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冬季低温对花椒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 a生花椒树花芽为试材,对自然降温过程中花椒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5项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对各个抗寒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花椒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抗寒性强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过程中,花椒花芽中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冬季最为寒冷的时间达到峰值,可溶性糖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较为滞后,而MDA含量在冬季最低温度来临之前已经开始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抗寒指标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MDA含量与其他指标表现为负相关,与SOD活性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73)。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生理指标平均隶属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表明花椒的抗寒性经历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人工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3 ℃,即对‘粉红’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过0℃低温胁迫4天,可大大提高‘粉红’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下不同无核葡萄品种抗寒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后不同无核葡萄品种的抗寒性,为北方地区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山葡萄,贝达和北醇为对照,3个无核葡萄品种(粉红无核、优无核、京早晶)为试材,通过对一年生枝条进行低温胁迫,测定相对电导率,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半致死温度(LT50),并测定低温胁迫下枝条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和抗寒性关联最大的抗寒指标。【结果】相对电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和所研究葡萄品种关联度最高的抗寒指标是CAT,其次是POD和MDA。【结论】本试验研究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强弱为:山葡萄贝达北醇粉红无核优无核京早晶,SOD酶活、POD酶活、CAT酶活、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和游离脯氨酸可作为鉴定葡萄抗寒性强弱的综合指标。本试验为北方寒冷地区葡萄生产、杂交育种、种质筛选以及抗寒新品种栽培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茶树品种的抗寒机理,在前期抗寒性茶树品种筛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强抗寒性、中抗寒性和弱抗寒性茶树品种各2份,分别比较了其秋季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寒性相关酶的活性,并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强抗寒性茶树品种的秋季新梢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弱抗寒性的茶树品种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有一定关系,CAT、SOD和PPO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因此,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茶树品种或资源新梢抗寒性强弱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甘蔗幼苗根系形态结构及保护系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低温对甘蔗根系的影响,本研究采取水培试验的方法,选用不抗寒品种ROC22和抗寒品种GT28的完整根系为供试材料,测定常温(25℃)与低温(4℃)条件下甘蔗幼苗根系的根长、根体积、根细胞排列、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GT28根长、根体积均大于ROC22,但都显著低于常温生长;低温胁迫3d后,根系细胞膨大变形,细胞结构散乱,以ROC22更为明显;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而ROC22的降幅更大;在低温持续胁迫下,根系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和SOD活性等指标均高于常温生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抗寒品种GT28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均高于不抗寒品种ROC22。结论:在低温胁迫下根系生长和生理生化代谢的差异是不同品种抗寒能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现有的品种唐粉108、唐红109、东农728、粉冠1号、中杂9号5个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耐低温胁迫性,为番茄冬季栽培生产和耐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25℃/15℃为对照,在15℃/5℃和20℃/10℃低温条件下处理,光照强度均为4 000lx,处理时间为15d,测定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各番茄品种的生长指标及干物质均有所下降,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则不同,其中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反而提高。[结论]低温胁迫促进了MDA、脯氨酸含量增加和POD活性,其变化与番茄不同品种抗寒性密切相关。5个番茄品种抗寒性大小顺序为:唐粉108、东农728、唐红109、中杂9号、粉冠1号。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龙眼幼树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西主栽的龙眼品种石硖和储良幼树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计低温胁迫处理对2个龙眼品种叶片的抗寒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龙眼品种的细胞SOD活性总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POD活性呈现与SOD活性相反的趋势;MDA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相对电导率缓慢升高后出现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综合指标分析表明,石硖的抗寒性比储良的弱,这与相同低温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叶片表现出的外部受伤情况相吻合,说明这些指标可以作为龙眼抗寒性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寒富苹果及其亲本越冬期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富苹果及其亲本东光苹果和富士苹果枝条为试材,对苹果越冬期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条件下,3个品种苹果枝条中淀粉、蛋白质含量随低温胁迫的加深而增多,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呈相反的变化趋势;3个品种苹果枝条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低温胁迫的加深活性逐渐上升,东光的SOD活性在整个处理期间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丙二醛(MDA)含量与SOD、POD两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呈一定的相对性.3个品种苹果抗寒性比较结果表明,东光抗寒能力最强,寒富抗寒力居中.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葡萄枝条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对葡萄砧木及栽培品种枝条抗寒性的影响,以1种葡萄砧木及3个葡萄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低温处理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分析生理指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均呈现递增趋势,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半致死温度-20.7~-36.8℃;SOD和P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强弱依次为贝达>无核白>红地球>力扎马特,与葡萄枝条抗寒性关系密切的生理指标为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MDA。试验可为葡萄丰产优质抗寒栽培、种质筛选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苹果砧木的抗寒性,在低温处理条件下,比较分析了12种苹果砧木的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份参试材料中山丁子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以及SOD活性最高;MD001的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最高,GM310的POD活性最高,表明山丁子、MD001和GM310的抗寒性较强。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砧木叶片间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即不同砧木的抗寒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研究了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越冬期间,各品种的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各品种之间有差异,表现为越冬率高的品种酶活性较高、可溶性物质含量较高。其中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抗寒性关系密切,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可以作为选择抗寒性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对杨桃品种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年树龄的4个杨桃品种(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大果甜杨桃4号及土种酸杨桃)的当年生营养枝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4、2、0、-2、-4、-6℃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各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这些杨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个杨桃品种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活性、POD活性表现出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且这4个生理指标较不做低温处理的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杨桃的品种及低温胁迫处理温度对这4个抗寒指标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差异。综合评判4个杨桃品种的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土种酸杨桃﹥大果甜杨桃4号﹥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  相似文献   

13.
