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1我市气候特点及水稻冷害发生的规律我市水稻生长期短,气温低,从春季播种育苗到秋季成熟各生育阶段,随时能遭遇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在我市出现有三种情况。(一)全年多雨低温;(二)全年少雨低温;(三)阶段性低温。根据调查在阶段性低温中,春季低温年占17.4%,夏季低温年占17.4%,秋季低温的占17.4%,低温的特点常常和多雨连在一起,连续出现低温的情况少,一般每隔2~3年有一次低温。2水稻冷害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低温冷害一直是影响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低温冷害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遭遇低温,造成作物不能充分成熟而导致的减产.统计表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的综合发生频率为25.2%,即一般每隔3~4年就会发生1次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3.
近10 a来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上升,年降雨量增加,年日照时间减少,导致极端气候时常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浙江省水稻生产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降雨不均匀或高温导致的灾害,以及暴雨或台风造成的倒伏等灾害性气候,综合农户应对极端气候的减灾响应与对策,提出运用生物育种手段,提高水稻品种抵御灾害气候的保障性措施,以及应对多变气候的水稻育种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吉林省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冷害空间地理分布及发生规律,总结出吉林省防御水稻低温冷害的主动性防御措施和应急性防御措施,对吉林省科学预防水稻低温冷害,指导低温冷害年安全生产,减轻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减少农民经济损失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针对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结合云南气候特点,采用气象数据、空壳率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及抽象模拟等方法,确定云南低纬高原地区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分析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24℃3 d以上,即可能发生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滇西北中北部、滇东北中南部低温冷害频率发生频繁,每10年达14次以上,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低温冷害;滇西南南部低温冷害发生频率较低,每10年在2次以下,其余地区每10年发生2~8次低温冷害。从年代际特征来看,低温冷害变化规律明显,总体呈减弱趋势,其中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较重,2000年后低温冷害频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变暖条件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暖,生长季的气温均值增加,出现水稻低温冷害的概率在逐步减小,农作物种植风险也随着降低。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随着偏晚熟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并不一定会减小,在同等低温冷害年景条件下,造成的减产损失在加大,因此,水稻品种变化必须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减少水稻冷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变暖条件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暖,生长季的气温均值增加,出现水稻低温冷害的概率在逐步减小,农作物种植风险也随着降低。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随着偏晚熟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并不一定会减小,在同等低温冷害年景条件下,造成的减产损失在加大,因此,水稻品种变化必须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减少水稻冷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8.
根据安徽省水稻低温冷害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安徽省6个农气观测站所在地区近30年水稻关键生育期内的低温冷害特征,从年代际变化特征、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强度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低温冷害发生次数存在年际分布不均的特征,进入21世纪后,江淮之间低温冷害发生年数明显增加;(2)安徽省江淮之间的低温冷害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江南地区,西部山区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3)低温冷害的持续时间最长是7 d,但是出现的概率很小,持续3 d出现的概率最大,且低温冷害强度并不大。对照《安徽省气象灾害年鉴》,发现有水稻灾情记录的年份都发生了低温冷害;对比水稻产量结构,发现空壳率与低温年份并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低温并不是产量唯一的决定条件,产量还与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感光性存在相关性。可见,安徽省已建立的低温冷害指标可用,但从近35年气象条件来看,安徽地区低温冷害强度不大,水稻品种耐寒性提升,低温过程对水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的气候寒冷,在水稻栽培期间经常会出现低温冷害,给水稻的生长造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水稻产量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对低温冷害的预防工作一直是水稻栽培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及其对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的影响,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期抵御低温冷害的发生,促进水稻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2年黑龙江垦区东部夏季低温冷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夏季黑龙江垦区东部发生了严重持续性低温冷害 ,发生面积、强度、持续时间均为历史罕见 ,特别是在进入 80年代后 ,全球气候变暖 ,垦区近2 0年中基本无明显低温冷害发生的情况下 ,出现了近 30年未遇的严重低温冷害 ,其中 8月上旬阶段性低温冷害为 70年未遇 ,6月中旬和 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夏季低温冷害是云南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为准确评估、预测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基于36年水稻物候和空壳率及气候资料,使用相关、主成分和回归分析与典型年水稻冷害气候分析相结合,研究粳稻夏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点和指标。【结果】孕穗抽穗期是粳稻低温冷害的主要敏感期,滇中地区一季稻夏季冷害对夜间低温较为敏感,最低气温是引发冷害的首要因素;滇中夏季气温典型偏低、多雨寡照特征和气温波动明显,从而易于引发水稻低温冷害。【结论】连续2 d最低气温均值15.5℃、连续3 d最高气温均值22.5℃可作为滇中水稻夏季冷害的参考性临界指标;使用抽穗前11-5 d最低气温和抽穗前2 d至抽穗后4 d最高气温及此二时段平均气温构建了夏季低温冷害综合指标H,它与水稻空壳率呈高度负相关,对滇中粳稻夏季低温冷害有一定的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12.
