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先峰"、"优选巨峰"、"夏黑"、"玫瑰香"、"摩尔多瓦"5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露地与避雨2种栽培方式下,观察各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结果特性、抗病性等。结果表明:综合农艺性状最好的是"玫瑰香"、"先峰"、"夏黑",可作为鲜食品种在铜仁市发展;避雨栽培方式明显优于露地栽培,可在铜仁市的葡萄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避雨栽培的成功推广,南方已经成为新的葡萄产区,各种葡萄新品种不断涌现[1-3]。"夏黑"葡萄是日本山梨果树试验场以"巨峰"×二倍体"无核白"育成的三倍体葡萄,1998年,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从日本引入我国[4],在江浙[5-8]、西南地区表现高产优质[9-10]。2011年2月从浙江金华引入贵州遵义海龙进行避雨栽培,表现为长势旺,栽后第2年结果,第3年丰产,667m2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外观品质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极显著削弱了叶幕层光照强度,为常规栽培的68.71%;避雨栽培下葡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降低12.10%,叶绿素含量平均降低5.57%;在叶幕微气候方面,避雨栽培下叶幕层日平均温度提高了1.68℃,日平均湿度降低了10.98%。与常规栽培比较,避雨栽培平均果粒质量降低了1.52g,平均果穗质量降低了92g;避雨栽培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高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含酸量在果实发育时期极显著低于常规栽培下的葡萄,且差值较大。避雨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晚熟鲜食葡萄品种"红地球"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对"红地球"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的发病率以及烂果率、果实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测定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下的光照强度,并进行不同棚架材料成本和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大幅减少了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了果实品质,减少了烂果率,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每667m~2收益高出55.8%;避雨栽培显著降低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发生率,尤其是对霜霉病的预防效果特别显著,葡萄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的霜霉病发病率降低91.4%;但避雨栽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光照强度;通过4种不同避雨棚搭建材料成本对比分析,全钢丝型材料避雨棚符合低成本、长寿命的生产要求,是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葡萄避雨栽培的理想搭建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1江西葡萄栽培的现状1.1栽培面积与品种1.1.1面积:目前葡萄栽培面积已达6667hm2,分布在全省的各个地区。1.1.2品种:鲜食葡萄栽培品种以欧美种的巨峰、藤稔、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等为主,还有少量欧亚种的美人指、红地球葡萄;加工品种有北玫、北醇,另有野生刺葡萄作种质资源栽培。1.2栽培模式目前江西葡萄栽培模式有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采用的架式有:"T"形架、篱架、棚架、"V"字形架,主要以篱架"、V"字形架居多。  相似文献   

6.
几种杀菌剂对桂北葡萄黑痘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红乳葡萄避雨栽培区和露地栽培区,以戊唑醇等6种杀菌剂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研究6种杀菌剂在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对红乳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6种杀菌剂对红乳葡萄叶片和果实的黑痘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叶片防效达90.4%以上,果实防效达97.8%以上。露地栽培条件下,6种杀菌剂之间防效差异显著,80%波尔多液、25%戊唑醇、40%氟硅唑对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40%高纯多菌灵、75%百菌清和80%代森锰锌的防效。综合病叶(果)率、病情指数及防效,波尔多液、戊唑醇、氟硅唑是控制红乳葡萄黑痘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葡萄避雨栽培就是在葡萄植株上搭设避雨棚,力求避雨、遮阳,达到防病、降温、提高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扩大栽培区域的一种栽培方式。实行避雨栽培后,我国葡萄种植区域已经由北方区域扩大到江南地区、从露地栽培向避雨栽培迅速转化、由单一品种向多样化品种转变,葡萄种植业迅猛发展。从葡萄避雨栽培的主要作用、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和避雨栽培应注意事项等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将有助于指导江南地区科技工作者和果农更进一步开展葡萄避雨栽培研究和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葡萄种植作为一个阳光产业已被广大种植户认可,我国新疆、云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甘肃等地都在发展葡萄产业。其种植模式也由过去单一的露地种植,改为多样化种植,温室、大棚栽培及避雨栽培成了目前葡萄高效种植的新亮点。栽培品种也趋于多样化,巨峰、红地球统领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无核夏黑、无核克伦生、户太八号、红芭拉蒂、黑巴拉多、魏克、摩尔多瓦、阳光玫瑰等已开始大面积种植。从苗木来源看,直插苗木占据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16日,地处天山北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温室大棚基地,一串串成熟了的"夏黑"葡萄晶莹剔透,甜甜的感觉沁入心脾。农技人员在陶峰的"夏黑"葡萄日光温室内,在为成熟的"夏黑"葡萄测试糖分。当露天栽培的葡萄还在开花抽穗时,该团大棚葡萄已陆续供应市场,最高售价50元/千克。  相似文献   

