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丰富我国的花生收获机械,研制了螺旋弓齿式全喂入花生摘果机。介绍摘果机的设计方案及原理,探讨其主要结构及装置(摘果装置、传动机构、凹板筛)的设计思路。对花生植株在摘果滚筒中的受力进行分析,总结其在滚筒中的受力及运动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各种形式花生摘果机、摘果部件的工作原理,探究花生摘果过程中的荚果损伤机理、花生荚果分布规律和花生植株动力学状况,进而进行花生摘果机结构与参数优化,设计出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全喂入花生摘果试验装置,主要由机架、电动机、传动系统、摘果系统、清选系统、变速与控制系统、荚果分布测试系统等组成。该装置作为花生摘果试验平台具有以下功能:通过改变和控制花生植株运动方向,可实现切流单滚筒、轴流单滚筒、切流双滚筒、切轴流双滚筒、轴流双滚筒、双切流横轴流三滚筒和切流双轴流三滚筒7种不同切轴流喂入、摘果方案;通过变频器与机械传动组合式调速方式,实现各摘果滚筒的速度调节;通过格式接料器,可研究各摘果机构的花生荚果分布规律。性能试验表明,该装置可针对不同花生品种及其性状进行不同摘果元件、不同切轴流组合的摘果性能试验,主要参数为:转速200~800 r/min,摘果间隙25~50 mm,最大喂入量5 kg/s。  相似文献   

3.
全喂入式摘花生鲜果装置研制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水平较低,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实现花生机械化生产是广大农户的迫切愿望。为此,研制了全喂入式摘花生鲜果装置,并测量了试验地花生基本特性,进行了喂入量、滚筒转速、摘果间隙以及摘果齿排数等参数正交试验。试验和分析表明,喂入量1.2kg/s、滚筒转速400r/min、摘果间隙65 mm和摘果齿3排为最佳工作参数,破碎率和未摘净率分别为1.62%和1.03%。该工作参数可以为全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和花生摘果机单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喂入花生摘果机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收获机械化是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重点.介绍全喂入花生摘果机的工作原理,分析摘果装置、传动系统、气吸式风筛清选系统等主要构成部件的工作过程,为全喂入花生摘果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花生机械化摘果作业要求,结合当前花生种植区域情况及摘果过程中存在的摘净率低、破损率高等问题,研制了与拖拉机配套的小型弯头杆齿式全喂入花生摘果机,可灵活移动、坚固耐用、操作便利。花生摘果机主要由摘果滚筒、凹板筛、振动清选装置、荚果运送及传动部分等组成,能够有效实现花生摘果、清选工作。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其摘净率98.16%、含杂率1.93%、破损率1.41%、清选损失率0.75%,各指标均满足花生摘果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6.
花生摘果机包括简单的手摇摘果机、与发动机配套的摘果机、拖拉机配套的摘果机和电动机配套的摘果机。花生摘果机的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工作部件一般由弹齿滚筒、滚筒筛、固定弹齿、风扇等组成。无论配套什么动力,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均采用蓖梳式摘果原理。花生由喂入口喂入,在滚筒弹齿和滚筒筛的共同作用下,花生果与花生秧分离,花生秧由排杂口排出,花生果通过筛网流下的过程中,杂质被风扇吹走,由接果口排出。目前有一些花生摘果机可以摘湿果,但摘湿果易造成鲜嫩荚果的破碎,在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应凉晒后摘果。花生摘果机使用注意事项一是…  相似文献   

7.
