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褐绿色型与野生色型坛紫菜杂交产生嵌合体及其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型坛紫菜为父本,人工选育的褐绿色型坛紫菜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大量的单色体和嵌合体,在其子一代中随机抽取1147株藻体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长性状好的藻体进行选育培养,结果显示:1)嵌合体色泽:主要为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2)嵌合体的比例:单一色型藻体占14.5%,2种色泽相嵌的嵌合体占73.9%,3种色泽的嵌合体占10.6%,4种色泽的嵌合体占1.1%;3)嵌合方式:点状、线型、“V”字型、“w”字型和小叶片型等;4)通过营养细胞酶解和单性生殖所获得的单色藻体c,经培养后F1和F2代遗传性状比较稳定,有望筛选成为新的品系.  相似文献   

2.
三十烷醇对坛紫菜叶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三十烷醇对坛紫菜野生型品系(WT)叶状体生长的影响作用,用1×10-7、3×10-7、5×10-7和7× 10-7的三十烷醇溶液处理WT品系叶状体1 d,恢复正常条件充气培养25 d后发现:在上述浓度范围内,3×10-7组对WT品系的叶状体的促生长效果最明显,5×10-7组次之,1×10-7组处理几乎无效果,而7×10-7组对叶状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3×10-7组叶状体的平均长度增加了94.92%,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6.00%、92.88%和84.89%。三十烷醇对WT品系叶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且这种促生长作用会持续到处理后20 d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3×10-7)浸泡处理可以显著、持续地促进WT品系的叶状体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单孢子放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紫菜单孢子的放散规律,以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的野生品系(PC-WT)与诱变品系(PC-Y1)为材料,对来自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圆盘体的培养过程中,PC-WT品系的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早晚和数量差异较大。日龄40 d的叶状体,其梢、中、基3个部位的圆盘体均未出现性细胞,单孢子日放散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培养12 d的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45 d的叶状体其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已出现性细胞,与日龄40 d的圆盘体相比,单孢子开始放散的时间提前,但总放散量下降,圆盘体的解体速度更快,单孢子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50 d的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分别在培养的第6天和第10天完全解体,发现它们的圆盘体几乎全面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较少,而基部的圆盘体未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最多。PC-Y1品系的叶状体其梢部、中部和基部的圆盘体,培养12 d,其生长良好,边缘完整,没有放散单孢子。日龄40 d的叶状体圆盘体也未出现性细胞,营养细胞颜色鲜红,细胞排列紧密;日龄45和50 d叶状体的圆盘体均出现了性细胞。上述结果证实,PC-WT品系为单孢子放散品系,其梢部最先放散单孢子,中部次之,基部最后;随着叶状体日龄的增加,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时间提前,但单孢子放散总量减少。不同日龄、不同部位的PC-Y1品系藻体均不能放散单孢子,暗示与放散单孢子相关的基因在这个品系中可能已经变异了。  相似文献   

4.
用天然海水与海水晶配置成的人工海水按10∶0,8∶2,6∶4,4∶6,2∶8,0∶10的体积比配成6种不同的培养液,用它们培养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培养30 d后,叶状体的生长情况如下:在100%天然海水中培养的坛紫菜叶状体生长最快,其它组的生长快慢依次为:含20%>40%>60%>80%的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培养的叶状体5 d后死亡。叶状体叶绿素a(Chl.a)含量在2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最高,其余各组的含量相差不大,但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均比100%天然海水组稍低。用上述6种培养液培养坛紫菜丝状体,结果表明在6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培养的自由丝状体鲜重增加最明显,生长情况最好,100%天然海水组增重最少,其余各组增重差异不明显。坛紫菜丝状体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中生长良好,这说明可以用海水晶人工海水来培养坛紫菜丝状体。  相似文献   

5.
