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集中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集中必然会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农业生产的代营制正是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涌现出来的一种土地集中的好形式。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承包农户由于主要劳力或全部劳力从事土地经营以外的经济活动,无暇经营土地;有的因家中缺劳或缺少某项生产要素,经营土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而把承包土地生产上的某些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农业专业户或服务组织代为经营。我们把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叫做农业生产的代营制。这种协作经济组织,目前正在一些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深受农民的欢迎。农业生产的代营制,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单环节代营。这种代营就是农民把经营能力所不及的耕耘、植保、施肥、灌溉、收种等经营管理的某个生产环节,委托专业户或服务组织代为经营。这种形式非常适合家中主要劳动力外出而仍有辅助劳力的农民的需要,也适合广大兼业户的需要。第二种是多环节  相似文献   

2.
<正>廊坊绿园作为一家农资经营企业,面对的是农业、农村、农民。也正是这块广袤的土地、这片广阔的蓝天和农民兄弟养育了绿园,使我们一路风雨兼程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在岁月中积淀,核心就是为广大用户服务,企业的责任感来自于回报社会、回报农民。员工成长、客户发展、农民丰收现如今,农资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到了拼质量、拼服务、拼信誉的时代。公司顺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科技》2011,(Z1):74-77
中国的集约农业,终究会使农民把非农业活动的资金与劳力,转化为专业货品的生产,让农民在农业收入之外,享有可观比例的农舍工业的收入。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汉代的农业,尤注目于集约精耕与人口增殖的关系。精耕制与以销售为部分目的的农户经营,由汉代以至近世,始终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兹先由汉代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开始讨论。  相似文献   

4.
乡村能人与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可以使各类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按生产经营的需要集合于一体,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推进,最终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带来较为明显的集体利益。  相似文献   

5.
农民一家一户在发展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在生产力方面受到很多限制,难以达到增收的目的。要在生产经营中超越这些限制,就需要开展合作,通过组建小型合作社,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以达到增收的目的。一、开展生产合作农民单家独户在生产经营中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农民通过生产合作,集  相似文献   

6.
正1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再仅仅是人工劳动力,更多的是农机具代替人工。使用机器代替手工的作业,这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劳力,加快农民向城市转移,推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在农业经营中使用农机具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皮山县位于交界处,并且是以农业为主,农机对于皮山县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对农机手培训所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峻德村位于鹤岗市远郊,现有农户276户,940口人,617名劳力,耕地面积6500亩。2003年,在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的前提下,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全村共流转耕地78户。流转人口287人,劳力132人,面积1474亩。本村以土地流转为切人点,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逐步走上了富裕路,全村人均纯收人达到了3400元。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在对农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农业科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确实缺乏农业科技知识,而具有农业科技知识和不具备农业科技知识的农民,其生产经营效益是大不一样的,因此,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很有必要。但是,在农民的生产经营过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家庭农场的发展是以业主为单位,采取"业主+农民土地入股+科技入股"的"一主两股"形势,面向市场,以利润最大化,进行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规模化、品牌化,从事粮油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生产方式,实行"统一规划、市场运作、自主投入、项目扶持、专家主导、部门服务、集中建场、合作共赢"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在生产上,实行"四化",生产规模化、技术集约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发展家庭农场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有购买、经营农业机械的自主权,农机专业户发展很快。河北省遵化县西留村农民王久耕就是全县农机户中名闻遐迩的一个。王久耕,是1982年从县农机修造厂退休的,全家七口人,四个劳力。1983年冬,他把当临时工的儿子叫回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村年轻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力呈老龄化。为了适应新时期粮食生产,经过多年农民的摸索,在淮河中下游部分地区逐渐形成一种小麦免耕、水稻直播的种植模式,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农民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独立或相对独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家庭经营能够充分利用劳力、资金、劳动时间等生产要素,能够协调调动成员主动性积极性,灵活安排农业生产,可以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适合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家庭经营的特点与优越性决定了家庭经营会占据长期的历史地位。收入结构是指家庭经营各业收入的构成及各收入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本文就以陕西省靖边县为例,对农民家庭经营与收入结构做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江苏省太湖地区进行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务农劳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务农兴趣、劳力素质、物质投入下降,导致农业生产尤其粮食生产徘徊不前。1984年开始,各地进行扩大农民经营规模的探索,试图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农民务农收入比重,以增强农业自身活力。然而,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因此,实施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4.
农民朋友在生产经营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政策、科技、信息以外,还应该学点金融知识.因为在生产经营中,有点金融知识,这样对农民朋友正确运用资金开发生产经营、致富奔小康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西德,经营农业是一项很具有吸引力的职业。目前,西德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力数的6%左右。而且,现有的农民中,有一半左右是兼营其他行业的,农业劳力仍有继续减少的趋势。可见,其劳动生产率、产量及商品率是很高的。农场的经营西德的农场基本上是个体经营的家庭农场。据1979年统计,全国约有84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约15公顷;10公顷土地以下的农场占52.4%,10~20公顷土地的农场占23%,100公顷以上土地的农场仅占0.5%左右,只在最北部的荷尔斯泰因州才有500公顷土  相似文献   

16.
(一) 渝水区观巢乡毗邻市区,是一个以粮棉为主的农业乡。全乡15个村委,128个自然村,5500户,25600人。近几年来,该乡在确保粮棉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逐步形成了主导产品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经济。到目前止,全乡有43个自然村,1512户,3500名劳力从事“一村一品”经营。“一村一品”经济年收入800余万元,占收入的60%以上,农民纯收入的76.7%来源于“一村一品”经济。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春生产已全面展开,上级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非常重视狠抓油料的生产特别是油菜的栽种。但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此重要性认识不够,抓得不力,缺技术缺劳力,没有生产积极性,面积减少,管理又差。与此相对的是,食用油供应偏紧,市场价格走俏。因此,抓好油菜的高产栽培十分必要,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田于 《农家顾问》2006,(12):14-14
随着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民单独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地方农民的生产经营效益不但不能提高,而且不断下降。农民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实行合作生产经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外出经商人员增多和家庭丝织业发展,广西融安县各乡镇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部分农民特别是留守在家的农家大嫂们瞅准这一需求空间,利用生产经营空隙巧打“时间差”,成立“农活家政”服务队,到缺劳力、缺技术的农户家中或水产合作社承揽农活,开展有偿种养、管理、采收和销售等服务。  相似文献   

20.
湘西自治州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庭院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是一种独特的经营典型。庭院经济对集约利用院前屋后隙地,充分利用家庭闲散劳力和零碎时间,发挥家庭成员技术专长,生产丰富多样的农、果、禽等商品,繁荣农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湘西自治州庭院经济现状,分析庭院经济产生的过程和特点.进而对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