《农机具之友》2012,(4):19-21
一、花生摘果机的类型与特点 花生摘果机是将花生荚果从花生蔓(秧)上摘下并对蔓果进行分离和清选的分段收获设备,按喂入方式可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按作业动力的方式可分为简单的手摇(脚踩)花生摘果机、与发动机(电动机)配套的花生摘果机和与拖拉机等配套的花生摘果机等。下面以喂入方式的分类方式对花生摘果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花生可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因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其机械化水平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形势下,应对全喂入花生摘果机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设计进行有效分析,以保障其性能与运作效率的良好性。本文以全喂入花生摘果机工作原理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全喂入花生摘果机主要部件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目前花生联合收获中摘果效率低、破损率高及易堵塞的主要问题,结合现有的几种摘果方式,研制出一种钉齿式纵轴流花生摘果装置。钉齿式纵轴流花生摘果装置主要包括凹板筛、摘果滚筒上盖、导流板、锥形喂入挡板、摘果滚筒、固定在摘果滚筒上的喂入搅龙叶片、钉齿、固定钉齿的U型齿杆及1根中心轴贯穿整个摘果滚筒。同时,对主要机构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研制出了钉齿式纵轴流花生摘果装置的试验平台,并采用BBD试验设计的相关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经分析得出结论。试验验证表明:其各项摘果指标均达到相关要求,该研究结果对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摘果装置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摘果喂入过程中荚果易破碎、秧果易拥堵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摘果系统的螺旋喂入装置。通过对花生植株喂入输送过程分析,确定了摘果滚筒螺旋喂入头、锥形套筒的设计参数。以挖掘条铺并经田间自然晾晒3天的花生植株为试验对象,以荚果破碎率为试验指标,以摘果滚筒转速、喂入量、喂入间隙为试验因素进行试验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摘果滚筒转速483.962r/min、喂入量3.176kg/s、喂入间隙9.529mm时,破碎率达到最小值为0.228%。经田间试验验证,整机花生荚果破碎率≤1.2%,满足花生低损收获要求。研究可为我国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喂入及摘果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发了一种弹齿式花生摘果装置,并采用L8(27)正交试验和加权评分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滚筒长度1 445mm、滚筒直径480mm、弹齿扭臂长度80mm、凹板筛锥度1:24的条件下,且滚筒转速为500r/min、齿杆数量为8条、喂入轮转速为300 r/min、凹板筛间隙为7 mm时,摘净率最高而破碎率低,摘果质量好。该装置已用于4HJL-1800型花生联合收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指标符合设计和相关摘果要求,可为全喂入式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的研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全喂入切流式花生摘果作业方式作为花生机械化收获的主要手段,存在有效摘果时间短、损失率高的问题。为此设计一种多级切流式花生捡拾收获机摘果输送装置,主要由多级滚筒、前输送板、驱振轴和后输送板等组成,将传统花生捡拾收获机的摘果装置与输送装置一体化,采用7级滚筒串联与振动输送组合的结构形式实现摘果与输送协同作业。本文在对关键部件作业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和参数设计;采用离散元软件EDEM仿真优化方法对输送板的运动参数(方向角、振幅、频率)进行仿真分析;以花生主产区典型品种“大白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摘果输送装置的作业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花生植株喂入量5.6kg/s、二级滚筒转速325r/min、其他滚筒转速239r/min、输送板方向角25°、振幅45mm、频率7Hz时,花生摘净率98.41%,破损率4.76%,夹带损失率1.46%。各项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大部分花生摘果机存在荚果损伤严重、摘净率低、秸秆过碎不易清选等问题,且整体结构和传动系统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严重制约着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研制了一种分离花生果与花生秧且对花生果进行清选的可移动式花生摘果机,能够实现花生果实从喂料到摘果、集果的整个作业流程。摘果机可自动对未摘净的花生进行重复作业,摘净率高,其分选装置包含风选、振动分选两部分,通过风选与振动分选机器能够去除大部分的花生叶、草叶等轻质杂质,以及泥土、土块及沙石等杂质。田间试验表明:该移动式花生摘果机的未摘净损失率为0.73%,破碎率为2.1%,作业噪声为80dB(A),花生果含杂率为1.72%,纯工作小时生产率为2149kg,均符合花生摘果机的作业要求。