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隔坡水平梯田是高效农业与水保林的有效措施梁荣森,曹学森(山西省吉县水利水保局,042200)山西省吉县地处黄土高原,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总面积1779.67km2,耕地面积3.16万hm2,其中坡耕地1.68万hm2,占耕地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1996,(12):58-58
黑窑滩小流域短期治理见效快宁夏彭阳县水保站(756500)黑窑滩位于宁夏彭阳县崾岘乡东面4km处,属于黄土高原丘陵二副区,流域面积3.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2km2,是一个回族聚居的自然村。全村271人,有农耕地169.3hm2,其中坡耕地面...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云阳县粮食低产坡耕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朝元  唐治诚 《山地研究》1996,14(4):272-276
县内土地面积36.49万hm^2,坡耕地面积3.44万hm^2,坡耕地粮食年产4500-6500kg/km^2,低产原因是土层瘠薄,缺土水肥。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有: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实行生物-工程措施,推行分带轮作三熟制等。由此粮食年产达11000-125000kg/hm^2。  相似文献   

4.
坚持不懈狠抓流域治理加快步伐实现脱贫致富李仰斌(山西省水利厅水保局,太原030002)山西省总面积15.6万km2,其中山区、丘陵区面积12.5万km2,水土流失面积10.8万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近70%,全省50个贫困县、380万...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的无定河、三川河、黄甫川和定西县四大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4129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6094.2km2。四大片1983~1995年,共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面积14385.9km2,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9.16%。重点治理使区域内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减沙率均在50%以上,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转化,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人均纯收入增加1.3~2倍,农户脱贫率达91%。今后应加强区域内的预防监督和治理措施的配套完善,注重深度开发,推广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河龙区间面积11.16万km2,60年代年均输沙量9.525亿t,年均输沙模数8535t/km2。考虑水库等栏沙,还原计算的年均产沙量为9.824亿t,扣除轻微流失面积3.82万km2及其年产沙量0.297亿t,黄土丘陵沟壑区7.34万km2面积上年均产沙量9、527亿t,年土壤侵蚀摸数为12980t/km2,比年均输沙模数高出52.1%。在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中,将坡长20m径流小区的年产沙模数改正为自然坡长的年产沙模数,加上坡面浅沟汇流加大冲刷的作用,未治理坡耕地年产沙模数在15000t/km2以上。由此算得的小流域各地类年产沙模数,作为工程规划设计和计算水土保持减沙作用的依据较为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3万km2,主要分布在丘陵沟壑区、高原沟壑区、土石山区和风沙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造成这些地区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十分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述4个水土...  相似文献   

8.
潼南县第一期小流域治理成效与基本经验段太阶,陈林(四川省潼南县水土保持办公室,632660)潼南县总面积1584.9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931.94km2,年土壤侵蚀模数6294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586万t.严重的水士流失是制约我县农...  相似文献   

9.
搞好水土流失连片综合治理区的作用与经验周存旭,许春霞(河南省水利厅水保处,郑州450603)河南省地处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总面积16.7万km2,其中山丘区面积7.9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7.4%。全省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主要由山地、丘...  相似文献   

10.
方城县山丘区旱作农业技术初探陈清明(河南省方城县旱地农业办公室,473200)方城县位于南阳盆地的东北缘,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地面积的70%属于丘陵区和浅山区。全县有耕地10.2万hm2,其中坡耕地面积3.8万hm2,土壤瘠薄,结构不良,一遇暴...  相似文献   

11.
骨干淤地坝等高度及无约束分期加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总工程费现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对等高度和无约束分期加高的优化计算方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期加高较一次建成的总工程费现值可节省1/3~1/2;以等库容分期加高的优化计算较为简单,且与等高度分期加高的优化计算结果相近;无约束分期加高变量较多,需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优化,计算过程较复杂,其计算结果最优;在分期加高中,使各次新增库容逐渐增大,有利于降低总工程费用现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淤地坝拦沙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地坝是水土保持中拦沙效益最为显著的措施,但在大范围调查时,由于群众性建坝的原始资料不足,难以准确、简便地计算其拦沙量。本文作者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拦沙量与淤地面积、坝前淤积高度和反映沟道形状的综合系数K的关系式,用这易调查得到的参数,可比较准确地计算已淤坝地的拦沙量。  相似文献   

