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成都龙湖三千庭是以度假酒店风格打造的洋房+高层的住宅小区,是龙湖首个提出前期景观策划的项目。本文首先介绍了龙湖如何于项目启动设计前便对项目,包括对目标客群有针对性的调研剖析,真正关注客户景观需求做设计;其次阐述了如何将度假风融入住宅园区景观,且展示区为实际园区的入口部分,如何兼顾展示区时的动线及空间体验,真正做到"回家即是度假的开始",让住户真正愿意参与到园区的景观中来。  相似文献   

2.
植物景观空间呈现出一种实体空间形态,它能给人一种印象深刻的体验。情感化的空间具有一种人文和情感的特性,能够体现人与空间之间的爱和尊重。在目前植物空间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了植物设计的方向与任务。现以情感为基础将植物空间划分为四大类:温馨空间、舒适空间、亲切空间和亲密空间。然后根据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和构成要素以及人们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等特点,提出了从视、听、触、味、嗅这5个方面进行植物景观空间情感化设计。最后,依据设计方法与原则和植物选种及配置方式来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情感化植物空间。  相似文献   

3.
森林康养景观常常表现为隐性的方式存在着,需要深入地探索才能把握。森林康养景观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森林的存在而逐渐变化。基于这2点了解森林景观,提出了中国传统的森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中国传统的森林康养设计是整治森林景观的行为,是保护和利用森林景观的代表性与安全性的途径。同时,森林景观又是设计的基础,森林景观作为中国森林康养文化的一部分,与传统康养文化相融至关重要。在森林景观与康养文化之间,在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森林康养的景观设计首先要建立从森林及周边景观到传统森林康养文化的一种系统性和联系性的设计观念,要充分认识森林康养景观的设计是对森林的整治、文化的继承、自然的尊重和对历史的传承。其次,森林康养景观设计从空间层次、历史层次以及康养层次,去认知背后的中国森林康养文化及设计过程。最后,中国本土的森林康养景观设计需要建立一种以森林为基础,以大众的普适性为根本的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4.
"情感设计"是营造居住区人性化景观空间的重要手段,情感与景观空间之间存在互为影响、互为反馈的动态作用关系。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总结出自然、归属感、活力、怀旧是万科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核心情感取向:自然环境与人融合、用标识景观创造归属感、用交往活动空间促进住区活力、保护再创场所精神烘托怀旧感是其居住区景观空间情感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柳碎周 《花卉》2022,(2):87-88
“未来社区”这个理念是受到当前居住问题以及城市发展的制约而出现的。对于“未来社区”来说其设计理念就是要营造社区共建、共享、共生的生态系统,并且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进行更和谐的转变,这种模式就是一种基于城市乡镇社区的更新,并且引入生态文化、科技技术、社会生活、智慧共享等一体的未来城乡发展规划,以求达到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增加以及让城市得以持续性发展的目的。在“未来社区”超高的设计理念之中,空间景观是作为最为基础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因此就必须要考虑到整体的设计之中,并且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本文就以“未来社区”设计理念为基础,对现目前的社区景观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在此之上提出关于在“未来社区”模式下的空间景观设计建议,以期能为“未来社区”空间景观的设计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未来社区”的长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设计为基础,结合人对环境知觉体验的心理过程,利用知觉体验的三大设计原则,以校园景观主要使用人群的心理诉求及不同校园空间对人们心理需求作用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实现校园景观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余瑶  肖玲 《现代园艺》2012,(20):115+117
高速公路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联系的重要通道,除了满足城市间的流通要求外,还应注重其文化效应和景观效应。通过湖北省环"一江两山"高速公路系统地分析了高速公路景观空间层次和景观元素,并对如何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高速公路景观基质体系、景观色彩设计和绿化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探求合理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内过渡性景观空间不仅作为校内外空间接触体,也是园内各功能分区之间的景观带,其自身属性具有连接性,也是设计者最容易忽视而且人群相对活跃的积极空间。开放式大学校园与外界之间的过渡景观空间和园内实体空间过渡带性质一样但作用异同,在景观范畴都属于活跃性多变空间,所以,极具研究价值。主要以校园内各空间组织边界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校园内过渡性景观空间的相关研究,总结出过渡空间基本特性以及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鹏 《现代园艺》2024,(3):147-150
通过分析中西方景观发展历史,发现历史上的每一次景观重大发展必然是一次共生的创新发展。