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将独龙江流域进行单独区划,衔接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修编成果,得到了独龙江流域的森林资源现状。分析认为,独龙江流域具有林地比例高,人均林地面积多;森林覆盖率高,林地利用充分;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大,森林质量高;生态区位重要,公益林比例和林地保护等级高;天然林比重大,近成过熟林比例高;原始林多,植被保护好等特点。提出分级保护、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禁止木材运出等保护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林生产经营者投入的成本,在提供生态服务时,不能通过商品交换取得相应的报酬,在经营者与受益者、当代与后代之间,无法形成合理的经济利益关系。应用意愿调查法对林地所有者、林地使用单位、林地管理者的支付意愿及受偿意愿直接进行调查,以确定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金额,可以为生态公益林的生态补偿提供依据,也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绍兴市生态公益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详细分析绍兴市生态公益林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提出积极推进林地流转、搞活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多渠道筹措投入资金、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切实强化林政管理、完善生态公益林保护机制等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江苏省最近的森林资源普查数据,提取各级各类树种、林种、面积和蓄积等相关因子,结合当前国内外生态效益评价有关研究成果,从森林碳汇、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环境、森林防护、森林游憩和生物多样性等7个方面,对江苏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森林资源取得了显著增长,但是与其他省相比,江苏森林资源总量仍较少,全省人均森林面积0. 02 hm2,人均森林蓄积1. 091 m3,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森林产生的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生态需求相差较大。(2)森林碳汇有较大提升潜力。江苏作为平原人工造林地区,随着可造林绿化土地资源的减少,全省森林蓄积量的提高将主要依靠森林质量的提升。目前,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61. 27 m3/hm2,与全国平均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林地生产力和生态质量的提高都有较大潜力。(3)生态补偿机制较为单一。从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来看,全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与森林资源发挥的巨大生态效益和生态价值相比,仍相差甚远,江苏尚未真正建立依靠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化筹资机制所应形成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当前的补偿标准难以适应全省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管护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广西金秀县大瑶山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公益林的补偿问题,是我国生态公益林保护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金秀大瑶山生态公益林区是广西规模最大的水源林区,又是国家公益林区,在广西乃至全国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制定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解决生态公益林补偿,本文在最近的金秀大瑶山生态公益林补偿与保护试点项目调研中进行了探讨,采用费用投入法,直接替代法、损失等额补偿法和银行本金折息法进行计算,并对4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金秀大瑶山生态公益林每年每公顷的补偿标准为36.39-41.58元。经过论证比较,建议金秀大瑶山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采用每年每公顷37.5元。按金秀县大瑶山生态公益林面积15.54万hm^2计算,全县每年生态公益林补偿金额为5830.0万元。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5,(5):44-4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确定是科学、公平地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前提和基础。以株洲市生态公益林小班为对象,基于生态公益林权属、事权等级、保护等级、林分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等指标构建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系数模型(CF)。通过补偿系数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分级量化,基于当前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相应地提出了其分级补偿标准为(120+CF×100)元/(hm2·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永春县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工作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补偿标准低、林地权属不清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对生态公益林补偿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模拟的王村1组2015年核算公益林户补偿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林地生态价值评分标准,计算各小班生态价值得分,据此分配整个公益林补偿金,得出科学合理分配集体林地公益林补偿金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沿海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以2016年盐城市各县市区林地变更成果及林地一张图为基础,在Arcgis10.2软件支持下提取盐城市公益林矢量数据,分析各县市区公益林面积、地类、事权等级等因子,并与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矢量数据叠加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公益林面积与林地保有量比例不平衡、公益林总量偏低;盐城市公益林地类以乔木林地为主,地类结构和林地分布较为合理;盐城市公益林以省级生态公益林为主,但林种划分不尽合理、各县市区技术规程掌握不一致;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量省级公益林地在土地利用分类上为非林地。说明盐城市生态公益林总体布局合理但总量略有不足,林业部门应当加强与国土部门的衔接,合理落界林地尤其是公益林地。研究认为,林业部门应当完善公益林技术规程,增强可操作性,健全生态公益林监测体系,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及时开展林地年度变更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宜君县生态公益林存在林分质量不一致、林地质量普遍不高,农林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威胁增加,专业管护队伍人员不足、经营管理粗放,林地资源潜力未能充分培育等问题,以及经营管理机制不尽合理,管理监测技术手段落后,国家公益林补偿金标准不高,经营管理者资金投入积极性不强、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宜君县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思路和措施,包括分类栽植补植适宜乔灌树种,强化林地抚育、优化林分质量,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林地资源调查与监控等提高林分质量措施,加强管护人员队伍建设,防范和打击侵占破坏公益林不法行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物、珍稀植物保护和森林防火等巩固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措施,管好用好生态公益林管护经费与补偿金,充分尊重承包户意愿、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到户,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等维护生态公益林综合效能高效、持续发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开展,林地产权逐步明晰,生态公益林权属发生了重大变化,林农个体拥有的生态公益林比例越来越大,生态公益林管理主体相对分散,补偿对象众多,尤其是对林农个体的补偿工作越来越重,这对公益林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该文就公益林管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及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市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和浩特市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为对象,从国家级公益林补偿的林地结构、所有制结构、生态区位、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同时,并对补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便为建立地方公益林补偿机制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践调研,基于公共产品收购计价理论依据,对历史成本计价法、林木资产评估计价法、意愿收购计价法、征用林地补偿标准计价法等4种林木收购计价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收购生态公益林林木计价标准应以历史成本计价法测算值为下限,以林木资产评估计价法测算值为上限,与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充分协商后确定.  相似文献   

