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阴生观叶花木组培工厂化育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培工厂化育苗中,耗电费用和人员工资是两项最大的投资,分别占总成本的36.54%和34.23%,而基本建设和化学药品仅占到其中的很小部分,分别为2.50%和2.27%,进行阴生观叶花木组培工厂化育苗在建厂当年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6.5。  相似文献   

2.
银中杨组培工厂化育苗繁殖系数和成本核算的分析结果表明:银中杨组培工厂化育苗的生产繁殖系数为7.2×107,符合组培快繁的要求;生产每株银中杨组培苗的成本为0.231元,说明银中杨组培进入商业化生产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中增殖培养优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木组培工厂化生产育苗是个系统工程,增殖培养优化技术是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文章增殖培养阶段优化技术的基本培养基优化、不同植物激素及配比优化、最佳增殖培养时间和培养代数优化、接种数量和优化接种密度等关键环节进行讨论,旨在为实现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高度木质化的巨桉×尾叶桉(E·grandis×E·urophylla,)组织培养继代苗,在有菌条件下进行扦插生根获得成功。丛状绿苗扦插成活率为81-89.3%,单株绿苗扦插成活率为95%。较大地提高了成苗率,简化了组培育苗程序,降低了成本,有利于组培工厂化育苗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南林业》2005,(9):39-40
一、省部科技进步二等11项 1、香石竹组培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全国最大的枣树组培脱毒工厂化育苗基地山东省平度市积极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完成的“枣树快速繁殖及脱毒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目前已生产枣树脱毒苗木60万株,成为全国最大的枣树组培脱毒工厂化育苗基地。地处胶东半岛西部的平度市,为加...  相似文献   

7.
云南方竹外植体组织培养成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云南竹一年生以内的幼苗节芽,用MS培养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和抗生素,对方竹外植体组培成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方竹的外植体基部节芽和中间节芽均能培养成苗,成苗率基部节芽平均为77.8%,中部节芽平均为56.7%。生根率基部节芽平均为64%,中部节芽平均为31%,污染率平均为17%和14.5%,为方竹的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竹子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竹的种子,种胚,胚芽以及幼苗和成年竹的节芽,用MS、3/4MS、1/2MS和N6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植物激素,对10个竹种的组培技术进行研究。该研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卷荚相思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卷荚相思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的阐述,总结了卷荚相思组培工厂化育苗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3 mg/L+KT 0.5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卡拉胶8 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8 mg/L+KT 0.3 mg/L+NAA 0.6 mg/L+蔗糖30 g/L+卡拉胶8 g/L,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NAA 0.5 mg/L+蔗糖20 g/L+卡拉胶8 g/L,pH值为5.8。用此培养基配方进行卷荚相思组培工厂化育苗其诱导率可达70%,有效芽增殖倍数可达3倍以上,生根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优质苗木是蓝莓推广种植的重要条件。蓝莓的种类和品种有很多,种苗的主要培育方式有组培、扦插、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工厂化育苗一般采用组培技术,其具有繁殖系数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但有一定技术难度。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应用较少。生产中小批量育苗一般采用扦插繁殖,其具有育苗成本低、周期短、成苗快、开花早等特点。掌握好  相似文献   

11.
简化培养基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进行珍稀阴生观叶花木组织培养过程中,以普通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以绵白糖代替分析用蔗糖,以果酱瓶代替三角瓶,试管苗的分化增殖、生根均不会受到影响,但成本却大大降低。以绵白糖代替蔗糖后可使每升培养基的成本降低209% ,以广口果酱瓶代替三角瓶可使每瓶培养基成本降低843% ,使工厂化育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组培厂为例,在年产500万株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生产情况下,对组培苗生产、轻基质制作、炼苗及成苗等三个业务分部进行生产成本核算,并分析其成本的控制。结果表明:组培苗生产分部占总成本的42.721%,轻基质制作分部占总成本的27.941%;炼苗及成苗分部占总成本的15.902%;其他占总成本的13.436%。桉树轻基质组培苗主要在操作员工和管理人员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3.
王志洁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85-87,100
对桉树组培工厂化育苗培养基的调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尾巨桉DH32-29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桉树组培工厂化育苗生产中影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琼脂成分、激素浓度和种类、大量元素含量对组培苗生长有显著影响。继代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添加琼脂条时变异苗率低且平稳,增殖阶段,培养基中激素6-BA和NAA的浓度分别在0.25~0.30mg.L-1和0.10~0.15 mg.L-1范围内时增殖效率最好。壮苗阶段,培养基中激素6-BA和NAA的浓度分别在0.25~0.27mg.L-1和0.10~0.15 mg.L-1范围内时有效出苗率最佳。生根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40%的大量元素,其生根率达95%,且不影响后续生长,生根激素在继代培养3代以后可降低为ABT 0.5 mg.L-1和NAA为0.5 mg.L-1。  相似文献   

