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涎流冰是我国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道路的主要冻害之一。以东北地区尤为严重(特别是大小兴安岭地区)。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对公路涎流冰的观测、调查、研究、找出了涎流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涎流冰的防治措施和治理办法。比较有效的解决了涎流冰对道路的危害问题。  相似文献   

2.
涎流冰又称冰滩或冰湖。是多年冻土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我国冻土分布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带。东北的多年冻土是横贯欧亚大陆北部的多年冻土带的一部分。冻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水。涎流冰是冻土区广为发育的一种地面冰体。是北方林区的主要冻害,特别是林区道路几乎修筑哪里,涎流冰就伴随哪里,  相似文献   

3.
在羌塘高原冻土区特殊的地理、水文和气候因素条件下,形成的山坡涎流冰对穿过的公路有极大危害。从高寒地理气候区概况、影响因素和病害特征切入,综合冻结-压力理论和冻土物理学分析土中水的迁移机制,探讨涎流冰形成过程。通过土中水的分布特征预测涎流冰出现区域,归纳涎流冰病害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西藏4年多的公路勘察设计,认识了涎流冰的形成及对道路的危害,了解了一些对涎流冰的防治措施,现对涎流冰的防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涎流冰又称冰椎、冰湖,是多年冻土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在我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新疆等地均有发育。青藏高原4200米以上地区也有出露。涎流冰对公路的危害十分严重,轻则降速、陷车,重则翻车伤人,严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同时养护耗资巨大,据83年调查,仅大兴安岭地区  相似文献   

6.
涎流冰是林区公路的常见病害,它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类型、规模的涎流冰,该文探讨了涎流冰的形成条件、类型特征及几种常见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1989年冬我们林区公路病害调查组,在黑龙江省牡丹江、牙克石林区进行了公路涎流冰的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以供参考。一、涎流冰分布情况涎流冰是黑龙江省地方公路及林区公路的一种严重病害。全省冬季气候严寒:兴安山地最冷月平均气温-22℃以下,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8.
陈化新  李娜 《林业科技》1998,23(5):49-50
1冰湖产生的条件及原因1.1条件水源:形成涎流冰的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它是形成冰湖的内因,是必要条件。负温及寒冷的气候:当地下水在挖方边坡或地表薄弱处溢出涎流时,在负温下结冰就形成了涎流冰,涎流冰体逐渐增大就成为冰湖。地形地质条件:冰湖多产生在山坡...  相似文献   

9.
公路涎流冰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了涎流水的形成机理,并依据公路涎流冰形成规律提出了几种新的防治措施。对公路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国外地处高纬度的加拿大北部、苏联远东地区都有分布。在我国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地区、青藏高原3200米以上地区均有发育,其中又尤以大兴安岭林区最为严重。为此,我们以大兴安岭林区腹地,伊勒呼里山南北坡的松岭、呼中两局的林道干、支线为重点,对涎流冰的危害、成因及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特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经济、可行角度提出了几项整治方案,仅供专家们商榷与指正。  相似文献   

11.
夏日冰景     
神农架冰洞:巫溪冰洞:赐儿山冰洞:五峰山冰穴:林州冰冰背:白山冰洞:翠华山冰洞:炎山冰洞: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置身于冰洞,只见洞顶挂满冰凌、冰帘;洞壁遍缀冰柱、冰烛,地上也结着厚厚的一层冰。令人称奇的是,洞外天气越热,洞内结冰越厚。位于三峡地区的巫溪县红池坝划场南面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识别冰椎赵焕辉,于文良,李晓华冰椎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独特的地质现象。它对林区公路、铁路、桥涵构造物破坏严重,经常阻滞、中断交通,造成交通事故;对装车场、集材道以及其它林业基础设施危害也极大,影响了林业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研究冰椎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一些毛竹中心产区,冬季常因雨淞而造成毛竹冰压危害。竹林受害后轻者立竹秆形弯曲,重则造成断竹、倒竹。仅就本局江下实验林场下垅试验地30多块标地统计,1981年冰压断竹倒竹占总立竹数的13%,1982年为39%。本局2万多亩毛竹林,大部分受冰压危害,江西不少地区竹林也有类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重视度提高,运用风力所产生的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中增加。在我国,风力资源丰富的是"三北地区",受冬季气温的影响,风力机桨叶会出现严重的表面覆冰现象,而结冰对地区内风力机组的风能量转换效率造成影响。由于风电场面积广阔,受风力影响,风电场中覆冰现象分布不均,不能采  相似文献   

