氏原螯虾捕捞最佳捕捞网目。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池塘高密度苗种繁育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  相似文献   

8.
以投喂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的南美白对虾组织的方法人工感染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利用PCR检测实验克氏原螯虾的感染情况;同时比较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ATPase活性.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病毒可以感染克氏原螯虾,受感染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病毒含量与其死亡呈正相关;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的ATPase活性分别为7.337 U/mgprot和4.212 U/mgprot,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染色体及其核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莎  俞树惠  邱高峰 《水产学报》2018,42(10):1513-1519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研究细胞遗传学的基础,为研究克氏原螯虾染色体及其核型,实验以性未成熟雄性个体的精巢为材料,采用低渗和空气干燥常规方法制备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研究了克氏原螯虾染色体及核型。Giemsa和DAPI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和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时相。对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数目上的统计。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二倍与单倍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188和N=94。由于有丝分裂染色体形状微小,核型分析困难,故选取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根据长度及着丝点位置对其进行了初步核型分析,核型公式为N=55M+22(SM,ST)+17T,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科学养鱼》2006,(10):73-73
有读者打电话询问关于克氏螯虾的有关问题,现答复如下:一、听说克氏螯虾和红螯螯虾杂交,产量可以很高,是真的吗?克氏螯虾杂交的情况怎样?答:没听说过可以杂交,克氏原螯虾是刺蛄科、原螯虾属,红螯螯虾是河虾属,相距较远,杂交是否可行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如果说产量很高的话有可能  相似文献   

11.
粗唇鮠精巢显微结构和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光镜结果显示:粗唇鮠的精巢各小叶由数个小囊组成。从第Ⅱ期到第V期时,初级精母细胞逐渐发育成为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第Ⅵ期为排精后退化时期。透射电镜观察粗唇鮠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结果表明:在精子发生各期中线粒体和细胞核有明显的变化;精原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精母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粗唇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并具有由外膜折叠形成的波浪形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长鳍吻鮈性腺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野生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Sauvage et Dabry))性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描述了其各类型生殖细胞形态及卵巢、精巢的分期特征。结果显示:长鳍吻鮈卵巢为细线状或扁条状,精巢为细线状或直棍状;卵细胞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3个阶段,精细胞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5个阶段;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巢中第Ⅱ时相晚期至Ⅲ时相早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核仁外排现象;同一时期卵巢中存在多种时相的卵母细胞,故推测其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精巢为小叶型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二倍体和三倍体皱纹盘鲍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松 《水产学报》2005,29(3):289-295
比较了二倍体和三倍体皱纹盘鲍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和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二倍体皱纹盘鲍的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其形态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核染色质浓缩、线粒体的发达与融合、顶体形成和胞质的减少。三倍体皱纹盘鲍各种生精细胞的直径和核径均大于二倍体,精原细胞结构与二倍体相似;初级、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质中,除溶酶体外,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少于二倍体,线粒体大小与二倍体没有差别,但形态不典型,层状嵴不发达;三倍体皱纹盘鲍的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子细胞阶段,表现出各种畸形状态,很多趋于解体,没有发现成熟精子。  相似文献   

14.
九孔鲍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九孔鲍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其中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最后向高电子密度均质状态转变;IV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通过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其演变规律,同时与软体动物的其他种类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四指马鲅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指马鲅()精巢的组织结构和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养殖四指马鲅的精巢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精巢位于腹腔背侧,紧贴中肾和鳔的腹面,为一对延长的扁平带状器官,呈灰白色,两条精巢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组织学上属典型小叶型精巢;根据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6个时期:3月龄精巢发育至第I期(精原细胞增殖期),4月龄发育至第II期(精母细胞增长期),5~7月龄发育至第III期(精母细胞成熟期),7~9月龄发育至第IV期(精子开始出现期),最早在10月龄发育至第V期(精子完全成熟期)达到初次性成熟;参与生殖排精后的精巢为第VI期(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子发生过程经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6个时相,其细胞及细胞核直径逐级减小,核质比发生规律性变化;电镜下显示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逐渐浓缩,电子密度增加,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內嵴结构逐渐丰富;精子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鞭毛轴丝为典型“9+2”结构。本研究阐述了四指马鲅雄鱼精巢的组织结构及初次性成熟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过程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丰富了四指马鲅的繁殖生物学内容,为掌握四指马鲅的繁殖规律和提高人工繁育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系统研究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对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及排卵孔组成。卵子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最后发育为成熟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可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及产后恢复期。脊尾白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及排精孔组成。精巢由生精小管构成,不同生精小管内精子发育可不同步。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发育为精子。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输精管及末端壶腹,精荚在输精管中形成。  相似文献   

