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湖风景区是杭州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为进一步探讨景区绿地游憩功能,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环境因子监测,获得并分析相关数据,为景区绿地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景区绿地游憩功能。  相似文献   

2.
陈凯  杨龙 《现代园艺》2014,(4):5-5,7
通过对南太武山风景区的综合考察勘测,结合风景园林评价因素与园林规划景观效果评价方案,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计算分析景观权重,研究景观因子在园林规划设计当中的定量评判,确定南太武山风景区园林规划综合评判规划现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国内的生态旅游主要体现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场所。文章以辽宁省冰峪沟风景区为研究对象,按照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等因子的差异,在风景区内选取40个标准样地,对标准样地内植物的种名、数量、株高、胸径、冠幅等进行实地调查,根据不同的群落外貌和组成划分对应的群落类型。最后,对辽宁省冰峪沟风景区今后在植物群落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和感知地图,从主观感知的角度进行了对南宁青秀山景观空间意象分析,运用城市意象理论对地域内的道路、边界、节点、标志物、区域五要素分析评价,希望风景区景观在发展中能延续地方场所精神及保留其地域性景观特色,这为建设理想风景区景观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花果山风景区地形复杂、植被丰富。但原林区经过30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及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原因,许多原有珍贵树种已绝迹。通过对花果山景区树种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应用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必要性出发,以城市典型风景名胜区——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为例,借助Arc GIS10.5平台进行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利用Fragstats4.2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对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内部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景观格局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总体生态敏感性较高,以高度敏感性和中度敏感性为主,极高、高敏感区域内景观格局破碎化相对严重,与生态敏感性分布呈正相关。由此提出吕梁山风景名胜区在各级生态敏感区域下相对应的生态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管理部门今后制定合理的调控对策及实现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分类,分析该类植物应用的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丛与花群、花台及花池等,并对园林花卉植物在庐山风景区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貌作为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因此,溶洞风景区建设也备受关注。其中溶洞风景区入口的设计在整个景区的设计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景区入口的整体布局、设施配置、形象氛围等方面入手,分析问题,基于整体性、功能性、特色性原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游客中心不同的功能特点把游客中心进行了分类分析和规划,并对不同类型的游客中心设计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风景区造林方法及造林成活率控制,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造林方法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生态建设的角度来说,若想要保证造林效果和成活率,要结合风景区的实际情况,比如地形和气候等,选用合理的造林方法,做好林木管护工作,保证造林成活率,实现生态建设的效益目标。现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自然风景区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并分析了自然风景区的定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希望对自然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湖风景区内水生植物园林应用情况的大量调查,得到应用种类、分布与应用频率及相应种类的生长发育规律等与水生植物园林应用密切相关的几个要素,并据此对其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将为以后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对汾河水库水利风景区进行多元分析的基础上,对景区的科学规划进行研究,并明确提出以水土资源的生态保护、水利资源的旅游观光、水利文化的科普教育为目标的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地被植物作为水利风景区中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兼具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等作用,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库为例,针对地被植物的概念、特点,结合水利风景区中不同区域绿地的划分,对地被植物在水利风景区中的选择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雪芬 《现代园艺》2014,(2):120-122
通过实地调查,杭州西湖风景区内应用的水生植物有74种。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西湖风景区不同水体形式下水生植物的配置模式,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具备繁殖量大、传播迅速、危害严重、可造成重大损失的特点,针对美国白蛾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行使用生物制剂、释放寄生蜂,剪除网幕、灯光诱杀等方法.抓住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三个时机";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四个环节"进行防治.特别要全力做好美国白蛾第1代的防治工作,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马超 《花卉》2020,(8):87-8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利风景区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科普旅游的重要场所,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载体。为了做好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有关部门应在以水文化传承为核心,从而推动水利风机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对水利风景区水文化传承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水文化传统背景下水利风景区规划提出的有关策略,工水利风景区规划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与总结了东寨港景区的一些景观资源和特点,以期为该景区的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天花  杨华 《中国园艺文摘》2014,(6):127-129,F0002
阐述徐州吕梁山风景区倪园村会所及酒店景观设计。包括基地概况、区位概况、SWOT分析、设计构思、总体空间布局、景观设计等,作为以植物造景为主的项目,着重阐述其植栽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园艺》2019,(23):126-128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与乡村建设成为国家下一步建设的重点,现有的乡村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乡村风景区与绿道建设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突破点。现阶段的乡村景区建设与乡村绿道建设多为各自独立进行,没有起到很好的联动发展。将乡村风景区与绿道共同开发,有助于乡村全域旅游的建设,将散布在乡村的各个景点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利用风景区与绿道的宣传展示作用,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