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茱萸种子苗床快速发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康林 《种子》1990,(5):5-8
山茱萸种子秋季成熟,胚形态发育完全,但具休眠性。按常规低温砂藏法,翌春不会萌发。休眠原因来自种皮抑制和胚生理后熟的双重作用。休眠解除的外部因子不是低温而是一定的高——低温的交替作用。在生产上,我们利用“日照薄膜砂床”和电热砂床”的增温技术处理种子,只需5~6个月就能有效地破除休眠,于春季获得70~90%的萌芽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滇龙胆草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种子休眠的措施,对滇龙胆草种子采取了休眠程度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水规律测定、种子休眠机制的生物学鉴定、室温贮藏下种子生活力变化测定及低温层积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滇龙胆草种子较经低温(4℃)贮藏了1年的种子萌发时间长;由于种皮相对透水、透气差,在室温下种子需经39 h才能充分吸水膨胀;新采集的滇龙胆草种子中有可溶于水的萌发抑制物,其水浸提液对白菜籽萌发及胚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滇龙胆草种子在室温下贮藏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活力逐渐下降,在生产实践中,种子在室温下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一定时间的低温层积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为缩短刚采收种子的萌发时间,50 ~80 d的低温层积处理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石灰花楸种子休眠机理及解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石灰花楸种子休眠解剖结构基础、休眠影响因素和解除方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透气性障碍显著,在种皮和胚中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PY+PD).低温层积40~45 d,石灰花楸种子萌发率可达85%以上,是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18.33%~51.67%,种子萌发后幼苗多不能正常生长;种子经各种浓度和时间梯度的NaOH、H2SO<,4>和GA<,3>处理,仅75%H2 SO<,4>处理5 min可以打破休眠,种子萌发率为25.67%.  相似文献   

4.
骆文华  邓涛  赵博  黄仕训  唐文秀 《种子》2013,32(1):72-74
利用生物鉴定法、胚的检测、GA3溶液浸种等方法,对德保苏铁种子进行处理,以探讨其休眠和萌发特性及解除休眠的措施。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差,种子各部位均含萌发抑制物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影响,而胚的未完全发育,则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GA3有利于打破德保苏铁种子的休眠,在常温下,用1 000 mg/L的GA3溶液浸种24 h,解除休眠效果较好,萌发时间可提前15 d,萌发率达83.33%。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离体胚萌发试验,并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酸碱处理、低温层积和干藏处理、GA3和6-BA溶液处理,探讨不同的处理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广西绞股蓝种子的活力高达98%,但在6个恒温和1个变温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仅为11.7%,说明广西绞股蓝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种子吸水性测定结果表明,广西绞股蓝种皮限制种子吸水,离体胚萌发实验证实广西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说明种皮障碍是导致广西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低温层积不能解除广西绞股蓝种子的休眠,而干藏则会导致种子内部失水,从而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浓硫酸和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均不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仅6-BA溶液处理对4℃层积后的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刺山柑种子为材料,研究干藏、埋藏和层积处理后不同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对刺山柑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刺山柑种子的休眠类型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千粒重(3.931 6±0.096 2)g,种子活力为98%;最适萌发温度为15℃/2℃;埋藏和低温层积能解除种子休眠;赤霉素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p<0.05),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干藏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滨旋花和兴安天门冬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刘林德  赵建萍  孔冬瑞  吴玉苍 《种子》2006,25(11):14-16
从温度、pH值、盐分及混播方面对滨旋花和兴安天门冬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滨旋花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3℃,最适温度为20℃;而兴安天门冬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3-28℃,其中25℃时发芽率最高;二者的种子适合在稍偏碱性环境下萌发;盐分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滨旋花种子硬实率高,属于环境强迫休眠,人工处理种皮,可以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8.
马蔺种子自然萌发特性及其休眠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瑛  高亦珂 《种子》2006,25(7):70-72
马蔺种子具有休眠特性,自然萌发很不整齐。在北京地区从4月份到9月份陆续萌发,其中4月份和8月份的萌发率相对较高,其他月份的萌发率较低。马蔺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皮的机械物理阻碍。  相似文献   

9.
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原因及提高萌发率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瑛  高亦珂 《种子》2006,25(2):42-45
鸢尾属植物种子普遍具有休眠特性。其休眠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种皮的机械阻碍;种子中存在抑制物;种子需要后熟。针对其休眠特性,提高其萌发率方法有:去除珠孔端种皮:淋洗;低温层积;化学物质处理;电离辐射等。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对小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霞  王绍明  樊宪伟  李学禹 《种子》2003,(4):10-11,16
对小拟南(Arabidopsis pumila)种子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H2O2溶液浸泡、变温、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培养基质处理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H2O2对小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合适的变温处理可使小拟南芥种子完成后熟并解除休眠,成熟种子具有较宽的萌发条件范围,由于光照可使小拟南芥种子休眠缩短或被解除,从而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