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合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百合枯萎病是甘肃省百合产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研究证明,百合枯萎病系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 Sheldon)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Mart.)Sacc.]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球内,或以菌丝体、厚垣袍子及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害的发生与连作、线虫、栽培技术及气候因素等密切相关。多菌灵对此病有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主要依靠土壤和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近年来,由阿拉山口口岸进口棉短绒量不断增加,2008年口岸进口棉短绒货量为3.8153947万t,大部分棉短绒都含有大量的棉籽,可能携带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Hansen)和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 leb)。为保护新疆及我国棉花产业安全,防止棉花枯、黄萎病菌随进口棉短绒中棉籽传入,对进口棉短绒中棉籽是否携带棉花枯黄萎病菌进行了检验。结果,只在进口棉短绒中棉籽上检测到棉花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 & Hansen),未检出棉花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我国棉区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国内外除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外,新近还采用见效快的生物和化学物质如乙磷铝(Phosethy—AL)、氟乐灵(Trifluralin)诱导棉花对枯萎的抗性,我国占世界储量80%的稀土能促进棉花增产10%左右,能否诱导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因此,我们进行了稀土对提高棉花抗枯萎病性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以期为提高棉花抗枯性,控制病害,发挥增产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棉花枯、黄萎病分别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侵染所引起,成为棉花上的重要病害,它们分别是我国进口检疫对象和国内检疫对象,两病除了借助于棉籽、病株残体扩展外,棉饼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西瓜枯萎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由镰孢菌属尖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niveum(E.F.Smith)Syn.et Hans.)侵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枯萎病是西瓜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在世界各西瓜产区均造成较大损失。由于该病属于土传病害,病菌一般分布在15~30cm深的耕作层内,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并可存活5~6a,防治十分困难,重茬地一般发病率在30%以上,严重地块达80%以上,甚至造成绝产。国内外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工作均十分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现介绍如下。1农业防治1·1土壤处理土壤酸度过高,钙含量下降,有利于病菌…  相似文献   

6.
杨西安 《植物检疫》1993,7(4):254-255
近年来,我省着重抓了几种检疫性植物病害的调查,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1 棉花枯、黄萎病1982年在河南全省开展了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Atk.)Snyder & Hansen 和黄萎病Verticillium danliae Kleb 调查,当年对全省11个地市的73.3万公顷棉田进行了夏、秋两次调查,共调查棉田61.6万公  相似文献   

7.
豇豆立枯病和豇豆枯萎病是引起豇豆死株的两种较严重的土传病害。1990年从豇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种木霉(Trichoderma sp.),对豇豆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这种木霉用麦麸培养后加细土混合穴施,防治上述两种病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1988~1990年,用浅盘法对四川省10个县市的棉花枯萎病圃和连作重病地土壤进行线虫的分离和鉴定,共检出植物寄生线虫7个属和5个种。用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和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混合接种,棉田枯萎病发病率和严重度比单接枯萎病菌显著提高,且病情增长更快,土壤中肾形线虫的数量也增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瓜枯萎病菌致病性小种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枯萎病是土传病害。根据Owen(1956)报道病原菌是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rum),戚佩坤等(1966)报道吉林省是瓜萎镰孢(F.bulbigenum),黄仲生等(1984)报道京郊枯萎病菌是尖孢镰孢(F.oxysporum),美国Armstrong等(1978)报道黄瓜枯萎病菌有3个致病性小种。  相似文献   

10.
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快速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引起的大豆枯萎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土传病害[1]。该菌在土壤和病残体上均可长期生存造成危害。快速准确地在发病初期植株和带病土壤中进行鉴定和检测对防治该病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芦笋危险性病害及其检疫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主要有二大类病害,一类是真菌病害,另一类是病毒病害。真菌病害主要有下列几种:由镰刀菌引起的立枯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asparagi 和冠腐病 F.moniliforme;芦笋锈病 Puccinia  相似文献   

12.
 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niveum (E.F.Smith) Snyder&Hansen)在陕西关中日趋严重,连茬瓜田死苗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油桐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油桐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aleuritidis)病害对油桐生产具严重毁灭性。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是土传病害。病原菌鉴定,黄仲生等(1984)在植物病理学报第4期上报道京郊黄瓜枯萎病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unm);1978年美国阿姻斯特朗等报道了黄瓜枯萎病菌有3个小种。近年来,随着保护地发展,为害越来越严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甚至毁种。这个导管型的病害,防治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均未筛选出理想的药剂,主要采用嫁接防治。作者从1982~1984年试验,防效达95%以上,每亩增产30~40%。虽然效果  相似文献   

15.
豇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豇豆营养价值较高,且在改善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劣、栽培管理不当、抗病品种缺乏等原因,使得豇豆根腐病发生严重,现已成为制约豇豆生产的重要土传病害。目前,国内外已报道可引起豇豆根腐病的镰孢菌有11种,如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孢F. oxysporum、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等(https://nt.ars-grin.gov/fungaldatabases/),但是对茄病镰孢种下专化型  相似文献   

16.
连作导致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采用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防治土传根部病害,操作都较为困难,迫切需要开发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森林土壤分离鉴定一株短密木霉菌株BF06,通过对峙培养发现该菌株可以附着和缠绕病原菌的菌丝,对引起黄瓜枯萎病、茎基腐病、菌核病、根腐病和疫病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Rhizoctonia solani,Sclerotinia sclerotiorum,F.solani f.sp.cucurbitae,and Phytophthora cryptogea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发现短密木霉菌株BF06可以迅速附着定殖于黄瓜根部表面,对上述5种黄瓜根部病害的防效达60%以上,对黄瓜枯萎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8.8%。此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培养观察发现BF06显著地促进幼苗黄瓜侧根的形成和生长。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短密木霉菌株BF06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治黄瓜根部病害的新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88-1989年采集山东大豆根腐病标样553个,经分离接种证明,致病菌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orda)Sacc.]三种,以茄病镰刀菌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为主要致病菌。并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光照、温度及pH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将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定名为茄病镰刀菌大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glycines Li et Luo],本专化型过去没有报告。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荸荠上镰刀菌种类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从浙江省11个县市采集病、健株及球茎标样共669个,经分离、纯化、鉴定,获以下7个镰刀菌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茄病镰刀菌(F.solani)、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田间观察和接种试验证明:F.oxysporum是引起荸荠茎秆枯萎的主要病原,这是一种新的危险性病害。病株矮小、黄化、基腐、后期倒伏。1986~1990年少数县市发病率达40%~50%。人工接种证明:F.acuminatum也属强致病性的种类。而F.proliferatum和F.solani则是引起贮藏期球茎腐烂的主要病原。其余种类仅具微弱或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巴戟枯萎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戟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且前在广东省高要县发生严要.经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等试验结果表明,它由尖镰孢霉内的一个新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sp.morindae Chi et Shi f.sp.nov.)为害所致.病菌可通过土壤和插条传播.据初步研究表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刺1000倍浸泡液插条12—24小时可防治带菌,值得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20.
非致病的番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Sacc.)Snyder e Hansen]菌系F86—15经培养制成诱导菌菌剂,播种时用于浸种和沟施,可有效控制棉花枯萎病。在重病地区.经两年多点试验,其防效与多菌灵相当,比对照增产19.6%和20.3%。机理测试表明,诱导菌与挑战菌同时接种时,前者的接种量为后者的10倍,效果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