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规模化羊场舍饲条件下,对9个品系的绵羊、山羊的饲养繁育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全舍饲条件下饲养管理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夏洛来羊在所研究品种中初生重最大达(456±030)kg;3月龄体重达(2234±125)kg;从初生到3月龄的生长速度,无角陶赛特表现最快。研究组中山羊出生重最重的是安哥拉山羊,为(237±025)kg;对胸围、臀围等体尺进行的测量表明,其中夏洛来为最大,中卫山羊在山羊组中最大;血红蛋白的常规指标测定结果为,蒙古羊和中卫山羊基本表现正常,其他品种则表现较低,白细胞数量在所有品种中表现正常;采食行为中采食时间夏洛来、无角陶塞特、萨福克羊较其他品种短而反刍时间则较长;性成熟时间山羊晚于绵羊,舍饲绵羊、山羊在生产质量方面明显优于放牧羊。  相似文献   

2.
蒙古牛牧食行为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年5月-12月在锡林勒国多伦县测定了蒙古年四季的牧食习性,研究了蒙古牛的采食、站立、游走、卧息、反刍和排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蒙古牛的平均采采食时间为438.5±10.8min共计7.5±0.5个采食周期,反刍时间为393.9±9.2min;卧息时间289.6±12.2min;站立游走时间317.9±12.9min。平均采食速度43.1±1.8口/min。  相似文献   

3.
成人胸12及腰1椎体高度,前后缘差及楔变指数X线的正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0例成人第12胸椎(T(12))及第1腰椎(L_1)X线侧位片测量的结果:(1)椎体侧位的高度正常值:T_(12)椎体前缘男性为29.5±4.9mm,女性为28.1±4.4mm;后缘男性为32.7±5.7mm,女性为30.3±5mm。L_1椎体前缘男性为30.2±5.1mm,女性为29.1±4.1mm;后缘男性为33.8±4.6mm,女性为31.6±4.2mm。(2)T_(12)和L_1椎体侧位的高度差正常值上限男性为6.5mm,女性为5.4mm;楔变指数正常值下限男性为0.79,女性为0.83。(3)T_(12)及L_1推体侧位"楔变"为正常表现。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双峰驼四季牧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5月至11月,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研究了阿拉善双峰驼的牧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的年平均日采食时间为550.72±150.44min春季最长,冬季最短,年平均日采食周期为2.98±1.40个,年平均日采食量(干重)为12.50±5.20kg/峰·d,秋季显著高于其它季节,年平均1次饮水量为31.68±6.87kg/峰·d,春季饮水量高于其它季节,年平均昼夜反刍时间为348.36±  相似文献   

5.
樟脑对水杨酸和氟脲嘧啶的促皮渗透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研究樟脑对水杨酸和氟尿嘧啶(5-FU)透皮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含3%樟脑或3%月桂氮草酮(Azone)的1.0%水杨酸醇溶液24h透皮吸收率分别为36.4±3.6%和38.4±4.4%,不含助渗剂的对照组24h透皮吸收率为22.4±2.2%,(2)含3%樟脑或3%Azone的0.5%5-Fu醇溶液24h透皮吸收率分别为37.6±4.3%和45.6±2.7%,  相似文献   

6.
李立虎  吴宓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86-286,288
利用30周龄罗曼褐壳蛋鸡900只,随机分为3组,探讨不同饲喂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第Ⅰ组为上午8:30喂全天日粮的2/3,下午喂日粮的1/3;第Ⅱ组为上午8:30喂全天日粮的1/2,下午3:00喂日粮的1/2;第Ⅲ组为上午8:30喂全天日粮的1/3,下午3:00喂日粮的2/3。结果表明第Ⅲ组产蛋率显著(P<0.05)高于Ⅰ组。  相似文献   

7.
1998 年5 月至11 月,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研究了阿拉善双峰驼的牧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双峰驼的年平均日采食时间为550 .72 ±150 .44 min 春季最长,冬季最短;年平均日采食周期为2 .98 ±1 .40 个,年平均日采食量( 干重) 为12 .50 ±5 .20kg/ 峰·d ,秋季显著高于其它季节;年平均1 次饮水量为31 .68 ±6 .87kg/ 峰·d ,春季饮水量高于其它季节。年平均昼夜反刍时间为348 .36 ±87 .45 min ,秋冬两季显著多于夏、春两季;年平均昼夜反刍食团总数为430 .37 ±133 .72 个,秋季显著多于其它季节。年平均昼夜站立、游走和卧息时间分别为130 .98 ±67 .96min ,70 .62 ±30 .07 min ,334 .80 ±94 .69 min 。年平均昼夜排粪次数为17 .73 ±8 .94 次,排尿次数为15 .44 ±8 .23 次。年平均日排粪量( 干重) 为4 .95 ±3 .91kg/ 峰·d 。  相似文献   