14.
义乌市生态公益林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义乌市生态公益林现状进行分析,根据义乌市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生态林建设必须做好建立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投入机制、补偿机制,加强生态公益林采伐管理、林地管理、营林措施和检查监督共7项工作,并提出实现目标考核制度、树立标志、加强生态工程区进出人员管理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是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义乌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公益林是发挥生态功能、产生公益效果的特殊森林。由于生态公益林不能进行生产采伐,因而建设和经营这部分森林的单位和个人不能从中获得直接经济收入,而国家的投入又十分有限,这就对生态林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在国家财力有限,无法为生态林的发展大规模投入,对建设者给予必要的补偿,以增加生态林的投入,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对公益林经济补偿问题,在补偿什么,由谁来补偿,补偿多少,怎样补偿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供参考。1生态公益…  相似文献   

16.
以2017年林地变更调查和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洱源县生态公益林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洱源县生态公益林占林地面积的50.12%,其中省级占58.2%,国家级占31.5%,主要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占91.9%。林地使用权以集体为主,占60.8%。起源主要以天然林为主,占55.7%。乔木林占65.4%,灌木林占34.6%。乔木林公顷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林地生产力偏低。灌木林树种主要为萌生栎和杜鹃。乔木树种的龄组以中龄林为主。洱源县生态公益林林种主要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自然保护林,占98.7%。  相似文献   

17.
宁波奉化公益林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算和分析宁波奉化公益林保护建设对宁波奉化国民收入影响的前提下,从公益林的生态补偿依据、标准和公益林的公共商品属性以及社会性诸问题,探讨解决公益林生态补偿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阳县为例,分析了当前公益林建设及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与新形势发展不协调、补偿方式与标准不合理、补偿实施与管理不规范、无法充分调动林农营林护林积极性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立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森林综合保险机制,统筹联网、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公益林管护机制,补充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制定合理的补偿方式和标准,加强监管、强化考核和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等若干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则是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核心。本文在探讨公益林补偿标准与其他类型生态补偿主要区别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主要计算方法,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情况、原理以及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对比。简要概述了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如何科学合理公平的确定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林地是以生态公益林为主,注重林业生态发展,实现青海以生态立省的目标。青海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针对青海省的生态特点,通过造林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与林改相结合以及公益林管护体制的两项创新突破,为青海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辟的新的符合自身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