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千年桐叶片养分再吸收 率与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低产低效针叶林皆伐后营造的千年桐近自然经营生态林 为试验对象,测定生长高峰期(7 月)和衰老凋落期(10 月)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氮(N)、磷(P)、钾(K)、 钙(Ca)、镁(Mg)含量。【结果】叶片主要养分 N、P、K、Ca、Mg 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 衰老叶并未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成熟叶和衰老叶均呈现冠层上部叶片 N 含量显著大于冠层下部,成熟叶冠层上 部 K 含量显著高于冠层下部。Ca 再吸收率显著低于其他养分,仅有 14.935(±3.191)%。除了 Mg 在冠层下部 的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冠层上部,其他叶片养分再吸收率在上下冠层之间差异不大。千年桐 K 再吸收率与衰老前 后叶片 K 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a 再吸收率与成熟叶 Ca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 N 再吸收率与土壤水解 N 呈 显著正相关;叶片 K 再吸收率与土壤全 K 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速效 K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年桐叶片 主要养分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养分再吸收与叶片及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 可为进一步探索生态公益林的养分循环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条件(沙土、沙壤土和粘土)下,成龄灰枣树果实膨大期叶片营养成分与果实成熟期果实营养成分和品质之间相关性,为不同土壤类型下有效提升灰枣果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盛果期灰枣树作为试材,测定其在果实膨大期叶片和成熟期果实中的P、K、Ca、Mg含量,以及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三种土壤相比,沙土的叶片Ca含量和果实糖酸比均最高,分别为(24.381±1.830) g/kg、725.167±95.195,叶片K和Mg含量,果实P和K含量,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中等,其余测定指标均较低;沙壤土的叶片K含量、果实Ca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7.385±2.478) g/kg、(0.654±0.043) g/kg、(0.107±0.006)%,叶片P和Ca含量,果实Mg含量和果实VC含量均中等,其余测定指标均较低;粘土的叶片P和Mg含量,果实P、K和Mg含量,果实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622±0.134) g/kg、(7.125±0.484) g/kg、(1.168±0.061) g/kg、(11.327±0.528) g/kg、(0.422±0.015) g/kg、(15.182±2.763) mg/100 g、(70.875±3.230)%和(71.179±3.233)%,果实Ca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均中等,其余测定指标均较低。3种土壤类型条件下灰枣果实中P、K、Ca、Mg、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果实营养品质指标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基本相似,其中沙土、沙壤土和粘土灰枣叶片中P含量与果实VC含量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依次为0.798、0.928和0.869。【结论】灰枣叶片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果实营养品质指标间呈现一定相关性,在土壤不同类型条件下的施肥管理中,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才能达到增产优质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盛果期日本栗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8年生嫁接繁育“辽栗10号”树为试验材料,采用整株解体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树体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和吸收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从休眠期冬剪后的11 147.12 g增至34 336.16 g,增幅达208.03%,其中,当年新生营养器官占50.97%,果实占16.57%,可见盛果期栗树生长量很大。叶片干物质与果实干物质比值为1∶1.09。栗树各器官中N、K累积量以叶片最高,P、Ca累积量以多年生枝干最高,Mg累积量以根部最高。盛果期栗树当年每株平均吸收N 227.62 g、P 17.97 g、K 74.84 g、Ca 199.38 g、Mg 42.01 g,N和Ca吸收累积量最多,K次之,Mg和P吸收累积量较少。每生产100 kg栗果需吸收氮(N)2.73 kg、磷(P2O5)0.49 kg、钾(K2O)1.08 kg,N、P2O5、K2O吸收比例为1∶0.18∶0.40。  相似文献   

4.
