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了(0±0.5)℃时,O2体积分数3%,CO2体积分数1%、3%、5%对贮藏园黄梨果心褐变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贮藏期间无果肉褐变;贮藏90天时所有处理均出现果心褐变(果心褐变指数≤0.06),果心褐变指数与CO2体积分数(r=0.948)、果心多酚氧化酶活性(r=0.997,P<0.01)和果心酚类物质含量(r=-0.916)、乙醇含量(r=0.914)高度相关;≥3%CO2处理产生伤害,加重果心褐变,且果心出现苦味。园黄梨果实硬度在贮藏90天前下降较快,贮藏90天时淀粉酶活性达到高峰,不同气体组分处理均可降低淀粉酶活性、延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高峰,果实硬度与淀粉酶活性呈负相关(r=-0.907)。综合来看,3%O2+1%CO2处理可保持较高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果皮亮度,果柄新鲜,品质较好,采用气调长期贮藏时,适当提高O2配比。  相似文献   

2.
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采后糖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果实采后在常温和低温贮藏下果肉与果心的糖代谢特性。【方法】以毛花猕猴桃新品种‘华特’为材料,将采后果实分别在常温(20℃)和低温(1℃)贮藏28 d和56 d,检测果肉和果心的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淀粉酶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华特’果肉和果心均以积累己糖为主,两者总糖含量相近,但不同糖的分配存在差异,特别是果心的蔗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果肉的含量。果肉和果心的淀粉和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淀粉伴随着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迅速降解,果糖和葡萄糖快速积累,而蔗糖含量逐渐下降。果肉和果心糖含量的差异变化是蔗糖代谢各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果肉和果心的蔗糖分解酶活性,即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高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使蔗糖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华特’果实采后果肉与果心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表现差异,果肉具有较高AI和NI活性,及较低SPS活性是导致其蔗糖含量显著低于果心的重要原因。低温贮藏有效降低了果实淀粉酶、AI、NI、SPS和SS活性的变化幅度,从而缓解了果肉和果心蔗糖和淀粉的降解,也延缓了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对桑果采后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和生理指标的动态分析,证明桑果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低温可抑制其代谢变化,降低呼吸强度,推迟呼吸跃变的出现,延缓桑果的劣变。并推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是呼吸跃变产生的原因之一。综合测定结果和外观评估,认为桑果的最佳贮藏温度是0℃。  相似文献   

4.
苏艳玲 《北方园艺》2015,(14):133-137
以丰水梨为试材,经过5组不同的气体配比处理,分析低温(0±0.5)℃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果心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丰水梨是呼吸跃变型果实,适宜的气体配比可以降低果实褐变指数的上升,推迟果实PPO、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时间,抑制酚类物质降解,减少MDA生成量,延缓果实褐变发生时间,其中以5%O2+1%CO2处理组果实抑制褐变效果最好。果皮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最高,其次是果心,最后是果肉,而POD活性依次为:果皮果肉果心,但整个贮藏过程中,果皮与果肉均没有发生褐变。  相似文献   

