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驯化摄食对黑鲍饵料选择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discusdiscus♂)对裂片石莼(Ulva fax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的选择性,继而通过实验研究了强制摄食驯化对黑鲍饵料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无饵料强制驯化的状态下,黑鲍对几种实验海藻的选择性依次为海带>石莼>江蓠>龙须菜>蜈蚣藻;在用单一饵料强制驯化7d后,黑鲍对几种实验海藻的选择性依次为海带>江蓠>石莼>龙须菜>蜈蚣藻。而黑鲍对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存在随机性,没有一定的规律。研究表明,海带是黑鲍最喜食的饵料,前期摄食驯化对其饵料选择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饵料及其组合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人工配合饲料、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下称江蓠)、江蓠 裂片石莼(Ulva faxciata)、江蓠 肠浒苔(Enteromorpha intesinalis)、江蓠 裂片石莼 肠浒苔共5种饵料搭配方式对黑鲍幼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进行35d,结果表明:(1)不同试验组之间的幼鲍的存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试验处理对幼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江蓠 浒苔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都显著大于其它饵料组(P<0.05);饲喂混合海藻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单一海藻组(P<0.05)。壳长增长率、湿重增重率和干重增重率亦呈相似趋势。(3)幼鲍对不同饵料组合的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较高时用江蓠、石莼和浒苔组成的混合饵料代替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幼鲍,同样可以达到高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30天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幼鲍工厂化养殖实验,进一步分析山东省威海金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3种鲍配合饲料A、B、C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鲍配合饲料A、B、C在水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工厂化养殖对饵料稳定性要求;饲料A、饲料B与对照组饲料C相比,能够明显的促进幼鲍鲍壳生长,平均壳长日增长分别为145.28μm、138.14μm、130.72μm。  相似文献   

4.
黑鲍是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从日本引进的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与我国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杂交所产生的新品种。黑鲍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好等杂交优势,它的选育成功促进了我省鲍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我省黑鲍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大产业,是沿海渔民发家致富的生财之道。现将黑鲍人工苗种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黑鲍是用从日本引进的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与我国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杂交所产生的新品种,其个体大,适应性强,易于养殖。随着浅海养鲍的发展,对其种苗的需求量逐步加大。笔者近年在罗源县兴源水产育苗场进行黑鲍育苗,现将其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亲鲍来源  相似文献   

6.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又名江蓠、鹿角菜、凤菜等,是红藻门(Rhodophyta)、江蓠属(Gracilaria)的一个种,是产琼胶藻的优良品种.龙须菜新鲜的藻体具有毒体的风味和营养保健功能,可用_作鲍鱼饵料或者加工成海洋蔬菜作为风味食品,并且其多糖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型海藻龙须菜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须菜(Gracflaria Zemanei formis)是产琼胶藻的优良品种.龙须菜新鲜的藻体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保健功能,可用作鲍(Haliotis sp.)饵料或者加工成海洋蔬菜作为风味食品,并且其多糖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1].  相似文献   

8.
大连紫海胆幼海胆期的食性开始由摄食单一的底栖硅藻变为多样化,对某些柔嫩的大型海藻(石莼,海带、裙带菜、江蓠)鱼虾贝肉等有机碎片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均表现出一定的嗜食性。幼海胆不但对不同种饵料的摄食率有差别,而且不同种饵料对幼海胆的饵料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海带和裙带菜的效果最好,幼海胆对其的摄食率分别为红藻、石莼、动物性蛋白饵料的1.2~2.3倍,而其饵料效率也分别为红藻,石莼等的1.1~1.4倍。幼海胆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将为其工厂化人工育苗开辟新的饵料来源。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比较前24 h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5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739μmol/(g.h)和0.648μmol/(g.h),蜈蚣藻在2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614μmol/(g.h);比较前24 h对磷的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1.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015μmol/(g.h)和0.018μmol/(g.h),蜈蚣藻在0.7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016μmol/(g.h)。结合去除速率常数来看,脆江蓠对硝酸盐和磷酸盐有更好的去除效果。营养盐的起始浓度对脆江蓠、真江蓠和蜈蚣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所有的实验浓度下,8 d后的湿重均为脆江蓠增加最大,蜈蚣藻增加最小;并且改变硝酸盐的浓度比改变磷酸盐的浓度更能刺激蜈蚣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人工育苗,我国近十年来基本上已获得成功,放流工作也正在试行中。在育苗方面,提供优质与足量的饵料乃是保证高成活率的重要条件之一。从国内外已有资料归纳表明:从匍匐面盘幼体开始长到4~5毫米左右主要依靠单细胞的底栖硅藻;而从4~5毫米以后可投喂新鲜的褐藻或绿藻类。而在日本,幼体达到4~5毫米后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占很重要的地位,有些地区甚至完全用人  相似文献   