施用猪粪后果园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猪粪施入土壤后,土壤中各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为荔枝生产合理施用粪肥提供参考。【方法】在荔枝果园土壤中添加不同用量猪粪(w为0、1%、2%和4%)进行培养试验,探讨土壤中的大、中和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在360 d的动态变化。【结果】即使土壤中有效N、P、K、Ca和Mg含量缺乏,Mn、Cu和Zn含量中等,以1%用量施用猪粪后,除交换性Ca和Mg含量达中等水平外,其他养分可立刻达到丰富水平。猪粪用量越高,土壤碱解N维持在丰富水平的时间越短且降幅越大,但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Mg以及有效Fe、Mn、Cu、Zn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且除速效K和有效Fe外的其他养分含量波动越大,供应稳定性越差。【结论】猪粪是良好的作物养分来源,但荔枝生产上用量不宜超过1%,即15 t·hm–2,配合施用的各种化肥(如N肥和K肥)也应相应减少或甚至不施P肥和Fe、Mn、Cu、Zn等微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橘叶片和根系矿质元素含量及根系集中分布层的土壤养分特性,明确土壤养分对笃斯越橘叶片及根系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水湿地有土壤类型、水湿地无土壤类型、水湿地沟谷草甸类型和山地类型中的笃斯越橘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笃斯越橘叶片和根系中的N、P、K、Ca、Mg、Fe、Mn、Cu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全Ca、全Mg、全Fe、全Mn、全Cu、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及pH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大兴安岭笃斯越橘分布区不同立地类型中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立地类型对笃斯越橘叶片中N、P、K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叶片Ca、Mg及根系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受其影响相对较小;根系集中分布层的土壤养分含量丰度在植株体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应。(2)从叶片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得知,叶片中N与K、Mn与Cu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1**,r=0.834**),Mn与N、Fe呈显著正相关(r=0.586*,r=0.566*);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笃斯越橘植株矿质元素相关性复杂,仅得到叶片N、根系N和根系Fe与其对应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96*,r=0.587*,r=0.570*);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pH对笃斯越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土壤pH对叶片P、Fe、Mg、Mn、Cu含量影响较大,其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均可能呈现降低趋势;而根系矿质元素主要受土壤pH、P、Ca、Mg影响,尤其土壤全Mg对根系Ca、Mg、Fe含量影响较大。【结论】大兴安岭4种典型立地类型中的笃斯越橘植株均呈现高N、K、Mn,低P、Mg的营养特性;根系集中分布层的土壤养分总体呈现高有机质、高N、高Fe、低P的特点;提高土壤有机质、N、Fe含量并配合调节土壤pH,是笃斯越橘栽培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山东省蓬莱地区配方施肥条件下梅乐葡萄不同生育期、组织部位的矿质营养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为制定梅乐葡萄植株和土壤营养诊断标准奠定基础。以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梅乐葡萄为研究对象,使用相关分析法研究叶片、叶柄、土壤矿质养分与果实矿质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N含量分别与果实N/P/K/Ca、叶片N/P/K/Ca含量间至少存在一种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P含量分别与果实N/P/Ca/Mg、叶片N含量间至少存在一种显著相关关系,土壤K含量分别与果实N/P/K/Ca/Mg、叶片N/P/Ca/Mg含量间至少存在一种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Ca含量分别与果实P/Ca、叶片N/P含量间至少存在一种显著相关关系,土壤Mg含量分别与果实P/K/Ca、叶片N/P/K含量间至少存在一种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N、P、Ca含量分别与叶柄N、P、K、Ca、Mg含量间至少存在一种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末花期土壤K含量与盛花期叶柄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Mg含量分别与叶柄N、P、K、Ca含量间至少存在一种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干热河谷草本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规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种干热河谷的典型草本植物,研究了多种水分和养分条件下植物新鲜叶片、凋落叶中N、P、K、Ca、Mg含量以及养分再吸收效率。【结果】橘草(Cymbopogon goeringii)和孔颖草(Bothriochloa pertusa)的新鲜叶片中养分含量较高,裂桴草(Schizachyrium brevifolium)整体养分含量最低。物种是叶片和凋落叶养分含量、养分再吸收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分和养分无显著影响。凋落叶N、P、K含量分别较叶片低43.41%、52.82%、36.25%,表现出强烈的养分再吸收现象;Ca、Mg含量则分别高出叶片57.81%和44.06%,表现出积累现象。植物叶片中的N、Ca、Mg含量与凋落叶中的N、Ca、Mg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植物所有养分再吸收效率与叶片养分中的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养分含量较高的物种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回收更多的养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立地类型中笃斯越橘果实总酚、类黄酮、花青苷、葡萄糖、果糖及可溶性糖含量特性;探究笃斯越橘果实、叶片矿质元素和根系层土壤肥力因子间及其与几个主要果实品质指标的关系;筛选通过影响笃斯越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而影响果实黄酮类和糖类物质积累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为提高果实品质的土肥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水湿地有土壤、水湿地苔草和山地土坡3种立地类型中的笃斯越橘为研究对象,使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土壤肥力因子、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回归方程,并筛选影响笃斯越橘叶片矿质元素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结果】大兴安岭地区水湿地有土壤、山地土坡2种立地类型中,笃斯越橘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属于单糖积累型,其总含量占可溶性糖的84.20%(水湿地有土壤类型)、95.11%(山地土坡类型),而水湿地苔草类型中葡萄糖和果糖总含量仅占可溶性糖的56.95%;果实总酚、花青苷含量在3种立地类型中差异显著(P<0.05)。