8.
通过500多头次采用母鸭诱情法采精和食指定位法输精,对番鸭本品种人工授精方法、输精量、输精间隔时间、输精时间以及稀释液对受精率影响等进行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番鸭平均采精量为1.07±0.26mL只-1,密度为(1.85±0.23)×109mL-1,活力为7.5-9.8;以16:00-17:00输精,输精量0.05mL只-1,间隔6d输精1次为好,受精率可达89.11%;采用人工授精,公鸭利用率比自然交配提高20倍,可大幅度提高饲养效益;用不同稀释液(生理盐水、蛋黄葡萄糖液和磷酸缓冲液)按11稀释番鸭精液与原精液输精比较,以磷酸缓冲液稀释组的受精率(90.01%)较高,但与原精组受精率(89.09%)差异不显著(P>0.05);用磷酸缓冲液和Lake液以11稀释后在2-5℃保存24h输精,受精率分别为30.56%和45.32%  相似文献   

9.
昼夜节律是有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表现,本文依据昼夜节律的特点,选用明期(09:00)和暗期(21:00)的两个时辰对大白鼠的血象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红细胞两个时辰变化不显著;白细胞由09:00时的16.2±2.6×10~9/L降至21:00时的7.5±2.8×10~9/L(P<0.01);血小板由494±110×10~9/L降至243±82×10~9/L(P<0.01);血红蛋白却由70.7±26g/L上升至75.1±12.3g/L(P<0.05)。说明大白鼠的血象具有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鸡球虫单卵囊感染雏鸡,对雏鸡日龄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15和30d雏鸡的感染成功率分别为63.3%、60%、3.33%和0;与该种球虫鉴定时的指标相比,潜隐期从141h延长至(176.6±7.2)h,卵囊由(20.16±1.16)μm×(15.59±1.13)μm增大至(24.32±1.3)μm×(18.61±0.75)μm,孢子囊由(11.64±0.85)μm×(5.86±0.59)μm增大至(12.89±0.85)μm×(7.51±0.25)μm;显露期为(49.8±5.62)h,每鸡排出8.42×104个卵囊。  相似文献   

11.
选用4只舍饲青年杜泊公羊连续进行3昼夜行为习性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羊昼夜采食193.3±35.5min,反刍409.4±40.3min,卧息541.6±23.2min,自由活动245.7±42.3min,其它行为50.0±4.7min,反刍与采食时间比为2.1:1.0。反刍、卧息多发生在夜间(p<0.01),采食多发生在白天(p<0.01),白天与黑夜排粪、排尿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对 6只舍饲安哥拉周岁公羊进行连续三天昼夜行为习性观察 ,结果表明 :周岁安哥拉山羊在舍饲情况下每昼夜反刍时间 (min)为 45 7 2 5± 2 4 39,睡眠时间为 2 96 5 0± 41 5 0 ,采食时间为 2 65 0 0± 2 2 31,其他时间为 15 4 2 5± 72 76。反刍与采食的时间比为 1 7∶1,明显大于正常的反刍与采食比 (0 5~ 1)的上限。反刍、睡眠和采食也与其它山羊相差较大。周岁安哥拉山羊的反刍、睡眠多发生在夜间 ,采食活动及其它一些动作如打架、自淫多发生在白天。安哥拉山羊白天排粪、排尿次数多于黑夜 ,昼夜排粪次数差异极显著。安哥拉山羊对牧草及灌木有较强的选择性 ,对饮水的卫生要求极为严格 ,拒饮不干净的水  相似文献   

13.
采食通过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地放牧对黑山羊采食行为及草地生产力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黑山羊采食行为在季节间均有较大差异;以5 min为观察时间段,同一季节采食行为表现为,高强度放牧显著减少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每口食量、日采食量(P0.05);不同季节相同放牧强度,采食行为表现为:春季显著提高采食时间、行进步数、站立时间、每口食量(P0.05),而夏秋季显著提高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P0.05);总体而言,春季能显著提高黑山羊反刍时间、反刍食团数(P0.05),夏秋季能显著增加食团咀嚼时间和次数(P0.05)。采食采食行为参数与草地生产力关系表现为,在草地生产力处在中等水平时,采食时间和站立时间较低,采食口数、吃草频数、日采食量均较高;随草地生产力增加,山羊采食速度降低,单口采食量则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半散放条件下引入狗獾(Meles meles)的四季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市郊区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对从山东引入的狗獾进行了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的研究。[结果]新出生的幼獾春、夏季受到母獾照料,出洞时间较成体平均晚35 min,夜间活动持续时间较成体平均短40 min;与自然环境下上海本地狗獾相比,引入狗獾四季夜间活动持续时间均较长,平均长约2.50 h,且最长活动时间发生在夏季,为9.85 h;不同季节引入狗獾对于人工补饲的取食情况差异明显,其中秋季平均每天取食时间最长,为2.93 h,占夜间活动持续时间的比重也最大,为34.8%;春、夏季取食时间较分散,秋、冬季则较集中,分别集中在16:00~20:00和0:00~4:00时间段,分别占整个取食时间的61.0%和62.0%。[结论]为上海地区狗獾种群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舍饲周岁波尔山羊行为习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只舍饲周岁波尔山羊进行连续5昼夜行为习性观察,结果表明:周岁波尔山羊在舍饲情况下,每昼夜反刍时间为431.5±48.73min,睡眠时间为381.0±8.04min,采食时间为333.0±43.16min,其他行为时间为64.0±5.23min,自由活动时间为230.5±39.92min。反刍与采食时间比为1.3∶1.0。反刍、睡眠多发生在夜间,采食多发生在白天。白天排粪、排尿次数多于黑夜。  相似文献   

