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猪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差异,选用体重30 kg左右的长×大、巴×长×大、杜×长×大3种杂交阉猪各15头,饲养至100 kg左右,每组选6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胴体品质与肉质性状.试验结果显示,3个杂交组合的猪都符合优质瘦肉型猪的要求,杜×长×大组的胴体性状最好,其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显著高于长×大组(P<0.05);巴×长×大组的肉质性状最好,其肉色、大理石纹显著优于杜×长×大组和长×大组(P<0.05).结果表明,杜×长×大组的胴体性状较好,巴×长×大组的肉质性状较好,采用杜洛克做杂交父本可提高后代猪的胴体性状,采用巴克夏做杂交父本可提高后代猪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通城县地方良种猪———“通城两头乌”最近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通城两头乌”猪具早熟、繁殖力强、肉质细密鲜美和杂交效果突出等优良特性 ,与外国大约克夏猪、长白猪等优良种猪杂交生产的“长大通”、“大长通”三元杂交猪 ,胴体瘦肉率高达 6 0 %左右 ,深受沿海及内地大中城市消费者欢迎。该猪种早在 1 988年就被列入湖北省生猪“四化”当家品种。“通城两头乌”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  相似文献   

3.
杜洛克、大白、长白猪的生长和肉用性状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优化杂交组合,进行了杜洛克(杜)、大白(大)、长白(长)品种间杂交试验,测定了不同品种组合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和肉质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杜洛克、父系大白猪作终端父本与长大杂母猪杂交,其后代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及肉质等主要性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及与性状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此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通城、鄂西黑、英国大白、瑞典长白纯种猪和大长通、长大通三元杂种猪的α-1岩藻糖转移酶(FUT1)基因编码区第307位的多态性,并进行FUT1基因型与部分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免疫性状间的关联分析。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鄂西黑、长白、大白、大长通和长大通中该位点存在多态;通城猪中该位点呈单态分布,只有易感的GG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猪在内脂率上低于AG和GG基因型猪,而在眼肌面积、腿臀肉骨率和红细胞数上高于AG和GG基因型猪;AA基因型猪的失水率低于GG基因型猪、板油率高于AG基因型猪;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
分别选择体重在20kg左右的杜×长×大及长×荣2个杂交组合的健康去势仔猪48头(公母各半),每个杂交组合6个重复(公母各3个重复),每个重复以8头猪起试。分别测试20kg、35kg、50kg、80kg及100kg左右时的肉质性状,研究西南地区典型杂交组合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体重增加,杜×长×大肉色评分无明显变化,而长×荣则呈直线上升趋势;杜×长×大肌肉pH1呈直线下降趋势;肌肉失水率2个杂交组合均有升高趋势;肌肉水分含量杜×长×大无明显变化,而长×荣则呈直线下降趋势;肌内脂肪含量2个杂交组合均呈直线上升趋势。2个杂交组合间肉质差异明显,肉色评分、肌肉水分含量及肌内脂肪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不同(P<0.05或P<0.01),综合各指标看,长×荣猪肉质优于杜×长×大,特别是在肉色和肌内脂肪含量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杜×长×大达100kg时肌内脂肪为2.84%,长×荣则为5.35%。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贵州香猪资源的开发利用,试验采用贵州白香猪作为母本,分别以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以纯种贵州白香猪为对照组,对3种杂交猪及贵州白香猪8月龄个体进行屠宰,分别对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肌肉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胴体长及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贵州白香猪(P0.01),而贵州白香猪在大理石纹、肌内脂肪、蛋白质指标上显著高于各杂交组合猪(P0.05)。此外,杜×香杂交组肉色评分、滴水损失、剪切力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而失水率、水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长×香组在胴体长、熟肉率指标上是各组中最高的(P0.05),且其皮厚最低(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较适中。综合胴体品质及肉质等因素,3个杂交组合中以长×香杂交组合效果较优,而以杜×香杂交组合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以嵊县花猪纯繁、大嵊(大约克×嵊)、长嵊(长白×嵊)杂交一代商品猪为研究对象,比较2个杂交组合与嵊县花猪纯种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性能。结果显示:杂交猪增重显著高于嵊花纯种,以大嵊杂交猪杂交优势最为明显;与嵊县花猪纯种相比,杂交猪的瘦肉率明显提高;通过肉质性能比较,杂交猪继承了嵊县花猪优良的肉质性能;从氨基酸总量上看,嵊县花猪最好,大嵊猪次之,长嵊猪最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瘦肉型长大二元猪作为母本,分别以杜洛克、巴克夏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以长×大为对照组,对2种杂交组合及对照组个体进行生长发育测定和胴体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平均日增重达到712g;2个杂交组合后代的生长发育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以巴×长大杂交后代最高.此外,在失水率指标上,巴×长大(23.75%)具有较好的保水力,与剑河白香猪(24.69%)、可乐猪(19.23%)相差不大;巴×长大熟肉率指标为61.98%,介于糯谷猪(63.73%)和可乐猪(60.78%)之间.巴×长大杂交组在胴体长等指标上为各组中最高,而其它各项指标均较适中.综合胴体品质及肉质等因素,3个杂交组合中,以巴×长大、杜×长大杂交组合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养户饲养和百姓消费的梅山猪优质二元品种。试验共设杜×梅、长×梅两个杂交组,每组选取健康的、体重约15k的试验猪35头,公母各半,经过预饲调整后开始正式试验。饲养至每组平均体重达90kg左右时,计算其各自生长性能,并计算两种杂交组合猪的经济效益,每组选取6头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杜梅试验组在日增重、料重比方面优于长梅品种;杜梅、长梅两个杂交组合品种的胴体性状中胴体斜长、最后肋眼肌面积、皮厚和膘厚四个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O.05);杜梅杂交一代在屠宰率、胴体瘦肉率、后腿比例等指标性能方面均稍高于长梅杂交一代,但各性状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试验组在胴体脂肪率方面,长梅稍高于杜梅品种,但差异不显著(P〉0.05);杜梅杂交组合在肉色、大理石花纹、pH值等方面均高于长梅杂交组合;在条件相同、饲养管理好的前提下,饲养杜梅品种比长梅每头多盈利38.9元。  相似文献   

10.
试验共设6个组,包括杜、长、大三个纯种组和长×大、大×长、杜×长大三个杂交组,每组选取健康的、体重约25 kg的试验猪12头,公母各半,经过预饲调整后每组选取10头开始正式试验。饲养至组平均体重达100 kg左右时,每组选取4头(2♂2♀)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并计算了三个杂交组猪的各主要经济指标的杂优率(H)。结果表明,目前选育群各品种猪的日增重830 g以上,料肉比2.53以下,瘦肉率67%以上,肉质优良。三个纯种组中生长速度以杜洛克为最快,平均日增重达912 g;料肉比以大白猪的最低,为2.35;长白猪的屠宰率、胴体斜长、眼肌面积、瘦肉率最高,背膘厚最薄;6个组中杜×长大商品猪生长最快,平均日增重达977 g,料肉比为2.34,并有较理想的杂优率,而相对于长×大和大×长组合而言,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如背膘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脂率、贮存损失等,大×长的杂优率均优于长×大,表明大×长组合也是非常有效的杂交组合,可为筛选新的杂优组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