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果实总酚含量与果实Ca、Mg、Fe、M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实K、Zn元素显著影响果实品质特性,其中果实K元素与果实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青苷、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果实Zn元素与果实类黄酮、花青苷、葡萄糖、果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Ca、Fe元素与果实类黄酮、花青苷、葡萄糖、果糖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但叶片Ca元素与果实Zn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肥力因子与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较弱。叶片N、P、K元素与果实N、P、K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叶片P元素与果实K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Zn元素与果实Ca、Fe元素呈显著负相关;果实矿质元素中仅有Mg、Cu元素与土壤肥力因子呈显著相关,土壤肥力因子主要影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但叶片矿质元素与土壤肥力因子间的关系较复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对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叶片N、P、K、Mn元素含量升高,但叶片Zn元素随有机质含量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结论】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增强土壤酸度是笃斯越橘栽培区土壤管理的关键技术;提高果实K、Ca、Mg、Fe、Mn含量,减少果实Zn元素含量是提高笃斯越橘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枇杷树体中矿质营养积累与分布情况,对30年生的枇杷树进行树体分解,分别测定果实、叶片、1~3年生枝、多年生枝、主干、根系的N、P、K、Ca、Mg、S、Fe、Mn、Cu、Zn、B营养的含量和累积量。结果表明:(1)叶中N、P、Mg、S、Mn、Zn含量最高,分别为14.88、1.13、3.00、1.00 g.kg-1、279.70和35.35 mg.kg-1。(2)多年生枝中N、P、K、Ca、Mg、S、Mn、Cu、Zn、B累积量最大,分别为789.67、72.6、402.89、1 772.74、145.04、35.54、7.58、0.67、2.88和1.55 g;主干中Fe累积量最大,为35.74 g。(3)每千克鲜重生物量中11种营养元素含量总和,主干含量最高为20.64 g.kg-1;其次为叶片,含量为20.21 g.kg-1;果实中含量最少,为2.32 g.kg-1。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枇杷树体中矿质营养积累与分布情况,对30年生的枇杷树进行树体分解,分别测定果实、叶片、1~3年生枝、多年生枝、主干、根系的N、P、K、Ca、Mg、S、Fe、Mn、Cu、Zn、B营养的含量和累积量.结果表明:(1)叶中N、P、Mg、S、Mn、Zn含量最高,分别为14.88、1.13、3.00、1.00 g·kg-1、279.70和35.35 mg·kg-1.(2)多年生枝中N、P、K、Ca、Mg、S、Mn、Cu、Zn、B累积量最大,分别为789.67、72.6、402.89、1772.74、145.04、35.54、7.58、0.67、2.88和1.55 g;主干中Fe累积量最大,为35.74 g.(3)每千克鲜重生物量中11种营养元素含量总和,主干含量最高为20.64 g·kg-1;其次为叶片,含量为20.21 g·kg-1;果实中含量最少,为2.32 g·kg-1.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李书田  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0):4207-4229
 弄清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状况,对养分资源管理和肥料的科学分配与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的养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估算了各种有机肥资源及其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析和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养分输入、输出特点及平衡状况。针对目前养分输入、输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nutrient status and dynamics of three clover (Trifolium spp.) varietie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as an indicator of nutrient equilibrium. The crude protein,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phosphorus (P), and calcium (Ca) content foll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t the initial growing stage and increased later. NDF and Ca content peaked in May, while crude protein and P content reached the highest in May and the lowest in July. The crude ash content followed an uncertain pattern as plants growing. The ash content of both wild-type red clover (T. pratensis L.) and 'Sativum' decreased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increased. However, the ash content of 'Revendef white clover (T. repens L.) decreased all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general trend was observed for all three clover varieties as the ash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at vegetative growing stage (May), and the acidic detergent fiber (ADF)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ime. The nutrient equilibrium value was ranked as 'Revendei'〉wild-type red clover〉'Sativum'.  相似文献   

13.
