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胺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醇氧化酶.应用分光光度法,找出了制备固定醇氧化酶的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对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4;最适反应温度为35℃,比溶液酶提高了10℃.米氏常数为13.8 mg·mL-1,略高于溶液酶(3.5 mg·mL-1).固定化酶表现出非常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重复使用9次后,剩余活力为70%.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多胺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号(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亚精胺(spermidine:Spd)含量与质膜NADPH氧化酶和3种抗氧化酶——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48 h,抗旱性弱的掖单13号幼苗叶片的NADPH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而农大108幼苗叶片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掖单13号.外源Spd处理明显提高了掖单13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也明显抑制了NADPH氧化酶活性的上升.Spd的生物合成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则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农大108叶片中SOD,CAT和APX活性以及Spd含量的上升,也明显提高了NADPH氧化酶活性.结果还表明,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的Spd可能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以及促进抗氧化酶活性而降低叶片内的活性氧水平,从而减轻活性氧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及杀螨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观察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并测定其对朱砂叶螨神经系统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24 h的触杀LC50值为1.24 mg/mL;中毒试螨表现出神经毒剂的致毒症状,如兴奋、痉挛等。在活体和离体试验中,东莨菪素均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研究还发现东莨菪素会引起试螨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可能是东莨菪素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引起。据此推测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可能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4.
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抑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I50分别为0.07 mmol·L-1和1 mmol·L-1。曲酸对单酚酶活力表达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典型的可逆竞争型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为0.47 mmol·L-1。曲酸与酚氧化酶中催化氧化反应活性中心的Cu2+鳌合可能是其产生抑制作用的重要原因。金属铁离子可明显地缩短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但对单酚酶的活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百部根中提取物对朱砂叶螨触杀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研究目的]研究中药材百部根石油醚提取物中最佳流分9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流分9对朱砂叶螨成螨的室内毒力,并运用生化方法对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Ca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百部流分9 对朱砂叶螨成螨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成螨的LC50是0.6339 mg/mL。百部流分9 处理朱砂叶螨后,螨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被激活,而单胺氧化酶、Ca2+-ATP酶、乙酰胆碱酯酶均受到明显的抑制,这一系列变化可能会引起螨类神经系统传递的阻断,因此导致害螨的死亡。[结论]由此可见百部可以有效杀死朱砂叶螨,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花生幼苗(苗龄为6d)中多胺氧化酶的组织化学定位,并就该酶定位研究中的摄影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酪胺为原料生物转化生成章鱼胺.【方法】参照生物体中章鱼胺的生成路径,以含有细胞色素P450酶的草鱼肝脏S-9部位为酶源,维生素C为氢载体,异烟肼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以酪胺为底物,37℃保温反应.【结果】提取得到的S-9部位冷藏在4℃条件下,其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只能保持4h左右,而-25℃冷藏条件下其活性可保持8-10d.生物合成试验的结果显示氢载体对生物合成章鱼胺是必需的,反应1h产生的章鱼胺为879.66μg/4.5mL反应液,章鱼胺的生物合成率为21.4%,酪胺代谢率为90.0%.【结论】以草鱼肝脏S-9部位为酶源生物转化生成章鱼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铜是鸡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铜在鸡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脑、肾、心、眼和羽毛中.铜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如铁氧化酶、酪氨酸酶、过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因此铜的功能很多,红细胞的生成、骨骼的构成、羽毛的色素沉着及脑细胞的质化,均需铜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依次经粗提、丙酮沉淀和Sepharose Cl-4B柱层析等步骤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L.)多胺氧化酶进行了分离提纯.结果表明,纯化倍数为115.9,产率达43.90%.进一步分析该酶的部分催化性质表明,其最适底物为腐胺(Put),其次是尸胺(Cad);另外该酶对亚精胺(Spd)和精胺(Spm)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该酶以Put和Cad为底物时的最适pH值均为7.0,以Spd和Spm为底物时的最适pH值为6.7.  相似文献   

10.
多胺与花生离体叶片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定浓度的外源多胺具有延缓花生离休叶片衰老的作用。黑暗诱导高体叶片(48-72h)衰老后,ADC(精氨酸脱羧酶)、ODC(鸟氨酸脱羧酶)活性下降,PAO(多胺氧化酶)活性上升,而游离多胺总量却显著上升,1×10(-5) mol/L KT(激动素)和GA3(赤霉酸)能抑制蛋白质、叶绿素的降解,提高ADC活性,却降低游离多胺总量。说明内源游离多胺总量与衰老关系并不大。叶组织内游离多胺含量并不单受ADC、ODC、PAO活性的控制,还与结合态多胺含量变化有关。外源多胺处理伤害组织,并不能完全反映多胺在连体器官内的作用,伤害可引起组织内各类代谢系统的改变,降低多胺代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酸枣仁、合欢花水提取物单味药和配伍应用进行抗焦虑性抑郁症研究,探讨其配伍应用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采用应激束缚联合皮质酮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焦虑性抑郁动物模型,研究酸枣仁、合欢花水提取物单味药和配伍应用对其行为学、海马组织内单胺神经递质(酶联免疫法)和神经营养物质(免疫组化法)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枣仁-合欢花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旷场试验中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入开臂次数比与入开臂时间比都明显提高,海马组织中单胺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物质含量也明显增高;酸枣仁、合欢花单味药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旷场试验中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入开臂次数比与入开臂时间比都显著提高(P0. 05),海马组织中单胺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物质含量也显著增高;酸枣仁单味药提取物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旷场试验中水平得分与垂直得分显著提高(P0. 05),海马组织中NE的含量显著增高(P0. 05),其他试验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有增高趋势;合欢花单味药提取物低剂量组各项试验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有增高趋势。酸枣仁、合欢花提取物单独或配伍应用,都可以提高焦虑性抑郁动物自主活动及空间主动探索能力,增加脑内海马组织中单胺神经递质的含量,并可通过增加海马组织内CREB的磷酸化来促进BDNF的生成,保护海马神经元细胞,从而发挥抗焦虑性抑郁的功效,并以配伍应用更佳。  相似文献   

12.