15.
正冰酒起源于1794年的德国法兰克尼亚,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年产冰酒仅有2400t左右,主要分布在德国、加拿大和我国的东北等少数地区。冰酒之所以成为葡萄酒中的珍品,除了利用特种酵母发酵时间长、出酒率低外,主要原因是冰酒原料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成熟的葡萄在-8℃以下,在架面上保持48h以上采收,带冰压榨取汁。  相似文献   

16.
北冰红葡萄是适宜在寒冷地区栽培发展的最新酿酒葡萄新品种,同时也是良好的观赏、品尝性园林植物。扦插繁殖生根效果不好,以贝达葡萄做砧木,扦插或播种法繁殖砧木,用绿枝劈接法培育嫁接苗。  相似文献   

17.
沙棘是一种野生植物,属胡颓子科灌木,因其果实味酸,枝条到处是刺,老百姓俗称其为醋柳或酸刺。在野生沙棘生长集中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把目光盯在了沙棘的开发、利用上,有的地方甚至将沙棘产品定位在21世纪高消费档次上,但更多地区把对沙棘的开发与利用定位到帮助山区进行生态建设和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方面。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对沙棘的开发、生产加工,初步确立起了“金字塔”式的开发格局。塔尖部分是实力雄厚的凉城县鸿茅集团,主导产品有沙棘汁和沙棘冰酒。其沙棘汁饮料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3000吨,沙棘冰酒…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管理退化的喀斯特地区新造人工林,对杜仲林、桤木林、冰脆李林的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根据林地速效养分的减少主要由林木吸收所致,可知N肥施用,杜仲、桤木林以9月至次年1月为好,冰脆李林以11月至次年1月为好;P肥施用,杜仲、冰脆李林以7—11月或1—5月为好,桤木林以3—5月或7—9月为好;K肥施用,杜仲、桤木林以9—11月为好,冰脆李林以11月至次年3月为好。3种人工林的脲酶活性表现为春夏季高,冬季低,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春秋季高,冬季低,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秋冬季略高,春夏季略低,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季节变化3种人工林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使用惠尔(乙氧氟草醚)、冰草净、2甲·草甘膦等8种化学除草剂,对宁夏固原市的苗圃、草坪、公园林地的冰草灭除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冰草而言,高度10~20cm是最佳的除草时机。最佳施药期是在冰草高度5~20cm、6~8片叶时,可以保证有足够的叶片吸收药物。几种化学除草剂的耦合灭杀冰草效果更好,80%的2甲草甘膦354倍液+41%草甘膦异丙铵盐+30%草甘膦水剂88.5倍液+银粉的组合灭杀冰草效果优于其单一使用,除草率达到90%以上,且有效时间长。在实行化学除杀冰草时,冰草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因此在选用除草剂时,应合理选用,施用得当,最大可能地除杀冰草且保护主体植被。  相似文献   

20.
生物冰核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起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物质为冰核或成核剂,冰核是多种多样的,可为无机物、有机物等非生物,也可是生物,目前已发现4属23种或变种的细菌,4属11种或变种的真菌和一种病毒具成冰活性。细菌冰核是一类蛋白质、称冰蛋白、由细菌冰核基因编码,已有11种冰核细菌的冰核基因被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冰核基因编码的冰蛋白成冰活性比较弱,冰蛋白通过脂、碳水化合物等共价修饰装配成成冰活性较强的冰核。真菌冰核也可能是蛋白质,其与细菌冰核在特性上有许多差异。影响细菌冰核成冰活性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菌液浓度、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温度和pH值等。生物冰核是引起和加重植物霜害和冻害的重要因子,并与弱寄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重要的联系,通过防除冰核生物减少霜害和冰害的发生、控制病害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已得到显著效果。生物冰核是一类重要的资源,已成功地应用于人工降雪、制冷和高敏检测,在促冻杀虫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