用人工海水培养坛紫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天然海水与海水晶配置成的人工海水按10∶0,8∶2,6∶4,4∶6,2∶8,0∶10的体积比配成6种不同的培养液,用它们培养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培养30 d后,叶状体的生长情况如下:在100%天然海水中培养的坛紫菜叶状体生长最快,其它组的生长快慢依次为:含20%>40%>60%>80%的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培养的叶状体5 d后死亡。叶状体叶绿素a(Chl.a)含量在2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最高,其余各组的含量相差不大,但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均比100%天然海水组稍低。用上述6种培养液培养坛紫菜丝状体,结果表明在6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培养的自由丝状体鲜重增加最明显,生长情况最好,100%天然海水组增重最少,其余各组增重差异不明显。坛紫菜丝状体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中生长良好,这说明可以用海水晶人工海水来培养坛紫菜丝状体。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诱变技术,从野生型(WT)条斑紫菜叶状体的体细胞再生体中筛选出3个耐高温突变品系——RD-1、RD-2和RD-3.在23℃和24℃下培养16 d,WT叶状体体细胞的分裂率远低于RD-1和RD-2,分别是RD-1的49.3%和44.6%,RD-2的28.2%和15.9%;WT的体细胞再生成叶状体的速度远比RD-1和RD-2慢,在23℃下培养20d或在24℃下培养18 d,WT再生幼苗出现死亡细胞,说明WT不耐23 ℃以上的高温,但在23℃和24℃下培养23 d的RD-1和RD-2的体细胞再生苗,颜色较深,生长也减慢,形态变成畸形,但始终未出现腐烂;在23℃和24℃培养下,WT的再生叶状体圆盘块生长缓慢,培养10d就均出现腐烂,25d内全部烂光,而RD-1和RD-2的再生叶状体圆盘块生长较快,只出现叶片皱缩和加厚,培养25 d也不腐烂,其中RD-1圆盘块的平均长度分别是常温(18℃)组的31.3%和20.2%,而RD-2的平均长度分别是常温(18℃)下培养的37.7%和35.8%.试验初步证实RD-1和RD-2的叶状体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是生长快又耐高温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混合选择所产生的F6代的生长速度和尾鳍条纹的研究结果。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同F5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分别提高了2.5%和8.5%,体重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3%和11.0%;同对照组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提高了29.5%,体重变异系数降低了16.4%。同时,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F6尾鳍条纹清晰与整齐的比例从对照组的17.6%分别提高到了28.8%和38.9%。以上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经六代选择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效应。另外,对一些影响选育效果评价的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F6评估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报道了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混合选择所产生的F6代的生长速度和尾鳍条纹的研究结果。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同F5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分别提高了2.5%和8.5%,体重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3%和11.0%;同对照组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提高了29.5%,体重变异系数降低了16.4%。同时,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F6尾鳍条纹清晰与整齐的比例从对照组的17.6%分别提高到了28.8%和38.9%。以上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经六代选择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效应。另外,对一些影响选育效果评价的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坛紫菜栽培群体中发现一棵红色块与野生色块相嵌的颜色变异叶状体,在实验室进行红色藻块的体细胞再生克隆培养,获得了纯红色变异体。与野生型相比,红色变异体在叶状体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成熟、藻胆蛋白及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红色变异体的颜色呈铁锈红色,体形宽大,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培养400多天仍不成熟。与野生型相比,它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除各吸收峰的峰值有变化外,第4个吸收峰的峰顶(藻蓝蛋白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了约3 nm,表明其藻红蛋白的结构有可能发生了改变。另外,它的藻红蛋白(PE)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但藻蓝蛋白(PC)的含量有所下降,使得PE/Chl. a和PC/Chl. a的比值较高, 但PE/PC比值较低。培养400 d的红色变异体的体细胞再生体中,正常叶状体和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分别为78.49%和19.81%,根丝细胞苗占1.7%,未见细胞团出现,说明该变异体的不成熟是由叶状体的细胞分化严重延缓所致。  相似文献   

10.