13.
汾西县坝地防洪能力分析和防洪保收经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坝地土肥水足,适宜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晋西水土流失严重的汾西县打坝淤地历史悠久,经过多年配套建设,目前共有坝地3344hm~2,农业人均0.03hm~2。统计资料表明:坝地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26%~10.04%,而粮食产量却占总产量的27.2%~51.7%;坝地平均每公顷淤积泥沙26595m~3,全县坝地共拦泥8527万m~3,折合11511万t,相当于治理前年均向黄河输沙量593.6万t的19倍。坝地防洪保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雨的时间分布及雨量大小,其允许淹水深度依坝地作物株高而定。经典型小流域分析,汾西坝地具有较高防洪保收能力。其主要经验是,合理布设坝系工程,修建坝地排洪渠和加强管护。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谷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侵害小麦后其成分及食用品质的变化,设定谷蠹在最适生长发育条件下(温度(32±1)℃、相对湿度75%±1%)对小麦进行侵害,测定受谷蠹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侵害后小麦的营养品质、流变学特性、食用品质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谷蠹感染小麦后,随着谷蠹在小麦籽粒内从卵生长发育到成虫阶段:灰分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蛹期和成虫期与原始样间差异显著(P<0.05);清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等营养指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清蛋白各虫期均与原始样间差异显著(P<0.05),还原糖各虫期与原始样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谷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粗脂肪各虫期均与原始样间差异显著(P<0.05),谷蛋白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与原始样间差异显著(P<0.05);球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呈波动变化,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均在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与原始样间差异显著(P<0.05);另外,其微观结构显示随着谷蠹卵在小麦籽粒内生长发育,谷蠹侵害界面的质地变硬、表面粗糙、结构疏散、基质蛋白质断裂严重,且破损淀粉逐渐增多;流变学特性变化明显:出峰时间呈逐渐降低趋势,在蛹期和成虫期与原始样间差异显著(P<0.05),峰高和峰面积先降低后升高,峰宽整体呈上升趋势,峰高、锋宽和峰值面积在各虫期间均与原始样间差异显著(P<0.05),中线峰值右侧斜率呈先升高后降低,各虫期与原始样间差异显著(P<0.05);馒头感官评价总分逐渐降低;全麦粉馒头质构参数中弹性、黏聚性和恢复性逐渐减小,硬度、咀嚼度、胶着性呈波动性变化。从谷蠹不同虫期感染小麦与其理化及应用品质指标间差异性分析可看出,不同虫期之间受谷蠹感染的小麦理化及应用品质指标变化显著(P<0.05)。谷蠹在幼虫期和成虫期侵害小麦后各项理化及应用品质指标变化更明显。结果表明不同虫期谷蠹对小麦蛀蚀不仅可造成理化指标的变化还可直接影响其食用品质,因此在储藏期间应注重防治不同生长期的谷蠹。  相似文献   

15.
陕北千沟万壑,适宜修造淤地坝,每平方公里可建坝地2.3~3.5hm~2。经多年努力,已建成淤地坝3.4万座,拦泥20多亿t,淤成坝地5.38万hm~2,年产粮食1.6亿kg,减少了入黄泥沙,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但现有淤地坝存在坝系布设不合理、工程不配套、大部库容已淤满、防洪标准低和部分坝地盐碱化等问题。为此,提出加高配套淤地坝、布设控制性的骨干工程等对策,并分析了陕北坝地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热量指标鉴定及适宜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各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和生育期下限温度等热量指标;利用1971—2000年全省81站逐日气象资料,在50km×50km网格上内插得到水稻生育期活动积温和可能生育期日数的空间分布,与各主栽品种全生育期活动积温、生育期Et数的实测值对比,结合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分布特征,将黑龙江省水稻适宜栽培区初步划分为五类,得到各水稻主栽品种的适宜分布区域,结果可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指导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蒸发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分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通过室内均质土柱试验,对不同灌水频率下有无蒸发土壤中的水分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频率可改变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和土壤蓄水量。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灌水频率加大,上部土层水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高,且湿润锋深度变浅,上部土层蓄水量增加;适宜的灌水频率可增加土壤蓄水量。有无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差异在灌水初期主要体现在上部土层,随灌水次数增多,上部土层水分差异减少,且灌水频率越高,这种差异减少得越快,而下部土层水分差异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该试验研究了免耕、常规2种耕作方式和4种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cm土层内,秸秆还田的集雨和保水效果显著,免耕留茬0.5m还田处理的含水率比免耕无覆盖处理增加了15.95%。秸秆还田量对0~40cm内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显著影响了土壤容重,小麦播种前常规留茬1m还田、常规全量还田处理容重低至1.0g/cm3左右。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毛管与非毛管孔隙度的比值。单一免耕处理降低了作物产量,而免耕覆盖能增产,其留茬1m还田处理比无还田处理增产22.44%,比常规留茬0.5m还田处理高3.64%。因此,免耕留茬1m还田处理在改善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和增加作物产量方面显著,该研究可为农田管理过程中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河北省北部的丰宁县坝上地区建立农田土壤风蚀试验区,采用美国BSNE采样器观测不同耕作处理条件下的农田风蚀土壤损失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风蚀过程中,土壤颗粒主要集中在近地表层运动,悬浮在空气中的土壤颗粒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且与高度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风蚀土壤颗粒粒度组成随高度增加,砂粒级颗粒含量减少,而粉砂及粘土含量增加;免耕覆盖(NTC)、免耕覆盖+耙(NTCH)和免耕无覆盖(NTN)三种处理分别比传统翻耕减少风蚀量73.75%、75.31%和14.17%,由秸秆覆盖和少免耕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可明显地减少农田土壤损失;在覆盖和耕作两因素中,覆盖对减小风蚀的作用最大,地表耕作的作用次之;另外,保护性耕作地能够减少农田土壤养分损失。  相似文献   

20.
桃下落冲击动力学特性及其与坚实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  腾斌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93-197
随着人们对水果品质要求的提高,水果品质检测的研究已得到重视.该文研究的重点是桃下落冲击激励后、分析果实响应信号频谱特征,探讨与响应频谱特性与果实物理参数的相关性.试验采用不同下落高度、质量、坚实度和和贮藏时间,测定并分析了果实的各种响应信号.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不同下落高度对响应主频率没有较大影响,而质量、坚实度和贮藏时间的影响则显著.经分析,响应主频率随坚实度的增加而变大、随质量的增加而变小,响应主频率与质量、坚实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桃果实与响应主频率、质量有关的硬度系数与坚实度相关性也较好,可以利用硬度系数来预测桃坚实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