14.
一品红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品红组织培养以花轴序、叶片或顶芽、腋芽为外殖体,在MS BA2.0mg/L NAA0.50nm/L 蔗糖30g/L 琼脂5g/L CH70mg/L pH5.8的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后转接到MS BA0.5 NAA0.20 蔗糖30g/L 琼脂5g/L。 pH5.8的培养基上扩繁,增殖率为13.1,丛生芽分化快;生长速度快,将2cm左右嫩梢剪下接种在1./2MS NAA0.1 蔗糖15g/L 琼脂5mg/L pH5.8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10d左右即可生根。一品红组培苗生根与继代次数关系密切,继代次数10次以下,生根率达100%,之后逐渐下降,需要重新建立培养系。试验总结出一品红12个品种组织培养的一整套技术,为一品红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与局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吴丽君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67-69,74
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植物组培研究机构的相继诞生和组培产业投资热潮,从木本植物组培技术特点、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方面,浅析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与局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发展我国试管快繁技术和商业应用领域的研究,客观正确预测木本植物组培技术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效益及避免盲目投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银白杨生长势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燕  王莉  李颖  央宗 《林业科技》2003,28(1):13-14
对银白组织培养移栽和扦插繁殖的生长状况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组培移栽苗年高生长平均73cm,年地径生长平均2.1cm,其生长速度分别比扦插繁殖苗快69.9%和76.2%,采用银白杨组培移栽苗技术不仅为其商品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快速繁殖银白杨树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绯寒樱组培苗的嫩枝、1年生组培苗枝条和大树枝半木质化的枝条为插穗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绯寒樱组培苗的嫩枝以及1年生组培苗枝条为插穗,用IBA粉剂500mg/L进行处理,扦插在黄心泥基质上,其生根率为93%和87%;以大树枝萌发的枝条为插穗,生根率也达到52%;试验证明,利用绯寒樱组培苗嫩枝、1年生组培苗枝条和大树枝的嫩枝都可以进行扦插育苗.  相似文献   

18.
叶芽组培西洋杜鹃最佳生根途径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西洋杜鹃(Eurhododendron)组培快繁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对其进行了组培最佳生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叶芽(茎尖)组织培养的新株,用生根粉处理进行扦插水培,其生根率达90%以上,较试管培养高16%,较基质扦插高50%;育苗周期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缩短约20 d;移栽成活率较试管培养和基质扦插分别高35%和84%。因此,用生根粉处理后进行扦插水培是西洋鹃最佳生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红锥优树外植体褐化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优树无性化推广的重要途径,但外植体诱导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其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文章通过对红锥外植体取材季节、木质化程度、灭菌处理、光照等技术要素以及防褐化剂种类等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取材季节对褐化率无显著影响;外植体木质化程度对褐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 <0.01);采用75%酒精进行外植体灭菌与未采用酒精的外植体相比,褐化率增加15.0个百分点,褐化程度加剧,其中采用2 min 的新吉尔灭(1%)+2.5 min 升汞(0.1%)两者结合进行灭菌效果较好;低温预处理外植体及暗培养均未达到抑制褐化的效果;添加防褐化剂 PVP 80 mg·L -1、VC 1.0 g·L -1均能有效抑制褐化,褐化率分别为33.3%、12.2%,且腋芽长势好。  相似文献   

20.
虎耳草及其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虎耳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用途,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等。组培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以虎耳草成熟植株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无激素培养基MS上诱导出芽;在MS 6-BA0.2mg/L(单位下同) IBA0.1培养基上继代和增殖培养,繁殖系数可达4~5;在培养基1/2MS 15g/L糖的培养基上进行根系诱导及生长,生根率可达100%,开始生根时间3d,根系生长完成时间14~15d,生根整齐,同步性高。上述培养务件为本试验的最佳配方。虎耳草组培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