检测多胺代谢相关基因在子宫蜕膜细胞中的转录.获取正常的小鼠子宫蜕膜组织和人工诱导蜕膜化组织,同时利用酶消化分离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体外诱导蜕膜化,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多胺相关基因在子宫蜕膜组织或细胞中的转录.结果表明:多胺相关基因在小鼠正常蜕膜化组织以及人工蜕膜化组织中mRNA水平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后仅有SSAT和SMS mRNA发生显著的变化.多胺相关基因在小鼠子宫蜕膜中转录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可能引起细胞内多胺水平的变化,从而对细胞增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呼吸相关酶活性和抗氧化酶基因的影响,以期为罗氏沼虾免疫机理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规格整齐、健康的罗氏沼虾,分别注射PBS溶液(对照组)和副溶血弧菌(试验组),在第1、3、6、12、24、48、72和96h统计累计存活率,并取肝胰腺和鳃组织进行呼吸相关酶活性及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罗氏沼虾感染副溶血弧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累计存活率逐渐下降,在96h累计存活率为72%。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其肝胰腺中的ATP合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NADH脱氢酶活性随时间延长均呈先降低后上升最后趋于对照组水平的变化趋势,且在6~24h 3种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下同),之后酶活性逐步上升;活性氧(ROS)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6~48h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在鳃组织中,ATP合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NADH脱氢酶的活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上升至趋于对照组水平,在6~72h 3种酶活性不同时间段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ROS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SOD、CAT和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在感染6h显著上调至最大值,其中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48h显著下调低于对照组,并在72h逐渐上调。【结论】副溶血弧菌感染罗氏沼虾后对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呼吸相关酶及抗氧化酶基因产生显著影响,ROS水平呈上升趋势。虽然罗氏沼虾能通过自我调节呼吸相关酶和抗氧化酶基因促使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但超过机体自我调节的限度时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 Merr.& Perry)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及活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了亚硫酸氢钠、EDTA二钠、抗坏血酸、柠檬酸、硫酸钠等5种抑制剂对莲雾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莲雾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莲雾多酚氧化酶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m=0.035 5 mol/L,Vmax=0.7789 U/min;5种不同抑制剂对该酶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EDTA二钠、硫酸钠、柠檬酸.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患肝胰腺病症的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测定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肝胰腺和鳃为主要病变组织,在病变最严重的蟹中,这两个器官的基本组织结构均完全崩解,呈一片无结构的物质,其他组织如心、肌肉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肠中未发现有明显病变情况的发生;肝胰腺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不同程度病变的河蟹中都有较大程度的变化,其中肝胰腺组织轻微病变的河蟹肝胰腺中CAT活性呈现不显著变化,但随着病情的加重,3种酶活性及MDA含量均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调控柑橘内源多胺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cv.Guoqing No.1)和沙田柚(C.grandis var.Shatinyu Hort.)的叶片为试材,研究其多胺合成酶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以及多胺分解酶二胺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地鳖肽对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小鼠灌服地鳖肽提取物(0、40、80、160mg/kg)连续20 d,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肝肾组织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抗氧化酶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地鳖肽组小鼠肝脏、肾脏及血清中抗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地鳖肽组小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肝脏中SOD1、SOD2及CAT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肾脏中SOD1、SOD2、CAT及GSH-Px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结论]地鳖肽提取物抑制小鼠体内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和上调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可能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杂交菌株12ch的989个后代单孢分离株中,Ⅲ型和Ⅳ型分别占总数的1/16,A型与B型的比例为11,气生型与非气生型的比例为11,正常菌丝类型占总数的1/4.综合比较亲本、配对的单孢菌株以及杂交菌株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单孢菌株不一定继承亲本的所有酶带,还可出现亲本所没有的酶带;杂交菌株的酶谱不是两亲本或两配对单孢菌株酶带的简单相加,它会出现新的酶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杂种优势;不同杂交部位的分离物以及杂种的组织分离菌株,它们的酶谱结构大体相同,并表现出布勒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漆斑菌(Myrothecium sp.IMER1)菌株液体发酵产胆红素氧化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铵,p H为7,温度为28℃和最有效促进产酶的金属离子为Cu2+。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产酶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葡萄糖、p H和温度。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产酶区域后,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出p H、温度和葡萄糖分别为5.7、28℃、8 g/L时,优化后液体发酵液中胆红素氧化酶活力提高到0.627 U/m L,比未优化前的酶活力0.214 U/m L提高了近2倍,结果表明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法可优化菌株IMER1液体发酵产胆红素氧化酶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SD大鼠尾静脉给予胆酸,观察胆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对肝脏抗氧化酶话力和肝脏特异的白蛋白(A)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甘胆酸(CG)水平以中胆酸组升高最为显著;大鼠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T)三种酶的活力从对照组到低、中胆酸组依次升高,高胆酸组均降低。血清白蛋白(川的水平以高胆酸组变动为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