17.
Reversion from triploids to diploids or heteroploid mosaics may make the revertants recover reproductive ability and lose their aquacultural advantages. Meiotic chromosomes in triploids and mosaics of Crassostrea gigas and Crassostrea ariakensis were studied. Pachytene spermatocytes showed incomplete trivalent formation, varying 64–72% in C. gigas and 62–69% in C. ariakensis. At metaphase I, trivalents, bivalents and univalents occurred in various combinations. Trivalents occurred in all spermatocytes, ranged 6–10 per spermatocyte and averaged 8.53–8.97 in C. gigas and 8.49–8.95 in C. ariakensis. Univalents and bivalents appeared in 59.2–72.1% of the spermatocytes in C. gigas, and ranged 0.77–1.39 and 1.01–1.51 per spermatocyte respectively. In C. ariakensis, they occurred in 57.5–81% of the spermatocytes, and ranged 0.9–1.32 and 1.03–1.35 respectively. The most common trivalent was formed by a bivalent with the third chromosome attaching to its side to form ‘long‐tail‐cross’ or ‘t’ or ‘frying‐pan’‐shaped configurations that constituted 65.7% and 59.9% of the trivalents in C. gigas and C. ariakensis respectively. Other kinds of trivalent associations included tandem chains (14.7%, 16.5%), closed circles or triangles (5.3%, 9.8%), convergent ‘T’ or ‘Y’ (5.8%, 7.4%) and unclassified configurations (8.5%, 6.4%). Diploid spermatocytes were not observed from mosaics, although they showed considerable proportions of ‘diploid’ cells in their gills.  相似文献   

18.
瘤背石磺两性腺周年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江、浙、沪地区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两性腺周年发育规律。结果显示,瘤背石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生物学最小型为体长2.81cm,体质量1.81g。其两性腺发育为1年1个周期,发育经历增殖期、精子发生期、精卵同步发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其中排放期又分精子排放、精卵排放和卵子排放,体现了精卵发生的异时性。精子的发生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卵子的发生包括卵原细胞期、无卵黄期、卵黄形成期、卵黄形成后期和成熟期。成熟系数周年呈明显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7~9月间;蛋白腺系数、卵黄腺系数与成熟系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腺系数基本随着成熟系数变化而变化,卵黄腺系数随着成熟系数变化的过程中出现3个峰值,分别在6、8和12月。  相似文献   

19.
嘉庚蛸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嘉庚蛸精子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细胞器及细胞核的动态结构变化。精原细胞呈椭圆形,细胞质少、核大,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初级精母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线粒体多,索条状内质网发达,高尔基体常集中分布,中心粒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线粒体嵴发达、基质丰富,高尔基囊泡积累电子致密物,中心粒发出的“9+2”轴丝结构形成。精细胞分化过程分为6个时期,主要特点为:①核内染色质凝集经颗粒化、纤维化及片层化,最后,形成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与此相应,核形态由椭圆形、变成长椭圆形、再变成细长柱状,核后端最后向前凹入形成核内沟;精子核的形态建成为染色质的凝集与核周微管加压协同作用的结果。②高尔基囊泡积累电子致密物、融合发育成顶体囊,逐渐延长演变成钻头形的顶体。③线粒体向核后端迁移,形成精子尾部的线粒体鞘。  相似文献   

20.
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性腺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法研究了长鳍篮子鱼繁殖季节各期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在所获得样本中,未发现Ⅰ期、Ⅱ期的卵巢和精巢。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这时期液泡、卵黄颗粒出现,同时含有少量Ⅰ时相和Ⅱ时相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Ⅳ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Ⅵ期卵巢主要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大量的空滤泡外膜组成。长鳍篮子鱼精巢为辐射型,精巢内生殖细胞分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各期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管,同一精小管中的生精细胞发育不同步。精子成熟后,充满整个精小管,完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