河北低平原潮土氮磷钾平衡状况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低平原潮土氮磷钾养分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养分收支情况为氮磷有盈余,而钾处于亏损状态。各养分的平衡系数分别为氮1.07-1.41,磷1.14-1.70,钾0.72-0.96。氮磷钾养分的实际盈亏率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氮的盈余率为4.75%,比允许值47.6%低;磷的盈余率为13.7%,比允许值1.6%高;钾的亏缺率为28.1%,比允许值41.3%低。总的来说,在该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的盈余情况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1984~1993年,以玉米、水稻为供试作物,设置经典的5处理肥料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沈阳市两大主栽作物产量对土壤肥力的依存率为52.6%,余者为肥料效应。土壤氮磷钾养分的保证程度分别为63.6%,83.6%和85.5%。通过基础产量与施肥最高产量回归统计,获得以y=100x/(a+bX)为模型的两个“以地定产”算式;用基础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回归统计,获得土镶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就此可算出土壤某种养分供应量,为推行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了准确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
森林养分研究国际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国际上关于森林养分限制、养分损失、枯落物分解和森林C平衡等森林养分热点问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和讨论,提出对动态的、长期的和大尺度范围的森林与环境之间养分关系的深入研究是未来森林养分研究的方向,也是将森林养分理论原理广泛应用于营林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树人工林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本文对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杨树对养分的需求规律、树体的营养诊断、肥料的施用时期、方法、种类及用量等进行了简要探讨,建议在我国加强杨树养分需求规律研究,尽快建立杨树植物营养诊断标准体系,构建基于3S技术的杨树人工林营养管理系统,加强长期种植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属性、环境等方面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乡市无机肥的增产效应及培肥地力的作用,探明了无机氮磷钾的直接增产与互作增产效应,明确了在高产栽培中氮磷钾兼施、以磷增氮的作用,展望了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芦笋的养分累积特性,研究分析了芦笋不同器官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干物质在母茎、嫩茎、地下部中的累积比例分别为46%、25%、29%。母茎和地下部中各种养分含量大小为:NKPCaMg;而嫩茎为:NKPMgCa。N、P、K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特点为:嫩茎母茎地下部,而Ca含量为:嫩茎地下部母茎;Mg含量为:母茎嫩茎地下部。芦笋全年每株养分累积量分别为N 6.84 g,P 0.84 g,K2.25 g,Ca 0.43 g,Mg 0.37 g。N,P,K,Ca,Mg累积比例为1∶0.12∶0.33∶0.06∶0.05。  相似文献   

19.
宜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广西宜山11生低产杉木人工林的N、P、K,Ca、Mg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中叶和果的养分浓度最高。各养分中Ca和N的浓度最大。杉木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的各种养分储存量达到生态系统相应养分总量的99%以上。杉木林叶量小,林冠下部宿存大量的枯枝叶及立地条件差可能是造成宜山杉木林低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田间试验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提高扶芳藤产量,增幅为58%~87%;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扶芳藤对氮素的吸收,而增施磷、钾肥,扶芳藤吸收磷、钾素的增幅不高;每生产1000kg鲜扶芳藤需吸收N 4.088~5.672kg、P2O51.573~1.802kg、K2O 2.544~4.517kg;扶芳藤对养分的吸收基本保持平缓均衡的趋势,在养分供给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均衡施肥,就能保持扶芳藤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