利用共生理论分析了传统景观与科技共生性,形成了以传统景观为基础,以科技元素为创新手段的多元共生是具有时代性与未来性的新型景观场所构建,是风景园林发展在文化、空间、功能中的创新路径,多元化的科技属性融入景观场所,为未来风景园林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以法式滨水的别墅区无锡太湖锦绣园为例,通过分析植物设计造景与空间营造手法,认为在别墅区中植物设计应对景观气质、景观功能、景观空间加以融合与烘托,从而突出别墅区内景观的品味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邓小平纪念区的规划设计为例,从场地分析、概念构思、空间布局、绿化设计等方面,探讨以时间和空间作为2条交织主线的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强调了人与景观形成情感上的交流是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将场所精神引入医药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能够彰显学校文化与特色,同时,使师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场所精神在医药高职院校校园景观中的设计表达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场所精神引入医药高职院校校园景观的重要性,并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浦口校区校园景观为例,提出医药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应以师生的实际使用需求为基础,突出学校文化特色为导向,采用因地制宜设计手法,建设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空间,从而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提升师生对校园景观空间的心理认同及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美术绘画中关于时间创构的理论,结合景观中的时间设计,总结归纳出时间固定化、时间空间化与时间影响化3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并提出景观的时间设计要与所在地的自然、文化有效结合,弥合文脉的裂痕,延续集体的情感记忆。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景观是以农村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景观为基础的一种田园景观体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出农业景观的艺术性、自然性以及实用性等相关特征,注重以农业景观特有的元素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展现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一书以农业美学为基础,对我国农业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首先对农业设计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讲述了农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历代园林设计者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因。中国园林被誉为“一首凝固的诗”,自古以来便与诗文交融,诗文与园林景观共同形成了中国园林丰富生动、富含意境的园林空间。以写景古诗文为研究对象,以《小石潭记》为主,《滁州西涧》《游园不值》为辅,共3首古诗文为例,找出写景古诗文中出现的景观元素。将其用表格归类为具象景观元素(山石、植物、水体、建筑小品、动物)、时间景观元素(昼夜、季节)、天气景观元素(烟雾、云霞、雨水)、抽象景观元素(光影、声音)4大类12小类。通过古诗文赏析,分析景观元素之间拟表达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探寻这些景观元素在设计中营造意境的方法和写景古诗文意境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特殊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武勇  田阳 《现代园艺》2019,(11):102-104
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已经成为了当代人们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体验,从大众行为特征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大众行为习惯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景观环境设计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等景观环境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环境与人行为的关系、环境与安全空间、实用空间、宜人空间、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等特定空间的营造方面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园林植物与路径、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等环境意象的形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设计这些不同场地的植物配置时,就要考虑到人的生理和心理2方面需求,选择合适的景观树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特定空间、使用者的多种需求设计出安全、实用、宜人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景观空间是人们感受自然的重要空间,并且会对居民的健康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在公共景观空间中居民可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加强户外运动,可以防止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实现生理和心理健康。山西晋商老街作为城市历史街区,具有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的资源优势,可以与公共景观空间更好地相结合。但其相对与新型城市而言,也有各类消极因素,针对各类消极因素,提出了平衡区域功能,提高与绿色空间的参与度;改善步行道路,促进与绿色空间的直接接触;营造景观节点,增加与绿色空间的视觉接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作为步行空间景观的主体,可以穿梭于各个客体景观之间。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可支配绿化范围逐步减少,人们想要走入景观的心理难以满足。同时,步行景观的设计越来越重复及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们可以从苏州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寻找灵感,以叠石理水等古典造园手法来丰富现代的步行空间景观,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加速与信息化时代推进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了不少,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却越来越强烈,交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模式,协调各种空间中人的关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满足人们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基于此,详细介绍了交互景观类别与交互景观设计,阐述了交互理念在滨水景观空间中的应用,提出了交互视角下滨水景观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