10.
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绿叶挥发性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我国东部葡萄酒产区在酿酒葡萄成熟期降雨过多导致香气品质下降的问题,探究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果实绿叶挥发性组分及其衍生酯类积累的影响,以期为该项措施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和2013年采自北京密云地区张裕爱斐堡酒庄葡萄园的‘赤霞珠’(Vitis vinifera‘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比较避雨栽培和露地模式下果实成熟过程中绿叶挥发性组分积累规律的异同。【结果】避雨栽培下葡萄果实周围的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下降约20%,紫外辐射下降约40%。在2012年避雨栽培的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升高,而在2013年2种栽培模式生产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2 a(年)数据,避雨栽培降低了成熟果实有"青草"气味的游离态脂肪醇、反式-2-己烯醛和反式-2-己烯酸的含量,而提高了结合态反式-2-己烯醇、己醇和反式-3-己烯醇等、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己醛和己酸的含量。此外,避雨栽培也显著增加果实中有"果香"气味的游离态和结合态酯类化合物含量,如乙酸己酯、辛酸乙酯和顺式-乙酸-3-己烯酯等。相对于2013年,避雨栽培的这些影响在降雨量相对较多的2012年更为显著。【结论】避雨栽培可以减弱葡萄的绿叶气味,提升果实和葡萄酒潜在果香品质,尤其在降雨相对较多的年份,可有效地缓解果实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避雨栽培是近年来在我国葡萄生产上得到较快发展的一种栽培模式,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具有更多的优势。采用避雨措施后,棚膜阻止雨水与葡萄植株的直接接触,可有效地减轻甚至避免一些主要病害的发生;避雨栽培扩大了品种的选择范围,即使是抗病性较差、容易裂果的品种其病害、裂果也会得到有效控制;避雨栽培后,田间喷药次数减少6~8次,...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产区主栽葡萄品种户太8号、夏黑、火焰无核为试材,设置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式,选择白色纸袋、红色无纺布袋、绿色无纺布袋3种果袋,统计并分析果实灰霉病发病情况,同时测定不同处理下3种鲜食葡萄的果实品质,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鲜食葡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为13.26%和4.54,露地栽培为47.1%和16.88。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明显提高了鲜食葡萄果穗质量、单果质量和果粒大小,且在夏黑上尤为显著。避雨栽培明显降低了鲜食葡萄光泽饱和度,除夏黑外,对色度角影响不显著;红色葡萄颜色指数避雨栽培大于露地栽培,在火焰无核中表现显著。此外,避雨栽培和套袋也提高了鲜食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对鲜食葡萄总酸含量影响不大;对鲜食葡萄有机酸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综合分析,在避雨栽培条件下使用红色无纺布袋对提高鲜食葡萄果实品质效果最佳,同时露地栽培下使用白色纸袋也可以提高鲜食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陈仓区渭北源区进行了葡萄避雨棚栽培示范,示范品种为红芭拉多和阳光玫瑰,并调查了避雨棚栽培对2个葡萄品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两个葡萄品种避雨栽培叶部和果实发病率均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的两个品种果实大小、颜色、粒重与露地栽培并无差异;露地栽培的葡萄叶片脱落率(11月上旬)明显高于避雨栽培。避雨棚栽培在夏秋季多雨的种植区域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江西设施栽培葡萄常用的大棚栽培和避雨栽培模式的栽培要点,为江西省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中类黄酮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探究避雨栽培对类黄酮物质代谢及积累的影响,为避雨栽培措施在酿酒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分析2012和2013年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模式下生长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果皮中类黄酮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没有改变果皮中黄酮醇、黄烷醇和花色苷物质的种类,总体上则促进了黄酮醇类物质,主要是3’4’-取代的槲皮素类物质的积累,并有利于黄酮醇和黄烷醇甲基化比例提高,但对黄烷醇物质总量没有显著影响。2012年避雨栽培的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而在2013年其含量则明显较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避雨栽培对花色苷物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花翠素香豆酰化-3-O-葡萄糖苷在2个年份的避雨栽培果实中均有显著降低,而甲基花翠素香豆酰化-3-O-葡萄糖苷的含量则明显提高。【结论】避雨栽培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对果皮中花色苷等类黄酮物质积累的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果实类黄酮代谢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在宝鸡市陈仓区葡萄基地进行避雨棚栽培示范,并重点就避雨栽培模式下的葡萄主要病害发生和果实生长、成熟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避雨棚栽培对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等叶部和果实病害均具有良好防效,且随着降雨日的增多,病害防控效果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广西鲜食葡萄栽培品种单一化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广西葡萄品种种类,引进“黑皇”葡萄进行种植。通过连续2年4个生长周期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研究配套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黑皇”葡萄在广西南宁地区表现出花芽分化好且整齐,果实着色正常,品质优良,适合在广西南宁避雨栽培条件下进行一年两收栽培。  相似文献   

18.
广西葡萄一年两收避雨栽培模式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模式的改变,造成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期延长,导致防治难度增大,通过多年的监测、调查和试验,总结了一年两收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发生的最早时期、防治最佳时期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王鑫  谭洪才 《中国果菜》2019,(3):37-39,75
避雨栽培技术对葡萄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逐渐成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方向。2015~2017年在济南进行了鲜食葡萄美人指的避雨设施引种栽培试验,结果显示,美人指葡萄避雨栽培比露天栽培,落叶期推迟了15 d左右,结果蔓数是露天栽培的4倍,成熟后挂果天数约为露天栽培的2倍,抗病性明显,果实品质明显优于露天栽培,经济效益显著,每年多收入8352元/667 m2。因此,美人指葡萄品种更适于避雨栽培,可在济南地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塑料大棚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绯红葡萄物候期和品质影响的观测,分析了葡萄促成栽培提早成熟和提高品质的原因,建议上海地区早熟欧亚种葡萄采用"先促成后避雨"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