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田间作绿肥对棉花苗期主要害虫和天敌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敏  米青荣 《中国棉花》2002,29(7):10-11
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间作油菜或柽麻对天敌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其中瓢虫发生时间早且数量多,在棉苗期(5~6月)天敌可有效控制蚜虫发生,两间作区蚜虫发生第一次高峰期比对照提前2~3d,且蚜量也小于对照;棉花-油菜间作区蚜虫第二次高峰期虫口数量远小于对照,棉花-柽麻间作区无第二次高峰期;药剂拌种可有效地控制棉苗早期蚜虫的危害,持效期为30d左右.  相似文献   

2.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场常年种7万亩棉花。1978年以前棉苗出土就开始打药治蚜,尽管如此,还是造成蚜害及蚜虫引起的茎枯病死苗等。1978年起搞蚜虫的综合防治,在蚜虫的危害期,常年不用或少用农药治蚜。采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磊 《江西棉花》1997,(2):32-33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植棉史上的一次重大改进,但是,在棉花育苗时能保证苗体质量,而在移栽后,棉苗却不能迅速生长,出现红茎到顶,叶片黄枯状态,亦即出现了僵苗现象。缓苗期延长,有的是部分棉苗出现,而有的是在整个棉田中出现,这样不但没达到早熟、增产的目的,反而还会出现减产、减收的现象。1.僵苗的成因分析移栽后出现僵苗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l病虫危害移栽前,棉苗在苗床就受到了苗病(立枯病等)和棉蓟马、蚜虫、官鳝象等害虫的危害,而没有及时防治,或移栽后,棉苗受到病虫的为害,造成了棉苗出现生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夏津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3万hm^2左右。其中,80%的棉田是一年一熟的纯作春棉,土地约有180天空闲时间。马铃薯生育期短,地膜覆盖栽培,3月上旬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拱棚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旬收获);棉花4月中下旬播种,4月下旬5月上旬出苗,棉薯共生期只有30-45天。马铃薯棵矮,棉薯间作基本不影响棉苗生长,棉花不少收,且多收一季马铃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棉所19在新疆创高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棉所19在新疆创高产中棉所1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复合杂交育成,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兼抗枯黄萎病、耐棉苗根腐病,抗棉铃虫和蚜虫等特性,是一个多抗棉花新品种。1993年新疆农一师二团小面积引进试种,经鉴定驯化,于1994年大田示范逐步推广。大田...  相似文献   

7.
灾害性棉病死苗,发生范围广,危害性大,是棉花生产上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防灾保产,根据长安、乾县、临潼、大荔等县病虫测报资料和各主产棉县市的有关灾情调查,以及笔者蹲点试验观察,试对这一问题探讨如下: 一、发生规律棉苗枯死每年都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而灾害性棉病死苗  相似文献   

8.
草莓、棉花间作套种是近几年棉区开发出来的。句容县莓棉间套作已稳定在1000hm~2左右,提高棉田年综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莓棉间套作的特点1.省工节本。后茬棉花利用了前茬草莓的高垅和地膜,省去了耕翻整地、开沟筑畦和苗蕾期的中耕除草,比常规植棉省工4  相似文献   

9.
敦煌市棉花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敦煌市的传统产业 ,由于受市场影响 ,棉花连作比较严重 ,一般连作 4~ 6年 ,有的地块甚至达 1 0年左右 ,而且近几年棉花播种后阴天多、气温低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导致苗期病害发生严重 ,死苗。往年该市棉苗死亡率在 1 .2 %左右 ,较重年份达 4%以上 ,较重地块达到 1 2 .4%。危害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是棉苗立枯病 ,且常与棉苗炭疽病、红腐病混发。1主要症状棉花播种后至出苗前若遭病菌侵害 ,就会烂种、烂芽 ,不能正常出苗。出苗后半月内也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 ,其症状为棉苗接近土表的根茎部出现黄褐色斑点 ,后呈长条状褐色凹…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年来,北疆(石河子垦区)春夏气候复杂多变,棉花苗期、花铃期、吐絮期等受气候因素影响,棉花病虫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通过分析机采棉病虫害(棉苗烂种、烂根、烂芽,枯萎病和黄萎病,蚜虫、叶螨和棉铃虫)发生的气象条件及相对应的综合防治技术,进一步提高机采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水平,保护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害虫复合种群发生初期进行防治,才能使棉花良好生长发育。复合种群中的主要害虫是蓟马,也包括蚜虫和螨类。在为害棉花前,蓟马种群已在转主寄主植物上生存,待转主寄主死亡,蓟马就成群迁移到棉苗上,通过刺吸式口器为害棉苗的顶芽和第二到第四真叶。蓟马为害引起叶片...  相似文献   