变温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抗寒性优良油茶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依据,以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豫油茶3号优良油茶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变温低温胁迫处理,以探明油茶在变温低温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造成油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增加,且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增幅变大,胁迫解除后又明显降低,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个油茶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MDA含量、PRO含量、POD活性等指标均在144h达最大值,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因品种不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3个油茶品种的抗寒性依次为豫油茶3号豫油茶1号大别山1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木薯品种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木薯的抗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华南8号、南植199和华南205等3个木薯品种朱砂叶螨的种群数量;采用盆栽法比较接螨叶片(处理)与健康叶片(对照)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不同木薯品种的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在调查期内同时出现一个高峰(10月30日左右),其中华南205朱砂叶螨高峰期种群数量最多(105.6±6.9头/叶),其次为南植199(53.2±8.6头/叶),华南8号种群数量最少(38.7±3.8头/叶).朱砂叶螨为害后,3个木薯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同期对照相比均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与同期对照的比值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和POD活性整体上有升高趋势.其中抗螨品种华南8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与同期对照的比值上升幅度较大,感螨品种华南205的上述生理指标较同期对照升高幅度较小.[结论]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初步推测这几项生理指标变化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抗螨性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抗寒石榴品种,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生长的石榴品种突尼斯、中农红、红双喜和千层花1年生休眠期枝条为试材,通过模拟低温胁迫环境,分别在4℃、0℃、-3℃、-6℃、-9℃、-12℃和-15℃的低温下处理24 h,测定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品种石榴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千层花的半致死温度(LT50)最低,达到-6.94℃,红双喜最高,为-2.27℃;随着温度降低,4个品种枝条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SOD、CAT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含量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石榴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千层花>红双喜>突尼斯>中农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6个扁桃品种的枝条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生理特性变化,综合评价不同扁桃枝条抗寒性的大小,为扁桃引种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越冬过程中各扁桃枝条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分析生理指标在越冬期间的变化及相关性,比较不同品种在越冬期间的差异。【结果】在自然越冬过程中,扁桃枝条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性糖含量及脯氨酸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冬季温度均为负相关关系;温度变化对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对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变化影响较小,且抗寒性强的品种较抗寒性弱的品种增幅大,其中浓帕烈在越冬期间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结论】通过测定扁桃枝条在越冬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发现电导率、SOD、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均可作为评价抗寒强弱的指标,并结合隶属函数关系综合评价6个扁桃品种抗寒性的大小依次为浓帕烈桃巴旦矮丰苦巴旦晚丰小软壳。  相似文献   

17.
以巴格斯酒庄主栽的威代尔、赤霞珠等8个酿酒葡萄品种1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低温处理后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供试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寒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8个酿酒葡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SOD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先升后降,POD活性下降,可见,相对电导率、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作为葡萄抗寒性综合评价的指标。8个品种的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威代尔赤霞珠霞多丽马瑟兰蛇龙珠西拉梅鹿辄白玉霓。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广玉兰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求低温胁迫对广玉兰的影响机制,测定广玉兰体内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广玉兰抗寒能力较强,半致死温度为-10.39℃,致死温度为-21.76℃.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广玉兰成活率逐渐降低,叶片中MDA、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SOD、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低温胁迫中,丙二醛积累与相对电导率上升为影响广玉兰存活的负面因素;可溶性糖、脯氨酸调节渗透压成为广玉兰缓解低温胁迫的主要保护性因素,而POD、SOD酶活性受低温(≤-10℃)影响,去除活性氧自由基成为次要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果蔗幼苗对低温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低温是影响北方果蔗Saccharum officinarumL.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探讨低温条件下果蔗的生理响应和适应低温的生理机制,为果蔗抗寒种质资源筛选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果蔗品种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进行低温胁迫,测定各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以果蔗幼苗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果蔗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个品种的REC以及SS、SP和Pro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MDA含量以及POD、SOD、CAT和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果蔗品种综合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果蔗1号’‘拔地拉’、‘闽引黄皮果蔗’‘白玉果蔗’‘川蔗26号’‘龙黑果蔗’。【结论】隶属函数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果蔗抗寒能力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不同果蔗品种对长时间持续低温的适应能力不同,果蔗的抗寒性不仅与自身的遗传因素和生理特征有关,还与外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广西中南部气候栽培的番荔枝品种,通过自然低温胁迫对6个番荔枝品种的生理生化反应和植株形态变化开展抗寒性比较研究。分别于2015年11月(常温时段)和2016年1月(低温时段)采样,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几个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田间植株寒害症状和寒害等级来探讨供试番荔枝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各个番荔枝品种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在自然低温胁迫下都会提高,但提高的程度有所差异,结合田间寒害的症状,可将供试品种的抗寒程度分为4类:抗寒性最强的是牛心梨和山刺番荔枝,其次是吉夫纳番荔枝和AP番荔枝,再次是大目释迦,表现最差的是土种番荔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