16.
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是南海北部陆坡水域中层鱼类的重要种类之一,本试验中根据2015年6月南海北部陆坡水域综合调查中的中层拖网数据,对尾明角灯鱼生物学特征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海北部陆坡水域尾明角灯鱼的体长范围为30~64 mm,体长由3个股群组成,其体长平均值分别为(37.52±2.39)、(44.62±2.84)、(49.80±3.17)mm,其体长与体质量关系式为W=8.418×10~(-6)L~(3.0985);性腺成熟度以Ⅱ期、Ⅲ期居多,50%性腺发育为Ⅱ期及以上的尾明角灯鱼体长为42.54mm,雌、雄比为1∶0.7,较大个体中雌性居多;夜间其平均摄食等级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0:00、22:00、4:00时尾明角灯鱼的平均摄食等级分别为0.82、1.58、2.53;本次调查白天在600 m以浅水层多未捕获尾明角灯鱼,傍晚开始捕获少量样品,夜间在上层捕获的量较大,该现象反映了南海北部陆坡水域尾明角灯鱼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同时佐证了该鱼白天多分布于700 m以深水域的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海北部陆坡水域尾明角灯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参数及资料。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典型荒漠草原,天然放牧状态下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不同饮水半径,不同放牧距离时的饮水量,蒸发量及体重,产绒量,羔羊成活率,全群死亡率,经济效益等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饮水半径在2.6km,放牧距离在8.2~14km范围内,隔日饮水对山羊的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各种生产指标与每日饮水的对照组相同或接近。但隔日饮水羊只每日平均饮水量比对照组增加19.8%~23.8%。在放牧条件下,饮水半径和放牧距离是影响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饮水,增加徒走距离,使羊只体内营养物质损失加大,对山羊生产性能产生持续、积累、缓慢的消耗性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作用程度不断增加。在饮水半径为7km,放牧距离为24km时,山羊群的各种生产性能明显降低。比有饮水点的对照组两个月平均多减重3.5kg;产绒量下降5.71%;流产母羊增加4.17%;羔羊成活率下降8.2%;每只羊肉、绒年经济效益减少11.83元。  相似文献   

18.
以16种园林树木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方法,采用美国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其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1)园林树种于7:00-11:00的WUE明显高于13:00-17:00的WUE,针叶和灌木树种WUE日变化表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而阔叶和经济林树种均存在"午休"现象。2)经济林树种WUE生长中期最高,为(4.04±0.20)μmol·mmol~(-1);阔叶树种WUE为生长季初期最大,为(3.82±0.56)μmol·mmol~(-1);灌木树种生长末期最高,为(2.94±0.05)μmol·mmol~(-1);针叶树种WUE生长中期最高,为(2.73±0.25)μmol·mmol~(-1)。3)树种WUE为经济林树种((3.65±0.12)μmol·mmol~(-1))阔叶树种((3.33±0.41)μmol·mmol~(-1))灌木树种((2.90±0.27)μmol·mmol~(-1))针叶树种((2.64±0.27)μmol·mmol~(-1)),经济林树种是针叶树种的1.38倍。4)WUE与Pn、Gs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PAR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与VPD、t(a)、t(l)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园林绿地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500只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雄蜂飞行的观察,发现21-30日龄的雄蜂在下午3点左右进行飞行且飞行时间最长.在不考虑雄蜂的日龄和其它因素时,飞行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5.67±20.12min.雄蜂首次飞行的日龄与其飞行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相关(r=0.612).雄蜂两次飞行间在蜂箱内停留的时间与其日龄有关,随每日飞行次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每日第1-2次飞行在箱内停留的时间显著地长于其它次飞行所停留的时间.雄蜂飞行间在蜂箱内停留的平均时间为21.22+16.53m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