挑选60头体重(20.15±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低磷组、低氮低磷组,分别饲喂含17.5%粗蛋白质+0.60%磷、17.5%粗蛋白质+0.44%磷+0.1%植酸酶、15.10%粗蛋白质+0.44%磷+0.1%植酸酶+合成氨基酸日粮。试验期47 d,研究了日粮氮、磷水平对仔猪生产性能,氮磷排放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氮低磷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无显著差异。(2)低磷组、低氮低磷组食入氮、尿氮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6.67%(P0.05)和25.61%(P0.01),以及21.32%(P0.05)和50.19%(P0.01);粪氮、总氮排泄量、氮沉积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磷组、低氮低磷组食入磷、粪排泄磷、尿排泄磷和总排泄磷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磷利用率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和对照组相比,低磷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氮低磷组乳酸杆菌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11%(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和p 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饲粮中蛋白质和磷含量,通过添加植酸酶和氨基酸,可显著降低氮磷排放量,而不影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人工育苗技术全过程。首先研究了室内育苗浒苔藻体孢子放散的最适温度及藻体密度,孢子附着及萌发的最适温度与光照强度,浒苔苗网下海养殖小苗最适长度。结果显示:浒苔在温度25℃、藻体密度为0.8 g/L时藻体放散孢子量最大,温度为20℃、晴天[光照强度300μmol/(m2·s)]时浒苔孢子附着及萌发效果最好,浒苔幼苗海区养殖的适宜藻体长度为1~3 cm。根据以上育苗技术参数,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26日,在浙江象山港河伯所村奉化益珍海藻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并初步建立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本次规模化育苗共用6.6 kg新鲜藻体,共放散了17.82×1010个孢子,平均每克藻体放散孢子量高达2.7×107个;共采苗2 000张苗帘(规格16 m×1 m),平均每张网帘附有8.64×107个孢子;网苗经20℃室内培育,7 d萌发达到最高峰,平均20棵苗/cm,小苗长度最长可达3 cm,达到出海养殖要求。育苗全过程共为45 d。该研究为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坛紫菜与Pyropia radi的种间杂交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种间杂交的可行性,进一步选育坛紫菜新品系,以野生型坛紫菜作为母本,以采自印度的Pyropia radi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并以亲本叶状体细胞的液泡大小与色素体的大小和颜色作为遗传标记:母本的细胞内液泡较小,具一个较大的色素体,颜色偏红;父本的细胞内具有一个很大的液泡,但色素体较小,颜色偏褐带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依据液泡体积、色素体的大小和颜色区分,在F1叶状体中出现了6种类型的细胞:2种亲本细胞类型,4种杂交重组细胞类型,它们分别为母本型(Ph),父本型(Pr),似母本型(Ph′,液泡大小与Ph相同,但色素体偏黄),似父本Ⅰ型(Pr′,液泡比Pr小,且色素体偏红),似父本Ⅱ型(Pr″,液泡大小介于Pr和Pr′之间,且色素体颜色比Pr′更浅),似父本Ⅲ型(Pr,液泡大小与Pr相同,但色素体稍黄)。这6种细胞在F1叶状体上出现分离,并呈块状直线排列。在F1叶状体中出现大量由2~4个色块构成的颜色嵌合体和少数单色的叶状体。上述结果证实这两种紫菜的种间杂交是成功的,并且F1叶状体是成活和可育的,为今后选育种间杂交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温度及低温贮存天数对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成虫羽化率的影响,为贮存和指导田间适期释放丽蚜小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温度[(10.0±0.5)、(15.0±0.5)、(25.0±0.5)、(30.0±0.5)℃]对被丽蚜小蜂寄生的烟粉虱(Bemisiatabaci Gennadius)褐蛹成虫羽化率的影响;测定丽蚜小蜂褐蛹在(10.0±0.5)℃下低温贮存10、15、20、25、30 d后分别放入(25.0±0.5)、(30.0±0.5)℃恒温培养箱后的成虫羽化率。[结果]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羽化率和羽化速率相应提高,在(10.0±0.5)℃下10 d羽化率仅为15.3%,而在(30.0±0.5)℃下7 d羽化率即达92.5%;低温贮存20 d后,在(25.0±0.5)℃和(30.0±0.5)℃下羽化率可分别达92.9%(11 d)和90.9%(7 d),而贮存25 d后羽化率只有31.2%和41.8%(11 d)。[结论]温室温度应在20℃以上时放蜂,且放蜂时应增加10%放蜂量;丽蚜小蜂褐蛹低温贮存时间最长为20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5F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建立荷S180肉瘤腹水瘤及实体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Fu组及低、中、高剂量5F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记录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检测实体瘤小鼠的抑瘤率、白细胞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及血清IL-1、IL-6、TNF-α和瘤内TNF-α水平。