5.
‘Alphonso’芒果在呼吸跃变前已硬熟的绿色果实,采摘后直接放置在10℃贮藏30天会发生冻害,表现在果实完熟时,果皮出现麻斑,胡萝卜素含量水平降低,缺乏芳香、风味。如将呼吸跃变前的果实先逐步给以20℃(1天)及15℃(2天)的适应处理,则果实可以在10℃的温度下贮藏较长时间。而且在完熟时,果肉色泽和感官品质发育良好。如果果实先在室温下(27~32℃)贮藏和完熟,不论是经过逐步低温适应处理,或直接放入7~10℃温度下,3~4天内果皮便出现严重的青铜色斑块。但果实在呼吸跃变前,先在10℃下贮藏,然后再放在27~32℃温度下完熟,当放入4~7℃低温下3周之久,也未见有冻害伤损。且延长了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6.
鸭梨果实气调贮藏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陈昆松  于梁 《园艺学报》1991,18(2):131-137
鸭梨果实采后在20±1℃常温下具有典型的呼吸跃变过程,跃变峰过后,果实硬度有所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在常温下23天无显著变化。 采用缓慢降温(12→0℃)结合 7-10%O_2 0%CO_2进行气调贮藏,可以显著减少鸭梨果实晚期黑心病的发生率,经213天贮藏后,7%O_2 0%CO_2,10%O_2 0%CO_2和空气对照果的果心褐变指数分别为0.075,0.075和0.192;与对照相比,气调处理可以维持较高的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失重率,延长货架寿命,对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影响。7%O_2 0%CO_2处理优于10%O_2 0%CO_2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40、45、50℃热处理和8℃低温贮藏技术,以海南主栽红毛丹品种保研-7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处理对采后红毛丹果实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5℃热处理+8℃贮藏能有效延缓采后红毛丹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同时抑制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延缓花色素苷的降解速度,有效提高采后红毛丹果实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
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膜质过氧化及细胞内膜微粘度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霍君生  佟代言 《园艺学报》1995,22(3):221-224
采用急降温和缓降温两种方法处理鸭梨果实,并对冷藏中果心褐变指数、保护酶活性、膜质过氧化水平和细胞内膜微粘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急降温处理的果实约30天果心出现褐变症状,60天后褐变指数达到100%,而缓降温处理的果实在贮藏中无褐变产生。在60天的贮藏过程中,急降温处理的果实果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水平和细胞内膜微粘度则显著升高。缓降温果实果心组织中SOD、P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水平明显低于急降温处理。MDA水平及细胞内膜微粘度的上升率明显低于急降温处理组。实验结果说明:急降温处理导致果心细胞膜质过氧化作用加剧,同时造成细胞内膜流动性下降,从而造成细胞膜系统组分及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中区域化分布被打破,造成果实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9.
0℃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0℃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急骤降温(0℃)可产生严重的早期果心褐变,气调贮藏在0℃温度处理下可以加剧果实的果心褐变,在0℃处理中气调贮藏不仅可以加重果实的早期褐变,而且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期褐变,气调贮藏的果实在60d(天)时的褐变指数为0.542,普通冷藏为0.417,贮藏240d(天)时气调贮藏果实的褐变指数为0.933,而普通冷藏果的褐变指数为0.642;同时气调贮藏对果实的其它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琯溪蜜柚产量高,果实皮薄,可食率高,果肉晶莹,汁多化渣,甜酸可口,营养丰富,耐贮藏。但在贮藏过程中易出现木质化现象,即果实囊瓣靠近中心柱(果心)的内果皮开裂,汁胞一层或数层失水硬化。一般贮藏1个月左右时发生,贮藏时间越长,木质化越重,果肉失去原有风味,甚至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0℃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急骤降温(O℃)可产生严重的早期果心褐变,气调贮藏在0℃温度处理下可以加剧果实的果心褐变,在0℃处理中气调贮藏不仅可以加重果实的早期褐变,而且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期褐变,气调贮藏的果实在60d(天)时的褐变指数为0.542,普通冷藏为0.417,贮藏240d(天)时气调贮藏果实的褐变指数为0.933,而普通冷藏果的褐变指数为0.642;同时气调贮藏对果实的其它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心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采收后采用逐渐降温的方法,经30天的时间将贮藏温度从100C降至00C,然后采用CA和MA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O2浓度不低于16%的前提下,鸭梨果实可长期耐受3%的CO2而不至造成高CO2伤害,当CO2浓度高于7%时,经150天贮藏的果实果心褐变率高达86%。在CO2浓度较高时,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强,游离态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导致果心褐变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3.
苹果贮藏期间常见果肉褐变类型及防治石建新,闫晓芳(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太原030031)果肉褐变是苹果贮藏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受害果实的果肉或全部褐变或部分褐变;褐变区域或仅局限于果肉部分或波及果心和果皮;褐变组织或坚实、湿润或松散、干燥...  相似文献   

14.
苹果水心病(Watercore)又称蜜病。是在果实成熟期(多在成熟后期)和贮藏期间出现的果肉的异常现象。是一种生理病。症状是近果心四周或花托髓部,甚至花托皮层全部果肉部分都变为半透明状充满液体的组织,味道变差,不耐贮藏,并在贮藏后期容易发生内部褐变或败鲜(breakdown)。  相似文献   