11.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又名江蓠、鹿角菜、风菜等,是红藻门(Rhodophyta)、江蓠属(Gracilaria)的一个种,是产琼胶藻的优良品种。龙须菜新鲜的藻体具有毒体的风味和营养保健功能,可用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15.8~24.7℃下,将小规格(壳长为1.03±0.02 cm)和中规格(壳长为1.57±0.03 cm)绿盘鲍(GS-02-003-2018)(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绿鲍H.fulgens♂)稚鲍分成A、B、C和D 4个组,饲养在240 mm×170 mm×285 m...  相似文献   

13.
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鲜石莼磨碎液和两种海参专用饲料对体长2.90±0.04cm,体重0.49±0.02g的稚幼参进行了为期40d的喂养试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鲜石莼磨碎液的海参体长为5.15±0.25cm,体重为2.76±0.39g,其体长和体重的增长都显著高于投喂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和其中一种配合饵料组,但与另外一种配合饵料差异不显著。投喂鲜石莼组海参的成活率达到85%,高于其他各组,但与其中大部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皱纹盘鲍成体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摄食习性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皱纹盘鲍的日摄食量周年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有两个高峰期;当水温高于24℃或低于7℃时摄食量明显下降,低于3℃时基本上停止摄食。鲍对不同种类饵料有明显选择性,按其喜食程度排列为裙带菜、巨藻、海带、礁膜、石莼,而石花菜、海蒿子、鼠尾藻的摄食量最小;而且对同种藻类喜食嫩的,少食甚至不食老的藻体。不同大小个体的日摄食率不同,小个体的摄食率较大个体为高,而且在一年中坚持高日摄食率的时间也较长;最高日摄食率小个体鲍为13.6%,大个体为11.4%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鲍粉状配合饲料已普遍应用于稚鲍与幼鲍的培育,但对成鲍仍以投喂大型海藻为主,2003年4月13日至7月12日笔者在连江县官坞海洋开发公司鲍鱼养殖场,利用直接形成的加工工艺和不同的粘合剂自制三种片状饲料饲养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观测饲料的稳定性和适口性,并对鲍的生长效果与投喂天然饵料进行比较,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稚鲍的酒精麻醉剥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稚鲍的剥离,是的人工育苗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作业环节。关于稚鲍的剥离方法,国外曾有过一些报道,如日本,用氨基甲酸乙酯或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等药物麻醉剥离已成为近年来较普遍应用的剥离方法。对10毫米以上的稚鲍用温水剥离有时也作为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几种饲料原料对刺参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采用鱼粉、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 Kuntze、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海泥5种主要原料配制的饲料投喂体长为4.18±0.23cm、体重为5.99±0.26g的刺参幼参,进行了为期80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鼠尾藻饲料、浒苔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95.36%/d、92.29%/d和84.87%/d.这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生长效果要好于投喂海带饲料和海泥饲料的刺参.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室内养殖条件下,虽然刺参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性蛋白,但是可以将动物性蛋白作为刺参的辅助性饲料成分,配制出营养更全面的配合饲料;浒苔作为刺参幼参的养殖饲料原料是完全可行的;海带粗加工产品不适于用做刺参饲料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分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0.02±0.03) g]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变化,评价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铜藻(Sargassaum horneri)、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海带渣、石莼(Ulva lactuca L.)及混合藻粉在刺参幼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了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 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刺参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藻粉组(P<0.01),海带渣组刺参的WGR和SGR最低,肠体比(IBR)和脏体比(VBR)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藻粉对刺参存活率(SR)影响不显著(P>0.05);2) 不同藻粉对刺参体壁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影响不显著(P>0.05);3) 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海带、海带渣和石莼组,海带渣组最低(P<0.01);藻粉对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刺参粪便的酸不溶性灰分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4) 鼠尾藻组和混合藻粉组刺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海带渣组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刺参的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添加任一海藻均未达到替代鼠尾藻的饲喂效果,但多种海藻混合添加,其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与单独添加鼠尾藻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变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了藻粉,浮泥,人工配合饵料,混合饵料对稚幼长岛县牝一海水育苗场变色的影响。经3个胸月的投喂试验。结果:人工配合饵料组稚幼参体长,体重增长较快,纯藻粉组,浮泥组投喂效果都较差。藻粉中添加部分“海丰”牌饲料预混剂和30%的浮泥,对稚参有明显的助长作用,日均增长,增重是纯藻粉组的2倍以上,且明显快于人工配合饵料组。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旨在研究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藻渣和菌渣替代鱼粉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实验共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以含鱼粉60%为对照组1和45%鱼粉的为对照组2,分别将10%的江蓠、浒苔、藻渣、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对照组1饲料中30%的鱼粉,投喂初始体重为(17.33±0.55)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56 d。结果显示,1)浒苔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藻渣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江蓠组(P<0.05),与对照组1和菌渣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1和浒苔组饲料效率(FER)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菌渣(P<0.05),与江蓠和藻渣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1的蛋白质沉积率(PPV)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菌渣组(P<0.05),与江蓠、浒苔和藻渣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3)菌渣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藻渣组(P<0.05),与对照组1、对照组2、江蓠和浒苔无显著差异(P>0.05);浒苔和藻渣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 (P<0.05),与对照组1、江蓠和菌渣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将10%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饲料中30%的鱼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并且浒苔可以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