龙江县属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一直是影响我县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2010年我县水稻育苗期遇见了历史上少见的低温、多雨、寡照的气候条件,水稻苗期如何管理才能确保水稻的丰产增收,给我们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到我县水稻主产区华民乡、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腹地水稻低温冷害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温冷害一直是影响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经统计分析,三江平原腹地的红兴隆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为12.2%,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为8%,混合型冷害发生频率为5%,各种类型冷害的综合发生频率为25.2%,即历史上有1/4的年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50余年黑龙江省部分市、县气象资料和产量数据的分析,阐述了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生育期内的气温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最近的几年问,6-8月份的日平均温度却呈现下降的态势,这正是导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部分水稻产区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晓煜  杨晓光  吕硕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0):1859-1871
【目的】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0年划分为2个时段,结合未来不同升温情景,定量分析历史和未来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冷害风险。【方法】利用积温带划分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结合ArcGIS方法,对比分析历史和未来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界限的空间变化特征。基于气象行业标准中水稻冷害标准分析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变化敏感区域的延迟型冷害及障碍型冷害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种植北界敏感地区冷害风险特征,并预估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冷害风险演变趋势。【结果】与1961-1980年相比,研究区域内1981-2010年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东扩,平均北移1.19个纬度,位移最大的是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二积温带,几乎覆盖了整个松嫩平原。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各积温带北扩趋势明显,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一积温带。1981-2010年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相对于1961-1980年北移121 km,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北移至嫩江中部-五大连池-逊克北部一线。未来升温1-3℃情景下,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向北移动410.5-545 km,向北扩展至黑龙江省呼玛以北地区,温度升高3℃时,除漠河地区外都可种植寒地水稻。比较寒地水稻种植界限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冷害风险可见,敏感区域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其中障碍型冷害风险高于延迟型冷害,寒地水稻种植区严重冷害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轻度冷害,中度冷害最低。1981-2010年敏感区域严重和轻度延迟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显著增加,中度延迟型冷害风险在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域均较低,敏感区域的各级障碍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明显增加;未来升温情景下敏感区域的各级冷害均高于非敏感区域。【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发生了明显北移,未来升温情景下仍呈北移趋势。寒地水稻种植敏感区域的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冷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仍需进一步关注寒地水稻种植区北缘北扩后的冷害风险,采取改进栽培技术与选育抗寒早熟品种等低温冷害防御措施,同时避免水稻种植区域的盲目扩大和品种越区种植,加强冷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丹东地区春播期低温冷害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春播期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及演变规律。[方法]利用丹东地区4个测站1961~2010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亚洲极涡面积和太阳黑子等特征量,对春播期低温冷害的成因背景进行分析。[结果]丹东地区4月下旬发生低温冷害的频率高于5月上旬,1980、1988和2010年出现了严重的低温冷害。[结论]线性倾向趋势分析表明,1961~2010年丹东地区低温日数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低温冷害这一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的气候因素与水稻产量减少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低温冷害造成减产的机理,提出应对低温冷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徐淑华  宋亚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61-161,228
对五大连池市低温冷害指标、频率、特点、气候变暖情况及气候变暖对低温冷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玉米,随着优质东北大米在全国稻米市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但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寒地稻作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水稻很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低温冷害会导致水稻大面积空壳,造成减产,最高幅度达30%以上。如何有效控制低温冷害的发生,特别是霜冻对水稻的影响,降低水稻减产幅度,本文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20.
于福安  杨庆文  刘文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76-4277,4286
以天津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连续6年的水稻产量相关因素与当地气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9~15日是天津地区极端气候频发期,容易出现极端低温、高温、高湿等天气过程。此时期正值水稻开花和灌浆期,也是水稻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期,湿害、冷害和热害都对水稻开花授粉和灌浆结实造成严重危害。为了避免极端气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选育抗逆品种是最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