移动式花生摘果机实现了花生摘果的高速高效作业,对于我国全面推进花生生产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花生全喂入摘果装置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内外花生生产产业的基本情况及国内外花生收获机械的应用现状,从工作原理、结构类型等方面详尽地论述了现有典型的全喂入摘果装置,并指出了花生全喂入摘果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花生摘果装置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两段收获花生螺杆弯齿式轴流摘果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花生摘果装置普遍存在的摘果损伤率高且易缠绕、堵塞和排秧困难等问题,以及满足我国两段式花生收获的捡拾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研究需要,在研究两段式花生收获方式下花生植株性状与特点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螺杆弯齿式轴流全喂入花生摘果装置,摘果作业时,花生植株受螺杆、弯齿和凹板筛共同作用使花生荚果从花生茎秆上脱离,因螺杆有螺旋角、弯齿有倾角,花生植株沿摘果滚筒圆周运动的同时,受轴向分力作用排出机外,在保证高摘净率和低损伤率的同时避免植株在滚筒中缠绕和堵塞;对关键部件(螺杆、弯齿和凹板筛等)进行了设计与计算。以晾晒3~5 d的辽宁主栽花生品种"花育30"为试验材料,以弯齿与滚筒母线夹角、弯齿弯角和螺杆与滚筒母线夹角为试验因素,以摘净率和破碎率为试验指标,运用回归正交旋转试验方法,对样机进行了两段收获条件下的摘果性能试验;建立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弯齿与滚筒母线夹角为33°、弯齿弯角为60°和螺杆与滚筒母线夹角为23°时,花生摘果综合指标最优,花生摘净率为98.96%,花生破碎率为0.88%,均优于行业标准,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6日至8日,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赴四川省南充市开展花生机械化摘果试验示范工作。参加此次试验示范的是4HZB-2A型半喂入式单链双辊摘果机。本机是在2010年试验基础上,针对前期试验中发现的喂秧不方便、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三垄六行花生联合收获机大喂入量情况下摘果作业的要求,对摘果对辊的结果及重要参数进行了设计与试验。通过试验建立了摘果对辊转速、摘果对辊长度、摘果叶片重叠距离与花生破碎率和漏摘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摘果机构可以有效地对花生进行摘果,当摘果对辊转速为580r/min、摘果对辊长度为1000mm、摘果叶片重叠距离为9mm时,花生破碎率和漏摘率分别为0.67%和0.84%,摘果效果最佳,符合花生摘果机行业标准(NY/T-993-2006),提高了我国花生联合收获的效率,为接下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辊半喂入式小区育种花生摘果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小区育种涉及品种多、小区处理多、每小区产量小,且严格要求小区之间和品种之间的花生不能混杂。为解决小区花生育种收获中存在的人工摘果费工、费时、效率低且容易出现混杂等问题,提出了半喂入式花生摘果装置总体方案:采用差相组配的对辊结构、回转直径可调节的直杆式、弓齿式和矩形齿式作为摘果元件,进行了花生摘果辊与摘果元件的结构与参数设计,研制出一种小型对辊半喂入式小区育种花生摘果装置。以辽宁省主栽的花生品种"花育30"为试验材料,对3种摘果元件的摘果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矩形齿式摘果元件摘果效果最佳;以摘果对辊重叠距离、摘果对辊差相角和摘果对辊转速为试验因素,以花生摘净率、损伤率为试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表明:摘果对辊重叠距离为10 mm、摘果对辊差相角为45°、摘果对辊转速为400 r/min时,花生摘果综合指标最优,摘净率为98.96%,荚果损伤率为1.03%。  相似文献   

19.
花生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我国被大量种植,长期以来收获过程都是依靠人力,机械化程度较低。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花生的机械化收获已经成为制约花生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为此,设计了一种花生捡拾摘果机,由弹齿式捡拾装置、二级轴流摘果滚筒、双层振动筛及集果升运器等组成,可以较好地完成花生的捡拾、摘果、清选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能较好地完成作业,总损失率为2.3%,破碎率为1.3%,果荚含杂率为3.7%,均符合花生收获国家行业标准(NY/T 2204-2012),满足实际生产要求。本研究为花生机收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度落后的生产方式,江西省大余县农机局从高安市引进了新型“丰收—100型”生摘果机5台,分别投放在新城、青龙两镇。该机工作可靠、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广、经久耐用经过技术推广人员试验、演示之后,效果较为理想,生产效率0.06~0.13hm /h。花生摘果机的推 2广,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了全县花生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结构大余农民青睐花生摘果机@罗永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