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研究活化卵白蛋白对断奶仔猪结肠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的影响,选取54头20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23日龄开始,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活化卵白蛋白10 mL·d-1·头-1,Ⅱ组饲喂基础日粮+啤酒酵母10 mL·d-1·头-1,Ⅲ组连续饲喂基础日粮10 d,28日龄断奶。仔猪在23,28,35,42日龄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1头屠宰,迅速结扎结肠两端,无菌收集结肠食糜,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结肠内SCF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1)仔猪28日龄时,与Ⅲ组相比,Ⅰ组仔猪结肠内乙酸(P<001)、丙酸(P<005)、丁酸(P<005)和总SCFA(P<001)含量升高,而异丁酸(P<001)含量降低;与Ⅱ组相比,Ⅰ组仔猪结肠内乙酸(P<001)、异丁酸(P<001)和总SCFA(P<001)含量升高;(2)仔猪42日龄时,与Ⅱ组、Ⅲ组相比,Ⅰ组仔猪结肠内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总SCFA含量显著升高(P<005);(3)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各组仔猪结肠内总SCFA含量均增加,但Ⅰ组增加最明显。由此看来,活化卵白蛋白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结肠内SCFA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紫苏籽Ⅰ组(0.18 g/kg)、紫苏籽Ⅱ组(0.54 g/kg)和紫苏籽Ⅲ组(1.62 g/kg)。通过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模型,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血管内膜增生的防治效果。[结果]与动物模型组相比,紫苏籽Ⅰ、Ⅱ和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完全阻塞发生率明显降低,紫苏籽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明显改善。紫苏籽Ⅲ组血管中膜和内膜面积占有率和管腔面积占有率分别为23.91%和67.50%,与动物模型组差异极显著。[结论]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樗白皮6种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治疗,以探讨该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的影响.采用2,4-二硝基氯代苯(DNCB)复制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提取物组、水提醇沉提取物组、950 mL/L乙醇提取物组、650 mL/L乙醇提取物组、450 mL/L乙醇提取物组、250mL/L乙醇提取物8个组.药物处理后,取结肠组织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樗白皮水提醇沉提取物、650 mL/L乙醇提取物组4、50 mL/L乙醇提取物组2、50 mL/L乙醇提取物能够不同程度的修复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使黏膜下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症状有所缓解,其中水提醇沉提取物与其它各组比较,效果明显(P<0.05),水提取物和950 mL/L乙醇提取物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樗白皮提取物对DNCB所致小鼠UC模型有不同程度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香蕉皮多酚(banana peels polyphenols)对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致衰大鼠皮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香蕉皮多酚组,采用D-gal构建衰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生长状况,HE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Ⅰ、Ⅱ型胶原蛋白含量,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MMP-1)、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与衰老模型组比较,香蕉皮多酚干预后,大鼠皮肤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Ⅰ、Ⅱ型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升高,MMP-1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含量下降,AQP3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含量则增加.【结论】D-gal可致皮肤结构损伤和功能衰退,香蕉皮多酚能拮抗D-gal,从而减轻对皮肤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胶原蛋白含量、抑制皮肤细胞凋亡、调节MMP-1和AQP3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2.5%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研究Lactobacillus casei-14(L.casei-14)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L.casei-14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为(7.66±0.58)cm,与模型组((6.73±0.42)cm)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分别为(4.22±0.97)和(4.17±1.33),与模型组(8.00±2.12)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织病理学炎症评分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小鼠炎症评分分别为(4.88±0.83)和(4.13±0.64),极显著低于模型组(10.50±1.85)(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L.casei-14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以达到预防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桂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含量的影响。【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200mg/kg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试验共分4组:正常对照组(Ⅰ)、糖尿病模型组(Ⅱ)、低剂量桂皮提取物组(Ⅲ)和高剂量桂皮提取物组(Ⅳ),Ⅲ、Ⅳ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分别灌服100和200mg/(kg.d)的桂皮提取物,连续灌服30d;Ⅰ、Ⅱ组大鼠分别灌服生理盐水,方法和剂量同前。