15.
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是元帅(Delicious)苹果,于当日采自本校果园。研究成熟过程中的一些生理变化,应首先了解呼吸跃变期。以我们修改的Claypool和Keefer的比色法,从8月10日至10月10日将装有苹果的呼吸室放在25℃水浴中,测定果实的呼吸强度。9月20日以前每隔10天测定一次,以后每隔5天测定一次。按Maurer专著中介绍的方法,用圆盘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取样日期与测定呼吸强度的日期相同,每次取果实10个,称取果肉10克,重复三次,在冰浴中研成匀浆,加Tris-甘氨酸缓冲液5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梨新品种‘玉露香’果实保绿效果和品质维持的影响,为生产上针对不同贮藏期限的‘玉露香’保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山西太谷‘玉露香’为材料,通过对果实冰点测定,设定3个不同贮藏温度(分别为-1、0和2℃),于冷藏120和210 d后刚取出时以及相对应的货架10 d时测定生理指标,并调查不同贮藏期果实果心褐变指数和腐烂率,同时对不同温度下贮藏果实进行感官评价。【结果】L值和h值可分别较好地反映‘玉露香’果实油腻化程度和转黄程度,不同温度对‘玉露香’梨保绿效果差异主要体现在贮藏后期(210 d)。贮藏至120 d时,不同贮藏温度下果实腐烂率和果心褐变指数均较低。贮藏至210 d时,-1℃可有效抑制果实油腻化和褪绿转黄的发生进程,并且降低果心褐变指数和腐烂率的发生,而0℃更有利于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维持,-1℃和0℃对果皮L值和h值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整个贮藏期,不同贮藏温度贮藏果实的Fv和Fv/Fm在冷库取出时差异不显著,但在(120+10)d时,2℃显著低于-1℃和0℃,在(210+10)d时,-1℃显著高于0℃和2℃。低温(-1℃)能更好地抑制果实贮藏期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减缓果皮和果心相对电导率的升高,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结论】‘玉露香’短期贮藏(不超过90 d)以2℃为宜,贮藏至春节前后,可选择0℃,贮藏至3月份以后以-1~-0.5℃为宜,但贮藏期仍不可超过210 d。  相似文献   

17.
梨黑心病是梨贮藏期主要生理病害,发病轻者果心变褐色,重者果肉也变为褐色。在冷藏条件下梨黑心病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前期黑心,多发生在梨贮藏后第30~50天;另一种是后期黑心,多发生在梨贮藏第2年的2-3月。一般认为,前期黑心是由于降温过快而引起的一种冷害,后期黑心是由于果实衰老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1 生理病害 1.1鸭梨黑心病 1.1.1症状鸭梨在0℃冷风库贮藏30~50d后就会发病。病变初期在心室外皮上发现褐色斑块,待褐变逐步扩展到整个果心时,果肉部分也会出现界线不明的褐变,风味变劣。果心的逐步褐变在果实外观上往往没有明显反应,但病情严重时,果肉褐变继续向外扩展,以致外部果实变褐,此时果皮呈现淡灰褐色的不规则晕斑,梨果大部分果肉发糠,重量轻、硬度差,手指轻压易陷。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采后番荔枝耐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番荔枝果实采后在自然室温(26~33 ℃) 条件下贮藏寿命仅为3 d。随着贮藏温度下降, 果实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推迟, 果肉质膜透性和果胶甲酯酶活性明显下降, 贮藏寿命延至15 d 左右。10 ℃是番荔枝果实后熟的临界温度, 低于10 ℃则后熟不充分, 甚至发生冷害。采后番荔枝果实后熟过程中, 果肉PPO、POD、SOD 和CAT活性极低, 并且在果实尚未软化时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0.
苹果霉心病的防治和研究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策 《山西果树》1990,(3):11-12
苹果霉心病主要发生于元帅、红星等心室开放的品种。得病的果实呈现霉心和心腐两种类型的病状。霉心果心室内出现白、灰、黑等色的霉层或菌丝团,不腐烂,发生严重时,果实商品价值降低;心腐果心室壁腐烂,向外蔓延,引起果心和果肉腐败变色,不堪食用。霉心病的发生直接影响苹果的贮藏、销售和出口,迫切寻求解决办法。现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和生产现状,就霉心病的防治和研究问题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