12.
一、棉花葱头间作之效益棉花葱头间作有以下好处:一是棉葱共生期间,相互影响小。葱头3月上中旬栽种,6月收获。棉花4月上中旬播种或移栽,这时的棉花正处苗期,葱头植株又小,彼此互不影响。二是棉花虫害轻。由于葱头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博乐垦区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①余廷文新疆博乐市兵团农五师农业局833400该地区棉花主要病害有枯黄萎病,其次是角斑病、棉桃黑果病;虫害有棉叶螨、蚜虫,其次是棉铃虫、蓟马。棉花黄萎病据1992年普查,全垦区发生为害面积已达7667hm2,占该年棉...  相似文献   

14.
本研完对短果枝棉棉田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模式,对棉花的生育性状和衣分率无明显影响,对单铃重影响较小,单株结铃数略有下降,虽然棉花产量和产值略低于净作,但总产值均明显高于净作处理,以短果枝棉间作花生的处理棉花和间作产值均最高,总产值比净作增加35.37%,是短果枝棉棉男单作的最佳模式,花生的密度以157500株/hm^2为宜,间作早,迟生姜和黄豆的三个处理,棉花和间作的总产值比净作处理增加20%以上,仅次于间作花生的处理,在大面积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棉苗出土后,两片子叶展平,在光的作用下,形成叶绿素,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在棉花生产上,保护好棉花子叶,对促进棉苗早发,实现壮株多结,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都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手叶对棉苗早发的作用1、子叶是棉花幼苗期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从出苗到第一片真叶出现之前,子叶是棉苗唯一的光合器官。这一时期棉苗所需要的有机养分是由于叶提供的。棉花的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转 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 ,提出了“以防治棉蚜为主 ,注意查治棉叶螨 ,兼治棉铃虫等其它害虫”的间作套种棉田害虫防治新策略。坚持“对二代棉铃虫不喷药防治 ,作物共生期间尽量少用药 ,必须选用高效低毒药”的用药原则。各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 麦棉套种田小麦与棉花间作套种分为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两种类型 ,麦套春棉小麦与棉花共生期长 ,因此 ,病虫发生为害较麦套夏棉重。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麦蚜、红蜘蛛、锈病、白粉病、丛矮病等。棉花主要病虫害有苗病、棉蚜、棉叶螨 (红蜘蛛 )、地老虎、蓟马、棉铃虫、玉…  相似文献   

17.
棉花病虫害规范化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洪花 《江西棉花》2006,28(5):38-39
棉花的主要病害有苗期根病,棉花枯、黄萎病等。主要害虫有棉蚜(苗蚜和伏蚜)、棉铃虫(第二、三、四代)、棉红蜘蛛,间作地块还有玉米螟,特殊环境还有棉蓟马、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等。根据各种病虫害在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发生轻重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主要病虫害防治为重点,兼治其他。现将其规范化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杏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生长及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和LAI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间作下棉花的铃重、株铃数、有效果枝数和衣分相比对照均有一定的减少,各处理与对照间单株铃数和果枝数差异极显著,间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果枝数株铃数铃重衣分;间作减少了棉花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在杏、棉间作下试验的3个品种中鲁棉研28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9.
辽河流域棉花-花生间作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棉花、花生4-2式排列,比较间作棉与单作棉的生育期、纤维品质及产量。结果表明:间作棉开絮时间提前且集中,有利于棉花统一收获;间作能改善纤维品质,提高衣分、霜前花率;总体经济效益增加,每公顷可增加产值1476元。  相似文献   

20.
申传运 《中国棉花》2022,49(6):9-12
为有效解决传统棉作模式存在的作物间茬口不顺、环节间衔接不畅、产业间技术协同不强等问题,探索适合鲁西南短季棉的栽培模式,以大豆品种齐黄34和棉花品种鲁棉2387为供试材料,设计单作棉花、单作大豆和棉豆间作(二四式、四四式、四六式)5个处理,研究了棉豆间作模式对大豆和棉花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四式棉豆间作的棉花吐絮早2~5 d,吐絮畅,而且铃大,衣分高,单株结铃增多1.0~2.5个,烂铃较少,2行均为边行,通风透光较好,边行优势明显;二四式棉豆间作的每666.7 m2经济效益最高(625.6元),分别比四四式棉豆间作、四六式棉豆间作、单作大豆、单作棉花高81.3元、106.0元、294.2元、245.1元。综上,二四式棉豆间作模式的复合群体空间分布合理,较为适于鲁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