试验期间观测各组大鼠饮食、尿量,并在0d(开始时)和30d时,取样测定大鼠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和体质量。【结果】试验开始时,与Ⅰ组相比,Ⅱ、Ⅲ和Ⅳ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血糖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束时,与Ⅱ组相比,Ⅳ组大鼠血糖及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体质量和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Ⅳ组与Ⅰ组相比,大鼠体质量、血糖及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灌服200mg/(kg.d)的桂皮提取物,能够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血清TC、TG和LDL-C水平,增加其体质量,提高其血清HDL-C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方法]正常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大黄组(大黄Ⅰ组0.45 g/kg、大黄Ⅱ组1.35 g/kg、大黄Ⅲ组4.05 g/kg)。术后30天取颈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1.大黄Ⅰ组、阿司匹林组和动物模型组血管壁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内膜+中膜)占有率、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与动物模型组相比,大黄Ⅱ、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均明显减轻。大黄Ⅲ组(内膜+中膜)占有率差异极显著(P<0.01),大黄Ⅱ、Ⅲ组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将传代细胞均匀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200μm o l/L的H2O2作用2 h,复制氧化损伤模型;Ⅲ组和Ⅳ组分别用含20 m g/L的0501和0502号玉米幼芽提取物培养液培养24 h,然后再用Ⅱ组的处理方法对细胞进行氧化损伤,研究玉米幼芽提取物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抗氧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Ⅲ组和Ⅳ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扫描电镜下Ⅱ组细胞的细胞膜出现皱缩穿孔等现象,Ⅲ组和Ⅳ组细胞完整性较好,细胞联系紧密;透射电镜观察,Ⅱ组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染色质边集,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Ⅲ组和Ⅳ组细胞结构清晰,出现轻度的粗面内质网扩张。表明富含腺嘌呤类衍生物的玉米幼芽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抗凋亡保护作用,在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对细胞膜蛋白和结构性蛋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关节中TNF-α、IL-17、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复制SD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熊果酸组、甲氨蝶呤组、地塞米松组并给予相应处理。于给药35天后处死大鼠,取关节制作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关节骨质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结果 与CIA模型组比较,UA大鼠组关节炎症因子TNF-α、IL-17、PGE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UA组效果不如甲氨蝶呤组、地塞米松组(P<0.01)。结论 UA能明显缓解CIA大鼠关节炎症及损伤,减少关节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卢月月  余万桂  何长华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06-J0008,I0006
目的:以硫酸葡聚糖5000(DSS)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二白连地汤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sASP)、二白连地汤组。正常组自由饮用蒸馏水,模型组、SASP组及二白连地汤组自由饮用含5%DSS的蒸馏水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7d后正常组及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SASP和二白连地汤组分别给予SASP及二白连地汤灌胃治疗,每日观察大鼠体质量和大便性状,并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对动物状态进行评分,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其结肠大体形态改变及镜下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sAsP组及二白连地汤组DAI评分、大鼠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SASP组与二白连地汤组DAI评分、大鼠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SS可成功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二白连地汤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和组织修复,能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蛋白饲料来源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2只体重50 kg左右的苏尼特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饲喂氮源为葵粕+玉米蛋白粉、鱼粉、棉粕、豆粕的日粮。结果表明:Ⅲ组瘤胃pH显著高于Ⅳ组(P<0.05);瘤胃NH3-N浓度、总VFA和丁酸的浓度受氮源影响不显著(P>0.05),对乙酸、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比例影响显著,Ⅱ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不同氮源日粮对固相食靡流通速率、纤维物质的动态降解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Ⅲ组(棉粕)纤维物质降解率最高。