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油松,是华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建国以来,我县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人工林。截止目前,全县已有十万余亩油松人工林郁闭成林,尤其是一九六四年以前营造的三万二千亩油松人工林,造林密度为每亩666穴,而且一穴多株,成丛生长,有的每亩竟达千株之上。但由于未进行抚育间伐,致使人工林的密度过大,拥挤不堪,营养面积不足,竞争剧烈,分化严重,出现了大量的被压木、枯死木,严重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了研究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起始年限、间伐强度及方法等技术措施。从一九七五年起,省林科所与我所协作,铺设了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标地十块,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抚育间伐对鲁中山区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淄博市鲁山林场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3个林木生长指标来分析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2000年抚育间伐的油松人工林在2001—2004,2005—2008和2009—2012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7.28%,78.95%和205.00%,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了15.38%,101.75%和312.24%。此外,与对照样地相比,2000年抚育间伐的油松人工林在2005—2008和2009—2012年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提高了84.18%和294.50%。可见,抚育间伐可有效促进油松的生长,该研究为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研究》,是乌盟林科所和兴和县苏木山国营林场于1984年承担的研究任务.课题组人员经过5年的努力工作,初步解决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杨延玲 《防护林科技》2021,(2):20-22,28
为探索抚育方式对油松人工林生长和生态效益的影响,选取经不同程度抚育间伐后的4种林分密度下的油松人工林标准样地,并对样地及样方内的林木生长、林下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油松胸径、树高和冠幅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以抚育间伐后林分密度为2 280~2 660株·hm-2的油松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5.
临汾地区从1953年以来,在东、西山广泛地开展了大面积的油松荒山造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泽、古县、乡宁、吉县、大宁、蒲县、汾西等县早期营造的人工林、有的已郁闭成林或能生产小径材。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搞好油松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幼林生长,促进林分速生丰产的重要环节。在林分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抚育间伐,代替自然稀疏,不断地调整单位面积内活立木的数量,保持适宜的密度结构,是成林集约经营的主要内容。我们对油松人工林郁闭前、后的抚育及间伐技术摸索到一些办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975年伊春林科院落叶松间伐课题组,先后在南岔林业局松青经营所、浩良河经营所的落叶松人工林内设置了面积不同间伐强度试验标地,并相应的进行了试验小区的气候、林木物候及林木生长情况观察,历经五年观测资料的积累,已显示出抚育间伐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华山松是我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解放以来,营造了大面积华山松人工林,现已郁闭成林,长势良好。由于初植密度大,树木纤细,严重影响林木速生、丰产、优质,因此,抚育间伐已成为当前生产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先后在曲靖地区、红河州和昆明市的10多个国营林场,进行了人工林的抚育间伐调查和试验工作。并编制成了“华山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方案”。由于水平有限,存在问题不少,请有关部门给予批评指正,使本方案更加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抚育间伐强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抚育间伐强度试验初报李德民,李久平,于宏志,白瑞兴(国营凌源市欺天林场122500)油松是辽西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自建国以来,仅朝阳地区就营造了油松33万多hm2。国营凌源市欺天林场于1954年建场,现有森林面积近9333h...  相似文献   

9.
对建瓯市徐墩镇1984年营造的杉木人工林开展不同时间和次数的抚育间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幼林抚育间伐是杉木人工林经营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林木生长和林分质量有显著影响。无论是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还是材种出材量、规格材出材量,均表现出间伐三次>间伐二次>没有间伐的林分,同样也表现在经济效益上的较大差异。适当提早首次间伐时间是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技》从一九七五年二期开辟了以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抚育为内容的专题讨论.我院帽儿山实验林场从一九七○年开始对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第一次间伐抚育,并结合教学进行试验,收到了初步效果.现就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抚育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间伐抚育的必要性落叶松人工林如任其自然发展也能成林成材,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例如:大兴安岭落叶松原始林(杜鹃林型)开始每垧地一万一千三百七十五株,经过二百年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杉木是我省予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人工林面积达40余万亩。由于这里是杉木自然分布的北界,所以对环境条件要求、生长特点、经营管理技术与中心产区都有很大不同。五十年代营造的杉木林到七十年代初急需进行抚育间伐。由于我省对杉木林的抚育间伐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因此,我们于1973年在黄柏山林场建立了三组十一块总面积0.66公顷的杉木间伐固定观测标准  相似文献   

12.
平远县是我省十六个用材林基地县之一,自1966年以来,全县共营造了杉木人工林19.7万亩,其中8—10年生的有11.2万亩,要经营好这些中幼林,合理的抚育间伐已成为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确定这项工作的有关技术措施,1983年我们在泗水、上举两个乡设立了4个标准地进行间伐试验,并进行了调查和树干解析工作,现将结果简述如下。一、抚育间伐试验的设置(一)杉木林的概况1983年在泗水新生林场和上举符坑林场的杉木人工林分别设立了不同林龄、不同地类的标准地。标准地杉木林分的初植密度是每亩240—250株,造林后进行林粮间作,以耕代抚,林分一般4年生左右郁闭。郁闭  相似文献   

13.
对九台市上河湾林场1997年营造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3 a后,间伐和未间伐的林分密度分别为2 150株·hm-2和3 150株·hm-2,平均胸径分别为11.0 cm和9.3 cm,总蓄积分别为119.6 m3·hm-2和89.0 m3·hm-2。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合理抚育间伐,可显著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方玲玲 《山西林业》2023,(S2):66-67
太岳山林区是油松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有助于促进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从幼林抚育、间伐、整枝和主伐4个方面介绍了油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油松是商洛地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主要树种。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大面积营造人工林以来,到1982年底,全区油松人工林面积达到310万亩,目前约有80多万亩已经郁闭。对这些人工林如何作好抚育间伐,促其速生丰产,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特到山阳县红旗林场、洛南县古城林场、丹凤县商山林场和几个社队林场,  相似文献   

16.
油松广泛分布于我省各大林区,多生长在交通比较方便,人为活动较多的中,低山区和丘陵山区。自1963年全省开展森林间伐抚育以来,油松林多为各地林场间伐抚育的首要对象。为了紧密配合林业生产,解决油松合理间伐抚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首先对油松飞播幼林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林分密度对林木各个生长因子的影响程度。除对高生长影响不明显外,对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其次,确定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指标,即确定了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合理保留密度及抚育间伐方法等指标。并编制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一览表”。  相似文献   

18.
<正>在森林抚育间伐技术中,如何准确的决定间伐抚育强度,确定每亩保留株数(密度)这一技术指标,是我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今春对我场油松人工林胸径与冠幅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理论经营密度表,并进行了间伐试验,待今后观测效果加以更正,进一步提出合理经营密度表。  相似文献   

19.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有重要影响。针对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凋落物分解、土壤肥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抚育间伐后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长期定位研究,抚育间伐调控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机制和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等方面,并需要开展各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多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密度森林的抚育间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栾川县油松飞播林抚育间伐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油松飞播林的抚育间伐技术,对今后进行大面积油松飞播林的抚育间伐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