结果低、中、高剂量5F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4±0.5)、(21.4±1.3)和(28.2±0.7)d,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5F组瘤重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中、高剂量5F对胸腺指数、脾指数、IL-1、IL-6及TNF-α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对白细胞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5F可有效抑制小鼠荷S180肉瘤的生长,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温环境下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90头平均体重为(65.90±3.37)kg 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头公,5头母),1组为对照组,粗蛋白质水平为16.02%,2组、3组为试验组,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08%和12.05%。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在日平均温度为29.53~31.16℃条件下,2组、3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1组提高2.49%和1.81%,差异不显著(P >0.05),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血清皮质醇(F)、T3、T4浓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血清尿素氮(BUN)浓度 2组、3组分别比1组降低10.45%和19.13%,差异均显著(P <0.05);氮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粪氮排泄量2组、3组分别比1组降低10.48%和25.64%,差异均显著(P <0.05)。由此可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未能缓解热应激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取自然排放(A组)、解剖取卵人工受精(B组)、阴干加流水刺激催产(C组)3种处理方法,将所获得西施舌的受精卵发育成直线铰合幼虫,以微藻为饵料,在室内条件下,幼虫放养密度0.2ind/mL,经9d~12d培养,观察其发育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变态率。试验结果表明,A组、B组、C组9日龄幼虫平均壳长272.00μm±18.04μm、239.60μm±19.97μm、260.00μm±20.07μm。日平均壳长生长速度21.11μm/d、17.51μm/d、19.78μm/d。平均壳长A组与C组、C组与B组差异显著(F=9.06,P0.01,n=30),A组、C组与B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B组、C组9日龄幼虫成活率50.00%±4.82%、37.00%±6.64%、42.86%±3.57%(F=6.00,P0.05,n=3),A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B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B组、C组幼虫变态率51.33±6.05%、35.77±10.55%、40.59±3.19%(F=8.58,P0.05,n=3),A组、B组差异极显著(P0.01),A组、C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从福建龙岩蛋鸭原种场选择7个蛋鸭品种(品系)S,、S2、S3、J、P、F、K,组建5组不同的三系杂交配套组合:Jδ×(Fδ×S1δ)、Pδ×(Fδ×S3辛)、Fδ×(Pδ×S2δ)、Fδ×(KδXS2δ)、Fδ×(PδXS3δ).5个配套系商品代经500日饲养试验测定,筛选出生产性能最优的2个配套系为青壳蛋系Jδ×(FδXS1δ)、白壳蛋系Fδ×(PδχS3δ).青壳蛋系的产蛋率达50%时,平均日龄(118±2.45)d,平均体重(1595.6±22.5)g,500日龄的产蛋数、总蛋重、蛋重、料蛋比分别为(330.6±4.29)枚、(22.694-0.21)kg、(72.50±0.20)g、(2.864±0.03):1;自壳蛋系的产蛋率达50%时,平均日龄(114.7±1.25)d,平均体重(1526.6±12.31)g,500日龄的产蛋数、总蛋重、蛋重、料蛋比分别为(335.29土1.8)枚、(23.224±0.17)kg、(71.364±O.05)g、(2.77±0.01):1.可见,2个配套系的生产性能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韩世忠  郑雄  马红亮  高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19-10322,10355
[目的]研究8种亚热带常见园林树种叶片N、P、K内吸收率及其季节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扩散法、钼锑抗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对采集叶片N、P、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树种成熟叶养分含量都高于新鲜凋落叶,且大部分呈显著性差异,N、P、K的内吸收率(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9.11±3.89)%~ (68.42±2.44)%、(9.94±5.31)%~(60.54±13.74)%和(24.66±12.14)% ~ (77.15±5.21)%.N和K的内吸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N和P以及P和K之间差异并不显著;N和P的内吸收率春季低于秋季,K的内吸收率春季高于秋季;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养分内吸收率无显著差异;固氮树种(羊蹄甲和黄槐)与非固氮树种的N内吸收率也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叶片在凋落前发生内吸收作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季节变化只是影响植物叶片养分内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生活型并没有显著影响植物的内吸收率,固氮作用对植物在N养分供给上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草鱼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用草鱼卵与鳡精子进行人工杂交,观察和记录杂交后代胚胎与胚后发育情况。[结果]杂交一代的平均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5.8±6.2)%、(41.9±8.2)%和(9.3±3.7)%。在水温20.1~21.6℃下,受精卵经34 h 25 min孵化。初孵仔鱼全长(5.8±0.12)mm,出膜3~4 d开始摄食轮虫和藻类。经65 d培育发育成幼鱼,鳞片出齐,全长(74.0±2.1)mm。[结论]草鱼♀×鳡♂F1代胚胎发育介于双亲之间,其形态与母本草鱼相似,生长比草鱼快,与父本鳡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