表明日粮蛋白源的变化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亚慢性镉(Cd)暴露对五指山猪(Wuzhishan Pig, WZSP)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寻找亚慢性镉暴露致肝脏损伤的敏感性生化指标,为镉肝脏毒性的监测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月龄健康WZSP 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镉0.0 mg•kg-1(Ⅰ组)、0.5 mg•kg-1(Ⅱ组)、2.0 mg•kg-1(Ⅲ组)、8.0 mg•kg-1(Ⅳ组)及32.0 mg•kg-1(Ⅴ组)的全价饲料,持续喂养100 d。试验期,每20 d测1次饲料镉含量,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γ-GGT)活性;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液和肝脏中镉的含量。【结果】随着镉暴露剂量的增加,与Ⅰ组相比,各剂量组肝脏镉含量(L-Cd)显著升高(P<0.05),Ⅳ组、Ⅴ组血液镉含量(B-Cd)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80 d后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Ⅳ组在镉暴露60 d后显著升高(P<0.05),Ⅴ组在镉暴露2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20 d后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40 d后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GGT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镉暴露量、B-Cd和L-Cd三者间极显著相关(P<0.01),ALT活性与镉暴露量和L-Cd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于0.5 mg•kg-1的亚慢性镉暴露可造成肝脏损伤,导致ALT、AST、GG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3种不同饲喂条件对犊牛胃形态发育的影响,选择新生的健康荷斯坦公犊牛15头,每5头1组,随机分为牛奶和犊牛料自由采食组(Ⅰ组)、牛奶和犊牛料按比例定量采食组(Ⅱ组)和全乳饲喂组(Ⅲ组),饲喂3个月后,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3组犊牛胃的黏膜上皮颜色、胃黏膜形态各胃室及质量、大小比例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Ⅰ组犊牛胃前胃黏膜上皮颜色较深,呈现深褐色或黑色,Ⅱ组与Ⅰ组基本相似,但瓣胃黏膜上皮颜色略浅,Ⅲ组前胃与皱胃黏膜上皮颜色则均为白色;Ⅰ组、Ⅱ组黏膜形态与成年牛胃基本一致,Ⅲ组前胃黏膜乳头略显退化,但皱胃比前2组发达;Ⅰ组、Ⅱ组瘤胃质量占犊牛胃总质量的比例较大,分别为52.76%和49.78%,接近胃总质量的一半,而Ⅲ组为40.42%,占胃总质量的相对比例较小.不同饲喂条件对犊牛胃的形态发育影响显著,全乳饲喂条件下犊牛的前胃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而牛奶与犊牛料自由采食或定量采食条件下的犊牛胃形态发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内毒素(Endotoxin,ET)对体外培养的仓鼠肾细胞膜活性影响及阳离子A(Cation A,CA)对其的保护效应。随机将体外培养的仓鼠肾细胞(BHK-21)分为:对照组(Ⅰ组)、ET处理组(Ⅱ组)和ET+CA组(Ⅲ组),采用微量滴定法和定磷法,第3、6、12、24小时测定细胞膜上磷脂酶A2(PLA2)和ATP酶(ATPase)的活性。结果表明,II组中PLA2活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显著高于I组(P<0.01或P<0.05),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3、6、12 h增高,24 h以后降低)。III组与II组相比,PLA2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细胞膜上的PLA2活性增高,ATPase的活性先增高后降低,提示细胞膜受到损伤;CA能明显改善内毒素所致的体外细胞膜损伤。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鲤鱼生长指标、生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55±5)g的健康鲤鱼,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中草药复方Ⅰ、中草药复方Ⅱ、中草药复方Ⅲ),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复方Ⅱ组效果最好,且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鲤鱼进行攻毒试验的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复方Ⅱ可以显著降低鲤鱼的死亡率(P<0.05),比对照组免疫保护率提高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提五倍子对鳙鱼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0%(试验组Ⅰ)、1.00%(试验组Ⅱ)、2.00%(试验组Ⅲ)的水提五倍子,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提五倍子对鳙鱼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肠道绒毛与隐窝深度比值(V/C)的影响。[结果]15 d,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胰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30 d,各试验组胰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45 d,各试验组胰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15 d,试验组Ⅱ、试验组Ⅲ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试验组Ⅰ差异显著(P0.05);30 d,试验组Ⅱ脂肪酶活性较15 d提高了11.11%,试验组Ⅲ脂肪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了16.04%;45 d,各试验组脂肪酶活性均有所上升,试验组Ⅱ脂肪酶活性最高。15 d,各试验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Ⅱ淀粉酶活性最高;30 d和45 d各试验组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45 d,试验组Ⅱ前肠绒毛高度、后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均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水提五倍子,可以促进鳙鱼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分泌,改善肠道黏膜结构,其最适添加量为1.00%。  相似文献   

17.
由成年绵羊离体睾丸上获得附睾尾部精液,进行3种浓度稀释液(葡萄糖、柠檬酸三钠、卵黄含量分别为:Ⅰ组1 5g,0 7g,10ml;Ⅱ组0 4g,1 4g,10ml;Ⅲ组1 5g,0 7g,4ml)低温保存(4℃)效果的观察,并对低温保存前精液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Ⅲ组绵羊精液低温保存总存活时间和存活指数均好于Ⅰ、Ⅱ两组(P<0 01;P<0 05);Ⅲ组保存前经上游处理的精液在总存活时间、存活指数和体外受精效果均明显高于未经上游处理的精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